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乃江南勝地,山美,水美,園林美,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能工巧匠。這裡形成精緻園林文化是一點不奇怪的。蘇州園林與北方的頤和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大異其趣,它代的是中國傳統文人的雅文化,有親切的「民趣味,因此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
悠久的造園傳統
在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吳王闔閭利用蘇州郊外的自然山水,興建了姑蘇臺,三年乃成,「橫亙五裡」。 之後,吳王夫差又擴建姑蘇臺,規模宏偉、建築華麗。同時,又在太湖之濱建立了風景園林和離宮別苑,這是蘇州最早的園林建築。東晉以後,中原動亂,世家豪族紛紛遷往江南,蘇州一帶才真正發展起來,私家園林也逐漸興起,造園藝術又有了新的發展。隋唐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闢,蘇州的繁華更盛。當時的虎丘、靈巖、石湖和洞庭東、西山等,都已成為風景優美的遊覽勝地。這些地方都以自然山水為主、追求山鄉野趣,這也是當時園林風格之一。
北宋末年,為宋徽宗採辦「花石綱」的朱動,除大力採集太湖石和名貴花木,運送到汴京建造「艮嶽」外,自己也乘機發跡,在盤門內建造樂園和綠水園,其中有十八個魚池,分養各類觀賞魚。宋代士大夫在蘇州所造之園還有蘇舜欽的滄浪亭、史正志的萬卷堂(網師園前身)、蔣希魯的隱園, 其中以朱長文所造樂圃尤為著名。
元代,張士誠在蘇州稱王,造有錦春園,園內假山池塘、廳堂樓閣,樣樣俱全。並別出心裁地把錦帆涇浚成御園河,和妃子們在此揚帆蕩舟。天如禪師建造了獅林寺(今獅子林)。園內石峰林立、玲瓏俊秀、山巒起伏、氣勢如虹。明清兩代,蘇州造園成為種風氣, 江南帶也酒溉出一大批造園藝術家。如明代的計成,文震亨、張進和周秉思,清乾隆時的戈裕良、石濤和仇好石等,都曾名噪江南,建樹頗豐。
拙政園的由來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5A級旅遊區。
它的知名度高,一是因其布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歷史舞臺上的許多風雲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謙益及其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嶽的《閒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意思是隱退林泉,不問政治。
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敢勝,是抽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與北方皇家園林不同,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這是江南園林的特點。
蘇州園林的主要遺存
蘇州保存尚好的園林有幾十處,除了拙政園,其他簡介如下:
滄浪亭,蘇舜欽於北宋時期建造。特點:因地制宜,巧於因借,山水並重,北廊取勝。
網師園,史正志於南宋時期建造。特點:園內布局玲瓏緊湊,景觀似斷似續處貫通,有行回不盡之致,是以少勝多的小園極則。
獅子林,元代天如禪師建造。特點:園中的花木、池水、建築與假山有機地結合,以假山取勝。
留園,明代徐泰時建造。特點:以建築結構見長,布局嚴謹緊密,裝飾精巧別致,門戶重疊,變化多端。
藝圃,袁祖庚於嘉靖時期建造。特點:質樸自然,以文取勝。
頤園,蔣楫於乾隆時期建造。特點:以假山之妙而著稱,外觀雖如一堆拳石, 進則仿佛置環秀山莊,身於千巖萬壑之中。
藕園,清代陸錦建造。特點:布局講究易理,寄寓愛情主題。
退思園,清代任蘭先建造。特點:因地制宜,巧妙理水,寄託江湖之思。
怡園,清代顧文彬建造。特點:博採諸園司之長,布局緊湊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