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推崇的飲茶環境,明朝的陸樹聲在他的《茶寮記》中,特別推薦了十二種飲茶的理想環境,列為:
「涼臺、靜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談、把卷」。
林清玄也十分精通茶道,對陸樹聲的《茶寮記》也有研究,他不但喜歡飲茶裡的環境,更看重飲茶的心情,每次與朋友對坐飲茶,內心都生起很深的珍惜。
因為林清玄已經把茶道與人生聯繫的十分緊密,知道一生裡能與朋友這樣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林清玄「一生一會"的說法是:一生只有這一次聚會,一生只有這一次相會,使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會沉入一種疼惜與深刻,不至於錯失那最美好的因緣。
所以林清玄關注喝茶的茶葉與喝茶時的環境,並且不同的茶葉適合於不同的場合來品。
林清玄對茶社的布局也很講究,首先是書法,不同的書法作品適合在不同的環境中放置,同一張書法作品放置在不同的環境中給人體現出來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林清玄感覺弘一法師的書法,給人一種內心的平靜,且富有禪意,適合懸置於茶社、禪室。
而如顏柳的楷書端莊 穩重,結體嚴謹,適合碑刻或牌匾。
林清玄不但喜歡茶社的布局,能更深層次的領悟茶道裡「一生一會」的說法。
林清玄在追求飲茶的層次是一個安靜、乾淨、舒適、美麗的環境。
首先要「佳客」:人逢知己,一茶在手,可推心置腹,海闊天空,無話不談。其次要「幽坐」:幽雅的環境,能使人心平氣靜,無憂無慮,在平靜中體會人生。第三要「無事」:品茶的過程中要超凡脫俗,悠然自得,不被凡事所擾。第四要「徜徉」:環境追求極簡,青山翠竹,小橋流水,花園小徑,能閒庭信步。第五要「揮翰」:茶文一體,墨茶結緣,品茶潑墨,可助茶性。第六要「會心」:與友品飲名茶,茶局之人要專注用心,做到心有靈犀。第七要「吟詩」: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茶可引思,品茶吟詩,作為助興。第八要「睡起」:即使獨自一個,也要會品茶,早晨醒來,清茶一杯,可清心靜氣。第九要「宿醒」:與友人酒足飯飽後,品茶可醒酒消食。最後要「賞鑑」:要與精於茶道之人飲茶,學會鑑評,懂得欣賞。
林清玄能從一杯茶中品出「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喝茶的心情和環境更是人生的一種高度: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叫內聖,修身,這是根本,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叫外王。
三毛,曾說飲茶必飲三道。
第一道,苦若生命;
第二道,甜似愛情;
第三道,淡如微風茶,如人生。
林清玄能從眼前的這一杯茶,品嘗從天地:
林清玄常常在和好朋友喝茶的時候,心裡就有了無邊的想像,然後他總是試圖把朋友的臉容一一收入記憶的寶盒,希望把他們的言語,眼神,微笑全部典藏起來,深怕在曲終人散之後,再也不會有相同的一會。
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
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
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
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
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淨土,可容花木,可納雅音。
日日在此間醒來,不問凡塵,靜心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