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年伊始,歷時三載收集整理、三載編輯出版的「人民日報口述歷史」第二卷《攝影記者口述及親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精美的圖書呈現在讀者面前時得到首肯,如今重印書稿也已付梓,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雖歷經書稿的收集整理、字斟句酌、審讀備案過程中的許多甘苦,心中卻感到滿滿的欣慰和滿足。
2016年,母校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白貴老師,將一部書稿送到我的手裡,欲繼「人民日報口述歷史」第一卷《戰火染紅青春歲月》後,推出第二部文集,收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的攝影作品及口述歷史,並由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師生作為課題分項研究,撰寫論文,結集成冊。
《人民日報》負責組稿的老師告訴我,這些攝影作品是編者歷經3年收集、整理,從數以千計的照片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為了幫助讀者全面、準確地理解歷史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還附上採訪照片拍攝者的口述文字。幾位攝影前輩在本書採訪工作尚未開始時就已經去世,編者費盡周折聯繫到他們的家人,經過回憶和史料收集,最終使書稿完整地送交至出版社。
書稿拿在手中,我意識到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拍攝者親身經歷,反映和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巨大變化的書。照片定格歷史瞬間,文字說明照片背景。它不僅僅涵蓋了《人民日報》數以萬計的新聞照片和新聞攝影的發展,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十年巨大發展變化的縮影,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
同時我也意識到,由於本書時間跨度為新中國成立至今,加上《人民日報》的黨媒性質,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歷史事件和領導人照片、記述等,需要履行重大選題備案手續。如此一來,出版時間不能保證,我和編者一度心裡都沒了底。我把情況匯報給了主管領導,他給我打氣說:「要出版一部好書,就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編輯工作就是與作者同嘗甘苦,不要有畏難情緒。過程越艱難,呈現給讀者的作品越顯得彌足珍貴。儘管大膽去做,社裡全力支持。」
有了社領導的支持,我又有了底氣和信心,審稿和備案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展開了。為保證書稿質量,特邀我社資深編輯、審讀室主任張福堂進行嚴格審讀把關。遇到有可能觸碰「紅線」的內容,並非大筆一揮刪了了事,而是和作者反覆溝通斟酌,力求在符合出版要求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真實。與此同時,作為責任編輯,我對書稿進行了嚴格的加工,增加校次的同時,對一些敏感詞、《人民日報》的稱謂以及數字用法等均按照編輯辭書的標準進行了專項檢查,從常識到語言文字,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裝幀設計上,美術編輯也做了大膽的創新,將每位攝影記者的名字和照片單獨設計為一個篇章頁,留有很大的留白,以體現對這15位新聞攝影元老級人物的尊重,並呼應本書講述新聞攝影背後的時代和歷史意義的主題;將《人民日報》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照片如《小平你好》《我們熱愛和平》等設計為全頁出血插圖,以吸引讀者,強調照片的意義……
經過打磨與堅持,2018年,按照審讀專家意見修改之後的書稿最終付梓,一經問世便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社還專門舉行了慶功會,主編錢江為本書題詞:「心血結晶終成史,歷時六載,定格新中國」。
回憶本書出版過程,由衷感謝河北大學與《人民日報》歷時3年挖掘整理了如此有分量的書稿;感謝社領導慧眼識珠、對好書的執念以及對於年輕編輯的錘鍊;感謝和我一起打磨出版此書的同事,讓我們通過一本書的出版,篤定了堅持,展現了情懷。這就算是送給編輯莫大的歡喜吧。
(作者楊樂單位:河北教育出版社)
責任編輯: 王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