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現場
2019年7月7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報告廳舉行。新版網格本第一輯已出30種,今年年內要出到100種。
發布會圍繞「致敬」展開,分為「致敬翻譯家」「致敬經典」「致敬時光」「致敬文化」和「致敬傳承」五個版塊,對這套歷史悠久、高品質高品位的圖書進行了介紹。據悉,這是新中國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直到本世紀初,整套叢書的規模達145本之多,絕大多數譯本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98歲高齡的翻譯大師許淵衝先生說:「我認為翻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世界文化的發展重在翻譯。」92歲的俄語文學翻譯家王智量說:「看到我翻譯的《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麼漂亮地重新出來了,我好像又回到了青春時代。」92歲的日語文學翻譯家文潔若和73歲的英語文學翻譯家李堯親臨發布現場。俄語文學翻譯大師汝龍先生是契訶夫在中國最好的代言人,他的兒子汝企回憶了父親克服各種困難自學俄語、孜孜不倦重譯並修訂自己譯本的往事,令現場觀眾動容。
事實上,除了翻譯家,中國許多當代作家都受過「網格本」的影響和滋養,這些作品不僅伴隨了他們的成長,還深深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創作。「60後」的作家李洱表示:「某種意義上,我不把這套書看成外國文學,我把它看成中國文學的一部分,我們血液的一部分。」他特別喜歡「網格本」中的《格列佛遊記》,到現在還經常翻看,他說:「老版『網格本』的譯者幾乎在沒有贏利的情況下全力以赴翻譯,做出了一套非常雅也非常正、有一種宏大氣象的書。這套書應該是『西方正典』,因為翻譯的質量和書的本身質量相得益彰。」「70後」的阿乙坦言,「網格本」中的《歐·亨利短篇小說選》對於他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把「網格本」定義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智士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子弟所精挑細選的參考書」,還建議需要外國文學啟蒙的讀者,「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不想把自己的精力花費在糟糕的讀本上,你就應該選『網格本』」。
新版「網格本」的問世也引發了民間收藏者和愛好者的強烈興趣。讀者應晨饒有興趣地回憶了「一天收三書」的往事,當日的狂喜仍然溢於言表。對比新版「網絡本」,他認為做了很多舊版沒有做到的事情,加了很多內容,是廣大『網格本』愛好者的福音,而且價格公道。
不僅是普通讀者,「網格本」的粉絲遍及各個領域,柳傳志、張澤群、康震、高曉松和白茶等忠實讀者都通過視頻向新「網格本」的出版送上祝福。
編劇、策劃人史航回憶了他的好友黃集偉當年讀《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在那個通訊極不發達、一個單位只能在傳達室共享一部電話的時代,剛剛讀完了《巴黎聖母院》的黃集偉費心周折給朋友打去一個電話,只說了一句話:「沙威把冉·阿讓放了,然後自殺了。」史航說,新版「網格本」「其實有點像讓我們這樣年紀的人,重新看到當初第一次打開這個書的自己」。
科技感是新版「網格本」的另一大特色。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肖麗媛介紹了新鮮問世的「網格本」的四重新:新選本、新用材、新科技、新課程。新版「網格本」圖書中嵌入AR技術,將名家大師的文學課藏在書裡,讓讀者享受高附加值帶來的全新閱讀體驗。
「『網格本』的出版就是對全民閱讀做的非常好的事情、大的事情,就是讀經典。強調讀經典,是真正的文化開端。」韜奮基金會理事長、全民閱讀推廣人聶震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