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秋獮 南方的蟹 秋天我們吃什麼?

2020-12-15 網易旅遊

(原標題:北方的秋獮,南方的蟹,秋天我們吃什麼?)

秋風一起,我們的腸胃不免就開始思念一些既肥腴,又熱氣騰騰的美味。大自然的物產此時也正到了最豐美的時候,我在英國的朋友發來照片,說自己剛吃了山雞,裡面還有獵殺它時槍彈留下的鐵砂。在中國,古來也有在這個季節吃野味的傳統,《左傳》裡提到春蒐秋獮,蒐指沒懷孕的野獸,而到了秋天,便可以放手捕獵,不再顧忌。而在水網縱橫的南方,蟹則是一大宗。蟹肉細嫩,蟹膏飽滿,秋月下啖蟹,更是為人稱頌的風雅。

如今雖然沒有野味吃,但這並不意味著今人在吃上輸給了古人。更豐富的食材,以及更多樣的烹飪方式,乃至中西交融,都使我們的秋季食單年年翻新。

有鹿來

北京人大概無人不知厲家菜的。當年在慈禧時期任職的內務府都統厲子嘉有一特別任務,凡是御膳房做給慈禧和皇帝的飯菜,菜譜得經過他一一過目、品嘗確認。虧得他記憶驚人,將菜譜記在心中,回家複製,又傳給子孫輩,方有了厲家菜。

不過,有點兒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端坐森嚴的宮廷菜,在這個秋天,找了一位法餐搭檔,在北京華爾道夫酒店鳶尾宮1893法餐廳,呈現出一套「宮廷法餐」。

厲家菜+法餐的全家福

厲家菜如今的掌門人厲善麟告訴我,在今天,宮廷已經消失,這也導致宮廷菜只能繼承,不能創新,否則,由誰來評價這道菜「宮廷」與否呢?不過,由於他在國外經營過餐廳,對西餐頗為了解的緣故,在內心深處,他非常想吸收西餐食材,以及採用先進的烹飪方法。因此,在這次合作開始時,「我晚上八點收到了Addison的菜譜,十點便將想法寫好發給了他。因為我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思考。」

兩人在合作中

這套菜單裡有厲家菜的看家菜「翡翠豆腐」,據說也是當年慈禧喜愛的菜式。「翠」依然是毛豆泥,只是翡翠中的「翡」換成了三文魚。鳶尾宮的主廚Addison是一位馬來西亞人,說這道菜是整套菜單中最讓他驚訝的,這兩者的結合讓他意想不到,然而兩者的鮮味又「特別得搭」。「之前我還比較擔心,」 Addison說。厲善麟則「揭短」道,「你擔心的是豆腐,以為是真的豆腐。其實不是,老北京菜裡有一道菜叫『炒麻腐』,這裡的麻腐也是指的豆泥。」

翡翠豆腐不簡單

這套菜單中還有一道「福祿雙至」,實則是燉爛的鹿肉和鹿筋。鹿肉是秋季佳餚,拿我們在清宮劇裡熟悉的「木蘭秋獮」來說,「木蘭」兩個字可不是地名,而是滿語,漢譯為「鹿哨子」或「哨鹿圍」,原本是捕鹿時使用的一種工具。以捕鹿為秋天圍獵的名字,可見鹿在這個季節,實屬舉足輕重。Addison又補充,鹿肉倒是法餐的常用食材,不過搭配鹿筋對他來說卻是頭一回。品嘗之後,我不得不承認,經過24小時水發後的鹿筋確實令這道菜增色不少,肥而軟爛,膠質滿滿,讓人簡直想像古人一樣,豪爽地再來上一大盤。

蟹腳癢

上海文華東方酒店的顧問盧懌明這次為剛蟬聯米其林一星的中餐廳雍頤庭打造了一份以大閘蟹為主打的一系列秋季菜單。一套菜單十幾道,簡直是窮盡了蟹宴可以有的所有想像力,其中也少不了讓人大開眼界的中西混搭。

蟹粉豆花不可錯過

菜單上幾乎道道有蟹粉,或是中規中矩地配冬瓜燕,是為純中式;或是配現在正當紅的健康食材藜麥做南瓜盅,似乎還特別適合萬聖節食用;或是用西式手法,配芝士焗龍蝦,口感濃鬱綿密的芝士蟹粉上撒滿蘇打餅乾和百裡香酥末,另加形似魚子醬的醋珍珠解膩。最有意思的,大概是幾道常出現在街頭巷尾上海小吃,此次也登上了高級餐廳的餐桌。我所難忘的是蟹粉豆花,作為豆花之堅定「鹹」黨,這碗豆花讓我挑不出毛病,充滿了熱騰騰的煙火氣,蟹粉之鮮甜在其中既沒被掩蓋,也毫不突兀。喝完這碗豆花,再來一塊顏值爆表的桂花定勝糕,這個秋天便沒什麼缺憾了。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王濤_NBJ9727

相關焦點

  • 北方的秋獮,南方的蟹,秋天我們吃什麼?
    北方的秋獮,南方的蟹,秋天我們吃什麼?大自然的物產此時也正到了最豐美的時候,我在英國的朋友發來照片,說自己剛吃了山雞,裡面還有獵殺它時槍彈留下的鐵砂。在中國,古來也有在這個季節吃野味的傳統,《左傳》裡提到春蒐秋獮,蒐指沒懷孕的野獸,而到了秋天,便可以放手捕獵,不再顧忌。而在水網縱橫的南方,蟹則是一大宗。蟹肉細嫩,蟹膏飽滿,秋月下啖蟹,更是為人稱頌的風雅。
  • 吃蟹:北方就不產好蟹嗎?
    按公曆算,11月初南方河蟹仍舊肥美,以今年說,現在這個時候是農曆九月末,所以七尖八團也僅是大概。國人吃蟹也非河蟹一種,國產的梭子蟹,阿拉斯加的帝王蟹,肉真多的麵包蟹,都或多或少地出現在國人餐桌上,但有且只有一種才有專門屬於它的季節。現在說吃蟹,都是蘇浙地區如何愛吃、會吃、善做。
  • 大型實景秀《木蘭秋獮大典》震撼上演 再現清代木蘭秋獮歷史畫卷
    《木蘭秋獮大典》演出 張桂芹 攝中新網承德7月19日電 (記者 張桂芹)7月18日晚間,大型實景秀《木蘭秋獮大典》在承德圍場御道口舉行首演,由此拉開了第三屆河北省旅遊發展大會的序幕。《木蘭秋獮大典》演出 張桂芹 攝《木蘭秋獮大典》以木蘭圍場御道口如意湖真山真水為背景,打造夢幻唯美的實景秀場。從一對青年男女的奇幻歷程為切入,再現清代木蘭秋獮的歷史畫卷,展現木蘭圍場的壯闊秀美,傳達綠色發展的時代聲音。整場分為序幕《秋戀》、第一篇章《秋閱》、第二篇章《塞宴》、第三篇章《家園》。
  • 乾隆皇帝愛好木蘭秋獮,一生參加了40次圍獵,作用重大影響深遠
    相比這兩大愛好,乾隆皇帝還有一大愛好卻鮮為人知,這一愛好就是北上行木蘭秋獮圍獵之樂,次數遠超下江南,可見乾隆皇帝更鍾愛下江南。大約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在清軍入關的「塞外行圍」儀式上增加了一些規制,正式形成了「木蘭秋獮」的制度。主要目的除了進行狩獵訓練騎射外,還有團結蒙古三大部王公的政治意義,鞏固了北方的穩定,足見康熙皇帝是非常具有遠見的。
  • 清朝延續了140年大型的「木蘭秋獮」,為何被道光皇帝宣布廢除?
    於1677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前往北方微服私訪,當他來到塞外時,就發現有處猶如世外桃源、動物種類繁多的大草原。4年後,康熙皇帝再次來到此地時,竟揮手圈起一個大圈,這一大圈的領土竟然高達14000萬平方公裡。14000萬平方公裡是一種什麼概念?
  • 北方的秋,南方的你
    原創詩歌欣賞北方的秋是秋,南方的秋也是秋;只是秋與秋不同——一個是金風玉露的少婦,一個是好似懷春的熟女。我是北方的人,你是南方的人;只是人與人有別——我是北方脫韁的野馬,你是南方玲瓏的茉莉花。我們頭頂同一片天,卻有著別樣的顏色;從眼到心——你有你的婆娑,我有我的灑脫。
  • 圍場舉辦木蘭秋獮文化論壇 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年[組圖]
    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木蘭秋獮文化研究會、承德市文物局等研究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木蘭秋獮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這一論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讀解析,並發布論文23篇。據悉,此次論壇由圍場縣縣委縣政府、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主辦,圍場縣委宣傳部與木蘭秋獮文化研究會承辦。
  • 圖說康熙最愛的十大名犬,簡介清朝一項百年國策:木蘭秋獮!
    除了南方苟延殘喘的南明政權外,臺灣鄭經、新疆準噶爾、北方沙俄均在不同程度上向清朝滲透。當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準噶爾和沙俄已對清朝呈夾擊之勢。因而,康熙十分憂心北方國防。《十駿犬》之雪爪盧。1697年,康熙平定噶爾丹。此前,為避免沙俄與之勾結,清朝籤下了隱患極大的《尼布楚條約》。自此,北部邊防成康熙一大心病。
  • 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 專家解讀「木蘭秋獮」
    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和旅遊為主,史稱「木蘭秋獮」。翻拍木蘭秋獮清帝狩獵圖。 張帆 攝  據介紹,古人打獵四時有稱,春:「搜」,夏「苗」,秋「獮」,冬「守」。木蘭,滿語,漢譯「哨鹿」。
  • 承德「秋獮」:一次天然溫泉的愜意體驗
    10日10日從東北回京,休整一天,12日即到承德,我名之"秋獮"。首先正音,"獮"讀"險"音。"秋獮"是打獵的意思,義近"秋狩"。狩,在周代即是田獵,因秋涼獸肥,是打獵的好時節,這種活動歷朝皆有,綿延不絕。
  • 明清饕客的「蟹會」與「蟹秋」:「吃蟹一定要自己剝」
    「蟹會」會長張岱張岱是自由雅逸的擁躉者,他身上吃、喝、玩、樂集齊,而且身體力行將自己吃成了大明朝以追求美食為人生至樂的標本式人物。秋天蟹肥的時候,張岱會成立「蟹會」,並自任會長,組織大家品蟹。張岱有一個交友的標準—「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蟹會」中的朋友都是有個性的同道中人,鄭重地擺一場螃蟹宴,以吃結社、以吃會友,如此的美食態度正符合張岱的格調。「蟹會」吃蟹直播開始。眾人約定午後相聚,煮螃蟹吃,每人六隻。蟹,是不加作料而多種滋味俱全的食材,繁複的烹飪方法對蟹來說顯得多餘,清蒸是激發螃蟹自然風味的不二法門。
  • 大型實景秀《木蘭秋獮大典》精彩呈現,燃爆這個夏天
    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大型實景秀《木蘭秋獮(xiǎn)大典》於7月21日盛大開啟。承德御道口這場唯美震撼的文化盛宴會帶給我們哪些別樣驚喜,會帶給我們怎樣的視覺體驗,我們一起先睹為快。
  • 茶學的春天在南方,茶道的秋天在北方
    北方茶人在茶事方面更務虛,南方人更務實,從其他領域參照來看,恰恰是務虛的人在引領務實的人前進,有些像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係。北方人行茶講藝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南方人行茶講功夫,一舉一動嫻熟幹練;北方人在茶中重視人和文化的作用,南方人在茶中重視物和景的運用,所以茶道的秋天必定在北方,茶學的春天永遠在南方。
  • 河北承德圍場縣舉辦木蘭秋獮文化論壇
    日前,「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舉行。論壇活動中專家學者共發布論文23篇,就秋獮歷史遺存及滿蒙民俗風情等方面進行詳細解讀。  據介紹,古人打獵四時有稱,春「搜」,夏「苗」,秋「獮」,冬「守」。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木蘭圍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
  • 木蘭圍場和木蘭秋獮
    這是康熙皇帝第一次踏上木蘭大地,是大規模的木蘭秋獮活動的開端。從這年開始,40年間康熙皇帝除兩年因特殊情況未至,其餘38年每年如期而至。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在上諭中說:「今習武木蘭已歷二十載。」向前推20年,恰為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
  • 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 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午間談起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大家都津津樂道說個不停。今天小編根據聽到的一些信息,為大家詳細羅列,看看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一、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1、除夕夜北方吃什麼?相信北方的朋友過年,都是非常有年味的,這個地域因素有關。那麼除夕夜的晚上都會吃什麼呢?(1)餃子。北方的除夕夜,餃子是必備的。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除此之外,雍正曾多次跟隨康熙秋獮,認為一次木蘭秋獮耗費非常大,加之雍正身體也一直不太好。不過,雍正自己給出的理由除了擔心兄弟之外,他認為是自己不喜歡見血,「好逸,惡殺牲」,為了表示自己是例外,自己不是不願意跟著自己父親的腳步走,專門強調後世子孫要繼續進行木蘭秋獮,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雍正就是想用時間來讓秋獮這項活動慢慢廢止。
  • 在蘇州,吃蟹,才是秋天的頭等大事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秋天一到,最能勾起蘇州人肚裡饞蟲的,就是大閘蟹。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相傳幾千年前,江河湖泊裡有一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甲殼蟲。不僅偷吃稻穀,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夾人蟲」。後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
  • 中國人對秋天的最高敬意,就是吃了它
    吃秋,可以是啃秋咬秋,可以是貼秋膘吃秋鮮。各地說法不一,食俗也截然不同。△秋天到了,當然要吃秋啦於是站在秋天的尾巴上,小編研究起了國人吃秋的藝術。吃過的,一同回味;沒吃的,還等啥?火速安排。△中國的秋天,要吃大閘蟹「秋風起,蟹腳癢」,說的就是螃蟹在秋天進入快速生長期,連蟹腳這種略顯雞肋的部位都在瘋狂長肉。農曆九月母蟹卵滿黃肥,十月公蟹膏肥油潤,於是吃蟹的時令還得按雌雄論,精確到「九月團臍十月尖」的程度。
  • 就著美景吃螃蟹 到河北來一場金秋「蟹」逅之旅
    導語:「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所謂無蟹不成秋。每年的9月至11月是吃蟹的好時節。溫一壺黃酒,持螯賞景,有古人之風。所以有美食家曾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梭子蟹個大肉多,尤以公蟹厚重的大螯最美。虎子蟹則以產子前和冬休前的母蟹為美,滿殼的肥膏另人垂涎欲地。而秋季去秦皇島吃螃蟹尤以梭子蟹為佳。其特點是形體較大,身形扁長,為淺青色。當地又稱其為大海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