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紀念朱熹誕辰 千名學子同誦朱子家訓
10月22日,千名學子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朱子文化節閉幕式上齊聲吟誦朱子家訓,海內外朱氏後裔也跟讀這千年古訓,場面宏大。中新社發 張麗君 攝 10月22日,千名學子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朱子文化節閉幕式上齊聲吟誦朱子家訓,海內外朱氏後裔也跟讀這千年古訓,場面宏大。當日,第三屆武夷山朱子文化節閉幕式在武夷山舉行。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熹與《朱子家訓》
從清代到民國,這《朱子家訓》一度是孩童啟蒙讀物,和《三字經》、《百家姓》一樣令人耳熟能詳。甚至有清代教育家自己掏腰包刊印這本《朱子家訓》萬餘本,贈送給學校裡的孩子們。可見這本「家訓」的巨大影響力了。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和《朱子治家規範》。由於書名有「朱子」兩字,有人附會是朱熹(1130—1200)所著。其實,此「朱子」非彼「朱子」。
-
兩岸學者與朱子後裔共慶朱熹誕辰890周年
新華社福州10月31日電(記者林超)進香、祭酒、頌祝文……31日,福建省尤溪縣朱子文化園內舉辦朱子祭祀大典,慶賀朱熹誕辰890周年。來自兩岸的學者、朱子後裔等300餘人一一祭拜。朱熹,人稱朱子,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尤溪是朱熹的誕生地。
-
...舉行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 千人誦讀《朱熹家訓》
江西婺源舉行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 千人誦讀《朱熹家訓》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8年09月22日18:34 江西省婺源縣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暨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在夢裡老家實景演出現場舉行。
-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詳解《朱子家訓》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朱子家訓》的文字非常簡潔洗鍊,雖然只有短短三百一十七字,卻將《大學》的三綱八目全包含在內。朱子以一代儒學宗師,親自擬就立身行事準則,為我們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指出我們要將《朱子家訓》真正的領悟透徹,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那不僅要熟記其含義,還更應該細思,精思,深思,最後再躬親實踐,做到絕不能只停留在記誦熟讀的階段,而是要明乎義理後而篤行,才能將《朱子家訓》為我所用,對我們的修己治人提供切實的指導。
-
朱子家訓 (朱熹)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 2015/6/19 16:48:23 來源:齊魯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27日,1000多名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黃氏宗親齊聚泉州開元寺,紀念江夏紫雲黃氏共同的祖先黃守恭誕辰1380周年暨獻地建寺1323周年。 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號一翁,是江夏紫雲派黃氏始祖。黃守恭開墾桑園,到了唐高宗年間,成了富甲一方的員外。
-
...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為您帶來《中國歷代家訓精華—朱子家訓》
提到《朱子家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清代學者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其實《朱子家訓》是指南宋大儒朱熹所作的家訓。朱熹《朱子家訓》原載於紫陽朱氏族譜,產生於民族危機深重、社會道德淪喪的南宋中期,大儒朱熹感嘆綱常不振,於是作家訓警醒後代,希冀以文載道,教化世人。
-
揭秘朱熹與泉州的不解之緣:朱子文化遺存數驚人
福建人是幸運的,因為朱熹就是福建人,也正因為有朱熹,才有了舉世聞名的「閩學」。泉州是朱熹初仕之地,也是「二朱過化」之區。朱熹對泉州情有獨鍾,其足跡遍及泉州郡治及泉屬各縣,對泉州人事、風物的吟詠詩達100多首。泉州朱子文化遺存的數量之多,實是驚人。
-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家訓,所謂的家訓是一個家庭文化底蘊的體現,這個訓不是訓斥的意思,而是訓導。《朱子家訓》現在我們流行的認知有兩個,一個是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他的本名就叫做《朱子家訓》;另外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就是清朝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大家說《朱子家訓》一般就是指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
-
鯉城一家事文化館成研學好去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第一展廳為「家庭家事」,展示泉州傳統的婚姻文化、宗族文化、家居文化等,展示著古眠床、縫紉機、電視機、煤油燈等一批閩南古老的生活家居用品,還有各個時代的婚俗、結婚照、族譜及官式古大厝、番仔房等閩南民居的介紹,富有時代感和閩南特色。
-
朱子後人村裡講朱子家訓
來自全區各黨(工)委的黨員教育工作負責人、各村黨組織負責人代表和黨員群眾代表共50多人上了一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黨課。 講師專題講課,黨員模範分享親歷 西區塘尾村是一個朱熹後人聚居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繼承和發揚朱子家風家訓傳統文化精華,全力打造和諧文明社區,榮獲「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等榮譽。
-
「朱熹故裡」千人誦讀《朱子家訓》迎開學
【解說】9月3日,開學第一天,在朱熹故裡江西婺源縣一小學,1300餘名師生一起誦讀經典《朱子家訓》,感悟傳統文化,學習做人道理。 誦讀中,老師和孩子們手捧經典詩詞,聲音整齊響亮。有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誦讀,自己進一步感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進而學習領悟做人的道理。
-
第九屆「朱子之路」研習營在福建開營 海內外逾30所高校參與
」研習營——書院文化之旅,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營,司儀給朱子上香。 廖靜 攝 7月17日,以書院文化為主題的第9屆「朱子之路」研習營——書院文化之旅,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營,學生誦讀祭文。 廖靜 攝 中新網泉州7月17日電(廖靜)「考亭滄州,那一座高聳的牌坊,挺立著綜羅百代的理學殿堂。」
-
《朱子家訓》短短300餘字!千古頌揚!
朱熹不僅是一代大儒、理學宗師,治家同樣嚴謹有方,他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對朱子後裔影響深遠。武夷精舍裡的朱子像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後長期生活在福建省崇安縣五夫村,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理學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因諡文,又世稱朱文公。《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
-
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人民網福州7月28日電(李挺 通訊員 衷國輝 楊英萍)25日,武夷書院講壇第三講在武夷學院開講,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博士主講《<朱子家訓>由來及實踐運用》,近200名國學愛好者到公益講座現場,聆聽朱教授的演講。
-
《朱子家訓》的永續魅力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有二,一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作,二為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純所作。朱熹所作《朱子家訓》原題為《紫陽朱子家訓》,紫陽是朱熹的別號;朱用純所作《朱子家訓》原名為《治家格言》。朱熹的《朱子家訓》和朱用純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賢所撰寫出來的不同傳世巨作。可惜世人多把他們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們多以《朱子家訓》來稱呼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訓》一般人多不了解。
-
喚醒沉睡的「番仔樓」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僑鄉泉州,「番仔樓」作為紐帶,承載著海外華僑與家鄉之間一代代人的鄉愁記憶。素有「十戶八九僑」之稱的龍蒼村,位於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面積不大的村子裡坐落著30多幢「番仔樓」,靜靜地訴說著龍蒼村華僑的美麗鄉愁。
-
安海鎮舉辦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活動
臺海網11月2日訊 據晉江新聞網報導 10月31日上午,在晉江安海鎮石井書院,一場莊重的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活動正在舉行。而後其子朱熹、其孫朱在,均與安海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朱子一門三代均與安海這個城鎮結緣的文化現象,在全國絕無僅有,影響深遠。朱子文化作為安海重要的歷史人文資源,歷來都為海內外所景仰、所珍重。長期以來,晉江市、安海鎮兩級黨委政府對朱子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都高度重視,對朱子文化的研究和弘揚,正在逐步深化、逐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