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優雅女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20-12-14 木子默

喜歡的東西因為太貴最後還是放下了,好看的高跟鞋因為上班穿很累還是放棄了,想去的地方就算拼盡全力也不知道能不能到達。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放棄和獲得的過程。有舍有得,今天不得不放棄的東西,也許有一天還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的身邊。

你喜歡的人,正在穿越高山大海,正在一路尋找你的路上,他沒到來之前,你只需要等待,只需要變成更好的自己,給對方一個更優質的愛人。

成長就是你哪怕難過的快死掉了,但是第二天還是照常去上課上班。沒有人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在意你發生了什麼。

關於你的未來,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既然解釋不清,那就不要去解釋。沒有人在意你的青春,也別讓別人左右了你的青春。

你是大人了,要努力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悲喜不輕易示人。

做個自律的人,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早點睡,沒有什麼值得你熬夜,不找你的人再晚也不會找你。

肆無忌憚地消耗身體,是對自己最大的不愛惜,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更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順。

不管你的夢想有多大,不管工作有多忙,也不要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別睡太晚,別愛太滿。

要懂得放鬆自己,也要適當享受生活,要感恩生活的給予,珍惜當下珍惜生活。

夏日的傍晚,和愛人到小區裡散散步; 聞聞花香聽聽鳥鳴,看看玩鬧的孩子和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一老一少之間,都是人生的承接。

常憶過去的美好,常想人生的將來,其實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欣然接受生活的高低曲折,不為青春逝去感嘆,只願感受生活的小確幸。

不要拒絕哪怕一次微小的開心,不要拒絕哪怕一次微亮的夢想,不要拒絕哪怕一次微微心動的喜歡,不要拒絕哪怕一次微小的飯香。

孩子小的時候,應該享受孩子承歡膝下的歡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你應該獨享屬於自己的人生時光。

多抽時間陪陪老人,你不在他們身邊的日子,他們很孤獨。

沒事讀讀書,健健身。

精緻的女人都喜歡讀書,她們的心裡是安靜的,臉上是溫柔的,整個生命都充滿自信。

不再計較雞毛蒜皮,整個生命都充滿自信。

讀書久了,一詩一句就像一日三餐一樣和身體相融,眉眼之間的淡定,會心一笑的優雅,凝神思忖的溫婉,長年累月下來,讀書的女人的痕跡潛藏到氣質和談吐裡,容貌自然改變。

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

少刷朋友圈,多讀兩本好書。

有錢買不來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

定個鬧鐘,每天定時睡覺到點起床,早出門十分鐘,早下一站公交車,走走路爬爬樓梯,能站著的時候少坐著,能坐著的時候別躺著。

有個健康的身體,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想見誰就能去見。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千與千尋》

你從高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低樓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長,總會 有這麼一個人,讓你想要溫柔的對待。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村上春樹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 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 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 路遙《人生》

不管你家境多好,不管你的愛人多愛你,都要有一份工作。

工作,不光是你謀生的一個技能,也是你自我價值的體現。

不依附任何人,也能瀟灑地過好每一天。

經濟獨立,才能靈魂挺拔,才有底氣,才能餘生不將就。

沒有人會陪著你一輩子,也沒有人真正對你做到感同身受。

你痛、你苦,常常是你一個人的山崩地裂,與他人無關。

所以,你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善待自己!

做個優雅的女人,在文章中浸染,在山水中抒懷,縱使一個人,也絕不會感到空虛無聊。

女人的優雅味道也是品出來的,一打眼看見的只是美麗,時間久了才能品出她的柔情,才能品出她的沉靜,時間越久就越是被吸引而怦然心動。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你現在的氣質,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做一個優雅的女人,從生命深處湧動出來的善良,寬容,風度等等構成了女人最大的魅力。展現自己的魅力,可以活得瀟灑自如,可以付出自己的真情,可以成為男人的風景。

愛過恨過,思念過牽掛過,經歷了撕心裂肺的痛,終於有了自己刻骨銘心的愛。

做個優雅的女人,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做個優雅的女人,不為物喜不為已悲!

相關焦點

  •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為客觀事物的好壞而喜而悲,也不因為自己的境遇的好壞而喜而悲。此句出自北宋名臣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傳世名作《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暗示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當時的範仲淹在政壇步履維艱,因為慶曆新政,遭到保守派強烈反對,於慶曆五年被貶放鄧州。範仲淹被貶鄧州,雖未消沉,但內心頗有幾多人生感慨,而當得知好友滕子京被貶至巴陵,範仲淹很是牽掛,惟恐滕子京再惹禍。
  • 美文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出自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範仲淹應好友滕子京相邀,看圖說話,對著嶽陽樓的畫卷,寫下此文。單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是表明一種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因身外之物的好壞和自己本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身外之物的好壞,往往自己是難以控制的,好的時候,你就歡喜,不好的時候,你就悲傷,容易忽悲忽喜,喜怒無常,導致自己處理事情,做決斷比較情緒化。
  • 不以物喜,方能不以己悲
    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意義呢?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仿佛有了意義,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就有目的了,就有希望了。追求意義,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說白了,意義是我們強加給生命的一個實體,奧卡姆剃刀原理中的實體,是應該剔除掉的。意義跟幸福何其相像,或許根本上,兩者是一個東西。我們該追求的,應該是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靜,才是我們該追求的。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來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學時讀到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方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處,但那時多是把它看做一首憂國憂民的詩了,愛國之情陡增。0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是一門生活的藝術,一種處世之智慧。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他們不為外界境遇的順利而高興,也不為個人遭際的坎坷而悲傷。他們自己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卻為萬民百姓憂慮;在山野中隱居遠離都市,卻為君王擔憂。這樣在朝廷進身為官也憂患,退處山野也憂患。那麼什麼時候才會快樂呢?他們必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享樂之後再享樂」吧!啊!沒有這種品德高尚的人,我同誰一道呢?
  • 孟晚舟女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的名著《嶽陽樓記》裡有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流傳至今,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品德高尚的人處事深遠與豁達胸襟。孟晚舟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人。孟晚舟女士,現任華為副董事長、財務長。
  • 最深的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不到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就像天上的雲彩,再別出心裁,也無法織就一件稱心如意的錦衣。對物,仿佛天生有著特別的執念,這執念儼然生了根,也不知歷經了多少代人的承繼更迭,一時無法理清,惰性和痴心上了頭,欲罷不能。
  •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瘦妖姬bb圖/來源於網絡2.4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朵鮮花不管開的是否鮮豔奪目,但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顏色。正如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是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醞釀出來的。別人會覺得你這個人沒有主見,與你相處心裡總會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可能你還有些比較突出的優點,但完全會被你的陽奉陰違害了自己,對方肯定什麼事情都不敢讓你單獨去處理,唯恐留下什麼後遺症或擔心你太過貪婪而假公濟私中飽私囊。
  • 怎樣理解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出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的散文名篇《嶽陽樓記》,在這篇文章中,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一、字面闡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兩句話,是上下互文,要兩句話合在一起解釋。物,指外物。己指自己的人生遭遇。兩句合在一起,意為:不因因為外物和自己的人生遭遇而感到快樂或悲傷。
  • 為什麼我們很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記得上學時讀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讀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只知道這可能是一道考題,而如今再次看到這句話時,我對它有了自己的理解。1、什麼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模仿,總是模仿不來,想修煉,又不知從哪入手。慢慢的,我才發現,這種境界其實,就是一個幻覺,說白了,就是根本做不到。2、我們很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是人,會思考,有情感。看到事物做出一定的情感反應是進化出來的結果,可以讓我們迅速做出判斷,從而達到自我保護。
  • 《陳情令》之藍湛:最美不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早年在範仲淹的文中讀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覺得真的難。得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宏偉政治家對自己的修養標準吧。19年的夏天遭遇《陳情令》。含光君就是個「冰山」,真的喜怒不形於色,哪怕心裡翻江倒海了,面上還是淡淡的。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神若不驚,心亂何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經歷了失意,經歷了流放但仍保持一種豁達開朗的心境。不因外物之憂,或個人得失而悲或喜。人生仿佛常常會大起大落。也有甚者一路顛簸好像上天沒有對我有過半點的仁慈。經歷的越多,在意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不是不在乎,而是過分的在意,最後傷的,痛的其實是自己。
  • 人生的大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為何反而教育孩子因物而喜
    北宋思想家、文學家範仲淹曾經追求「古仁人之心」,而得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結論。於是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天下名句!與其狠心把自己逼成一臺機器,獨自默默承擔一切委屈與痛苦,還不如藉助外物先把自己的身心調節、放鬆下來吧。因此「因物而喜」的做法應該也是對的。這應該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吧。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顯然也是正確的。這兩者難道不矛盾嗎?生活中、工作中,哪一個有所成就的人、有所收穫的人,不是承擔委屈的能人?
  • 別再理解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常常被用來安慰別人或者自我安慰。可是,基本上人們都理解錯了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是這樣認為這句話意思的,即:不要因為外物的好壞高興,也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利處境而傷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意思是: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這句話是典型的互文手法,這樣的句子還有「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個意思也不是秦朝時的明月漢朝時的關。真正的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你經常引用,都用對了嗎?
  • 開車真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挺難的
    范文正公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中有兩句廣為傳唱,其一是婦孺皆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句知名度稍差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換言之,怎麼樣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僅以開車為例,依大餅之見,最基礎的階段就是不路怒,大餅之前的文章《開車心境的變化》中曾經提到過,隨著開車時間的增加,大餅現在是應該禮讓的必定禮讓,不該禮讓的也儘量禮讓。但有些時候,卻還是覺得,開車真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話,還是挺難的。  首先,我們現在的路況真的挺「毛」的。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今天租房裡的熱水器又壞了,從搬進來這都記不清是第幾次了,不由得讓我有些心煩氣躁。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想洗個熱水澡,要先從離家比較遠的井裡挑回來兩桶水,再倒進鍋裡,燒上半小時的柴火。長大後進城工作,也沒住上多好的宿舍,熱水依然要從樓下一桶一桶的提。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天愁,不為人痴
    有多少人,之所以痛苦,皆因看不透這世事本相,掙不脫這世間紛煩。總以為,得到的外物越多就快樂,所以拼命追逐;總以為,只有功成名就才能讓人羨慕,所以強逼自己;總以為,上天開恩就能逃脫責難,所以反覆祈求;總以為,得到最愛的人就是幸福,即使無緣也不放手。但結果卻恰恰相反,這些做法反倒讓自己覺得痛苦。
  • 讀《悲喜自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讀《悲喜自渡》文| 藍雲多多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對此,他在《病榻雜記》中力辭這三頂桂冠: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悲喜自渡》散文集封面設計手感很舒服。選擇的三十七篇散文,從思鄉情懷,草木賞悅,動物寄情,故人懷戀四大部分組成,分別寫了季老先生對人情,物情的真摯,自然的感觸。每篇文章,長短不一。
  • 感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明天的幸福也不過是俗世生活的餵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逆境中磨鍊自己的本心,你承受的有多大,給你的福報就有多大;你能放下多少,你就有多快樂……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癒。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身處苦痛而不退心。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感散文)
    鬱鬱寡歡的時間總是那麼漫長,猶如飛機划過天空後留下的長長尾巴,總也看不到盡頭;如同漂流在河面上的紙船,漫無目的的飄搖卻怎麼也到不了彼岸。未眠夜,靜靜地沉思,屢不清的思緒在雜亂不堪的脈絡中穿行。時間如同一把鋒利的刻刀,一點一點的雕琢,伸出雙手,手心裡的紋路愈來愈悠長,仿佛傳說中承載命運的羅紋越來越難以捉摸,在迷茫中一圈又一圈的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