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南京市的某所高校內,正在進行擴建工程,施工隊在施工的時候,意外的挖出了一座古墓,當地的考古隊馬上趕到了現場,並進行了封鎖。
因為施工隊事先不知道這裡有座古墓,所以古墓已經收到了破壞,而且位於校園內,也無法繼續保存,所以考古隊決定進行保護性的發掘。
經過初步的勘探,這座古墓並沒有被盜的痕跡,古墓的夯土層也並未出現盜洞,墓門保存完整。而且其建築的風格,屬於明朝時期的古墓。
專家小心翼翼的打開了墓門,進入到了古墓之中,當專家們進入到墓中後,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嚇了一跳,因為墓主的棺木竟然被鐵鏈綁著,懸在半空中。
這種墓叫做懸棺墓,其實是何道家的某些思想有聯繫的,古人認為懸棺可以吸收天地精華,這樣在懸棺中的死者,就可以羽化飛升,得道成仙。
專家在古墓中發現了墓主的墓志銘,這座古墓的墓主叫做楊慶,是明朝的一個太監,而且他還和鄭和一起下過西洋,是鄭和的親信之一。
根據解讀楊慶的墓志銘專家發現,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時候,用了才十個月的時間,但是在史書中,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時間為1421年3月到1422年9月。
為何墓中記載的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和史書中記載的時間不合,而鄭和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才會如此匆忙返回,一時間也是讓專家們有點想不通,而這塊墓志銘也被專家放在博物館中,用來研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