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糕作文(精選三篇)

2021-01-20 作文e家

  篇一:重陽糕作文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麵餅夾上棗,慄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麵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製作:

  蔡云:

  篝火鳴機夜作忙,

  織工一飲登高酒,

  依然風雨古重陽,

  蒸出棗糕滿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篇二:重陽糕作文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便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以前,我對重陽節確實不怎麼了解,認為只不過每到這一天人們吃上幾塊重陽糕,大夥再聊聊天也就過去了。後來,等自己漸漸懂事了,並從父母那裡了解到了一些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特殊的含義。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或老人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轉眼間,今年的重陽節又來到了,我的心裡有了個小算盤。

  這天上午,我走到奶奶旁邊,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問:「奶奶,今天是什麼日子?」奶奶疑惑的說:「今天,今天什麼日子?」我神秘地說:「想想,好好想想。」「今天是媽的生日?」「不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生日?我的生日要到十二月啊!」「呵呵,不是那個生日。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老年人的節日啊。所以我帶你出去走走。」說著,我便拉著奶奶的衣角向前走。奶奶臉上的笑容今天很燦爛,一旁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岸邊樹木的身影,幾條小魚無憂無慮的在水裡遊弋,有時互相嬉戲,有時吐吐水泡。耳邊還不時傳來奶奶小時候的故事,奶奶陶醉在這美麗的詩畫裡了。是啊,經常聽大人們說,要讓老人老有所樂,安享晚年。或許說的就是這幅美麗畫面吧。這時,天色已晚,我和奶奶意猶未盡的回到了家,而媽媽也早早在餐桌上放上了重陽糕。我連忙遞了一塊給奶奶,又抓起一塊塞進了媽媽的嘴裡,當然我不會忘了自己。咦?今天的重陽糕怎麼比以前的更甜了呢……

  篇三:重陽糕作文

  「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一群小朋友拍著手,唱著熟悉的歌謠,手捧著插著小旗杆的重陽糕,蹦跳著從我面前走過。記憶細胞工廠又忙碌起來。剛才的那個片段不正是我小時侯和大家一起過重陽節的場景嗎!?回憶真是親切溫暖,那稚嫩的小臉兒微微仰起,笑容燦爛如春日明媚的陽光,「奶奶,重陽節快樂!」「爺爺,重陽節快樂!」說著,遞過飄著桂花香味的糕,看著爺爺奶奶把糕吃完,背地裡偷偷地舔了舔嘴角,咽了咽口水,還是把饞勁兒給壓了下去,又衝著爺爺奶奶笑了。

  時光老人的沙漏就這樣一點一點,快速而又漫長漏去細細的沙粒,細水長流似的。那個幼小的我已不復存在,可重陽節依舊每年一次不急不慢地到來,只是能與我一起分享重陽糕的老人已離去了一位——我的爺爺。於是,我便更加珍惜,早早地買了一份份重陽糕,那圓潤的、有著糯米清香的糕點,和著我的一份濃濃的恩情傳達給我的長輩們,值得我們尊敬的老人們;一併將我們深深的思念與感恩寄向那遙遠的地方,我親愛的爺爺。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雖然還沒有吃重陽糕,可它那甜蜜的味道,與我甜蜜的回憶就這樣永駐我心間。


相關焦點

  • 正宗重陽糕做法 重陽糕來歷 吃重陽糕的傳說
    5.將蒸熟的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漂亮美味的重陽糕就做好啦!  由於吃重陽糕有不少禁忌,很多人不適合食用,節日的氣氛未免有些被破壞,這時候,如果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陽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經過發酵的重陽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選擇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陽糕;糖尿病患者可以製作一些不加糖的椒鹽品種的重陽糕等等。
  • 彬州重陽糕
    十裡鄉俗不同,重陽節習俗最早是登高節,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還有南方的好多地方又叫賞菊節,陶淵明賞菊《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彬州習俗就是吃重陽糕,友人互相贈送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 重陽節為什麼吃重陽糕 有關重陽糕傳說你知道嗎
    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然流傳下來很多民間習俗,其中吃重陽糕就是重要習俗之一。有關重陽節吃重陽糕,古代流傳著一個傳說故事,具體故事內容是什麼,隨小編一起來文中瞧瞧吧。   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
  • 一塊小花糕,寄託孝與愛,重陽佳節傳統重陽糕熱銷
    今天是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正趕上重陽節,北京城裡各大老字號糕點鋪、小吃店的節令糕點重陽糕又開始熱銷,很多人在假期回家時都會帶上一盒重陽糕,借傳統美食表達對老人的孝心和祝福。走進位於和平裡西街的稻香村第十一營業部,一個巨大的重陽花糕模型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只見九層的重陽花糕摞成一個圓塔,最上方是一個紅豔豔的大壽桃,配上兩旁擺放的重陽花糕禮盒,節日的氣氛正濃。
  • 重陽糕
    重陽糕——出現在一個小姐妹的朋友圈裡。很是特別,吸引了我的眼球。畢竟,幾乎每個節日都有和它相配的美食。這重陽節吃重陽糕我第一次聽說。聽說過定勝糕,條頭糕……偶爾會吃吃。上網掃盲,原來重陽糕是江浙滬一帶的重陽節節令美食。也叫桂花糕,米糕,花糕。歷史悠久,南朝時已有文字記載。「糕」諧音「高」,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成品還要插上彩旗。
  • 製作特色重陽糕 歡度重陽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除了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節日習俗。《都門雜詠》曰:「中秋才過又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面夾雙層多棗粟,當筵題句傲劉郎。」
  • 重陽節說重陽糕
    可重陽節尚未到,我似乎有點急吼吼,去指定的小糕團店,換回兩塊重陽糕,糕上點綴著五彩繽紛的乾果絲,黃澄澄桂花溢出沁人的清香,中間嵌著幾粒珍珠般的松子倒也別致好看,當年風華正茂的知青如今成老人了,彈指一揮間,少年成白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說得一點也不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豈能無糕,但重陽糕早已進肚化作塵泥了,我只能自詡早吃晚吃都是吃,早過晚過都是過。
  • 重陽糕演繹時尚 常州高顏值「重陽糕」引食客搶鮮
    原標題:重陽糕演繹時尚 常州高顏值「重陽糕」引食客搶鮮 主持人介紹傳統傳統重陽糕和改良後的重陽糕 常州香天下火鍋的總經理史瑩瑩向老人贈重陽糕 中新網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唐娟)重陽節的傳統美食「重陽糕」與時尚的西點來一次親密接觸,會演繹怎樣的「敬老故事」。
  • 重陽節社區活動方案精選 最新重陽節活動方案多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社區活動方案精選 重陽節活動方案多篇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 重陽節習俗:九九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陽糕!
    重陽節的節令食品是「菊花酒」和「重陽糕重陽糕是一種特製的米粉糖糕,由茶食店供應,方塊狀,三塊一疊,考究的要做九層,形似小寶塔,含重九登高之意,有的還要做兩隻面羊,象徵「重陽」。賣重陽糕時,附贈重陽旗。重陽旗是用彩色紙做的小三角旗,上戳許多小孔,有的還印有字或花,用一根細蔑子做旗杆,插在糕上。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製的。
  • 菊花酒 茱萸佩 重陽糕
    《雜五行書》說:在屋舍旁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而懸茱萸子於室內,即有「鬼畏不入」的效果。重陽成熟的茱萸具有如此神奇的驅邪效用,人們自然會對它另眼相看,將茱萸稱作「闢邪翁」。   在重陽節這天,人們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頭,以驅邪求吉。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記述了這一情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又見,葭沚重陽糕
    ,但在重陽節為長輩孝敬的重陽糕,你們知道嗎?在葭沚有一個延續百年的習俗,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斤重陽糕,至今仍然活在葭沚老街人的生活中。▲延續在葭沚百年的習俗在椒江葭沚老街橋頭路有一家百年糕點,這家人祖祖輩輩都做糕點。今年63歲的婁美蓮,18歲開始跟爺爺、父親做重陽糕。提起重陽糕,她說,除了美好寓意之外,你可知道它製作的講究嗎?
  • 重陽節吃重陽糕
    &nbsp&nbsp&nbsp&nbsp吃重陽糕是老北京重陽節時必不可少的。吃重陽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升」。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孝順的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塊重陽糕。
  •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吃重陽糕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 菊花酒,重陽旗菊花飲,重陽糕
    重陽糕的製作,歷代均有所改進。漢代以蓬草和粘黍米攪拌蒸煮為糕,名「蓬餌」;唐代以麻葛和糯米攪碎為糕,稱「麻葛糕」和「米錦糕」;宋代以糖、面和菊花蒸糕,上以豬羊肉、雞子為簇汀,蒸熟之後,上插小彩旗,稱「重陽糕」或「菊糕」;明代則以糜粟粉和糯米拌蜜,再加菊花蒸糕,上鋪肉絲,標以彩旗,仍稱「重陽糕」;到了清代,重陽糕又稱「花糕」;到了近現代,重陽糕的製作更為精細,品種也更多,有糖面的、糯米蜜糖的,也有慄粉的、肉絲的、花果的,含有菊花香味
  • 重陽佳節,一起解鎖重陽糕的創意料理
    重陽佳節,一起解鎖重陽糕的創意料理 2020-10-25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重陽節食重陽糕,教你簡單方法製作重陽糕,甜糯可口,淡淡慄香!
    農曆的九月初九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了,因為「九」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又被定為「敬老節」「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 重陽糕是平凡日子裡,讓人笑出聲的甜
    今天這篇推送有點早,是因為小魚要帶老媽去棲霞看楓葉,所以提前推送哈~古人認為「九」為陽數,這一天,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不僅如此,九為單數者大,又與敬老、老人合意,重陽,也被稱為敬老節。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這 個時節,除了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還要吃重陽糕的。《遵生八箋》 :「久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作三聲。」
  • 溫州人的重陽糕,有什麼講究?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重陽是吉祥的日子。民間自古就有在重陽節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感恩敬老。 在重要的節日裡,推崇「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先民,自然少不了美食。
  • 重陽糕的故事
    侯寶良    又逢重陽,想起了多年前做重陽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