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天橋下的吆喝聲 有哪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職業

2020-12-07 溫州新聞網

  在邊追邊吐槽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的時候,生活君無意間點開了一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公益廣告,沉默,好像有種疼痛從內心深處發出來。

  皮影戲有9個流派面臨失傳;水晶雕刻傳承人不足8人;可修複壁畫的勉薩派唐卡繪畫大師僅剩1人;中藥炮製技術國家傳承人不足5人......

  有很多事物經不起時間考驗,職業也不例外,也許哪一天生活君也默默的領了一盒盒飯就下崗了呢!所以生活君想藉此向還在從事這些工作的普通勞動者致敬。

  鋦鍋匠、補傘匠、修筆匠、茶水攤、剃頭挑子、翻瓦的、搖電話的,這些兒時接觸到的職業如今再也見不到了。臨近年關,生活君通過老照片中的職業緬懷一下那個街上有茶館有吆喝天橋下還有說書唱戲的年代。看看這些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職業,你都了解幾個?

  01.修鋼筆

  曾幾何時,擁有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和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知識的代表,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而現在也只有在學校周圍和鄉鎮上,或許還可以見到修筆人像筆一般瘦削的身影……

  02.精修鐘錶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他們讓凝固的時間行走,而他們又仿佛停留在時光之外。在修理鐘錶業越來越冷清的時候,只有那少數一些人還在執著地堅持著。

  03.補鍋

  補鍋,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門職業,有專門補鐵鍋的,補搪瓷器皿的,補鋁鍋水壺的,技術、火候各不相同。但現在大家遇到鍋舊了、壞了,都是直接換新的了!

  04.裁縫/縫窮

  縫窮是北方話語,在南方就直接呼為「補衣服的」。這種縫紉機相信很多80後見過。作為一個生長在鄉下的90後,生活君在很小的時候還是看媽媽操作過的。雖然她不是裁縫......

  05.打鐵匠

  以前總有人說「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爐膛內火苗直竄,鐵器爐裡燒紅後師傅手持大錘不斷捶打,非常辛苦。

  06.賣涼開水

  賣涼開水跟賣涼茶不是一回事。在南方,賣涼開水的品種除涼茶外,還有糖水、白開水、西瓜汁、甘蔗汁等等,屬於家庭婦女的求生之道。

  07.茶倌兒

  在茶社茶館服務的侍者,過去的老話叫"茶倌",亦稱"茶博士"。現在一些茶館還備有服務生,但更多的都是在表演茶藝。

  08.剃頭匠

  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在兵荒馬亂的時光,也曾為京劇名伶剃過頭,刮過臉,享受過看戲不用錢,還有上位坐的待遇。但也逐漸被理髮店「排擠」到生活外。

  09.絞臉/絞面

  舊時無論城鎮、鄉村,婦女很少到理髮店理髮,當時主要靠一些從事絞臉手藝的婦女為她們絞臉。一根細線、一雙巧手,靠手、口配合,為婦女絞去臉部的汗毛等。生活君看著就覺得疼。

  10.彈棉花

  彈棉花是一種老手藝。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種魔術,讓孩子們驚訝不已。這個,生活君還真的有嘗試過!很神奇的手藝。

  11.編竹篾

  把竹子剖開,不同的部位做成不同的篾。粗細不一樣的藤柳在扎匠粗礪而靈巧的手中來回穿梭。手工編竹篾條蓆子還有淡淡的竹香,四角還編著「福」字,想家時,睡著它,夢回故鄉……

  12.手編蒲扇

  一把把散發著清香而又有彈性的蒲草,在匠人的手中來回穿梭……就在這樣簡單又有節奏的動作之後,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美絕倫而又實用的蒲包、蒲草籃子等展現在面前。

  13.戥秤匠

  釘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更是一門講良心的勞動。從選材,刨圓,到用鹼水浸泡,打磨,釘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秤就會有偏差。

  14.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一路沿街,一聲吆喝——「磨菜刀,磨剪刀」,可忙壞了家庭主婦們,紛紛找出鈍刀,鏽剪子,循聲而去……

  15.爆米花

  還記得那時候的爆米花嗎?一個老頭挑著擔子,一頭放著一顆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邊放著火爐和風箱,走街串巷。時而,「砰」的一聲,將米變成白白的爆米花。

相關焦點

  • 追憶,在廣州消失的40種情懷
    廣州的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在高樓大廈崛起、火車地鐵鋪陳的時候 驕傲自豪有多少且不說 有些東西卻因此永遠的消失了… 那些已經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的東西
  • 正在消失的老職業
    放木排,這個驚險高危、生死無常的古老職業,從春秋戰國時就傳承了下來。凡有大江大河之地,放排人的身影就川流不息。成都的70後,依然還有在都江堰看放木排的記憶。到了1980年代,這一行當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岷江沿岸山林茂密,江水湍急,道路崎嶇。在沒有鐵路、公路的時代,想把藏於深山老林中的木材運輸出來,只能採用肩挑、馬拉再用水運的傳統方式。
  • 廣州人熟悉的芳村,正在消失……
    那時候的陸居路還很熱鬧每逢夜晚滿街都是「格子鋪」車水馬龍,南腔北調的吆喝聲絡繹不絕成了不少年輕人的逛街寶地而這一條路,還是一個「美食天堂」榕樹頭雞煲、燒烤、阿婆牛雜甜品、煲仔飯、窩籃腸粉......至今已經堅守了20年了更加令人惋惜的是除了芳村區、芳村地鐵越來越多的芳村地標和老字號正在消失……駐足芳村花地灣20年的花鳥魚蟲市場已經開拆新市場開在了荔灣區芳村龍溪大道的廣州花卉博覽園內芳村大道花地立交橋由於老化問題也已拆除陪伴了芳村街坊將近30年
  • 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的民間老手藝。
    小編出生在80年代中,從小長大所經歷過來,也看過聽過很多事或物,感慨社會發展太快,以前的一些老手藝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消失或快要消失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我們曾經的老手藝很久都沒有見過了。小編出生在贛中的一個小縣城,我們這邊特別注重家族意識,所以基本每個村莊都有一個祠堂,而祠堂是全村舉辦活動或喜事的地方,所以我們小時候的很多記憶都來自村裡的祠堂。
  • 以前風靡一時又馬上消失了的事物有哪些?
    是時代的產物,有些更是一去不返,權當留作追憶與懷念吧。1、小人書以前在街面上可以看可以租可以借,豐富了歷史與文化知識,也有不少好故事,後來從街面上消失,無影無蹤。2、玻璃球、彩色畫片、滾鐵環、飛盤、街邊彈珠遊戲機這些我們還是小孩子時用來玩的好東西,現在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類電子產品與電子遊戲等。
  • 有哪些正在消失鄉村手藝人,如何傳承民間藝術?對此你怎麼看?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民間傳統藝術和鄉村手藝人正在逐漸的消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如何傳承民間藝術,保留可延續我們鄉村手藝人的匠心精神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一、鄉村手藝人正在消失的原因第一,傳統手藝人面臨無徒可教,無徒弟可帶的地步。
  • 多家百貨從北京消失,天橋開價無人接,賽特華堂馬莎直接倒閉
    這令人唏噓不已,沒想到天橋百貨這家將近古稀之年的老百貨,最終會落得無法體面收場。而在輝煌時期,它曾以商業第一股在零售歷史上大放光彩。消失的不僅是天橋百貨,在偌大的北京城,曾經有很多百貨品牌,如地安門百貨、會城門商場、晨曦百貨、三利百貨、馬莎百貨、太平洋百貨等,他們都沒能逃脫關門消失的命運。
  • 盤點那些正在消失的老手工藝,你知道幾個?
    有句俗語說的好: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考古發現表明,在湖南出土的公元前700年楚墓中,就有了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流傳了數千年的手工桿秤走到了「生命終點」。
  • 曾是農村「吃香」職業,如今正在逐漸消失,你還記得幾個?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在不斷變化的同時,很多農村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一方面是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上漲,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很多傳統的職業也在逐漸的消失,之前農村的條件還是比較差的,很多服務幾乎都是上門服務的,但現如今很多職業已經消失了。
  • 南京,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太懷念了!
    城市的飛速發展 總是伴隨著新事物的誕生 和舊事物的更迭 隨著南京發展越來越迅速 許多南京人記憶中的事物正在一點點消失
  • 淮南正在消失的老物件,認識8個就說明你已經老了
    淮南正在消失的老物件,認識8個就說明你已經老了 2018-06-02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機裡的這些功能,正在悄悄消失,有哪些是你最捨不得的?
    一、 手機功能先來看看我們的手機的捨棄了哪些功能上的內容。1、 耳機孔蘋果手機最先放棄了手機耳機孔的設計,現在新版本的手機,都只能使用藍牙耳機來替代,這一點,你還習慣嗎?在靜音模式下,非常實用,既不產生噪音,微弱的光點也不會給別人造成困擾。不過,現在此功能也逐步被取消。取代它的是熄屏消息顯示。4、可拆卸電池以前的手機電池可以自由拆解,電池壞了,可以自行更換。現在電池出問題,也只能找專人維修。
  • 修棕梆、剃頭挑子 網友歷數正在消失的職業[圖]
    圖片說明:由尋呼機衍生出「尋呼臺小姐」職業存在時間最短。  東方網記者蔣佳佳12月11日報導:改革開放3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曾經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職業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息。近日,網友在論壇開貼盤點「正在消失的職業」。    修棕梆、剃頭挑子……這些名字,在上海人聽來仍覺得分外親切。
  • 正在消失的鋼筆修理師
    上世紀,在中國的許多地方,口袋上別一支國產名牌——英雄牌鋼筆曾被認為是有文化的身份象徵。修理鋼筆這個職業因此被賦予文化的色彩。      隨著鍵盤的大量使用,改變了人們的書寫習慣,鋼筆逐漸退出大眾市場,鋼筆修理師這個職業在漸漸消失。      如今,在甘肅省會城市蘭州想找到一家修理鋼筆的小店,如同大海撈針般艱難。
  • 還記得胡同裡的吆喝聲嗎,曾是多少人的童年記憶,如今已然消失
    早年間,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這麼一個聲音,時而高亢嘹亮、時而低吟婉轉,宛如老北京胡同的一曲曲古典交響樂。這就是已經消失在北京胡同中的叫賣聲。過去在老北京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他們沒有店鋪門面,沒有廣告預算,光憑藉著一副肉嗓子,招攬顧客,養家餬口。
  • 時尚的網絡購物,被人們丟棄的快遞廢紙板,那消失的收廢品吆喝聲
    #社會民生#在如今越來越多的網絡購物生活模式下,前段時間,有一位進村吆喝著收購廢紙板的商販,鄰居大爺家有一點廢紙板賣給了他們,聽說才賣4角五分錢一斤。怎麼說呢,在我看來吧,是那些經常在農村沒幾時上街的農村老人們,在不懂行情的情況之下被廢品收購商販們給蒙閉了雙眼吧。但後來回家時,聽鄰居大爺說起那個收荒匠的故事時,讓我從心裏面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 敦煌——正在"消失"
    有專家預估,無論如何,未來50年到100年內,莫高窟或將湮沒黃沙中。王道士一聽《西遊記》裡好像有這事兒,200兩銀子,29箱藏經洞裡的經書、圖畫、刺繡,拿走吧。從無人理睬的小道士,這一下子變成了「文化傳播的使者」,後來日本人、俄國人、美國人也沒落下,
  • 農村快要消失的3種職業,以前很賺錢,現在卻沒人幹了
    農村即將消失的職業都有哪些?說實話,太多了,這些職業在以前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人人羨慕,非常賺錢,但是隨著現在科技發達了,很多都被淘汰或者被機器所取代,這其中就包括過去非常吃香的一些非遺級別的老手藝,現在都沒人願幹,找個徒弟都費勁。
  • 北京的天橋有話說:從北平天橋雜技說起,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易順鼎在《天橋曲》寫下了如此真實又膾炙人口的詩句。在北京,說到天橋就自然而然想到了雜技;在北京,說起雜技自然就想到了天橋。您可知道天橋的起源,都有哪些雜技麼?
  • 北京的天橋有話說:從北平天橋雜技說起,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易順鼎在《天橋曲》寫下了如此真實又膾炙人口的詩句。在北京,說到天橋就自然而然想到了雜技;在北京,說起雜技自然就想到了天橋。您可知道天橋的起源,都有哪些雜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