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三大星座

2020-12-04 豆子聊星座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從為人與處世、學習與生活,到追求與人生,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睿智又不凡的見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亦是他的經典名言之一。

生活中,有一些人非常懂得尊重別人。因為深諳並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真諦,他們以自身的行為作為參照物去對待別人。既不會因為自己不喜歡,而去要求別人不喜歡;也不會因為自己做不到,而去要求別人做到。

十二星座中,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星座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天秤座:

對於講究公平的天秤座來說,高情商是他們取勝的法寶。所謂高情商,並非是指聰明又心眼多;而是要懂得容人容事,懂得尊重不同的意見。這一點,秤子們無疑做得非常漂亮。他們本性如此,做什麼事情都會反向思考去顧及他人的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稱得上是他們的座右銘。在他們看來: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我做我認為對的事,你做你認為對的事;大家互相尊重,這樣很公平。可以用自己的秤去衡量別人的想法,但不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任何人。

金牛座:

性格敦厚的金牛座,喜歡按照自己的人生哲學行走江湖。他們很有主見,認準了的事情也非常固執。他們骨子裡很要強,但從來不是強勢的人。在自己沒有充分的把握時,他們會以慢半拍的溫吞來給自己緩衝的時間。不得不說,他們很有大智慧。

自我意識很強的他們,非常尊重別人的想法與習慣。他們喜愛並偏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既認同這句話的內容,也喜歡這句話的深度。在他們看來:強扭的瓜,不會甜。我不喜歡別人勉強我,推己及人,我也不會去勉強別人。

射手座:

唯有深刻了解射手座的人,才會知道他們為人處世的核心觀念。那就是:心寬不計較,仁者無敵。而「仁」字,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他們嚮往那種海闊天空,又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要說思想上越偏愛自由的人,越是不願意去約束別人。

他們懂得換位思考,也十分懂得尊重別人。或許,你會說大射手大大咧咧的,啥時候達到了這麼高的思想境界?這源自於,他們的豁達與大氣。他們深諳並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真諦,從來不會勉強任何人。或許,這就是他們最招人喜歡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對方想法,不勉強的星座
    而這三個星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對方想法,不勉強。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誰吧!摩羯座在摩羯座看來,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不會為難任何人,更不會勉強任何人,只會率性而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摩羯座同樣不會嚴格要求別人,更不會十分霸道。
  •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出自《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站在一旁的我,看著那還在不停地說著要求的市場管理人員,剎那間就想到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也許他的心意是好的,按照要求辦事兒,但是他忘了老人的不容易。跟隨著老人走到街道邊,選了好幾個大紅薯,裝起來,老人稱好重量,我遞錢過去時,老人連聲感謝:「謝謝你幫忙買,剩下的不多了,一會兒就可以回家了。」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見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語出論語。關於論語啊,我不建議做過度的解讀。比如這句話,它就可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成: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不想接受的事物,也不要強求別人去做或者是去接受。然後你對你的老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老闆可能會對你說get out。因為你們雙方的關係不對等,他是你的上級,做這項工作是你的本職工作,是你自己應該完成的事情,所以不存在想不想願不願意的問題。再比如在軍隊裡面,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服從命令就不存在想不想願不願意的問題,所以這時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失效了。
  • 謹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話不多,但耐人尋味。在社會交往和生活當中,常遇到些.不如意的事情,怎麼辦?認識的 角度不同,處理的結果就不一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道理就是,即然你不願意去幹的事,就不要強加於人。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欲是什麼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欲是什麼意思呢
    在很多的成語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比較經典的。很多人都只知道一個大概的含義,那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欲又是什麼意思呢?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來源於儒家經典讀物《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
  • 葉小文:人權問題,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談人權,往往要談宗教信仰自由,對這個難免眾說紛紜的話題,其實也有起碼的共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幾天前,某大國發布了一個《2009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該國已不厭其煩地多次發布這樣的報告,對198個國家和地區的「宗教自由」評頭品足。
  • 周文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當代意義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論語》另的一個重要思想,它與「己所勿欲勿施於人」構成了同一個道德的兩個方面。委實說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大上」的原則,充其量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條底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儒家處理人際關係的「忠恕」之道。
  • 淺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超級喜歡許嵩《海上靈光》中的這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之所欲亦勿施與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含義呢?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個技術活
    基本上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但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的多,想真正去做的少。而想真正去做的人,也是懵懂的多,知道怎麼做的少。為什麼?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本來就是個技術活啊,想做好,還真得有點智慧不行。就像「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樣的話,你如果看不出什麼牆是「危牆」,你也做不到「不立危牆之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樣,需要一些智慧才能做到。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終身可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言」在這裡當「一個字」講。子貢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依之而行的?這句話必得是善於言語的子貢才問的出來,也必得孔子這樣有智慧的人才能回答的出來。如果是換了別人,子貢可能也不這樣問了。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的人說給我說二句終身行之,但是子貢還嫌多,需要一個字。這一個字,也只有孔子能回答,孔子答覆,說這個字就是「恕」。
  •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做人最低的標準!
    今天,我們探討的是普通百姓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名言中可以汲取的做人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智慧的一個縮影,在論語中有兩處可見。一處見於《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另一處則見於《論語——顏淵篇第二章》,仲弓問仁。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它和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指的都是一個意思。自己怎樣生活,就要想到別人也會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要求別人做得好,首先必須自己做好。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好的事還要去責怪別人,未免不近情理。
  • 感情中很喜歡控制別人的四個星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大家也都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幾個在感情中很喜歡控制別人的星座吧!天蠍座天蠍是一個在感情中控制欲極強的一個星座,天蠍很喜歡為對方制定一些規則,在天蠍的世界裡另一半就好像是自己的專屬品一樣,很容易失去自我
  •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正確解釋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論語》衛靈公篇中,子貢問孔子說,有沒有一句話是可以一生都可以照著來做的?孔子說有啊,就是恕字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按原文來說,這句話是比較容易懂的。但後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被單摘出來,那意思就變了很多,名家各有註解,千奇百怪了。
  • 人性最大的善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大家都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如何才能做到呢?這句話,應該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個是施與方,另一個就是與之對應的承受方,比如高鐵上「津津有味」吃著的就是施與方,周邊「免費聞味」的就是承受方。
  • 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優秀的人從來如此
    其中有一位筆者關係較好,對此事說過一句話,感觸良多:「守時很重要,我是個急性子,我不喜歡等別人,也不喜歡別人等我,我一直覺得一輩子很短,不能耽誤他人時間,對於經常遲到的同事,或者他們真有重要事情,趕不及吧……」不知道此番話語,你是否有似曾相識之感,其實正是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仲弓問仁。
  • 關於」Tik-Tok,微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經典裡的這一名言,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堪比西方以基督教為核心的價值觀所以,人以善為美,應是全世界無論東西方人都認同的普世價值觀,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這種情況在當代中國略有變化。上世紀中葉的土改運動,代表中國基層文明的士紳階層被消滅,取而代之是流氓無產階級。這些流氓無產者一旦掌握了權力,就將文明帶向了野蠻。 文革是土改的延續與必然結果。其返祖現象十分明顯,所以是浩劫,將人類文明帶入了無比野蠻的洪荒時代。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一次,子貢問老師,有沒有一句話,憑著它就能夠終身實踐而不改呢?孔子略想了一下,然後說,恐怕就是恕了吧!什麼是恕呢,就是將心比心,凡事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據說法國在制定憲法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也曾用來作為參照。
  • 談人際關係的黃金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何中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構成1993年9月在美國芝加哥通過的《全球倫理宣言》的基石。這是因為,孔子的這句箴言,從觀念層面上為我們提供了有效地調節人與人之間彼此關係的底線倫理,是恰當地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律」。
  • 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之處。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