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7月10日到12日,外國語學院開展甘肅張掖「弘揚革命精神,助力西部發展」主題思政實踐線上課程,與中共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共建。學院輔導員王乃懋老師擔任指導老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張習康擔任助教,2019級阿拉伯語班18位同學全程參與。
7月10日上午,課程團隊師生與中國工農紅軍西路紀念館代表共同參加課程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課程團隊領隊夏鐵木主持。他表達了對學院和紀念館領導、老師們的感謝,介紹了本次思政實踐的主要安排。紀念館館長朱德忠和王乃懋分別向課程團隊致辭,他們鼓勵同學們在戰「疫」的特殊時刻也要堅持學習,更要學會如何把學習與民族命運聯繫在一起。同學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北大學子,要「認識祖國的過去和當下,身體力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擁抱祖國的美好明天」。
啟動儀式上實踐團師生與紀念館代表合影留念
在隨後的主題講座中,紀念館王麗霞老師通過豐富的影像資料和歷史史實為同學們展現了西路軍浴血河西走廊的艱苦徵程。王麗霞表示,西路軍的光輝事跡中展示了革命先輩崇高的革命精神,希望同學們繼承先輩志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紀念館主題講座
7月11日上午,課程團隊師生與紀念館代表共同參加了主題團日活動。紀念館兩位講解員分享了西路軍英烈的感人事跡,思政實踐團孫之堯同學講述了家鄉革命先輩邢浩的先進事跡,沈子添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外公親身書寫的英雄故事。這場別開生面的故事會後,同學們自發進行熱烈的交流討論,有同學感慨道:「我們的革命前輩為我們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對他們的革命奉獻精神感到由衷敬佩,我們更要自律學習,也許做不到革命先輩的貢獻,但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學好每一篇阿語課文做起。」
同學們參與在線學習
本次思政實踐課程中,同學們還進行了西部文化學習分享、西部發展主題集體觀影等活動。同學們對西部發展遇到的問題展開廣泛而熱烈的討論。也有同學結合本專業學習,關注阿拉伯國家和人民的過去與當下,探討中阿現代化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和輝煌成就。來自甘肅的韓曉雯同學還自行製作視頻,介紹當地美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示西部風俗。
課程團隊同學自製美食視頻
每天晚上,大家都會回到線上開展「常規兩小會」——每日讀書會和每日評議會。在讀書會上,同學們在助教的帶領下每天閱讀習總書記的《之江新語》並進行討論分享,熱情高漲。例如有同學聯繫閱讀材料與當下實際就「文化輸出」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觀點鮮明,金句迭出。王翼鵬同學說:「不能一味追求陽春白雪,文化傳播更需要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在讀到總書記的一篇談如何讀書的文章時,夏鐵木同學闡釋了自己對習總書記「求知善讀,貴耳重目」八個字寄語的理解和體會:「前四個字是目標,後四個字是方法,即要注重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來判斷,不能人云亦云。我們進行思政實踐也正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讀書會後的評議會是每天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王乃懋對每天的課程活動做出點評,並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寄語課程團隊全體同學:「對凡所為後人敬仰者,無一人不是用雙腳丈量了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賢人。北大阿語學子,在實踐的腳步中,會一步步搭建起溝通古今,跨越中西的橋梁。」
外國語學院甘肅張掖思政實踐課程團隊積極響應號召,紮根祖國大地,探索出「線上實踐」的有效模式,順利完成本次思政實踐活動。本次思政實踐有助於同學們開拓視野,走出校園,領略西部地區的當今發展,進一步了解革命事跡,在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引導同學們學習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