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青瓷:看越窯

2020-09-09 大江大河遇見收藏

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裡程碑。越窯在東漢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燒造歷史裡,經歷了創燒、發展、鼎盛和衰落的發展過程。


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兩個世紀是越窯的鼎盛時期,其生產規模、工藝水平、產品質量在各大名窯中均居領先地位。越窯青瓷不僅上貢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備受青睞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數度進貢皇室的珍品,而且還遠銷亞洲、非洲的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越窯的生產工藝對我國南北方眾多窯場和朝鮮半島、日本的青瓷生產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繁榮、昌盛的歷史時期,各類手工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瓷業生產出現遍地開花,相互爭豔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業格局。而慈谿上林湖地區是越窯中心產區,成為當時南方青瓷中心的傑出代表。迄今發現唐宋窯址170 餘處。上林湖越窯遺址,1964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早期,瓷業生產還未走出低谷,不見規模可觀的窯址群落,仍處在恢復階段。進入中唐以後,制瓷技術進一步改進,大量使用匣缽裝燒,瓷器質量顯著提高,窯址數量劇增,以上林湖為中心的瓷業迅速拓展,在其周圍的白洋湖、裡杜湖、古銀錠湖以及上虞、鎮海、鄞縣等地相繼設立窯場,規模宏大,窯場林立。這一時期產品種類增多,胎質細膩,釉層均勻、光澤,少量的刻劃花裝飾。


唐代晚期,以上林湖越窯為代表的瓷業生產已進入了鼎盛狀態,制瓷技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階段。產品種類繁多,製作精緻,造型優美。器型有碗、盤、盞、杯、盆、缽、壺、罐、盒、水盂、碗、唾盂、燈、香燻、瓶、鳥玩等,釉色純淨,光澤、滋潤,「如冰似玉」,隱露精光;器表裝飾有刻劃花、印花、褐色彩繪和鏤雕等;花紋有荷花、荷葉、荷花飛鳥、雲、龍魚等;刻線條流暢粗放,刀法熟練;器物普遍採用匣缽裝燒,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裝燒。


上林湖不僅是越窯青瓷中心產地,也是秘色瓷的中心產區,晚唐時上林湖窯場燒制出精美絕倫的秘色瓷,代表了當時瓷器製作的最高水平。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在上林湖設置「貢窯」大量燒制秘色瓷、供奉朝廷。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地宮(874年)、浙江省臨安水邱氏墓(901年)等出土了許多秘色瓷,製作精緻,造型典雅,釉色晶瑩滋潤,如冰似玉,為越窯青瓷之精粹。


唐代中期以後,越窯大量使用匣缽,一直延用至南宋。匣缽的發明與使用使裝燒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龍窯加高、變長,結構進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龍窯的裝燒量,產品的質量也產生了質的飛躍。


秘色瓷的高雅品質博得了許多文人雅士的激賞,對秘色瓷的造型、胎質、釉色給予了盡情的讚美,稱讚它是溫潤的玉,是晶瑩的冰,是上林湖群山的青翠,是一泓澄澈的春水。


上林湖越窯青瓷不僅上貢朝廷,下供庶民,還遠銷海外。在韓國、日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裡蘭卡、伊朗、伊拉克、坦尚尼亞、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土耳其、葉門、埃及、蘇丹、索馬利亞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出土了許多中唐至北宋的越窯青瓷。越窯青瓷外銷始於中唐晚期,大量外銷於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唐朝時,明州港是朝廷指定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之一,上林湖瓷器從這裡起航,至廣州,由廣州至波斯灣,把瓷器銷往北亞、東亞;向南銷往東南亞直至非洲等地區。這條陶瓷之路為陶瓷貿易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相關焦點

  • 盛世傳承——大唐青瓷:看越窯
    唐越窯青瓷荷葉帶託茶盞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裡程碑。越窯在東漢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燒造歷史裡,經歷了創燒、發展、鼎盛和衰落的發展過程。
  • 越之風物——越窯青瓷
    這是唐代農學陸龜蒙的一首反映越窯瓷釉色特點的詩,猶如碧玉般晶瑩,或嫩荷般透翠,或層巒疊翠般舒目。越窯青瓷是中國最久遠的瓷器之一,器形豐富,具有裝飾的特點,有刻花、劃花、印花和堆貼等手法,秘色瓷造型清秀,胎體瑩薄,釉質青翠,胎質細膩堅硬,青釋亮澤,頗富有生活情趣,尤其在五代的秘色瓷成為越窯青瓷的高峰。
  • 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舉辦 文化部為越窯青瓷授牌
    浙江日報訊 在日前開幕的首屆中國(慈谿)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上,文化部代表為慈谿越窯青瓷有限公司「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授牌,浙江中立越窯秘色瓷研究所同時授牌成立。首屆中國(慈谿)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以「傳承弘揚青瓷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為主題。
  •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 宋代的越窯青瓷
    越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青瓷窯系,從東漢初創一直延續到南宋初年,歷經千餘年,曾代表著中國青瓷燒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對我國其他地區乃至其他國家的窯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其產品越窯青瓷極具特色、極富影響,贏得了「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等美譽。
  • 一件少見的越窯青瓷賞析
    年代:唐窯口:越窯高:18釐米底徑:14.1釐米越窯青瓷濫觴於原始青瓷。越窯青瓷以生產各類日用器皿如碗、盤、罐等為主。多胎體厚,造型端莊。同時也生產一些文房用器等細路瓷器。如硯滴、水盂、粉盒。這一類作品胎體輕薄、修胎規整。一些動物造型的器物,更是栩栩如生,對所描繪對象的形態把握準確生動,極具藝術感染力。越窯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釉。釉色有青、青灰、青綠、青黃幾個色系。施釉較薄,極少開片。
  • 越窯青瓷:記憶與傳奇
    作為越窯青瓷的發祥地和中心產地,1000多年前,慈谿上林湖越窯生產的青瓷源源不斷地輸往大江南北,開闢了從明州通向海外的著名的「陶瓷之路」。  而今,在全國各地陸續出土的100餘件(組)各個時期的越窯青瓷遺珍首次回「家」,在寧波博物館展出。  「這是一次系統的、高端的、空前的中國越窯青瓷展。」
  • 知道這幾個方面讓您輕鬆鑑別唐代越窯青瓷
    前文中我們認識了神秘的秘色瓷,作為越窯青瓷的代表作之一,它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人民智慧的象徵與驕傲。青瓷是我國著名傳統瓷器,在我國瓷器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其中越窯青瓷最為出名,被人們稱為「母親瓷」。隨著近幾年來瓷器市場的火熱,人們對青瓷的熱情高漲,但由於對它的了解並不多常促使一些人有機可趁,因此今天燕子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鑑別青瓷。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備受人們的讚賞和青睞。最早出現於東漢時期,唐代時得到飛速發展。唐代越窯青瓷作為代表為大唐開啟了重要的國際貿易陶瓷線,18世紀傳入法國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雪蘭冬。
  • 【越窯青瓷】拍賣紀錄
    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制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唐代的陸龜蒙曾這樣讚美越窯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歡飲茶。越窯青瓷溫潤如玉的釉質,青綠略帶閃黃的色彩能完美地烘託出茶湯的綠色。因此越窯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愛。
  • 早期越窯青瓷介紹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越窯青瓷,但凡熟悉瓷器的朋友,大概都能說出啥是青瓷,有何特點,更有甚者,開始炫耀自己的茶具,然後開始講故事,這都是不懂的表現,小編接下來要說的東西,可能切中您的愛好,感興趣的話,可要認真看完。
  • 各時期越窯青瓷品鑑
    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汽越窯持續燒制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1各時期越窯青瓷的特色總結「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讚譽越窯秘色青瓷的著名詩句,越窯青瓷釉層均勻,色如山巒之翠,滋潤而不透明、隱露青光、追示類玉的效果,品質為全國青瓷之冠,從文獻記載看,唐代出現「越窯」之名,直到越窯衰落後的南宋時期仍在使用,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越窯瓷器始終帶有一種特有的地域風韻
  • 越窯青瓷文明範本
    7月21日,文明的碎片——「越窯青瓷標本展」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共展出展品(完整器、殘器、殘件、殘片)共計700餘件,展出內容分為古陶發展、越窯紋飾、越窯銘款、越窯釉色(秘色瓷)和越窯窯具5個部分,分作2次展出,首次展出的為古陶發展、越窯紋飾、越窯銘款。
  • 越窯青瓷的特點,
    越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了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制一幹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
  • 越窯青瓷歷史知識品鑑
    越窯青瓷一直被認為是中華瓷器之祖。以浙江地區為中心的越窯青瓷,其燒造歷史幾乎貫穿了中國制瓷史。越窯青瓷美觀大方,如玉似冰,廣泛贏得聲譽。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品鑑相關的歷史知識,使您深入了解馳名中外的越窯青瓷。
  • 南方青瓷的驕傲,越窯青瓷和秘色瓷!
    >浙江作為南方青瓷的主要產地,在經歷了東漢至商朝幾百年的發展,其技術日趨成熟,至唐代,終於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峰。當時浙東寧紹平原為青瓷的主要產地,地屬越州,故越窯青瓷因其卓越的成就而被千古傳頌。初唐越窯還較多地保留著南朝和隋代的傳統,胎灰白而松,釉色青黃,長頸龍首柄雞頭壺和聯珠足闢雍硯是此時的典型產品,由於端石硯的流行和注子的出現,中唐以後瓷硯和雞頭壺基本上被取代。
  • 越窯青瓷蘭花紋盤
    越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制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倍受人們的讚賞和青睞,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點是胎骨較薄,施釉均勻,釉色青翠瑩潤,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貢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種重要的貿易陶瓷。同時與唐代精美工藝品和文化藝術交相輝映,在工藝美術領域裡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
  • 獨一無二越窯青瓷精品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近期由浙江省收藏協會越窯青瓷委員會主辦的"迎祖國70周年華誕 ——「獨一無二」之越窯青瓷展在餘姚市開展,策展人是省收藏協會越窯青瓷委員會主任、收藏家章先生,本次展覽供徵集到浙江省多位民間收藏大咖的高古精美越瓷,考慮到安全等因素展覽對象主要限於專業人士,但是許多省內外青瓷研究專家和文化愛好者還是有幸實地觀摩
  • 越窯青瓷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
    越窯青瓷以釉質溫潤如玉、色彩青碧柔和著稱,提及它時人們總會想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句優美又貼切的詩句。作為最古老的瓷器種類之一,越窯青瓷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在時間的長河中,它曾熠熠生輝,也曾黯然低沉。
  • 越窯青瓷紋飾發展與轉變
    (西周至春秋·原始瓷青釉刻劃斜線紋加S形貼飾罐)越窯青瓷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晚唐開始到五代,在這個時期,錢氏在上林湖設立官窯,大量的宮廷用器就是從這裡生產的。與此同時,因為當時對外經濟繁榮,很多青瓷器具出口到了國外。越窯成熟的燒制技術,在後期對中國的窯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上虞越窯青瓷再現輝煌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對上虞越窯青瓷給出了高度評價。在他看來,上虞作為越窯青瓷的重要發祥地,究其原因就是人傑地靈。優越的地理環境,為青瓷的製作和運輸提供了有利條件。瓷器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與四大發明相媲美。9月25日至26日,由區人民政府主辦、區文廣局和上虞瓷源文化小鎮培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承辦的中國(上虞)·越窯青瓷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
  • 收藏:越窯青瓷的真風採!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二件漂亮的越窯瓷器。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是我國紹興、上虞、餘姚等地瓷窯燒制的瓷器。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兩句詩是讚美越瓷的千古名句(如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