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各類舞蹈呼吸的特點與運用

2020-12-04 生活快報大仙

一、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舞蹈訓練中如果弱化呼吸的訓練會有什麼後果?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舞蹈動作的協調性和規範性,而缺乏呼吸的訓練,那樣的舞蹈會美嗎?近幾年,看過一些學舞蹈的孩子,身體的軟、開、度和技巧都不錯,但是跳起舞來,身體的氣息是不通暢的,導致動作較為生硬,或者只是為了動作而舞蹈,缺乏內心的感受,一個連自己都不能打動自己的舞蹈,如何能讓觀眾感動?

呼吸是生命的原動力,是舞蹈藝術的生命源泉,具有生命力的舞蹈才會給人們帶來藝術上的共鳴,美的享受。生理上的呼吸是內在的,而舞蹈中的呼吸是外在的,舞蹈中的呼吸是與動作相輔相成的。把心靜下來,調整好呼吸,讓思想更專注身體,通過呼吸帶動肢體的舞動,舞蹈會更能準確的表達內心的思想和情感。通過靜心呼吸而跳的舞蹈,會讓舞者跳的時候感覺自己身體的氣息是通透的,跳完後感覺是淋漓盡致的。這樣的舞蹈,怎麼不叫人感動呢?

這也是我們常常說的"以心帶情,以情帶動",這句話的意義就是要心與形統一,也就是內心與外形動作要協調融合。那麼心又怎樣表現呢?表現內心的變化並不只是面部表情變化,它也在於對呼吸的運用和控制。例如:當人緊張時呼吸是小而快的,並有些屏氣,生氣時呼吸一定是沉而重的。由此可見,心情變化不僅反映在面部而且也直接從呼吸中體現出來,那麼心與形的統一也可以解釋為氣與身的統一,"以心帶情,以情帶動"這句話的實質就是要呼吸先行於動作,由呼吸去帶動動作,由體內呼出去的大小去波擊外部的四肢,而且屬於鬆弛狀態,反之,快呼氣是人的重心一定是向上的,集中的。掌握好了這一規律,我們可以配合動作和節奏來控制呼吸的大小,並充分利用呼吸對人體的幫助來展現動作的風格。正確的調節呼吸為跟隨動作的變化來變化呼吸,可以使動作具有生命力,增強舞蹈的魅力。

二、各類舞蹈呼吸的特點和運用

(一)中國古典舞中的"氣"和"身韻".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氣",涵義異常豐富,不懂得"氣"就不能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和特點。中國的哲學、戲曲、中醫、甚至書法都非常重視"氣".現代舞蹈某些基本原理和太極拳、氣功理論一脈相通,如"心行氣,氣運身","力由脊發","氣沉丹田"等。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訓練中首先接觸的就是氣息的訓練,在課堂中稱為"提沉"元素。"提沉"是指由人體內的深"呼吸"而帶動的身體上下運動。吳曉邦先生依據人在生活中對"氣"的本質認識、明確地將"氣"作為舞蹈表演元素之一;李正一和唐滿城教授創建的古典舞"身韻"教育體系將這種藝術化的氣息--"提沉",作為"身韻"訓練中的重要內容而貫穿始終。這一方面基於中國傳統表演藝術對"氣"的理解,另一方面通過"提沉"訓練為"氣"在表演中的應用拓寬了路徑。

從"提沉"的動勢來看,它們是上下的呼吸動勢,如在做"沉"時,由自然呼吸使氣下沉到丹田,在此過程中,腰椎節在下壓,形成胸部微含;在做"提"時,要求在"沉"的基礎上進行深呼吸,感到氣息從丹田提到胸腔,由胸腔把腰椎拉直,由"沉"的微彎狀態變成提的直立狀,並產生氣息往上、頭頂虛空的感覺。"提沉"的訓練可以加大身體的表演幅度,因為"提沉"的訓練目的就是解決一個"通"字,即心與氣通、氣與意通、意與身通、身與氣通,解決了這個"通"字就能從根本上解決身體的僵硬和不協調,使身體達到高度鬆弛和自如。而"衝、靠"是"提沉"基礎上"斜移"之動律;"含、腆"是"提沉"直接的發展和強化結果;"移"要先經過"提",並在"沉"的過程中完成;"旁提"是在"沉"往上"提"的過程中,身體由下經"移"往上的上身弧線運動。在中國古典舞表演中,大量的造型和預動需要這種藝術呼吸,再加上"神、意、勁、律"的訓練,將形體和情感和諧統一,從而體現"閃轉騰挪"、"行雲流水"的氣質。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呼吸特點大致分四類。一是快吸、快呼,這種呼吸方法常出現在動作小而快,跳躍性的動作。如:蒙族舞的聳肩、雙肩、撥碗等。它所表現的情緒多為歡快的、喜悅的;二是慢吸、慢呼,這種呼吸方法常出現在節奏較慢,上下起伏節奏平均的動作中。如:朝鮮族"古格裡"的單一動律蹲;雲南花燈的正崴等。它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緩慢、悠長、恬靜、連綿不斷。三是慢吸、快呼,這種呼吸方法常出現在慢起快落的動作中。如:藏族舞弦子部分的基本動律"屈伸".用這種呼吸可使動作顯得流暢、有重量,腳下有根。四是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方法常出現在快起慢落的動作中。如:傣族舞的基本動律蹲;藏舞弦子部分的"三部一撩";花鼓燈中的"風柳步"等。用這種呼吸可使動作看上去很輕盈、柔美、秀麗。

以上這四種呼吸方法是最容易出現也最容易掌握的,只要我們把這四種基本的呼吸方法掌握好,併合理的恰當的運用到組合或作品中,那麼我們的舞蹈會更具活力。此外,朝鮮族舞蹈的呼吸就更為豐富多彩,它除了以上四種呼吸方法外還有:快吸屏氣、提氣、慢呼;慢吸屏氣、提氣、快呼;兩次呼氣、沉氣、呼吸一次。這幾種呼吸方法是朝鮮舞蹈中較為有特色的呼吸,它常出現在晃身動作中,使其舞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動作對空間的佔有更為廣闊。

(三)芭蕾舞蹈中的呼吸。芭蕾的訓練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一般是軀幹與四肢有機結合的動作,伴隨著音樂旋律的高低長短而進行的,這些動作又與呼吸相結合,形成各種律動姿態,即:動作的柔韌性、延伸性、流暢性、爆發性練習等,相隨的呼吸也各異,有吸氣到呼氣、吸氣再提氣、慢吸快呼、快吸慢呼等等。表現以上各種動作的特性都是由力度而得以體現的,而這些力度又受呼吸深淺的影響。如動作的爆發性就需要深沉及快速的呼吸配合,這樣做可以使肌肉的內在緊張度增大,由於力的反作用關係,通過外表更加凸現出來。而動作的柔韌性,在律動過程中,因力的相對減弱,要配合以輕的呼吸,肌肉的緊張度也不明顯的外顯,只在其"中"進行。正是由於這樣的呼吸相組合,使芭蕾舞在從一個動作向另一個動作過渡時,在其中形成韌性,動作過程如流水,流而不斷,具有獨特的流暢性,即使在舞姿的瞬間停頓時,也同樣因為呼吸的延綿不絕,造成"餘音"相連的效果。

(四)現代舞中的呼吸。現代舞中的呼吸視覺很明顯,瞬間的凝聚爆發,瞬間的全身鬆懈,瞬間的騰跳翻轉,瞬間的跌落倒下,在激烈動作中一剎那屏住呼吸停頓靜止等等,都是依靠呼吸的,從而使觀眾在視覺上獲得美的享受。著名的現代舞蹈家瑪莎。格雷姆她的舞蹈中心思想就是強調呼吸,她對人的身體在呼和吸之間的變化及關係進行了詳細的、科學的研究。從這種研究角度出發,發展了"收緊與放鬆"的動作原理,著重呼吸的動力,靈活運用肢體,吸氣時人體伸張,吐氣時腹部收縮,使身體做出跌落、旋轉等動作,再化成各種複雜的肢體語言。她認為舞蹈家可以依靠呼吸作為推動力量,使身體完成旋轉、跳躍、翻身、跌倒等技術技巧,也可以用呼吸去表達痛苦、恐懼、瘋狂、喜悅甚至痙攣、抽搐的情感。

而中國臺灣的林懷民更是將中國的太極、武術、甚至書法中的呼吸運用到舞蹈中,開創了有典型中國元素文化的現代舞流派,成為第一位躋身於與皮娜。鮑什齊名的世界舞蹈編導大師行列的中國舞蹈家。他帶領的雲門舞團,最基本的訓練就是靜坐,他叫演員不要把眼睛打開,"感覺氣如何帶著你走",主張信仰和身體本原的歸依,打開照亮靈魂的"心眼",更加細心地閱讀自己的身體,他抓住了"太極導引"的精髓:融合練氣的功法,以意練意,以氣練炁(元氣),以"這種心靜用意的原則,注重精神、身體的鍛鍊,使意識得到集中,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減少精神的緊張,消除現代社會所形成的壓力".從太極導引強調的"鬆軟""旋擰""沉緩"打開,在徐紀先生教授的拳術之中,吸納"氣行外勁""內運外動"的法則,將通過流轉之氣形成身體末梢幻化的無形,轉變為由內力控制的運氣形成的末梢遒勁……林懷民處處強調並從呼吸開始,氣沉丹田,從此發力,讓舞者看清自己的重心。當隨著吸氣延展向空中的指尖帶動著身體,在短暫的懸置後,伴隨著吐氣如高山重石般墜落--這是一種中國身體文化中獨有的"松墜".通過這些呼吸的訓練,使舞者達到收放自如、動靜相宜、剛柔相濟、虛實相生的境界。

結語

綜上所述,呼吸在舞蹈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它貫穿身體每個部位,帶動舞者運動,帶給觀眾一種行雲流水、自然的舞蹈審美特徵,沒有完美的呼吸就沒有高超的舞蹈藝術表現力。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和它在舞蹈訓練中不可或缺的素質訓練,是培養和造就一個優秀舞蹈演員的前提條件和重要手段。在舞蹈訓練中如何將呼吸更加科學系統的傳授給學生,也是我們當今值得探討的課題。舞蹈自身的運動規律,從功能性和審美風格出發是我們尋找和提煉更加直接、有效的訓練手段的依據和準則。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它反映著古今中外保羅萬象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觀,除了其本身的肢體美還包含著作品多姿多彩的形態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將呼吸運用到舞蹈訓練和表演中,其顯著的藝術價值和藝術效果會得到充分展現。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舞蹈與戲曲舞蹈的關係
    在它所發表的《戲曲音樂、戲曲舞蹈、戲曲舞美樜論》,他指出戲曲舞蹈與戲曲音樂都是戲曲這門藝術的分支,恰當的把握這些分支的關係,可以更好的提高戲曲這一綜合藝術的水平,也就是他認為舞蹈是包含在戲曲藝術之中的。聊城大學音樂學院的李雯在發表的《分析「戲曲舞蹈」的由來》中指出:「戲曲舞蹈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借鑑並改進了中國傳統舞蹈的優缺點以及其他其他一些民族民間舞蹈的特點。
  • 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類型和風格特點分析
    在新疆維吾爾族舞蹈中,用作舞蹈班走的音樂節奏應該具備強拍弱化、弱牌強化的特點,可以採用附點和切分音的形式打破舞蹈中規中矩的節奏,將舞蹈作品的思想和維吾爾族民族風韻完美展現出來,表演者還可以在舞蹈中運用繞腕的動作,實現弱拍的效果。在新疆維吾爾族舞蹈中,音樂的節奏和舞蹈動作默契配合,就能形成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
  • 淺談:神韻--- 舞蹈中眼神的運用
    眼神的運用是舞蹈藝術的精髓舞之神韻------ 舞蹈中眼神的運用 1.1眉目傳情的含義:人們常說:「眉目傳情」,因為眉毛對臉部的表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形容女性在展現嫵媚姿容時,少不了評價她們的眉毛:「眉似翠黛」,「眉顰春山」之類,都是常見的描繪。《詩經》中有一首歌頌莊姜之美的詩:「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學好舞蹈的秘訣:呼吸的技巧訓練教學詳解
    無論是哪一種舞臺都是需要運用到呼吸來協調好自身的動作,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不同舞種的呼吸方式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呼吸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快吸快呼:這種方法要求換氣時速度要快,在瞬間完成呼與吸的交替,它常運用在小而快的動作中,並伴隨有跳躍性的動作;
  • 淺談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長知識了
    《音樂新課程標準(2011 版)》提出「音樂課程理念要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舞蹈、美術等其他藝術門類的有機聯繫,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而舞蹈律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華爾茲右轉步技巧ABC與呼吸運用
    華爾茲:男女步法示範及技術要領 華爾茲前三步技巧ABC與呼吸運用 華爾茲右轉步及呼吸運用:第一步左腳(動力腿)發力,向斜方向出右腳(動作腳),降在這裡,這時左胯稍向右拎轉
  • 朝鮮族舞蹈的風格與舞蹈創作
    探索朝鮮族舞蹈呼吸的藝術運用規律和方法,對於我們的舞蹈創作和教學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朝鮮族在歷史上創造和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歌舞文化,切且在深受中國樂舞文化的影響過程中,形成了宮廷舞蹈、民間舞蹈、伎房舞蹈、宗教儀式舞蹈等存在空間有異、社會功能有別的傳統舞蹈形態。當朝鮮族從半島遷入中國時,只帶來了其中的一部分。
  • 淺談:中國朝鮮族舞蹈服飾和朝鮮族舞蹈的融合發展
    舞蹈藝術本身的特點就需要適當的服飾來配合,中國傳統朝鮮族人舞蹈服飾的特點就是衣裙的胸部緊束,下擺寬大,上身小,配有寬袖外衣。舞蹈在舞蹈時所體現得精神韻味是舞蹈服飾的生命力,對舞蹈服飾的審美評價,不能局限於服飾本身的功能性,而是從服飾所展現的舞蹈的精神世界來評價。眾所周知,舞蹈藝術是通過人的頭部、軀幹、四肢、手部乃至腳部等的活動來表現的。
  • 藝術鑑賞:淺談舞蹈文化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論文,看完長知識了!
    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舞蹈文化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論文 ,歡迎閱讀。【摘 要】舞蹈文化本身就是我們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淺談各類裝修風格的特點
    也符合了人們減輕周圍壓力,崇尚環保的 要求,反而設計師的設計功力有更高的要求,即能在簡單的裝飾中表現出更深的韻味,如文化內涵,性格特點等。適合所有戶型,是目前選擇最多的一種裝修風格。2、歐式風格,奢華典雅的浪漫情懷這種風格強調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
  • 淺談: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探討
    當前,學前教育舞蹈教學過程中,部分舞蹈教師沒有根據幼兒舞蹈教學特點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反而是通過專業舞蹈教學目標來培養幼兒教師,這樣出現的後果就是幼兒教師僅僅是對專業的舞蹈動作進行基本的模仿,導致對幼兒舞蹈的理解以及實際編舞能力低下,無法在實踐工作中真正發揮舞蹈教學的功效。
  • 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都有著什麼樣的特點
    長期的各民族聚居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促進了少數民族集體舞蹈的發展。本文擬通過對綠春哈尼長街古宴文化節篝火晚會的研究,淺談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特點。雲南是少數民族大省,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少數民族舞蹈從表演人數上可分本文所探討的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是指雲南省內各少數民族在民族節日、民俗活動中的集體參與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
  • 淺談:舞蹈教學的表演意識培養
    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是要通過多方面的訓練以及學生對於舞蹈與藝術本身的一種理解的,所以,在這裡筆者通過以下幾點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一是讓學生明白各類舞蹈課程的重要性;二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舞者習慣;三是讓學生深入理解所演繹的舞蹈作品的含義;四是讓學生去進行舞蹈藝術實踐,提高心理素質。如此循序漸進,深入淺出才能在舞蹈教學中慢慢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
  • 淺談:蒙古族舞蹈在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一、從生活中激發靈感,捕捉樸素的舞蹈形象 舞蹈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不同舞蹈語彙和不同風格特點的「標準」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著名的表演藝術家賈作光曾說到:「要學好一種舞蹈就必須掌握它的全部特點和標準,講標準就要談『規範化』;而所謂講『規範化』就是將生活中產生、又在生活中經過無數民間藝術家長期發展形成的、能鮮明體現本民族生活和性格的舞蹈特點固定下來。」
  • 呼吸對傳統武術的重要性!怎樣運用?
    並明確闡述了長息吐氣之法,在明清時代,呼吸在武術中的作用已被各拳派接受。武術運動中的呼吸、根據動作的前後、快慢、高低、起伏、轉折、跳躍、翻騰節奏的不同,呼吸的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武術運動中的呼吸是口鼻並用,以自然呼吸為主,隨動作運動的形式,呼吸的強度自控適中 。其呼吸方法有:「吸」 、「呼」、「屏」、「提」等。
  • 淺談戲曲打擊樂
    淺談戲曲打擊樂 2018年03月27日 09:46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淺談戲曲打擊樂 中國現有許多劇種使用打擊樂器,在伴奏技法的運用以及伴奏模式等方面,大多緊隨京劇的步伐,尤其是棒子戲居多。
  • 淺談:生活道具在舞蹈中的創新
    在舞蹈的創作中,編導可以任意選擇能充分表達自己藝術主題的創作手段和載體。而生活道具在舞蹈中運用讓舞蹈有了更廣的創作素材,這種藝術的回歸,使舞蹈藝術更接近生活讓更多的人能在舞蹈中尋找到生活的影子。道具在舞蹈中的使用既能豐富舞蹈的表意,來增強舞蹈的內涵;也能烘託舞蹈的主題,使舞蹈到更容易完成角色定位和環境提示;同是渲染舞蹈的氛圍,使整體氣氛不單薄,也可以充分擴展表演的空間。
  • 維吾爾族舞蹈教育教學的三部曲
    這種訓練不僅能增強人體機能、提高動作能力,而且能使人的肢體從自然狀態與生理心理的拘束與僵硬中解放出來,根據舞蹈表現力與審美要求需要塑造具藝術表現力的特殊人體。肢體動作訓練還能使學生對肢體動作的運用很快地從本能的無意識形態過渡到具有舞蹈表現功能的有意識形態;使學生了解動作的性質,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肢體,進而漸漸過渡到得心應手地運用和發揮肢體各部位的表現力。
  • 淺談:安陽歷史文化特色下進行舞蹈課程改革
    本人想通過以發掘安陽歷史文化特色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經過實地的歷史講解學習,加深理論層面的知識,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民風及當時的舞樂特點。再通過對實際環境的感受就地起舞,把深層次的理論知識、感受融入到課堂所學舞蹈技能當中並展現在真實環境裡。創作出更加新穎且具有安陽歷史文化的舞蹈作品。
  • 淺談:西南少數民族原生態舞蹈的藝術特點初探
    隨著大型原生態舞蹈《雲南印象》的推廣,人們被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原生態舞蹈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在這些舞蹈中蘊涵著原始的生命態度,舞者為生命而歌,為生命而舞。這些舞蹈表達的人性的光輝與眾不同,散發著一種巨大的自然能量。英國哲學家科林伍德認為:舞蹈不僅是一切藝術之母,而且是一切語言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