現在的家長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爭搶」。不管孩子能否適應,到了3歲一定要上幼兒園,甚至有的寶媽怕孩子被落下,提前帶孩子上幼兒園。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朋友家的孩子3歲生日剛過沒多久,在幼兒園開學季急忙送去了幼兒園。那個孩子原本活潑、愛笑,在幼兒園呆了一段時間後變得沉默寡言。剛開始我朋友沒在意,直到孩子三天兩頭就生病,才開始重視。
最後沒辦法只好給孩子辦理了退園手續。
在美國的幼兒園也有讓孩子早入園的情況,這裡的幼兒園分為「daycare」和「preschool」。
daycare最小招收6個月的孩子,不過大部分的美國家長都是在3歲左右上幼兒園。但我一個美國朋友家的孩子4歲還在家裡呆著,她說因為孩子的「入園焦慮」比較重,等孩子大一點再去幼兒園。
舉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說明:
雖然建議孩子3歲入園,但上幼兒園的時間或早或晚,只和孩子的個人狀況有關。
我家兩個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挑了好幾個幼兒園,其中一個幼兒園的園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如果你家孩子不滿足條件,最好讓他在家待一段時間再來,不然孩子4歲送來也是受罪。
下面就跟大家具體說說,孩子滿足哪些條件時,更適合上幼兒園。
不滿足這些條件,最好別送孩子上幼兒園
一、有基本的社交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的一個小社會,即使是單純的孩子,但也充斥著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甚至比大人世界產生的矛盾更明顯。英國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就真實體現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社交活動,並得出了一組數據。
在幼兒園中,有60%的孩子是被接納的,而被排擠、被忽視的孩子比例高達40%。
這部分孩子要麼被漠視,要麼行為具備攻擊性、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歡。
哈佛大學曾經對全美幼兒園2-5歲將近七百名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孩子在幼時的社交能力,將會影響他們20年後的成就。
孩子3歲左右正是積極、主動社交的階段,這時孩子的社交能力強弱決定了未來的人際關係。如果孩子不會交朋友,在幼兒園勢必會受到排擠。而此時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取決於家庭教育,因此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的社交行為。
二、具備基礎的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後,就要面對自己解決問題、自己照顧自己的情況,這需要孩子具備基礎的自理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也能幫助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
上幼兒園之前,孩子最起碼要學會刷牙、洗臉、洗手、吃飯、上廁所、穿衣服、穿鞋,在幼兒園才不會受罪。
三、自我保護能力
孩子既然開始了群體生活,就避免會與其它的小朋友起衝突。
是否不被欺負,不僅取決於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要看孩子是否具備自我保護能力。尤其是小女孩,要具備基礎的性別意識。其次,教孩子認識安全標識、學會拒絕陌生人、不爬高處等基本的安全意識,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教孩子這些能力時,家長不要只是口頭說說,孩子對大道理既不理解也記不住,這是我切身體會到的,你說完孩子轉頭就忘了。但用繪本、故事給孩子講,效果就好很多。
這裡是智慧爸媽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