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驅版 學界泰鬥 人世楷模——蔡元培
蔡元培生活在鴉片戰爭後災難深重的年代,目睹西方列強以武力瓜分中國的殘酷現實,促使他較早地認識到,中國必須實行社會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以民為本的國家政權;必須變革傳統的儒學教育,大力興辦以培養現代國民素質和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為目標的新式教育。辛亥革命後,蔡元培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由此開始了對中國現代教育改造的漫長探索。
-
「北大校長」蔡元培:學界泰鬥、人世楷模,開「學術與自由」新風
學界泰鬥,人世楷模,開啟「學術」與「自由」之風。 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人和發起者,他是中國新式教育的奠基者,他就是蔡元培,學者黃炎培筆下的「有所不為,吾師之律己;無所不容,吾師之教人」的泰鬥與楷模。
-
「學界泰鬥」蔡元培在南京提倡「兼容並包」
蔡元培先生曾被毛澤東同志稱為「學界泰鬥」。他與南京的情緣主要有:第一,他曾在南京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第二,他曾在南京就任長達13年的中央研究院院長。而他對我國近代教育最為突出的貢獻,莫過於提出了「德、智、體、美」的教育方針。
-
北大校長蔡元培故居,曾被譽為是「學界泰鬥」
蔡元培故居位於紹興市區蕭山街筆飛弄13號,是一個頗具紹興特色的明清臺門建築;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專門介紹蔡元培一生事跡的名人紀念館,紹興故居已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廳三間,坐西朝東,門楣匾額「蔡元培故居」系藝術大師劉海粟所書。
-
中國目前唯一專門介紹「學界泰鬥」 一生事跡的名人紀念館
「學界泰鬥」蔡元培先生出身於科舉,歷任民國教育總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並出任北京大學的校長,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是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的導師,現代中國文化名人一面旗幟,堪稱「學界泰鬥、人世楷模」。
-
學界泰鬥、人世楷模,人們最尊敬的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傳奇人生
他就是學界泰鬥、人世楷模——蔡元培。蔡元培出生在紹興城裡,早年的科舉道路可以說一帆風順:17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28歲成為翰林院編修,用中國過去的一首詩來講,可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讀書刻苦,樓上讀書,樓下起火渾然不知。夏天讀書蚊子多,就找個空罈子,把腳伸進裡面。
-
他十四次辭職北大校長,毛澤東評價:學界泰鬥、人世楷模
思想自由,是世 界大學的通例。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進去了,想稍稍開點兒風氣,請了幾個有點兒新思想的人,提倡點兒新的學理,發布點新的印刷 品,用世界的新思想來比較,用我的理想來批評,還算是半新的……現在教育部來幹涉了,國務院來幹涉了,甚而什麼參議院也來幹涉了,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 嗎?還要我去充當這種大學的校長嗎?」
-
學界泰鬥 人生楷模——記語言學家桂詩春教授
有這樣一位學界泰鬥,王宗炎先生稱他為 「勇敢的拓荒者」 。許國璋先生認為:「在中國,他是從獨尊文學的環境中衝出來為語言學研究立課程、置圖書、培育人才的第一人,是向外語教學界的經驗主義傳統進行衝刺的第一人,是在20世紀70年代即已開始使用計算機積累教學資料和實驗數據之人,是首先提出應把外語教學看成一件系統工程之人。」
-
學界泰鬥蔡元培為何會寫下奇葩的徵婚啟事?答案令人羨慕
蔡元培,字鶴卿,又字孑民,浙江紹興人。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數度赴德國、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
學界泰鬥!把北大締造成世界級大學,蔡元培的教育救國術至今流傳
學界泰鬥,人世楷模100多年前的蔡元培或許沒有想到,今日的北大,今日的學術界依舊把他當成開山鼻祖一樣的人物。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他能以幾乎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新北大,開拓了一個新的教育思想不僅在當時振奮人心,在至今也是流傳千古。
-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學界泰鬥,人世楷模」——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1916年末任北大校長後,以自由、民主的原則改革北大,為中國高等教育開闢了一片天地。被毛澤東評價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在我們的教師資格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也是常客,今天就帶大家領略一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
名家繪長寧 | 蔡元培當年常到長寧這裡散步……
翻譯巨匠傅雷、著名詩人蘆芒、學界泰鬥蔡元培學界泰鬥 世人楷模蔡元培,浙江紹興人。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數度赴德和法國留學考察,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思想,奠定思想理論基礎。居住長寧 主持正義甲午戰爭後,蔡元培接觸西學,從此投身現代教育。
-
畫說北大|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創造的成就與改革的光輝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頒布總統令,「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僅1917年一年間,就先後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梁漱溟等不同學術背景和不同政見的人來校任職任教,一時間名師薈萃、人才雲集。
-
致敬之旅|參觀蔡元培故居
8日到達上海後,一行人先行到上海瞻仰蔡元培先生故居。蔡元培(1868-1940),浙江浙江紹興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被毛澤東稱之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富有開創性的貢獻。
-
高庠玉:杏壇楷模 學界美玉
杏壇楷模 學界美玉——讀《杏壇楷模高庠玉》 唐山四十歲以上的人,知道高庠玉的很多。她是教育界名人,非常好的老師,後來到人大工作,名字常常出現在媒體中。然而,如此詳細介紹她的生平,敘述一件件感人的事跡,長篇大論系統寫來,還是第一次。 教育和醫療是社會的窗口。
-
學界泰鬥
儘管他主動卸下了「國寶」、「學界泰鬥」等帽子,但這些「帽子」正是他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他生病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數度探望。 季羨林心臟病突發猝別人世 11日中午12時許,季老的遺體被運送到與高幹病房區隔著一條馬路的主院區門診樓地下二層的太平間。 季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父親走得很突然,也很平靜,沒有任何痛苦。
-
深深哀悼憲法學界泰鬥許崇德教授
原標題:學而言憲六十載身以傳道三千徒——祭中國憲法學泰鬥許崇德教授 許崇德,著名法學家、著名政治學家、傑出法學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奠基人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4日在對許老辭世表示哀悼時說,他與許崇德教授在《基本法》起草和籌委工作期間共事多年,獲益良多。許崇德教授積極參與香港回歸祖國和成立香港特區的籌備工作,對國家和香港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
蔡元培妻子去世後有人給他提親,他提出了五個條件
在1916年至1927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被譽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他的個人婚姻生活,也是一波三折,令人稱奇。蔡元培生於1868年。蔡元培21歲那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時,又迎娶了妻子王昭,堪稱是「雙喜臨門」。
-
「學界泰鬥,人世楷模」蔡元培
針對這些言論,蔡元培態度鮮明,告訴存有疑問的人,陳獨秀先生精通訓詁音韻學,學有專長,過去連太炎先生也把他視為畏友。一些熟悉陳獨秀的人也出來證實,說他在文字考據方面有素養,有研究專著。如此眾口一辭的美言,總算止息了風波。 蔡元培在北大奉行的是,「『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無論各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
-
作為倫理學家的蔡元培
通常認為,蔡元培畢生的主要業績在教育,在革命,在涵育現代大學精神,在砥礪社會進步力量,而不在學術。不過,蔡元培作為世所公認的「知行合一」的楷模,其卓著功勳自然離不開其學術思想的支撐。在蔡元培的學術體系中,發揮基底作用的是他在倫理學與美學方面的建樹。而他的美育思想,又是因其對倫理問題的關注而創發。是故,蔡元培的倫理學家身份也就自是應當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