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品茶悟人生:日日此時醒,不問煩心事,靜心享茶香。

2020-12-18 四傑讀書會
一杯茶

古人推崇的飲茶環境,明朝的陸樹聲在他的《茶寮記》中,特別推薦了十二種飲茶的理想環境,列為:

「涼臺、靜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談、把卷」。

林清玄也十分精通茶道,對陸樹聲的《茶寮記》也有研究,他不但喜歡飲茶裡的環境,更看重飲茶的心情,每次與朋友對坐飲茶,內心都生起很深的珍惜。

因為林清玄已經把茶道與人生聯繫的十分緊密,知道一生裡能與朋友這樣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林清玄「一生一會"的說法是:一生只有這一次聚會,一生只有這一次相會,使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會沉入一種疼惜與深刻,不至於錯失那最美好的因緣。

所以林清玄關注喝茶的茶葉與喝茶時的環境,並且不同的茶葉適合於不同的場合來品。

茶道

林清玄對茶社的布局也很講究,首先是書法,不同的書法作品適合在不同的環境中放置,同一張書法作品放置在不同的環境中給人體現出來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林清玄感覺弘一法師的書法,給人一種內心的平靜,且富有禪意,適合懸置於茶社、禪室。

而如顏柳的楷書端莊 穩重,結體嚴謹,適合碑刻或牌匾。

林清玄不但喜歡茶社的布局,能更深層次的領悟茶道裡「一生一會」的說法。

林清玄在追求飲茶的層次是一個安靜、乾淨、舒適、美麗的環境。

茶文化

首先要「佳客」:人逢知己,一茶在手,可推心置腹,海闊天空,無話不談。其次要「幽坐」:幽雅的環境,能使人心平氣靜,無憂無慮,在平靜中體會人生。第三要「無事」:品茶的過程中要超凡脫俗,悠然自得,不被凡事所擾。第四要「徜徉」:環境追求極簡,青山翠竹,小橋流水,花園小徑,能閒庭信步。第五要「揮翰」:茶文一體,墨茶結緣,品茶潑墨,可助茶性。第六要「會心」:與友品飲名茶,茶局之人要專注用心,做到心有靈犀。第七要「吟詩」: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茶可引思,品茶吟詩,作為助興。第八要「睡起」:即使獨自一個,也要會品茶,早晨醒來,清茶一杯,可清心靜氣。第九要「宿醒」:與友人酒足飯飽後,品茶可醒酒消食。最後要「賞鑑」:要與精於茶道之人飲茶,學會鑑評,懂得欣賞。

林清玄能從一杯茶中品出「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喝茶的心情和環境更是人生的一種高度: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叫內聖,修身,這是根本,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叫外王。

三毛,曾說飲茶必飲三道。

第一道,苦若生命;

第二道,甜似愛情;

第三道,淡如微風茶,如人生。

茶必飲三道

林清玄能從眼前的這一杯茶,品嘗從天地:

林清玄常常在和好朋友喝茶的時候,心裡就有了無邊的想像,然後他總是試圖把朋友的臉容一一收入記憶的寶盒,希望把他們的言語,眼神,微笑全部典藏起來,深怕在曲終人散之後,再也不會有相同的一會。

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

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

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

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

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淨土,可容花木,可納雅音。

日日在此間醒來,不問凡塵,靜心享受其中。

靜心品茶

相關焦點

  • 品茶之味,靜心悟道
    人生經歷過便無悔,生活依然在繼續,無所謂開端,無所謂終結,時光深處,惟願歲月悠然。   茶,有閒趣,優雅樂,透著靜,藏著淡,淡而後能清,清而後能養,養心,養意,養精神。   茶香中,一顆心慢慢沉靜下來,浮躁世界紅塵滾滾,惟願內心清風朗月。古有煮酒論英雄,現有品茶思過往。
  • 茶悟人生~探尋真我
    如果說飲茶是一個人的清歡,那就是在尋找一個能讓心靈棲息的地方,用茶香滋潤生命的儀式。如果說飲茶是一種享受,那苦澀回甘的味道,則是人間煙火裡最好的滋味。如果約三五好友小聚,品茶論道,閒話家常,我有茶,你有故事,也樂在其中。
  • 品茶感悟:拿起和放下
    喝茶只有兩個動作----拿起和放下。很多時候,看淡一些,看輕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樣,不過拿起和放下罷了。  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 浮沉時才能氤氳出茶葉清香; 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姿;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成就茶藝。 茶若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這茶盡具淨之後,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滿溢。  低調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
  • 禪茶一味:人生如茶 靜心以對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婷喝茶是一種心情,品茶卻是一種心境。真我時刻,手執香茗,心素如簡,人淡如茶。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在茶的深深禪意中,做不去驚擾他人幸福的人,用茶的完美姿態,養水的清靈潔淨,用水的柔美堅韌,養茶的寧靜從容。茶,是無所不容的,天地之間,可包容萬物。你可兩人成友,多人成飲,暢所欲言;同時茶又是靜謐安逸的,你可以獨自品飲,聞香悟道,獨立沉思。品茶求滋味,再少也要知足。茶需遇好水,再好也求地利人和。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 茶香氤氳悟人生
    人生若茶,倘能悟得一葉一花之不易,無論波折或順遂,便都是歲月靜好。一座涼亭,兩掛捲簾。亭外,一彎新月,幾叢綠蔭;亭內,一桌兩椅,餘溫嫋嫋……正是「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遇有客人來訪,又見外公拿出個印著西湖山水的鐵皮茶葉罐,抓一把顏色黯淡的茶葉放進幾個透明玻璃杯,取過在煤球爐上煨得噗噗冒煙的燒水壺,將滾燙的開水注入到玻璃杯中,眼見得茶葉在沸水中翻騰起來,舒展開來,氤氳出一線淡淡的茶香。主客寒暄、品茶,隨意中隱含著些許莊重。茶之於我,有些溫馨,又有些神秘。茶,時或微風輕拂,讓人神清氣爽。時或厚雲翻卷,讓人感懷萬千。
  • 品茶「功夫」的5層境界,已臻化境的茶友極少見
    茶葉在水中沉浮,如人生起落;茶味由苦澀到回甘,亦如人生苦盡甘來。品茶,能從淡淡的茶湯中品出一種人生的滋味。品茶而靜心,靜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發現。茶能常品,而悟不可常得。>:1、「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一般人都知道菊花泡酒好喝,誰能理解菊花入茶滋味更佳。
  • 禪茶一味(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 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
    人生如茶,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一種情調。品茶,品出淡泊人生,品出人在草木間的意境。(韓榮)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相逢相問知來歷,不揀親疏便與茶。
  • 禪是一杯靜心茶,朋友「吃茶去。」
    人生萬事,要象喝這壺茗一樣的心態去感恩,去包容,去分享,去結緣,去淨化人生,去祥和世界。在品茶的時光裡,靜心沉思,可以忘卻諸多苦惱,拋開不少煩心事。靜靜地沉浸在茶湯之中,感受茶的香氣、口感和韻味。注水青葉瓣, 滾起茶香一盞;片片茶葉,便是菩提樹葉;塵心洗盡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水滌腸而過,禪法長住心田
  • 品味茶香,韻味悠長
    此時,泡上一杯香茶,在嫋嫋茶霧中,那淡淡的清香會徐徐漫入肺腑,讓人神清氣爽、精神為之一振。一個人品茶,就像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繁忙的工作暫且放下,煩心的事兒暫可不理,只要端茶在手,心就不由地平復下來,一切的恩與愛、歡與樂、憂與愁通通不用去想,專注地放茶、泡茶、衝茶、品茶,心簡單得如藍天般透徹、明靜。
  • [品茶論道]捧一杯香茗,做平常事,懷平常心
    做平常事,懷平常心,陶然於這份雲水悠悠、平和至上的美好心境中,靈魂被洗滌了,靈感在此萌芽,激情在此迸發,思想在此閃耀光芒。靜下心來,捧一杯香茗,看蘭芽玉蕊,枝舒葉展,千姿百態。塵世的每一個人,當我們在酒足飯滿之餘,慢慢品茶之時,不妨讓這飽蘸智慧的茶香慢慢浸入我們的生命之中。一個人對茶的品嘗,莫過於淺嘗茶淡淡的捎帶一些苦味的清香,淺嘗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
  • 攜一縷茶香看山水變換,結茶之情緣,悟人生之真諦
    此語道出喝茶三境:飲茶之人內部身心協調,為一境也;茶人於天地間靜心品茗,不知不覺間和萬物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此二境也;茶人因茶際會,以茶相交,用茶傳遞人文情懷,此三境也。一茶一水本是自然的饋贈,人不過將兩者融合再為己所用。吃茶之人皆明此理,因而喝茶之時,茶裡茶外均求一「自然」之境。讀《山水柏舟一席茶》,心也隨著在祖國大好河山間漫步徐行,看茶席在四季中切換,在地域間遷徙。
  • 品茶悟人生 吟詩知真情
    或者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衝上茶,放上一段輕柔的音樂,靈魂便隨著一個個醉人的音符,融入了優美的旋律中,淡淡茶香氤氳而來,淡淡的、輕輕的,思念著茶香在我的世界裡瀰漫。   一盞綠茶,心的意境,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中嫋嫋飛舞。通透了靈魂,蕩滌了心靈,喜歡這樣的安好,空氣中有瀰漫著醉人味道。有的時候,一縷陽光,一盞綠茶,一段音樂便是人生最美時光。
  • 品茶感悟人生
    茶文化源遠流長,品茶就是在淡淡的茶香中品味人生。黃昏到來時,和朋友端坐在桌前,泡上一壺茶,欣賞茶藝的同時,空氣中飄蕩著茶的清香。讓人煩躁的心情都慢慢的平靜下來。香茗在茶藝師的手中猶如活過來一樣,茶藝師優美的茶藝讓香茗活靈活現,讓芬芳的茶香發揮的淋漓盡致。當茶藝師把香茗放進茶具,那每一道工序就是猶如人生。
  • 人生風雨滄桑 似如一盞清茶
    靜心品茶,品味人生。唐代詩人韋應物有詩云:「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就是說,茶是有靈性的。它出自山原,沒有被汙染,所以帶著心靈的潔性。茶與水的相遇,讓茶以另外一種表達命運的方式,展現出自身獨有的生命韻味,讓人們感受到,沁人心脾的醇香,可以蕩滌心間的煩憂。
  • 《林清玄的「茶與人生」》——作者:劉牧雨,誦讀:姚天悅
    插圖畫家:李知彌 林清玄的「茶與人生」 作者:劉牧雨 如果你讀過林清玄的作品,便會發現他常常提到茶,他愛茶、懂茶。林清玄說,「茶」字是人在草木之間達到最高的境界,叫天人合一。他還說,如果常讀禪宗的書,會發現禪跟茶經常被引用,叫禪茶一味。 林清玄的散文清新飄逸、雅致脫俗。猶如夏天的一泓清水,使人心境平和。
  • 大咖講茶道,悟人生
    嫋嫋的茶香中,發現了嶄新的生活方式,心中好像被掏空,一切心思都被茶香吸引。就像電影《秘密》中說的那樣:人,你把頻道調到哪裡,就能接收到同頻的信息。我們接收不到信號,是因為並不在那個頻道上,茶是個很好的調頻工具,讓你重新與天地、與自己相交感。水性向下,當人把自己頻道調低時,宇宙的高能量會湧向你來平衡你。
  • 林清玄:人生不如意之事 十有八九……
    的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5歲。提起林清玄先生,大多數人的記憶還存在於學生時期的課本裡。這個名字,於現在的我們而言,熟悉又陌生,甚至很多人說,林清玄已經不入流了。回首先生這一生,他8歲開始寫作,17歲開始出書,30歲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有作家大獎。
  • 散文:品茶,品人生
    此時,茶香襲人,兩指端起茶杯放到鼻子跟前,聞一聞,再呷一口,讓茶水從唇邊滑入舌面,細品味,不由茗香沁入心田。功夫茶是一種品茶之功,可有些煩瑣,也頗費工的。有了閒工夫,盡可煮水斟茶,輕斟慢飲,聞香品味。有韻律,有情調,享受其中。
  • 品茶需要好心性,才能品出茶的芳香
    靜坐在飄逸著六月餘韻的一盞茶香裡淺斟細品,韻味悠長。時光亦如一盞醇香的清茶,飲下後,總會留下獨特的韻味,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在水中不浮即沉,時浮時沉是常態,浮時安享飄逸,沉時靜享沉穩;人生不好即壞,時好時壞是常情,好時不驚不喜,壞時不懼不悲。
  • 原創詩詞丨 茶詩三首 品茶,感悟人生,婉約流年
    紅塵滾滾,時光匆匆,人生百味,禪茶一味。靜心品茶,感悟人生,濃澀生活,甘甜歲月。遇水重生香氣故,浮沉濃淡悟茶禪。(二)七絕 • 春茶鸝鳥嚶嚶戲樹間,芳鄰漫語暖春寒。蒙山白雪翩躚舞,甘露澆心醒睡蓮。(三)七絕 • 茶思窗前憐影嘆芳華,慢啜蕭辰一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