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新版「網格本」回歸 歷經半個多世紀再現經典魅力

2020-12-21 新華網客戶端

  上海書展的開幕點燃了一年一度讀書人的熱情。8月15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攜手兩位申城翻譯大家——豐子愷、滿濤——的後代,在書展現場舉辦了名為「致敬經典 致敬翻譯家——新『網格本』讀者見面會」的專題活動,為喜愛經典外國文學的滬上讀者帶來了一場文化碰撞。

  歷經半個多世紀 「網絡本」魅力依舊

  「網絡本」出版源起於上世紀1958年,為了學習借鑑世界文學的優秀遺產,提高中國青年作家的藝術修養和創作水平,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學藝術,需要編選一套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人民文學出版社承接了這一項任務。

  這套叢書的編委會成員可謂群星璀璨:最初的編委會成員包括卞之琳、戈寶權、葉水夫、馮至、包文棣、田德望、朱光潛、孫家晉、孫繩武、陳佔元、楊季康、楊周翰、楊憲益、李健吾、金克木、羅大岡、季羨林、鄭效洵、聞家駟、錢鍾書、錢學熙、樓適夷、蒯斯曛、蔡儀等。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叢書的出版工作重新啟動,又增加了巴金、葉麟鎏、盧永福、朱虹、陳冰夷、陳燊、張羽、趙家璧、駱兆添、姚見、秦順新、綠原、蔣路、董衡巽等人。這些專家在淵博的學識基礎上,篩選出了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幾乎囊括東西方各民族古代、中世紀直至近現代,思想藝術均臻完美的史詩、詩歌、戲劇、小說等體裁的傑作,堪稱集外國文學精華之大成,反映出世界文學發展演變以及日趨豐富多彩的歷史過程。

  自1958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秉持「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開始了翻譯和出版這套叢書的工作。1978年5月,「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2001年最終完成,共出書一百四十五種。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前所長葉水夫讚揚這套叢書時曾說:「叢書規模之大,選題之精,譯文之優,可以與世界上最好的同類叢書媲美,這是新中國外國文學出版事業中一項奠基性工程。」

  這是新中國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國內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最,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由於「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標誌性的綠色網格圖案,因而被讀者愛稱為「網格本」。歷經半個多世紀,「網格本」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尤其是雅致的封面設計,令讀者稱道。

  新版「網格本」回歸 再樹品質標杆

  為滿足眾多讀者閱讀和收藏「網格本」的渴求,也為了使這套堪稱七十年裡對中國讀者影響最大的外國文學叢書能在新時代裡「復活」,人民文學出版社歷經數年醞釀與論證,在2019年夏天又隆重推出新版「網格本」,目前第一輯已總計出版三十種,年底前計劃出版一百種。

  談及出版新「網格本」原因,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說:「之所以要重新做『網格本』,是出於兩種考慮:一是大家都在呼喚這套書能夠重新面世;更主要的是,我們希望對當下圖書市場外國文學名著的亂象,起到文學出版國家隊的作用。現在外國文學名著出版很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我們做這樣一套外國文學名著的『定本』,是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編委會團隊,當今外國文學研究和翻譯界最著名、最有影響力、最權威的翻譯家和學者組成的編委會,是我們信心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感慨:「『網格本』的重新回歸讓我感慨萬千,確實有一種『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確實讓我們又想起了過去激情澎湃、書香遍地、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時代。同時現在又是需要它、呼喚它的時代,意味著我們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出發。」

  新「網格本」有哪些特色?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肖麗媛介紹,此次出版的圖書,仍然以入選作品在整個文學史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為最高標準,後續還會將上個世紀五十時代以後的經典作品繼續選入。此次圖書的封面雖然保留了網格的設計,但是在印製的紙張以及工藝上有所提升。新「網格本」還貫徹了融媒體出版思路,書中植入了AR技術,讓書不僅能讀,還能看、能聽。書中的AR視頻是人文社邀請國內知名的外國文學專家和譯者為讀者奉上的一堂堂大師課,告訴讀者該怎樣閱讀名著。

  向經典致敬、向翻譯家致敬

  8月15日活動人關鍵詞是「致敬」——向經典致敬、向翻譯家致敬。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翻譯家篳路藍縷的艱辛付出,才使得曾經是高不可攀的世界經典文學,走下神壇,走入普普通通的千家萬戶,為提升國人的文化素質、為開拓中國作家的視野、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融匯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活動現場,畫家、散文家、翻譯家豐子愷的外孫宋雪君與翻譯家滿濤的女兒顧琪章,為現場讀者分享了兩位翻譯大家的點滴往事,講述了兩位翻譯大家對於翻譯的執著與熱忱,並展示的一幅幅珍貴的手跡與照片。

豐子愷先生在翻譯

豐子愷先生當年翻譯《源氏物語》時的墨寶

  豐子愷曾在《漫談翻譯》裡談他對翻譯的理解:「……必須翻譯得又正確又流暢,使讀者讀了非但全然理解,又全不費力。要達到這目的,我認為有一種辦法:譯者必須深深地理解原作,把原作全部吸收在肚裡,然後用本國的言語來傳達給本國人。用一個比喻來說,好比把原文嚼碎了,吞下去,消化了,然後再吐出來。」

  今天,豐子愷翻譯的《源氏物語》已經成為了這部世界名著公認的中文定本。其實,正是源於對《源氏物語》一書的「愛不釋手」,當年豐子愷先生才 「發心學習日本古文」。而幾近千年後「這翻譯工作正好落在我肩膀上。這在我是一種莫大的光榮」。

  而滿濤從果戈理早期的作品,到《死魂靈》,再到小說戲劇選,可以說對果戈理的作品有著縱深的譯介,其貢獻也為世人稱道。在當年遭受不公正對待之時,滿濤先生依舊筆耕不輟,為後人留下了經典的譯著。雖然那些翻譯大家已經離我們而去已將近半個世紀,但是他們所留下的文字,依然在感動著一代代的讀者,這就是經典所帶給我們的永恆的魅力。

相關焦點

  • 致敬經典! 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推出新版
    「推出新版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是對歷史、傳統和經典的最好的致敬。」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巖日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上說。「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網格本」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直到本世紀初,仍有新書推出,整套叢書有145本。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
  • 致敬經典!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推出新版
    「推出新版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是對歷史、傳統和經典的最好的致敬。」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巖日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上說。「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網格本」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直到本世紀初,仍有新書推出,整套叢書有145本。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
  • 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推出新版
    「推出新版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是對歷史、傳統和經典的最好的致敬。」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巖日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上說。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
  • 致敬網格本經典,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出第一輯21本
    關注外國文學的讀者或許都多多少少知道「網格本」: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直到本世紀初,整套叢書的規模達145本之多。這是新中國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代表了當時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 致敬網格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京首發
    歷經半個多世紀,「網格本」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尤其是雅致的封面設計,令讀者頓生愛慕,但由於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象,個別品種更是一書難求,不能擁有一套完整的「網格本」遂成為不少讀者和藏家的「心病」。
  • 特別款紅色復刻網格本筆記本全新上線!
    網羅精品 格高意遠 本色傳承 網格本,稱得上是人文社的「鎮店之寶」了。但這其實是個暱稱,以其網格狀封面設計得名,正經的名字是「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 「網格本」歸來:用文學經典滋養時代精神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 題:「網格本」歸來:用文學經典滋養時代精神  新華社記者 史競男  《巴黎聖母院》《浮士德》《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格列佛遊記》……這些影響幾代中國人的世界文學經典,將再次與讀者見面。
  • 致敬「網絡本」!人文社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第一輯首發
    2019年7月7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報告廳舉行。新版網格本第一輯已出30種,今年年內要出到100種。  發布會圍繞「致敬」展開,分為「致敬翻譯家」「致敬經典」「致敬時光」「致敬文化」和「致敬傳承」五個版塊,對這套歷史悠久、高品質高品位的圖書進行了介紹。據悉,這是新中國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直到本世紀初,整套叢書的規模達145本之多,絕大多數譯本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 最好版本沒有之一,「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重出江湖
    人民文學出版社「致敬『網格本』——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什麼是「網格本」?淡雅的封面,外框雙線環飾,內框圍起斜向交叉網格,網格交點綴以似圓實方的結點。沒錯,這便是很多人記憶深刻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愛好者中還有一個暱稱:「網格本」。
  • 朱德庸正式入駐人文社 重推創作經典療愈讀者
    本網訊 (記者李婧璇)日前,漫畫大師朱德庸的代表作《什麼事都在發生》和《關於上班這件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全新包裝出版。這是朱德庸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兩大品牌首次開啟合作,也是朱德庸正式入駐人文社的重要標誌。  2020年對於很多人都意味著非同尋常。
  • 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網格本)前三輯書目
    淡雅的封面,外框雙線環飾,內框圍起斜向交叉網格,網格交點綴以似圓實方的結點,這就是很多人記憶深刻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愛好者中還有一個暱稱:「網格本」。,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最,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 歷經半個世紀久唱不衰的經典老歌《懷念戰友》震撼感人,直擊心靈
    雷振邦譜寫的電影歌曲多達100餘首,包括《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蘆笙戀歌》、《董存瑞》、《馬蘭花開》、《花好月圓》、《吉鴻昌》、《小字輩》、《赤橙黃綠青藍紫》等40餘部影片的音樂作品。在我國銀幕上誕生了大量形象鮮明、優美抒情,具有濃鬱的民族和地方色彩並散發著撲鼻的生活芬芳、地域風情的音樂作品。
  • 新版《梁祝》元旦亮相 飛翔一千四百年的蝴蝶翩躚而至
    「中國式新年音樂會」由茅威濤時任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時打造,歷經十餘年風雨,迄今已形成品牌效應。新版《梁祝》1月1日的演出,被納入浙江關愛海外僑胞和留學生科學防疫直播活動。元旦佳節之際直播新版《梁祝》演出,希冀與海內外僑胞共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
  • 新版歌劇《白毛女》:經典不褪色 魅力在人心
    原標題:經典不褪色魅力在人心 在天南海北巡演多場,她也曾遭遇肺部感染的侵擾和醫生的警告,但始終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她太愛這個舞臺了。」在指揮劉鳳德看來,歷代「喜兒」的品格早已融入雷佳的血液中,為她擎起了新一代「白毛女」的鮮紅旗幟。   大江南北奏新音   寶塔山上人未老,延河流水不盡流。
  • 人文社維權:巴金《家》《春》《秋》被11家出版社涉嫌侵權
    《家》最早是1933年出版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53年、1962年和1981年三次對它們進行改版,在這三個版本的基礎上,人文社推出了面貌多樣、裝幀各異的《家》《春》《秋》。它們的封面呈現出不同時代的特色。迄今為止,《家》累計印數650萬冊,《春》累計印數290萬冊,《秋》累計印數280萬冊;三本書累計印次也超過500次。
  • 69歲的「人文社」,沒想到你比後浪更「浪」
    《慶餘年》是人文社近期賣得最好的暢銷新書,據介紹,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慶餘年》系列已經出版了3本,每本的銷量都在20萬冊以上。第4本剛剛上市,8萬冊書就發完了,馬上加印。下半年出版社還打算推出莫言、遲子建、劉心武、嚴歌苓、徐貴祥等名家新作。嚴歌苓的新書沿襲了她以往的創作風格,臧社長略顯神秘地說:「但是這個故事比她以前的作品寫得更巧,人物設計得更巧妙。」
  • 清刻本與人民文學社1982新版紅樓夢第一回文本對比
    僅第一回,以「脂評本」為底本的「人文社新版紅樓夢」,就比金陵藤花榭本代表的清代紅樓夢流行刻本多出了近千字。至少是囉嗦,碎嘴老太一般讓人厭煩,全不像全球頂尖文學巨著作者之「神筆」!可以斷定,若放在清代,這種爛本子非但不會膾炙人口,不脛而走,風靡全國,新版紅樓夢「之父」馮其庸還會被罵個半死。
  • 人文社65周年|那些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穿過哪些「馬甲」
    之後,人文社不再以此名義出書。1987年7月,人文社恢復「文學古籍刊行社」副牌,出版《清平山堂話本》等影印書,接著開展宣紙線狀影印業務。1989年10月,按照新聞出版署整頓出版社精神,人文社撤銷「文學古籍刊行社」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