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學院:構建多維實踐育人體系 提升思政理論教育實效

2020-12-10 金臺資訊

近年來,陽光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主動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領域,將其延伸到思政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和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多維度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體系,讓思政課「活起來」,使思政教育取得實效。

拓寬育人載體,將思政課建到「第二課堂」

陽光學院極探索思政課堂實踐教學改革新模式,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思政品牌教育活動,把思政理論課和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增強理論學習的感染力、趣味性、說服力和實效性。

一是成立讀書社,並成功入選福建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讀書社。該社團定期組織開展「微信群百日會讀」,即用100天時間共同品讀理論著作,每天線上打卡,上傳閱讀心得,每個月舉辦一場「線下會讀」,由學生擔任主講,指導老師進行總結點評,通過這種互動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理論調查研究,增強學習效果。

二是組織學生拍攝「思政微電影」,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優秀作品予以表彰,通過這種模式為學生打造鞏固知識,分享知識、展示才能的平臺,達到學生間相互教育的目的。

三是組織思政情景舞臺劇表演,用原創的情景劇、小品、相聲等形式演繹思政課程內容、當下熱門話題或時政事件,鼓勵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剖析和探討問題。

弘揚船政文化,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福州馬尾船政文化發源地的地緣優勢,把愛國、開放、改革、創新的船政文化融入思政課堂,將其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一是與中國船政博物館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主題展覽、學術交流、愛國主義專題培訓等活動;在校內建設船政文化特藏室,充分發揮陣地育人功能;定期組織學生到船政文化博物館實習,擔任景區講解員,向社會各界人士宣傳、推廣船政文化,使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成為陽光學院學子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平臺。學校與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合作共建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獲批為「福建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二是開展船政文化主題系列活動,開設船政大講堂,定期邀請船政文化研究專家學者船政文化研究學者沈巖、知名文藝鑑賞學家魏貽教授等進校為師生開展船政文化講座,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船政文化的發展歷史,激發其對船政文化的興趣和愛國主義熱情;舉辦「中國夢·船政魂·陽光人」主題系列教育活動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開展船政文化主題攝影、微電影創作、徵文、船政郵票設計大賽,承辦馬尾宣傳部等部門主辦的船政文化系列圖書漂流活動、「千年古港 馬尾好禮」創新創意大賽、2019高校大學生「船政文化」主題文創作品大賽等活動引發社會各界媒體的關注。

三是開設了《船政文化》課程,出版的自編教材《中國夢·船政魂-馬尾船政文化》入選福建省社區教育鄉土教材,成為國內第一本以船政文化為主題的大學通識教材,並被中國青年報、福建日報等媒體予以報導。

傳承國學經典,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

學校深入挖掘國學思想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構建「國學 思政」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工作展開深入研究,成立了國學教育研究院,獲批福建省國學經典教育示範基地,出版了《孟學研究》《孟子智慧》兩本國學研究學術著作。

二是開設《陽明心學》《國學人生》等國學課程,開設《國學講座》《論語導讀》等網絡課程,拓展理論教育平臺,培養學生在思政課中探求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及當今中國踏上復興之路的精神動力。通過易班優課平臺開設的《國學講座》增量排名為全國24名。

三是成立紅色經典讀書社、國學社、良知社等國學社團,通過舉辦「陽光杯」國學文化藝術節、國學經典誦讀、國學徵文比賽、國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涵養,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在中華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

服務鄉村振興,構建實踐育人長效機制

近年來,陽光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把「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深入福建20多個鄉村深入開展智力文化助農項目近100項。

從2016年起,陽光學院的「三下鄉」團隊就深入福建屏南縣,助力當地耕讀文化巡迴展、黃酒文化節、果蔬文化節、鄉愁美食館等精準扶貧項目的落地實施。2018年7月,屏南縣政府與陽光學院正式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校政雙方深化合作,共同助推鄉村振興。今年暑假,學校33個不同專業的100多名師生將入駐屏南縣的北墘村、富竹村、白玉村,實施「文化興村」項目。通過設計「孝文化」館、道路文化走廊景觀、黃酒旅遊伴手禮、村民導遊員培訓班、「築夢·陽光」支教活動等,提升鄉村文化內涵,擴大鄉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陽光學院「三下鄉」團隊多次前往壽寧縣下黨鄉,以網絡流量市場為平臺,開發設計了具有當地自然文化特色的表情包和卡通漫畫宣傳片;助力邵武市桂林鄉舉辦畫展,策劃寫生基地推介方案,設計繪製鄉村壁畫等項目落地實施,推動當地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給村民帶來了廣泛的經濟效益,讓小山村有了大變化。

陽光學院「三下鄉」團隊持續多年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當地政府和群眾的歡迎,學校被授予「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同時,也讓學生們在實踐鍛鍊中獻愛心、樹品格,長才幹,是一堂最大的思政課。

春風化雨育桃李,思政教育潤無聲。一直以來,陽光學院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眾人的時代新人,思政理論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先後榮獲福建省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辦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優秀成果一等獎、福建省本科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福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獲批全國民辦學校第一批黨建特色建設項目。(陳影)

相關焦點

  • 構建「泛在協同」社區化育人體系 形成全方位思政實踐育人格局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改革創新工作,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牢牢抓住學生社區——這個學生學習生活聚集最為集中、停留時間最長的關鍵區域,構建社區化全方位思政實踐育人體系,形成平臺載體全方位、育人活動全方位、發展評價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 構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網絡思政育人體系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在深入分析新形勢下三全育人工作內涵,充分了解學生網絡生活的狀態的基礎上,嘗試利用網絡空間構建起「1233」具有工職院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1」即圍繞塑造學生的理想信念為核心;「2」即形成「成工職·易班」、「工職青年」兩大網絡思政教育推手
  • 基於虛擬代言人的網絡思政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對此,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網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將其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虛擬代言人「工小程」的擬人化塑造、親和化表達和網紅化運營,增強了學校網絡思政育人的「溝通力、親和力和影響力」,生動展現和傳播了學校形象,擴大了學校的品牌知曉度,提升師生、校友對網絡思政教育的認同感,形成了一批在重慶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網絡思政育人成果,將網絡思政育人優勢轉化為了學生成長成才優勢
  • 構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網絡思政育人體系,開創「1233」工職特色...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在深入分析新形勢下三全育人工作內涵,充分了解學生網絡生活的狀態的基礎上,嘗試利用網絡空間構建起「1233」具有工職院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1」即圍繞塑造學生的理想信念為核心;「2」即形成「成工職·易班」、「工職青年」兩大網絡思政教育推手;「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是從國家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新體系,實現教書育人理論邏輯與教育實踐相統一的戰略選擇和現實途徑,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發展的新目標與新方向,彰顯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內涵,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 課程思政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
    思政教育的內涵由此得以豐富,外延得以拓展,其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必將得以提升。  課程思政有助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推進思政教育的現代化轉型。課程思政導向下,各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依託其學科領域知識與實踐方法的積蘊,將價值引領融於相應的知識傳授,實現知識與價值教育的雙重功能。
  •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構建「浸潤式」思政育人模式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持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改進和創新思政工作載體方法,形成了黨建引領保障、課程浸潤擔當、實踐聯動跟進、文化育人固本的「浸潤式」思政育人模式,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構建「大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今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
  • 蘭州大學:圈層效應構建協同育人體系
    這是近日出現在蘭州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講課比賽決賽現場上的一幕。近年來,蘭州大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渠道,以價值引導為核心,以知識技能為載體,以言傳身教為示範,要求各專業教師將更多育人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 高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建構
    我們應從夯實協同育人素養基礎、優化協同育人運行調節、健全協同育人評估激勵體制三個方面入手,構建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導師和輔導員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職責,把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源源不斷地輸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是全方位、全過程的。
  • 堅持立德樹人,探索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因此,她一直在摸索如何全面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具體化,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探究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具體做法,使實踐教學起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理論信仰的催化劑作用,並協助思政課程、專業課程構建全人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從而全面提升立德樹人實效。
  • 紮實推進「33566」全景式思政教育 方式方法創新 育人成效顯著
    一、基本情況內江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創新》於2018年獲四川省省級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項目,在實施項目過程中,著力構建了具有內職特色的「33566」全景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創新工作體系,取得實效。
  • 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構建「三個專」實踐育人新體系
    志願服務具有價值導向、素質提升、精神塑造等功能,是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載體。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Bridge」助殘志願服務隊以「專家」「專業」「專心」為落腳點,努力打造志願服務新模式,構建高校實踐育人新體系。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教育大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相關會議精神以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遵循「全面服務地方、引領區域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德能並重、工學一體、品質就業、助推產業」的辦學思路,積極應對新冠疫情、5G技術應用等時代變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工匠文化育人體系與實施路徑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創辦於1953年,2002年4月升格為高職院校。
  • 健全精準思政體制機制 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固本培元
    進一步深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緊緊把握思政工作這一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二是進一步服務育人使命。高校思政工作的使命和目標,就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有理想信念、有愛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有意志品質、有過硬本領、有品德修為的時代新人。三是進一步創新機制辦法。
  • 構建思政教育「生態圈」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用網絡玩出花樣
    中國網12月6日訊(譚金玉)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通信與信息工程系在學生工作中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堅持以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的校園文化為引領,以多種校園文化活動為抓手,面對「網際網路+」時代,積極推進傳統思政工作與網絡新媒體的高度融合,以思想引領為目標,服務學生為核心,文化育人為基礎,構建了一個「一網一音六微」網絡思政教育「微平臺」,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建立了有形有效的網絡思政教育
  • 「網際網路+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
    如何運用新媒體信息技術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成為一個時代命題。  近年來,上海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的頂層德育內容體系出發,提出了全方位、立體化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在課程建設、網絡運用和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了不斷探索,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創造性轉化。
  • 河南理工大學:以「課程思政」培養時代新人 書寫滿意答卷
    「思政彩」,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大格局」,實現了課程思政和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教書育人和素質提升的有機統一。強化頂層設計 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河南理工大學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
  • 強平臺、精載體、優師資,協同推進思政教育——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1.創設「思政30分」思政教育活動。學院黨委結合本校的實際,充分利用課前30分的時間創造性的構建了項目化、教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一一「思政30分」。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由黨委書記與校長共同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統籌和保障教育活動的開展。學校制定了《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30分」實施方案》,明確教職工育人職責,確定「思政30分」的教育者為全體教職工、教育對象為全體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