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懸棺墓,墓主竟和鄭和下過西洋,墓中一物讓專家至今不解

2020-12-18 方家說史

2015年,在南京市的某所高校內,正在進行擴建工程,施工隊在施工的時候,意外的挖出了一座古墓,當地的考古隊馬上趕到了現場,並進行了封鎖。

因為施工隊事先不知道這裡有座古墓,所以古墓已經收到了破壞,而且位於校園內,也無法繼續保存,所以考古隊決定進行保護性的發掘。

經過初步的勘探,這座古墓並沒有被盜的痕跡,古墓的夯土層也並未出現盜洞,墓門保存完整。而且其建築的風格,屬於明朝時期的古墓。

專家小心翼翼的打開了墓門,進入到了古墓之中,當專家們進入到墓中後,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嚇了一跳,因為墓主的棺木竟然被鐵鏈綁著,懸在半空中。

這種墓叫做懸棺墓,其實是何道家的某些思想有聯繫的,古人認為懸棺可以吸收天地精華,這樣在懸棺中的死者,就可以羽化飛升,得道成仙。

專家在古墓中發現了墓主的墓志銘,這座古墓的墓主叫做楊慶,是明朝的一個太監,而且他還和鄭和一起下過西洋,是鄭和的親信之一。

根據解讀楊慶的墓志銘專家發現,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時候,用了才十個月的時間,但是在史書中,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時間為1421年3月到1422年9月。

為何墓中記載的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和史書中記載的時間不合,而鄭和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才會如此匆忙返回,一時間也是讓專家們有點想不通,而這塊墓志銘也被專家放在博物館中,用來研究解讀。

相關焦點

  • 南京江寧發現明代鄭和之墓,墓內兩樣東西,令人肅然起敬
    古之數千載,能率64艘大船2萬餘人,歷時28年乘風破浪7下西洋者,唯有鄭和。《明史·鄭和傳》記載,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詔南徵,遣侯傅友、藍玉、沐英率30萬大軍開赴雲南,在這次徵伐中,昆明州鄭和(本姓馬)被擒,被帶回南京,入宮成為太監,後於洪武十八年撥入朱棣的燕王府。
  • 【魅力江蘇】出發,去「鄭和時代」看看(下)▏▏鄭和墓、浡泥國王墓...
    南京,是與鄭和關係最為密切的城市之一,雖然歷經600多年的滄桑,無論是寶船廠遺址、鄭和墓、浡泥國王墓這些歷史遺存,還是明初功臣墓裡的精美器具、寶船遺址出土的造船遺物,無疑都是那個輝煌時代的見證,為我們勾勒出鄭和時代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今天,讓我們一起出發,去「鄭和時代」看看吧!
  • 南京發現明代鄭和墓 券頂砌築異常考究(圖)
    一對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墓誌被秘密運回南京市博物館,雖然考古專家對墓主身份始終不願透露一絲風聲,稱目前挖掘還沒結束,最後會向社會做出一個交代,但昨晚10點鐘,記者得到有關部門的證實,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鄭和之墓。
  • 南京發掘一明朝古墓,墓中有被鐵鏈鎖住的棺材,是道教祖師爺墓
    古墓的研究價值是很高的,古墓可以看出一個朝代的習俗、墓主生前生活、社會風氣、朝代制度,甚至是當朝時流行的事物都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這幾十年來,江蘇省文物局和南京文物局十分的重視對這一地區的保護工作,這樣一來
  • 考古隊發現「墓下有墓」,墓中出土一把黃金鐵劍,困擾專家至今
    而不管古人的墓葬如何選址修建,相信大家都沒看見過修建在古墓之上的古墓。按照風水裡的說法,一個地方如果是塊福地,率先安葬在此地的墓主便會吸走該地的「福氣」。而下一個繼續葬在這裡的墓主,不但沒有福氣,反倒只剩下了晦氣。在這一觀念的主導下,縱觀我國大大小小無數座古墓,幾乎看不到任何「墓下有墓」的情況出現。
  • 考古隊發現「墓下有墓」,墓中出土一把殘破鐵劍,困擾專家至今
    而不管古人的墓葬如何選址修建,相信大家都沒看見過修建在古墓之上的古墓。按照風水裡的說法,一個地方如果是塊福地,率先安葬在此地的墓主便會吸走該地的「福氣」。而下一個繼續葬在這裡的墓主,不但沒有福氣,反倒只剩下了晦氣。在這一觀念的主導下,縱觀我國大大小小無數座古墓,幾乎看不到任何「墓下有墓」的情況出現。
  • 南京發現一座明朝墓,出土罕見八卦太極棺床,專家大呼:這是道教祖師墓
    我國古代墓葬都會進行精心的設計,除了會在墓室通道中設計各種機關以防後世的盜墓賊,墓室內部也會按照墓主人生前的夙願進行編排,有的會根據地形設置稱懸棺,而又的則是罕見的陣法。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了一座大型戰國諸侯墓,裡面的棺底就刻著北鬥七星,甚至棺木都是按照二十八星宿進行擺放的,極有儀式感。
  • 2010年明太監洪保墓出土的壽臧銘:鄭和下西洋次數規模遠超想像
    2010年6月,南京祖堂山社會福利院擴建,施工隊在後山取土時,挖掘機挖出幾塊青磚,一座古墓露出地面。古墓保存相當完好,墓室總長約8.5米,寬約4.1米,券頂砌築樣式是一層豎排磚下疊壓一層橫排磚,共交疊成三券三幅,這是明代功臣和王侯才有的墓葬規格。半個月後,文保部門公布,祖堂山大墓主人是洪保,只不過墓中沒有棺木遺骨痕跡,已被酸性土壤腐蝕殆盡。
  • 南京發現的明朝鄭和墓,找到時已經被盜,挖開後專家無不欣喜若狂
    20t0年6月,南京且堂山社會福利院擴建,施工隊在後山取土時,挖掘機一抓抓出幾塊青磚,一座古墓露出地面。人們從破口的古墓後壁洞口向裡眺望,隱約可見墓室分旬前後室,中間分隔墓室的門道高約近2米,寬達1米左右,為厚重的青石材質,這座墓等級不低。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工作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儘管墓葬後室早年被盜,但前室保存完好,根據規格看這是明代功臣和王侯才有的墓葬規格。
  • 南京挖出「道教祖師」墓,八卦狀棺床極為罕見,被4條大鎖鏈鎖著
    在前幾年的時候,南京雨花區一處工地就意外挖出了一座墓葬,當時雨花區西善橋附近附近正在進行房屋的修建,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就讓工人們不間斷的工作,沒想到一個工人卻挖出了意外。  接下南京文物局知曉之後,自然是立即派遣考古隊來進行勘測,結果被專家確認為了明朝墓葬,按照現場來看,古墓被盜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於這裡正在進行施工建設,而且工程比較的緊急,為此南京文物局下令可以進行快速搶救性挖掘。
  • 湖北發現「水墓」,墓中珍寶遍地,隨手一撈就是黃金,件件都是國寶
    不過這墓葬雖小,但裡邊的文物可真不少,粗略一清算竟有一萬多件、非常豪華,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座王侯墓葬,且和皇室或許有直接的聯繫。 在所有已經發掘的明代墓葬中,湖北的這座堪稱第二豪華,雖然已經被盜墓賊下手,但其中的文物依舊多得數不清,僅清理出來的金銀陪葬品就多達五千件,不難推測,墓主人一定非富即貴且極有可能是皇親國戚。
  • 鄭和墓葬牛首山 為何這裡集中了這麼多明代太監墓?
    很多人都知道,鄭和墓位於江寧牛首山。在江寧區境內,也曾發現過很多座太監墓。鄭和研究學者鄭自海告訴記者,江寧牛首山、祖堂山一帶可能是明代的一個太監集中安葬地,已經陸續發現過很多太監墓。「今後,這個地方還可能有更多的太監墓被考古專家找到!」
  • 北京鄭和衣冠冢與李蓮英墓毗鄰?
    北京也有一座鄭和衣冠冢日前有關南京牛首山所謂鄭和墓只是一座衣冠冢的報導在讀者之中鄭和研究學界引起了反響。江蘇省鄭和研究會會員、中國造船研究會會員楊彬先生獨家向金陵晚報記者披露,其實在明代大部分時間內作為都城的北京,也有一座鄭和的衣冠冢。六百年來,這座鄭和衣冠冢一直少為人知,就連鄭和研究學界都鮮有人聽說過。
  • 南京發現一座明朝墓,出土罕見八卦太極棺床
    我國古代墓葬都會進行精心的設計,除了會在墓室通道中設計各種機關以防後世的盜墓賊,墓室內部也會按照墓主人生前的夙願進行編排,有的會根據地形設置稱懸棺,而又的則是罕見的陣法。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了一座大型戰國諸侯墓,裡面的棺底就刻著北鬥七星,甚至棺木都是按照二十八星宿進行擺放的,極有儀式感。除了星宿,還有墓室會根據八卦太極來進行排布,2010年在南京就曾挖出一座明代古墓,裡面的棺床程八卦狀,因而這座墓也被u稱為是道教祖師的墓。
  • 南京出土一座東晉墓,銀鼎裡發現詭異的東西,墓主死亡真相被揭開
    在考古界有一個規矩,工作人員不會主動發掘古墓,一方面是對墓主表示尊重,另一面是如果保護不當,墓中的文物會被毀掉。1998年,考古專家們對南京的一座陵墓進行保護性發掘,在清理的過程中,出土了一個銀鼎,而看到銀鼎裡面的東西後,專家們竟意外地揭秘了墓主死亡的真相,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採礦工人挖出千年遼墓,神秘墓主惹專家爭論,死因至今未解
    考古是見證古代社會的最好的方法,隨著國家政策的日漸完善,專家已經被明令禁止主動考古,墓葬及文物的出土,只能依靠民間百姓的幫助,時間回到2002年,一群採礦工人就無意發現了一座千年墓葬,此墓一出土就轟動了整個考古界,原來這是一座從沒有被盜掘過的遼東墓葬,而且在這之前有關遼代的墓葬發現的很少
  • 南京工地挖出王安石父親墓,墓主後世子孫趕來阻止:這是我家祖墳
    說起「唐宋八大家」,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起他們的名字,他們分別是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而這八位中稱得上是改革家的僅有王安石,他任宰相期間,主持便發生,史稱「王安石變法」,但是因為守舊派勢力強大,導致變法失敗,最後被罷官鬱然病逝。
  • 專家從關羽墓中挖出一物,百姓大呼:我們錯拜了1800年!
    專家從關羽墓中挖出一物,百姓大呼:我們錯拜了1800年!喜劇當中的臉譜,十分分明。白臉的是奸雄曹操,黑臉的是勇猛的張飛,紅臉的則是義薄雲天的關雲長。而且在許多香港老的警匪片子裡,經常出現有人祭拜關羽像,甚至都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
  • 武漢挖出3座清代墓 出土銀簪子、西洋眼鏡
    原標題:武漢挖出3座清代墓 出土銀簪子、西洋眼鏡(圖)   墓內挖出的西洋眼鏡 記者黃士峰攝   黃陂區雙泉村大餘灣在村口空地上挖土建房,意外挖出3座清代墓。   昨日中午,記者趕到雙泉村大餘灣,在村口東邊一處空地上,散落著幾具棺木,部分已損壞,漆黑的棺木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在一個深約1米的土坑周邊,有多件做了防腐處理的棉衣,現場散發著輕微的腐臭味。   多名村民介紹,本月2日,村裡請來挖土機在該空地上挖土,當天下午挖出了幾具棺木,這些棺木內還有一些類似古董的東西。這一發現引來村民圍觀。
  • 江蘇鴻山驚現春秋墓,出土文物1000多件,專家:墓主疑似範蠡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無錫文物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鴻山鎮老虎墩大墓展開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的結果讓考古專家們十分震驚,在發掘的15座土墩中有7座墓葬是戰國早期的越國貴族墓葬,這7座貴族墓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根據隨葬品的等級和規模,專家又確定了越國貴族的五個等級,這是我國首次較完整地揭示越國貴族墓葬在同一墓地中的分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