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走進古福州城的喧囂

2021-01-09 吳先生的平凡世界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

說起「三坊七巷」,眾多老福州人津津樂道,有著說不完的舊時故事。

而對於林覺民來說,這裡承載著他與妻子的諸多美好回憶,在捨生取義的那一刻,或許老宅子裡發生的點點滴滴往事,正是他割捨不下的眷戀吧。

當我漫步過天井迴廊,小軒窗戶、青石板路,林覺民所作的千古絕唱《與妻書》,便是在這樣光影交錯的回憶中,含淚而成。

林覺民壯烈捐軀後,這幢屋子輾轉之下被一位叫做謝恩鑾的男子買下,他便是現代著名文學家冰心的祖父,冰心在這裡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

在她後來的著作中,便經常回憶起坊巷中的美好生活和街區的煙火氣息。

「三坊七巷」是三個坊及七條巷子的總稱,西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為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唐朝末年,社會動蕩,「開閩聖王」王審知來到福建,擴建當時被稱之為「羅城」的福州城,他拓展了福州的外城牆,首次將「三坊七巷」納入福州城內。

自唐宋開始,三坊七巷大致維持了上千年來的舊有格局,因此贏得了「裡坊制度活化石」之美譽。

裡坊制度源於中國早期的井田制,在漢唐時期發揚光大,達到了鼎盛,唐朝的長安城內住著百萬人口,街道分成了108坊,福州的三坊七巷便是仿造長安城所建。

在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之中,還能看到為數眾多的裡坊院落,青瓦白牆、飛簷翹角的古民居相互輝映,井然有序,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薩鎮冰、冰心等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詳的近代歷史名人,都曾與這條坊巷有關。

於是此處便博得了「一座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美譽。

靜謐的小巷中,一座佔地不大的兩進院落,粉牆黛瓦,布局雅致,是典型的清朝福州民居,坐落在郎官巷中。

院落的花廳內,竹影悠悠,綠意盎然,一座小巧的雙層小樓矗立其間。

「踉蹌回福州,坐臥一小樓。」

晚年的嚴復,思想已經趨於保守,他附庸於袁世凱之後,勸其稱帝,最終在憤怒的民意討伐聲中,落寞地回到了福州,在這裡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今人熟知的這幾句話,便是出自其譯著的《天演論》,這位近代啟蒙思想家兼翻譯家的老人,在垂垂老矣的時候,是否還會回想起當年意氣風發的崢嶸歲月呢?

南后街上,眾多福州本地特色小店鱗次櫛比,自宋代以來,這條街便是附近最為熱鬧的商業街。

素有福州百年老字號之稱的永和魚丸、同利、木金肉丸等特色小吃店,都集中在這條街上。

一碗清湯加上彈牙軟糯的小吃,僅僅這一條充滿韻味的小街,就足夠大部分人逛上一整天了吧。

抬眼望去,看著那綠色的爬山虎鑽上了屋簷,以奇妙的姿態俯視著來往的行人,一扇扇或關或開的深色大門,沿著青石板路,相互對峙,自成一派。

屋簷下是獨具一格的閩派灰塑和豔麗的彩繪,歷史故事、神仙人物、花鳥蟲魚,被曾經的工匠們信手拈來,無物不可入畫,顯示著福州城歷久彌新的文化傳統。

如此完整的古代坊巷格局,坐落在福州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區,漫步其中,感受古今時光流轉,怎麼能不令人感慨深思!

相關焦點

  • 漫步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走進古福州城的喧囂
    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說起「三坊七巷」,眾多老福州人津津樂道,有著說不完的舊時故事。「三坊七巷」是三個坊及七條巷子的總稱,西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為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唐朝末年,社會動蕩,「開閩聖王」王審知來到福建,擴建當時被稱之為「羅城」的福州城,他拓展了福州的外城牆,首次將「三坊七巷」納入福州城內。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話說福州三坊七巷,不可小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為中國唯一保存的坊巷布局街道,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
  • 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三坊七巷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故事就是街頭裡坊花邊緋聞,《我們太太的客廳》將冰心與林徽因兩個福州女人連在一起,她們是同鄉,都和這「三坊七巷」有關係。三坊七巷是全國十大古街之一,三個坊七條巷組成,有嚴復故居,林覺民故居,林徽因祖居,冰心故居……在火車站乘K1路和20路公交車到東街口,下車走點點路就是。這裡的古建築與皖南的徽派相比,都是很高的牆,不同的是庭院小巧,門窗造型樸素。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福建有座「裡坊制度活化石」,打卡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比較有名的地方,所以來福州的我們當然也要到這裡打個卡!三坊七巷起源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街坊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還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稱。
  • 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濃縮了福州的人文薈萃
    雖然全國上下的古街很多,但三坊七巷在福州的地位卻是舉足輕重。福建人常說,到福州沒有去參觀三坊七巷,就等於沒到過福州。在走過這裡的大街小巷後便知道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三坊七巷是福州這座千年古城歷史文化的精髓,它見證了福州的歷史,濃縮了福州的人文薈萃。三坊七巷有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接四組成,因而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提到福州的三坊七巷,首先有必要了解南后街,「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裡偷閒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這是清末舉人王國瑞描述南后街的一首詩,詩中作者將南后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生動體現了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風貌。
  • 三坊七巷,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錯落有致的三坊七巷,歷經千年變遷,坊弄相連,深幽雅靜,宅院錯落,粉牆黛瓦。徜徉於其中,任意站在一個院落的門口,透過那虛掩的門扉,你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書香。而其中的「三坊七巷」便是福州的歷史之源和文化之根,因為在近代中國,沒有一個地方像三坊七巷這樣孕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這裡是福州古城裡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甚至連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透著書香的氣息。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福州鼓樓區總工會帶你走進「三坊七巷」 「悅讀」閩都文化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福州三坊七巷素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它展示了福州歷史文化風採與濃鬱的福州傳統民俗文化特色。9月16日上午,福州市鼓樓區總工會開展走進三坊七巷主題活動,本次參與活動人員不僅有勞模、新福州人、還有鼓樓區工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特邀審計員和部分企事業職工代表共計100人。福州市鼓樓區總工會開展走進三坊七巷主題活動。
  • 你好,三坊七巷
    一座城,需要慢慢品,一條街,愛上一座城。無論來到哪座城市,最喜歡的還是當地特色小街。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地方,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翻新,用作商業美食街,像北京南鑼鼓巷,武漢的戶部巷,成都錦裡,包括這次的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福州三坊七巷:鬧市中的「裡坊化石」
    原標題:鬧市中的「裡坊化石」(假日觀察)這個總面積達127公頃的景區,格局發軔於晉,形成於唐末,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是千年城市坊巷棋盤格局的遺存地和精雕細琢明清民居建築群展示地。三坊七巷因其獨特的坊巷格局、絕倫的建築細節、醇厚的歷史積澱、密切的涉臺聯繫,被譽為「裡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近代名人聚居地、閩臺淵源彰顯地」。走進三坊七巷,數百座明清古建築包蘊著濃濃的福州地區建築風格。街坊縱橫、巷弄交錯,石板路徑、黑牆黛瓦。
  • 三坊七巷:兩岸文化溯源的「活化石」
    而福州長期作為中國東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成為了保衛和建設臺灣的前沿指揮部,位於福州市核心的三坊七巷,則走出了一個戍臺名將族群。  「從1602年沈有容馳臺驅倭,到1895年日本強割臺灣,目前已發現從三坊七巷走出的戍臺名將有三十一人。至福州船政建立,三坊七巷中更是湧現出一批中流砥柱的近代愛國將領。」
  • 福州文化之根、歷史之源——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範圍,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興盛於明清,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其中不乏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名人的故居,有「閩都名人的聚居地」之稱。三坊七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 福州的市花是什麼?看看三坊七巷的傳統文化,體會地名的雅俗交錯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因城市內多種植榕樹,故又簡稱榕城,簡稱「榕」 。福州建城於是漢朝時期,唐朝時因境內有福山而改名為福山並一直沒用至今。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城市,也是近代中國通商口岸之一。《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作為清雅唯美的民歌,朗朗上口,男女老少基本都能哼幾句。
  • 翼天文旅集團 | 成都太古裡,福州三坊七巷,上高大觀天地
    翼天文旅集團| 成都太古裡,福州三坊七巷,上高大觀天地對於愛旅遊一族,時刻都按捺不住一顆想旅遊的心!旅遊的目的地,來到成都,一定選擇太古裡,到了福州,一定會去三坊七巷。那麼這些歷史文化街區,為何會成為城市代言的新名片,他們有何魅力?
  • 上下杭為何能與三坊七巷媲美,兩者現在成為最能代表福州的網紅點
    相比安泰河旁繁華熱鬧的三坊七巷,位於臺江的上下杭更多了一份寧靜,適合漫步,探尋隱藏著的老城記憶。三坊七巷是福州南后街從南到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宮巷,黃巷,安民巷,吉疵巷。
  • 烏牆黛瓦的三坊七巷
    但是在福州,特別是三坊七巷,烏牆黛瓦才是建築外牆的主色調。三坊七巷位於福州城區中心,自晉、唐形成起,就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而在當時,刷黑灰牆也是住宅主人身份的象徵。在福州,過去有專門清理爐灶、煙囪並收集烏菸灰的工人。目前,烏牆黛瓦的資料和研究極少。沒有過專門的調查,不知這種烏牆黛瓦的分布情況。建築專家唐希在《福州三坊七巷牆體刷黑有學問》中介紹,由於南方多雨,採用烏菸灰刷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傳統烏菸灰中含有一定的油脂,具有一定的驅水性能。烏菸灰的使用也可以出於審美的需要。
  • 這裡聚集了許多福州的老字號小吃、傳統工藝品,它就是三坊七巷
    福州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名勝眾多,福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遊城市風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福州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