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民族很久以來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濡染,儒家思想浸透於其思想、行為以至深層的性格中。自古以來喜相聚,喜飲酒歌舞。正是受這些歷史文化的影響,朝鮮族舞蹈具有農耕文化特色,諸多形態與巫俗水乳交融。其舞蹈特點是上肢動作較之下肢動作更加豐富多彩,舞姿多曲線,舞動多繞、劃、抻、提燈,動作既柔和又有韌勁,呈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舞動、呼吸、節奏相互配合
朝鮮族舞蹈的呼吸遵循人類情緒變化導致呼吸變化的規律,而後加以藝術誇張,創造出不同的呼吸方法,大大增強了舞蹈的表現力。探索朝鮮族舞蹈呼吸的藝術運用規律和方法,對於我們的舞蹈創作和教學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朝鮮族在歷史上創造和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歌舞文化,切且在深受中國樂舞文化的影響過程中,形成了宮廷舞蹈、民間舞蹈、伎房舞蹈、宗教儀式舞蹈等存在空間有異、社會功能有別的傳統舞蹈形態。當朝鮮族從半島遷入中國時,只帶來了其中的一部分。這些原本存在空間、社會功能有異的舞蹈形態,被帶入中國後均落根於民間,有的為民眾所傳承,有的則被民間藝人所保存。據調查,迄今尚在朝鮮族地區流傳的傳統舞蹈形態約有四十餘種。在此,介紹其中的幾個主要形態。
一、從朝鮮舞動作的風格看呼吸的藝術運用
朝鮮族舞蹈家金元慶指出:「朝鮮舞基本上是仙鶴式的步調和柳式的線條」。朝鮮舞這種風格特點是與朝鮮族悠久歷史文化密不可分的。長期的種植水稻的家耕勞作與朝鮮舞的腿部的屈伸動作是非常相通的。朝鮮族著名舞蹈家趙得賢說:「朝鮮族舞蹈的屈伸動作,是指頭一腳邁開的時候身體下垂,第二步身體上升,然後又復下垂,邁出像頭一腳一樣的步子。這種屈伸動作,好像人在水田裡幹活時,在稻田中行走一樣。這正是朝鮮族舞蹈起源於水田勞動的痕跡。」
這種屈伸動作是以氣息來貫穿和帶動的,「伸」就要吸氣,「屈」就要呼氣,只有流暢的呼吸帶屈伸的動作才能表現朝鮮族特有的優美含蓄、剛柔相濟的特點。為了表現朝鮮舞的這種風格,我們的金藝華老師曾下大力量訓練我們的呼吸,就是用腹式吸氣把身體提起、伸展,用呼氣把身體落下,同時屈體、含胸,要求氣隨動作沉到腳。並且經常親自摸我們的小腹,查看氣息的流動狀況。金藝華老師經常講,這樣的氣息訓練要進行三年,只有自如地掌握了呼吸方法才能掌握朝鮮舞的體態,才能表現朝鮮舞含蓄、深沉、瀟灑、剛勁、優美的風格特點。可見,呼吸在朝鮮舞蹈中是多麼重要。不會運用呼吸就不能表現朝鮮舞蹈的韻律和風格。
朝鮮族人民十分喜愛鶴,把鶴看成吉祥、純潔的象徵。在朝鮮族的民間舞蹈中,有直接模擬鶴的形象的各種『鶴步』,更具有鶴的形象升華後那種瀟灑、典雅、含蓄、飄逸的特點。朝鮮族舞蹈的韻味美、內在律動美、動靜結合美與鶴有很大的關係。」「鶴步」反映了朝鮮族長期以來對鶴的崇拜心態,是經過藝術加工和藝術升華形成的朝鮮舞最基本的步態,也是表現瀟灑、典雅風格的基本舞步。大鶴步、中鶴步、小鶴步都是以氣息的帶動來完成的,從而創造出不同的意境。比如:朝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道拉吉》中的一段抒情慢板,運用大呼大吸帶動大幅度的鶴步來展現深沉的情感。每當我表演到這段舞蹈時,都隨著深沉的呼吸全身心地投入到含蓄優美的意境之中,感到靈魂淨化,心馳神往,意味無窮。
二、從朝鮮舞的音樂特點看呼吸的藝術運用
朝鮮舞的音樂曲調流暢,委婉抒情,含蓄內在。這種音樂多為三拍子系統,它除了具有流暢、抒情、深沉的特點外,還像大海的波濤一樣,起伏跌宕。對朝鮮舞的音樂人們常用「長短」來表示節拍和節奏的特點。「朝鮮族的長短雖屬三拍子體系,但其節拍的重音與歐洲音樂體系的強弱在概念上有明顯的區別,……各種長短有它自己的重音位置,如『古格裡長短』的重音在第三拍和第九拍,而『曼長短』的重音在第十一拍,『陽山道長短』的重音在第八拍。」
研究朝鮮族舞音樂的「長短」是掌握其呼吸規律和動作規律的關鍵。只有呼吸與動作同音樂的節奏相結合,才能展現朝鮮舞的風格韻味,才能反映朝鮮舞內韌外柔的風格特點。這種「長短」音樂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力。掌握了「長短」的規律,就能掌握變化多端的呼吸規律,就能表現好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如朝鮮舞《阿里郎》的表演,舞者的愛與恨、歡樂與痛苦完全靠呼吸帶動的舞姿來展現。時而展現對幸福的嚮往和對愛的渴望;時而展現對美好理想被摧殘的憤慨;時而展現不屈的民族精神。整個舞蹈展示的多層次的情緒靠不同方法的呼吸使舞蹈動作深情地流動,具有震撼心靈的藝術效果。
三、朝鮮舞的呼吸方法對於舞蹈創作和教學的啟示
朝鮮舞的呼吸方法雖然獨具一格,但對於一般的舞蹈和教學都具有借鑑的意義。在舞蹈創作中,要深入探尋舞蹈表現的情感是什麼,然後按照不同情緒引發的不同呼吸頻率來設計動作和舞蹈音樂的節奏,速度。舞蹈創作要探尋特定的情感世界中呼吸的特點和規律。在舞蹈教學上,就要高度重視呼吸方法的訓練,應該把呼吸方法貫穿在不同的舞蹈動作訓練中,這樣不但能夠培養學員的呼吸能力,還有助於學員理解舞蹈的內涵,掌握舞蹈動作的韻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