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佔之事與卦爻辭的關係

2021-01-16 騰訊網

六十四卦代表宇宙萬物,象徵宇宙自然生命,時空運轉的系統。就具體事物而言,代表該事物周而復始、循序發展的生命、運轉周期,而其中的某個卦或爻,則代表該事物處於某個特定的時空和發展階段。

有卦辭、爻辭的《易經》闡釋的是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發展規律,包括朝代更迭、個人命運,也包括從人的角度所認知的一切事物。

萬物一太極,一物一太極。六十四卦一太極,一卦一太極,一爻一太極。

從佔卜的角度來看,所佔之事,與佔得之卦或爻共有一個太極。

因此,所佔之事與所得之爻必然也存在定位、相薄、通氣、不相射相逮等四種基本作用關係,爻辭是對這種相互作用的抽象概括。

佔卜時卦或爻並非直接代表該事務,而卦或爻與事以「定位、相薄、通氣、不相射相逮」其中的某種形式產生聯繫。

從《易傳》開始,歷代易學家致力於找出卦爻象與卦爻辭之間的聯繫規律,至今沒有一個令大部分人感到滿意的說法。因此,近來觀點認為,卦爻象與卦爻辭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內在的聯繫,大部分卦的卦爻象與卦爻辭之間,都是缺乏甚至沒有邏輯聯繫的。卜筮算卦只是一種猜度術,它不是依據客觀必然性來預言後果,而是依據偶然性的概率來進行猜測,並加上了卜筮者的附會。

如果我們把所佔之事與所佔得之卦或爻共有一個太極,或許能揭開佔卜的邏輯關係,從而破除迷信的說法。

一卦或一爻一太極,萬物共有一太極,所佔之「事」,可以是類似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可以是不同之人同一事,也可以是不同時空同一事。卦辭或爻辭是其卦、爻所代表事物當下「定位、相薄、通氣、不相射相逮」作用關係下至未來某個時空的發展趨勢或結果。同一件事不同人佔,其作用關係未必相同,因而佔卜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狀況判讀自己所佔之事與卦爻辭的作用關係,從而判斷當下之事作用關係下發展趨勢或結果的吉兇,進而據此趨吉避兇。

比如說履卦九二爻「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幽,原指幽暗,這裡指幽隱、隱居之人。行走的道路非常平坦,悠閒之人吉祥。

「履道坦坦」象徵中正有秩序,隱士守正,吉祥。

如果是一個隱士佔得此爻,保持原有的生活狀態,吉祥;如果是一個冒險家佔得此爻,則是兇險。冒險家生來是打破秩序的,打破落後的舊秩序或許能帶來吉祥,打破中正的秩序,必然兇險。所以冒險家,應該停止冒險,遵守中正的秩序,如此可平安吉祥。

再如小蓄卦九三爻「輿脫輻。夫妻反目。」

車輪與車軸脫落,車子無法前行;夫妻反目,家庭面臨危機。

「輿脫輻,夫妻反目」象徵親密關係發展處於「權力爭奪」的階段。

如果佔卜的是戀情、婚姻,則意味著愛情即將進入一個艱難期,經過「權力爭奪戰」之後,關係可能更加親密,也可能就此分手。

如果佔卜的是合作生意,則意味著當前與合作夥伴發生的嚴重分歧,可能導致反目成仇。

至於最終結局會不會反目成仇,關鍵在於能否對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分歧進行合理管控,不任由其發展。解決的好,經過這個「權力爭奪戰」之後,親密關係將進入下一個穩定發展階段。如此一來,就是一個吉祥的結局。

佔卜之人和事與佔得的卦、爻共有一個太極,根據卦辭和爻辭的提示,找到與其同步的信息是佔卜的關鍵所在。

《左傳》記載:成公十六年,晉楚兩軍在鄢陵相遇。戰爭前夕,晉侯(晉厲公)佔了一卦來推測戰爭結果。看卦後史官說:「復卦大吉,復卦在十二闢卦中方向正北,為一陽初生之地,陽氣長則陰氣消,即自北向南推進,楚國在南處境困難,此外,南方為離為目為日,日代表諸侯;內卦震為木,有飛矢之義。據內卦為我的原則,佔斷飛矢射中諸侯眼睛。」後果然,在戰役中射中楚國主帥眼睛,楚軍傷亡慘重大敗而歸,而晉國因此鞏固了霸業。

「復卦在十二闢卦中方向正北,為一陽初生之地,陽氣長則陰氣消,即自北向南推進」這是復卦的信息,晉國在北,為巽為內為北,楚國在南為離為外,晉國的狀況與復卦「一陽來復」的信息同步,故為大吉。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常為自己卜筮,一次佔得賁卦,面露悲情,子張見後疑惑問孔子:「夫子,聽說賁卦是吉利之卦,您因何不高興?」孔子說:「卦中有離,在《周易》山下有火為賁,賁有修飾、文飾之意,雜色之象可見非正色之卦,我聽說不用鮮豔的墨寫文章,不用上等的白玉雕刻工藝品,就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太好,不需文飾,對於色質來說,黑色和白色才是正色,這次佔得賁卦,對我而言不是好兆頭啊」。後果然,孔子周遊列國而不受重用。

常人看來,佔得賁卦是吉利的,但是孔子卻面露悲情。孔子是堂堂正人君子,無需文飾,這與賁卦文飾的信息相悖,故孔子認為不吉。

《論衡》記載:魯國準備討伐越國,孔子和他的弟子為這次戰役卜筮吉兇佔得鼎卦。子貢看卦說:「鼎卦九四爻有折足的意思,因此又被稱為折足卦,表示出行的人有兇險。行軍打仗一般要用足,如今卦象顯示足已折斷,可見戰役對魯國非常不利。」孔子卻不贊同子貢的論斷,他認為是大吉卦,道:「越國人居水澤地,出行用船不用足。故無折足之憂,可見魯國會勝。」後魯國果然打敗越國,取得戰爭的勝利。

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出行用船不用足」與「鼎折足」的情況相反,所佔之事,反為吉。

宋朝文學家晁以道在明州船場做官時。有一天,有個士人拜訪,坐談間下起小雨,晁說:「我今佔得鼎卦,九四爻有折足之象,而九四爻在外卦,根據內我外彼的原則,折足會應在客人身上,所以您今天要小心啊。」不久,士人辭去,走到港口,因下雨路滑,果然摔倒脛骨,治療累月乃愈。

鼎卦九四爻是折足之象,處於外卦,這點與客人為外人且外出的信息同步相符,故,客人有折足之災。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逝後,楊儀替亮主政,遭魏延等人反對,楊儀以反判罪誅殺魏延而獨攬朝政,後讓都尉趙正卜筮,佔得風火家人卦。趙正斷之不吉,因與自己的願望違背,楊默然不悅。此後不久,果然楊儀與朝廷因不和被貶謫收押,受不了侮辱自殺身亡。

風火家人卦辭「利女貞」要求主持家事應柔順、謙遜、中正的德行,楊儀以反判罪誅殺魏延而獨攬朝政,楊儀剛愎自用,與風火家人卦德不符,故不吉。

相關焦點

  • 卦爻辭在佔斷中的應用
    上古時期,聖人伏羲作易,始創八卦。其後三千年,周文王作《周易》,並配以卦辭,其子周公又補全爻辭。  從此之後,直到西漢初年,凡預測,皆以卦辭爻辭為依據,對事情的發展進行論斷概括。  卦辭爻辭佔斷,就具體應用來看,大概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利用卦辭爻辭的內容進行直斷,通過解析字面具體內容來得到答案。  例如:睽卦卦辭:「睽,小事吉」,明確的說出來預測事情的性質與後果。
  • 《易經》「卦爻象」與對應的「卦爻辭」之間,其實沒多大關係?
    那麼,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象,與對應的卦辭、爻辭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一般的理解,既然圖像配上了文字,則文字應該是圖像的解說。過去的學者們也是這麼認為的:某一爻後面系某一辭,必然有所聯繫。
  • 卦爻辭的形成與《周易》的哲理化
    為佔辭。之 後 的 為 驗 辭。但是,這樣的卜辭在現今已發現的甲骨卜辭中所佔分量是很少的,恐怕連百分之一都不到。(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卦爻辭系逐漸積累總結奇中或屢中筮辭的說法不可靠。)        從實用的角度看,《周易》卦爻辭也與遇事而佔、有疑而卜的卜筮原則是不相應的。假如一個人也像前文所說的左尹 那樣有病了,請人用《周易》筮一下,筮人需要用「大衍筮法」或別的筮法筮多少次才能碰到「貞疾,恆,不死」(《豫·六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無妄·九五》)這類和疾病相關的卦爻辭呢?從概率的角度看,筮得一條風馬牛不相及的卦爻辭的可能性更大。
  • 王博:卦爻辭的彈性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象和辭在解釋活動中的解釋學分工,對此的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經典解釋活動的性質,並進一步認識歷史還原和義理解釋兩種不 同的工作。一、《易傳》對辭的理解《周易》本為佔筮之書,它的象和辭起初都是配合著佔筮的目的,所以辭中多含有與吉兇禍福有關的判斷,如利、不利、無咎、厲等。就其辭的部分來說,主要包括卦辭、爻辭和用辭三部分。
  • 周易預測評說 卦爻辭解讀功能的局限性
    照此說法,這種算命術含有簡單的邏輯推理即類推的因素,認為卦爻辭說的那些事,都是過去的生活經驗,作為類推的前提,同所問之事類比,可以從中引出某種啟示。問題在於,所問之事,同卦爻辭所講的事,往往不是同類的事。類推邏輯有一條法則,叫做「異類不比」,不同類的事物,不能進行類推,否則,就犯了邏輯錯誤。
  • 楊慶中: 《易經》卦爻辭中的詩歌
    所以,在上個世紀,不少學者很注意利用《詩經》研究的成果,辨析卦爻辭中的詩歌。如三十年代,李鏡池先生在《周易筮辭考》一文中就曾特闢《周易中的比興詩歌》一節,討論卦爻辭中的詩歌問題。此後,類似的考論時有發表,如高亨的《周易卦爻辭的文學價值》[1],王岑棟的《談〈周易·卦爻辭〉中的詩歌》[2],黎子耀的《〈易經〉與〈詩經〉的關係》[3],趙儷生的《試說〈詩·小雅〉與〈易·卦爻辭〉之間的關係》[4],張善文的《〈周易〉卦爻辭詩歌辨析》[5] 等。而青年學者黃玉順,還於九十年代中期出版專著----《易經古歌考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為古代詩學開闢了一個新區宇」。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是儒家的哲學經典,關於其形成過程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概括為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周易》也是佔卜之書,佔卜的過程中使用的佔卜工具是蓍草做的小棍,也成為「枚佔」。相比龜佔,枚佔因為其材料易於得到且操作簡單,所以被成為「易」。
  • 發文:《乾》卦之爻辭,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所謂用九,意思是說佔筮到六爻都是九,就用用九的爻辭來斷事。「用九」是乾卦特有的爻題。依照古代佔筮的方法,佔筮遇到《乾》卦,六爻皆七,則以卦辭來判斷事情;六爻皆九,則以用九的爻辭來斷事。從卦象層面上講,就是乾卦六爻全為「老陽」的卦象。
  • 《周易》入門之七:斷卦解卦篇
    沒有《梅花心易》那麼「隨心」(心易更追求天人感應,心之所想實際是與上天的感應),也不像六爻裝卦納甲那樣考慮幹支六親關係。而是以《周易》原文中卦象、卦辭、爻辭、彖傳作為依據,推斷事物的吉兇禍福,是佔筮推論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玩轉周易卦爻辭之乾九二見龍在田
    我解潛龍勿用完了,能整明白卦爻辭的來歷,我再解後面的卦爻辭就應該省不少事。沒有這個悟性,就要多看幾遍。我的文章都不是湊字數的,是講明白道理的,有著很強的技術性的。關鍵的地方,不妨多看幾遍。尤其是我強調的地方,更要時刻記住。
  • 中國最早的「監獄文學」:《周易》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辭
    孟子的這個說法揭示出商周易代是我國歷史進程中一個重要節點,而這種劇烈的時代變革,又與周文王推演《周易》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最早的「監獄文學」《周易·繫辭下》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王之事邪?是故其辭危。」
  • 《周易》卦爻辭編制方法芻議 ——以《旅》、《大壯》二卦為例
    關鍵詞:周易;王亥;上甲        《周易》古經由兩部分組成,卦爻畫和卦爻辭。據傳,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卦爻辭一般認為是佔筮的記錄,是對卦爻畫的具體運用。前人研究《周易》的方法大致有二:一,根據卦爻畫之間的關係闡釋卦爻辭的涵義。二,將《周易》卦爻辭一條條分列,從中得到一些消息。
  • 「損卦」之初九爻辭「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否卦》下有三柔,變為《未濟卦》時,只損下一柔而益上,下有餘而上不足,上下柔剛不平衡,損益之事未完成,故卦名曰「未濟」也。《未濟卦》損益之事未完成,故需再損,再損之事就落在了《未濟卦》九四身上。為了完成《未濟卦》再損的任務,《未濟》卦九四奉命下行,於是《未濟卦》變成了《損卦》,《未濟卦》九四變成了《損卦》初九。
  • 《周易》:斷卦解卦篇
    其三,考慮變爻的爻辭、爻象,如果沒有變爻,當以主卦為依據分析所佔之事吉兇;如果有變爻,就要考慮該爻的爻辭、爻象經文是怎麼分析問題的。其四,考慮爻位是否中正當位,考慮乘承比應關係。例如:小畜卦為五陽爻一陰爻,五陽爻皆為同類性質,共同牽制一陰爻。這一點有助於理解佔卦所要的答案,包括各爻之間的乘承關係,也可以作為判斷吉兇的依據。
  • 周易重複的卦爻辭
         1、泰卦與否卦的初爻重複。2、履卦六三與歸妹卦初九重複,3、小畜卦與小過卦的六五重複。1、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徵吉。  否卦〖原文〗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2、履卦六三:眇能視,跛能履。
  • 《歸妹》卦爻辭中的「士刲羊」和「女承筐」天象含義解讀
    《開元佔經》引甘氏曰:「扶筐七星,在天津北。」扶筐星被視為古代採摘桑葉所用的筐,詩云「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描述的就是古代女子以筐採桑的場景。筐也因此,古代星佔將扶筐星視為與桑蠶紡織關係密切的星座。《晉書》就曰:「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
  • 「家人卦」之初九爻辭「閒有家,悔亡」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初九:閒有家,悔亡。象曰:閒有家,志未變也。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一)總體分析西周時,周天子以天下宗主的身份,將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給新舊諸侯,諸侯所統治的地方稱為「國」,諸侯國國君在其統轄範圍內,再將部分可耕地建立採邑,分封給卿大夫,形成卿大夫之家。卿大夫所統治的地方稱為「家」。
  • 《左傳》國語中的《周易》.選卦爻辭
    4朱熹之「變佔法」「無變爻,則以本卦卦辭佔。」《大有》卦卦辭:元亨5「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佔。」《比》卦變為《屯》卦《比》卦初六爻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fou],終來有它,吉。6「ニ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佔,仍以上爻為主。」
  • 「夬卦」之九四爻辭破解
    四位是近君之位,屬文官宰輔之位,輔助君王行禮樂之事,然而九四卻以剛居柔位而不當,故《夬卦》九四文不柔而武不剛,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夬卦》九四最終成為《履卦》九四,在《履卦》中,九四居巽體,「巽為股」,由於《履卦》六三為巽體主爻,故《履卦》六三為「股」,「股」就是大腿,大腿的上部就是「屁股」,書面語曰「臀」,《履卦》九四在六三的上面,故《履卦》九四即為「臀」。
  • 「遯卦」之初六爻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遯卦》是小者用事之卦,既然是小者用事之卦,難道初六就永無出頭之日?《遯卦》初六爻辭中不有一個「厲」字嗎?「厲」就是磨礪的意思,有磨礪就會有出頭的時候,「寶劍鋒從磨礪出」,有磨礪就會有展示「鋒利」的時候。當然,不經磨礪,也「勿用有攸往」,也就不會有「災」,故《象傳》釋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象傳》這句釋語,實際是一種質疑的說法。下面我們就考查一下《遯卦》初六到底有沒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