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方言令」惹爭議 對東北話放生?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廣電總局一紙限制方言劇的禁令,讓方言劇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將於本月30日重慶衛視開播的電視劇《挪個地方要得不》就不得不出資數十萬元,兩度對電視劇的配音進行調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該劇製片人兼主演趙亮對廣電總局的新規定很有異議,他表示:「廣電總局規定,在上星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中,方言的比例只能佔到30%—40%,但卻把東北劇撇開,模糊規定稱不能完全使用東北話,可以使用東北的一些口語。」這樣的規定對於重慶等南方的方言劇很不公平。

  現狀

  方言也分地域對待 四川話很受傷

  代表作《挪個地方要得不》

  重慶衛視宣布趙亮、王迅、媛鳳主演的城鄉統籌輕喜劇《挪個地方要得不》,將採用普通話版本,這讓許多觀眾頗為失望,一些觀眾致電本報記者:「最喜歡的就是媛鳳鬧喳喳的感覺,改成普通話,可能就沒意思了。」對此,製片人趙亮很無奈,「廣電總局的規定在那裡,要上衛星就不能全用方言。」

  陝北話很鬱悶

  代表作:《蒼天》

  近段時間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蒼天》,在劇中大量使用陝北話,在得到觀眾「很有親切感」的認同之外,也受到了「廣電總局的禁令到底是不是一紙空文」的質疑。昨日,記者聯繫上該劇主演王學圻,面對質疑,王學圻很委屈。

  他告訴記者,其實原來版本中的陝北方言比現在多很多,劇中群眾所說的話都是陝北方言,但廣電總局和央視都不允許播,後來只好重新配音,僅有一些口語使用方言。王學圻也證實了趙亮的說法,方言在劇中比例不能超過30%—40%。

  東北話很得意

  代表作:《鄉村愛情3》

  與前面兩部劇的遭遇相比,《鄉村愛情3》就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該劇傳出的最新消息是已經鎖定央視春節檔播出。不但劇中使用東北方言不受限制,而廣電總局的另一項「限播電視劇續集」的規定也在該劇中失效。趙本山明確表示:「《鄉村愛情3》不會改名。」

  潛規則

  南方方言敵不過北方方言

  趙本山讓東北話大行其道為了劇能播,只能多花錢

  趙亮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一部南方方言的電視劇和東北方言的電視劇競爭在央視一套播出,南方方言的電視劇會明顯處於劣勢,「也許在央視眼中,東北話的普及程度要比南方方言高,而東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話吧。」

  趙本山讓東北話大行其道

  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製片人,則把東北話在央視大行其道的原因歸結到趙本山身上,「其實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能在央視播出的東北劇,大多都有趙本山的份,央視播東北話其實是給趙本山面子。」這位製片人的說法未免有一些偏激,不過有一個細節卻值得關注,在央視播出的《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中,自導自演的潘長江,放棄了東北話,改用普通話。

  為了劇能播,只能多花錢

  為了能讓劇上星,趙亮調整了兩次配音方案,他尋找到一個妥協的方式,在劇中主要使用普通話,但王迅等人物還是保留四川話,「在規定之內,最大限度上使用方言。」而這讓他的投資成本增加了30萬元。「能不能不上星,堅持用方言?」趙亮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如果只在地方臺播,他根本就收不回成本。

  王學圻也同樣很無奈,他反問記者:「你想想,本來陝北話說得很親切,突然要改成對著鐵話筒說普通話(後期配音),能有什麼好效果。」首席記者 巫天旭

  觀點

  重慶話能不能上央視?廣電總局:只能適量用

  作為廣電總局審片委員,周星對於廣電總局的禁令有比較詳細的了解。他介紹,方言禁令的出臺,其實是在方言劇泛濫成風的前提下進行了限制。周星認為,既然國家規定了將普通話作為大眾推廣語言,在央視、衛星臺上播出的電視劇,就應該以普通話為基準,但允許在劇中穿插少量的方言來展示地方風情。因此不管是東北話、重慶話都只能適量的使用,廣電總局出臺的這一禁令並無不妥之處。

  事實是,從1980年開始,四川話連續劇能上央視的,只有《傻兒師長》、《山城棒棒軍》、《王保長歪傳》不多的幾部,並且都是在央視一套之外。

  重慶導演:改改就能用

  而長期拍攝普通話電視劇的重慶導演鄢光宗,則有另外一番解讀。他表示,自己曾針對東北話在央視受歡迎,重慶話不受待見的現象進行過研究。他有一個比較深的感受,東北話在觀眾能聽懂的前提下,能夠傳遞出詼諧、幽默。同時,如果說話是「技」的話,東北演員可謂有「技」還有「藝」。而重慶方言則缺乏必要的提煉,在情感的表達上不夠細膩,同時重慶演員太依託重慶話本身的魅力,而這種語言在脫離了當地的語言背景之後,很難被人接受。「重慶話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改動之後再用。」

  方言劇製片人:看菜吃飯

  作為方言劇製片人的代表,趙亮希望廣電總局不搞「一刀切」。有一些電視劇,用普通話表達會有問題,比如《山城棒棒軍》,脫離了特殊語境,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像《挪個地方要得不》這部劇而言,普通話或方言對劇的精彩程度影響並不大,因為該劇的故事性比較強,喜劇的效果是通過劇情來表達,而不是完全依託於語言。「看菜吃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相關焦點

  • 廣電總局「方言令」惹爭議 對東北話放生?(圖)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該劇製片人兼主演趙亮對廣電總局的新規定很有異議,他表示:「廣電總局規定,在上星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中,方言的比例只能佔到30%—40%,但卻把東北劇撇開,模糊規定稱不能完全使用東北話,可以使用東北的一些口語。」這樣的規定對於重慶等南方的方言劇很不公平。
  • 中國廣電總局:電視劇不得用方言 領袖也講普通話
    廣電總局日前再次對方言說「不」,表示將對電視劇中失度使用方言的情況嚴格把關,及時糾正,不糾正者不得播出。而此前風靡一時的東北味十足的《鄉村愛情》、南腔北調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陝西腔「佟掌柜」領銜的《武林外傳》,都或多或少佔了方言的便宜,廣電總局這一規定將對頗受歡迎的方言劇以及近期即將播出的獻禮劇產生哪些影響呢?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令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令第 13 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於廢止、修改和宣布失效部分規章、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已經2017年12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措施,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有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了清理。
  • 總局發文禁止主持人講方言 綜藝娛樂節目主播或首當其衝
    人民網1月6日電(記者 趙光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播音員主持人除節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標準普通話。不得模仿地域特點突出的發音和表達方式,不使用對規範語言有損害的俚語俗詞等;用詞造句要遵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避免濫用生造詞語和不規範網絡用語;要規範使用外國語言文字,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文。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網絡 東北話上榜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其中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緊隨其後,福建方言中僅閩南話入選,與蘇州話並列第三,接下去依次是上海話、陝西話、長沙話、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此份榜單一出爐,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熱議,有人贊同,也有人不以為然。
  • 南京方言劇 接連入戲受熱捧也惹爭議
    最近,有兩部南京方言電影《多大事啊》、《南京的那個夏天》在全國上映,大片《南京!南京!》中南京市民說的都是南京話,繞舌樂團的南京方言說唱風靡一時……一向被看作難登大雅之堂的南京方言,正在越來越多地進入藝術作品,這是一種令人欣喜的探索,但也引發了爭議,南京方言是否適合藝術表達?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熱傳 東北話入選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其中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緊隨其後,福建方言中僅閩南話入選,與蘇州話並列第三,接下去依次是上海話、陝西話、長沙話、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此份榜單一出爐,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熱議,有人贊同,也有人不以為然。
  • 廣電總局「限集令」,真能擠幹注水劇「水分」?
    9月6日,有媒體報導,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劇集不能超過40集。同時,兩位影視行業高管也向媒體證實,廣電總局確實正在向行業徵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這一規定目前仍在徵求意見中。
  • 廣電總局下令禁播抗日神劇獲網友贊
    所有抗日劇將重新審查,戲說劇也禁播網友:再不管抗日劇都成「封神演義」了  近來,抗日劇的「神幻」情節被央視一再炮轟,廣電總局終於看不下去了,近日發布規範抗日劇的規定,被業界稱為「22條軍令」。  神劇太多,總局看不下去了  今年以來,對抗日劇的爭議聲音達到峰值,「徒手撕鬼子」「鞭抽火車」等情節頻現,網友聲討也引發央視關注,《新聞1+1》節目中也狠批了抗日劇——「比著看誰俗、爭著看誰二」。
  • 謝娜的小品被指全程無笑點,是方言惹的禍還是作品本身不可樂
    晚會播出前,很多人對於謝娜搭檔王迅、楊迪、鞠婧禕、呂一表演的方言小品《快說,我願意》還很期待的。因為很哥此前有看過報導說:春晚彩排的時候謝娜並未使用川普或者四川話普通話夾雜來演繹,而是完全用地道四川話來表演了這個小品,因為導演組擔心節目效果所以節目最終沒有通過。不過據說這個小品還是很有笑點的,因此很哥就對這個節目還是有些期待的。
  • 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廣電總局令第52號)
        第四條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負責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審查的管理工作。    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和電影覆審委員會負責電影片的審查。  第七條  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的程序:    (一)製片單位向廣電總局或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提出備案;    (二)廣電總局或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期限,發給《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式樣附後)。
  • 東北方言十級,東北話「磕磣」怎麼讀?什麼意思?
    東北方言十級,東北話「磕磣」怎麼讀?什麼意思?冰城北北君——東北話十級(家鄉文化印記)上一期,北北君給大家講的是東北方言「埋汰」,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有趣的東北方言——「磕磣」,想看之前的內容,可以點擊關注,看往期作品。「磕磣」,東北話中較為常見的一個詞,準確讀音:k—e—kē,ch—en,發輕音。
  • 廣電總局下文給相親節目扎針 禁止炒作拜金主義
    《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兩份正式文件,對已經引起極大社會公憤的「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著手整飭。  【廣電舉措】審核嘉賓身份  「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要把好嘉賓關,要認真核實嘉賓的真實身份,嚴禁偽造嘉賓身份,欺騙電視觀眾。」在廣電總局昨日下發的文件中,對相親類節目嘉賓造假現象十分鮮明地提出了「禁止令」。廣電總局還建議此類節目要擴大嘉賓選擇範圍,不能僅由演員、模特、富二代佔據螢屏。「不得邀請個人品德有問題或有爭議,持不正確或非主流價值觀、婚戀觀的人物參加節目。」
  • 東北話名列十大最難懂方言 專家:有名不是壞事
    最近,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排名前九,在東北劇熱播和趙本山等笑星的「代言」之下,全國人民都在學習的東北話也入榜單,名列第十位。  認同的、鼓掌的,反對的、拍磚的。榜單一出爐,迅速引起全民熱議。作為東北人的長春人有啥想法沒?上榜是好事還是壞事?
  • 整不明白的東北話
    出來這麼些年,除了我的家鄉話,我就感覺你們東北話最好聽,真的!」確實,東北話真的有魔力,並且可以同化一切方言。記得當年我陪姐姐去上海的一所高校進行研究生的複試。一起考試的還有河南、江西的兩名學生。沒有錯,東北話有如方言中的吊睛白虎,執千萬方言之牛耳。在諸多強硬的較量下,東北話以親切的口吻、豪放的表述方式再加上天生的幽默感讓諸多方言敗下陣來,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其實能被東北話侵蝕的不僅是中國人。
  • 用方言做廣告,東北話 PK 廣東話,哪個更好玩?
    你會說方言嗎?當然會了,不然怎麼和爺爺奶奶溝通?那你會用方言朗讀報紙嗎?這有點彆扭,但勉強可以試試。那你有沒有想過用方言語法和詞語來製作橫幅或廣告牌?這個真沒有,畢竟從小到大的語文課都是用標準普通話學的。
  • 廣電總局「限外令」使在線追劇成歷史 引進劇可能在電視播出
    之前,廣電總局「限外令」成為懸在引進劇迷頭上一把利劍,近日這把利劍終於下達。尤其關於引進劇在視頻網站的限令一再夾緊,除了內容要求、數量要求還有先審後播,統一登記等相關要求,使得各大視頻網站近年來掀起的引進劇熱潮趨於降溫。
  • 大江大河是哪個地方的故事 雷東寶方言引爭議為什麼說北方話
    【大江大河是哪個地方的故事 雷東寶方言引爭議為什麼說北方話】《大江大河》不但在豆瓣上評分達到了8.9,如今收視率也即將雙臺破一,堪稱2018年度表現最佳電視劇。很多人都在津津有味地追劇,牽掛劇中主人公的結局,不過,這部劇也並非是完美的,仍存在一些小BUG。  很多觀眾在看劇的時候最好奇的一個問題是,《大江大河》講述的究竟是哪個地方的故事?
  • 方言大戰來襲!蘇州話VS東北話
    在全中國各地的方言當中,論誰家的最好聽實在是個無解的難題,但要論感染力,東北話那傢伙,絕對是槓槓的水平,人群中只要有一個東北人,那這片土地就是東北的。而蘇州話與東北話顯然是兩個世界,在形容、表達同一件事物的時候常常會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 廣電總局:飛揚跋扈為己雄
    中國人看什麼,在什麼時間看,看多長時間,都由該總局裁斷和規定,這當然是任何節目也強不過的最強節目了,也是該總局偉大、聖明、火爆的證明。  要說廣電總局限制競爭,那是冤枉人家,它還是鼓勵競爭的,只是規定競爭要不能圍繞觀眾進行,而要以廣電總局為中心開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