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有多崇拜大明?在他們的世界地圖上,大明是非洲的6倍

2020-12-19 茶餘覽史

在我國古代,繪製地圖的歷史很早,相傳,早在上古時期,大禹當上華夏聯盟首領後,繪製了《禹貢九州圖》,根據地圖,將天下分為九州,這是我國第一次全國性的區域劃分地圖。雖然是傳說,無法考證,但也體現我國古代人們對於華夏,乃至世界的地理觀。

我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一般都會繪製一份全國疆域圖,為的就是證明自己政權的權威性以及正統性,奈何經過時間長河的洗刷,保存下來的古地圖寥寥無幾。遺存下來最多的,還是明清的地圖,其中又以明朝《坤輿萬國圖》最為出名。此幅地圖已經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是非常的接近了。但大家可知道在古代朝鮮,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嗎?

古代朝鮮,一直居於東北亞,是大明朝的附屬國,他們的國王,在繼位之前,要經過大明皇帝的冊封,才能稱為國王,否則會被視為非法,大明還會派使者前來指責。大明是古朝鮮的宗主國,對朝鮮有極大的控制力,朝鮮也承認自己與大明的關係是父子關係,稱大明為父母之國。

在朝鮮危難時刻,都是大明替其出手,尤其是豐臣秀吉派兵攻打朝鮮,朝鮮都城漢城被日本攻陷,國王一路北逃,逃到了鴨綠江北岸,整個國家,差不多都被日本給侵佔。幸虧大明派兵前來,將日軍擊退,收復平壤後,朝鮮便得以光復。朝鮮便將此次大明出兵,稱為再造之恩,其國王宣祖,更是在明朝使臣經過的路上,雕下了「再造番邦」的石刻。

後來,後來皇太極親徵朝鮮,李氏朝鮮的宗室逃到江華島,沒過多久,清軍鐵蹄便來到江華島,將李朝宗室捉住,並威脅朝鮮國王,若不臣服,就將他們全部殺掉。朝鮮國王惶恐之下,才在雪地裡對皇太極俯首稱臣。然而,在朝鮮向大明告急的時刻,崇禎帝不顧內有流寇作亂,外有建奴環伺的情形,仍然派遣大軍出海,準備去江華島營救朝鮮宗室。

然而等大明軍隊到來之時,清軍已經將李朝宗室俘虜,並押到了南漢山城。隨後由於清朝刻意將消息阻隔,朝鮮君臣直到一百年後的1749年,才知曉崇禎不顧內憂外患,也要遠救屬國的情形,於是君臣之間於朝堂之上痛哭,並規定,往後崇禎的誕辰之日,登基之日,歸天之日,朝鮮國王都要帶著世子,親臨祭祀,年年如此。這種祭祀,直到1908年才結束。

大明與朝鮮有如此重要,就毫無保留的對大明流露出崇拜之情。在大明還在的時候,朝鮮就繪製了一份世界地圖,在這幅地圖上,涵蓋了亞洲,歐洲以及非洲。現在在這幅地圖之上,還能找出今天歐洲國家的影子。不過這幅地圖最有亮點的,還是大明的疆域地圖。

在這幅地圖上,篇幅最大的就是大明王朝,其佔據面積就佔據了整個大部分世界地理區域,比整個非洲都要大上6被還不止,有意思的是,非洲都已經被他們畫了出來,偏偏整個印度被他們遺漏掉了。

其中,日本在地圖的最右端,面積很小,差不多比李朝小三倍。從這幅地圖,也體現了當時李氏朝鮮人心中的世界觀,也體現了大明在他們心目中巨無霸的地位。

相關焦點

  • 朝鮮人心中大明王朝疆域是非洲六倍?盤點那些繪製世界地圖的人
    早在公元前7世紀,人類就開始繪製地圖,囿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精確度很差,比例也不對,所以地圖並不具有多少實用價值,更多體現的是人類對世界的理解。比如說著名的託勒密世界地圖,地圖中央是巨大的地中海和印度洋;14世紀繪製的加泰隆尼亞地圖集有大量描繪奇異生物和神秘土地的內容,這一嗜好在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中也可一覽無遺。這種趣味一直延續到什麼時候才走到終點呢?
  • 乾隆初年的日本世界地圖,把中國稱為大明,卻標註有全球航路
    這是大約繪製於日本江戶時代寬延三年,即中國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雙半球世界地圖。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特許與荷蘭人貿易,1720年幕府又下令允許荷蘭人傳入西方書籍,所以在十八世紀,逐漸誕生出類似西方的雙半球世界地圖,而此圖則是西方地圖,明朝地圖、佛教地圖等世界地圖的大雜燴。
  • 朝鮮王朝時期繪製的《大明一統山河圖》
    東亞地區的中國和朝鮮山水相連,地域鄰近,自古以來就有密切的關係,朝鮮和中國的宗藩關係基本貫穿於明清兩代。   在明清兩代,中國與朝鮮之間頻繁遣使。根據學者統計,明代277年中,朝鮮使臣出使中國共1252行次,平均每年出使4.6行次。明朝使臣出使朝鮮王朝共153個行次,平均每年0.6個行次。清代,兩國的遣使行次也相當多。   隨著兩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往的日益緊密,地理知識也相應地互相交流。地圖作為最直觀的地理知識呈現方式,存在相當程度的互通性。
  • 大明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看清朝愚昧到什麼地步了。
    明宮地圖為何遠赴非洲之角?這究竟是一幅怎樣的地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邢永福研究員。 《大明混一圖》參加「南非國民議會千年項目地圖展」是迄今為止非洲人見到的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正因如此,在當地引起很大轟動 邢永福館長介紹說,熱展南非的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時朝廷專門繪製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 「大明衣冠」對於當時的朝鮮人而言有多重要?
    實際上,朝鮮人士對於「衣冠」的執著不止於今日,而應回溯至明清時代。這其中包含了當時的朝鮮人如何看待明代,又如何看待南下取代大明的清廷等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的《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一書對他們的複雜心理作出了解讀。
  • 大明龍權新地圖上線 大戰植木耕助
    《大明龍權(微博)》以其豐富的玩法、精美的地圖,以及形態各異的世界Boss吸引了廣大玩家。全新地圖「義州」隆重上線,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世界Boss植木耕助。植木耕助開啟60級挑戰極限,更強大輸出、高AI技能為玩家帶來全新挑戰。
  • 明知朝鮮有大明罩著,豐臣秀吉為何還敢打朝鮮的主意
    日本不僅沒有得到朝鮮的一寸土地,反而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眾所周知,朝鮮是中國傳統的藩屬國,受到中國的保護。那麼明知道朝鮮有大明罩著,豐臣秀吉為何還敢打朝鮮的主意?第一,豐臣秀吉完成了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所以自信心和野心急劇膨脹。
  • 【中非交往 源遠流長】大明混一圖:描繪非洲最南端
    :「河有源泉水才深。」  這是繪製於明朝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地圖上清晰描繪出非洲大陸最南端的輪廓,這是世界上最早較完整描繪了非洲位置和輪廓的古地圖。  鄭和船隊四次抵達非洲東海岸  《大明混一圖》問世的第十六年,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由200多艘海船和2.7萬人組成的龐大船隊,第一次揚帆遠航。在二十八年的時間裡,鄭和曾前後七下西洋,其中四次抵達非洲東海岸。
  • 徐福出海、指南針、《大明混一圖》:中國古代航海有多牛
    早在兩千多兩年,中國人就開通了由印度洋通往非洲大陸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使用指南針的國家,中國的指南針和造船術由阿拉伯人經地中海傳到歐洲,為世界的航海技術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宋代和元代的造船技術也非常高超,能造出長三十多丈、寬四丈以上、可載千餘人,擁有二十四個槳輪的尖底快速海船。元朝就是利用這種船,開闢了海上漕運路線,這條路線從平江起航,從山東膠州繞過山東半島,抵達海河的河口,再沿海而上到河北武清,將糟運運到北京。自從開闢海上糟運航線後,糟運能力猛漲了六七倍,解決了首都北京地區的錢糧,使得北京能在接下來的明清兩朝坐穩首都的地位。
  • 抗倭援朝:大明最後的榮耀,大明、日本、朝鮮、女真歷史的拐點
    出身低微的日本太閤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就任關白以後,為提升自己的威望、削弱諸侯勢力、平息新興武士對分封不滿的情緒,悍然出兵侵略朝鮮。隨即朝鮮的宗主國大明出兵救援,與日軍在朝鮮半島上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鏖戰。萬曆朝鮮之役與萬曆寧夏之役、播州之役並稱萬曆三大徵。此戰以明軍獲勝、日軍退走日本列島告終。
  • 中國古人眼中的世界地圖一覽
    人依嶼散居,多阻澤,有魚鹽之利。地蚤寒,多霜雪。以木廣六寸,長七尺系其足上,以踐冰,逐走獸。土多狗,以皮為裘。俗被發。粟似莠而小。無蔬谷。勝兵萬人,南與莫曳、靺鞨鄰。東南航海十五日行,乃至。貞觀十四年,其王遣子可也餘莫貂皮更三譯來朝。授騎督尉,遣之。
  • 中國早就發現了非洲?這還不是最有趣,你看《大明混一圖》
    在《大明混一圖》上,對歐洲和非洲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以規則的方式繪製,筆觸流暢。非洲大陸位於這張地圖的左下方,這裡的河流非常靠近尼羅河和奧蘭治河,突出的山脈與德雷肯山脈重合。地圖還顯示,在非洲大陸的中心有一個大湖,這可能是基於阿拉伯傳說。
  • 古代的世界地圖長什麼樣
    嚴格來講,早期的世界地圖並不算是真正的世界地圖,因為受限於地理知識的局限,人們並不能完整了解世界全貌。本文選取了一些中外歷史上有代表意義的地圖,來看看古代的世界地圖是什麼樣的。可以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幅以俯瞰視角創作出來的世界地圖。這張跨時代的世界地圖,影響深遠,以至於在此後的1000年裡,很少有地圖在實質上做到了超越。大部分作品,基本都是對此圖的復刻。
  • 《大明混一圖》為啥沒繪長城
    600年前的明代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在「中國千年歷史檔案第一展」上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和興趣,「為什麼地圖上不標註繪製的時間和作者?芽」「為什麼地圖上沒有中國古代最雄偉的建築———長城呢?芽是不是作者遺漏了?芽」開展兩天來不斷有人打本報熱線電話詢問答案,本報記者4月19日專程採訪了省檔案館的有關專家。
  • 對大明最忠誠的小國,國王反對大明,百姓立馬推翻他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要看明朝,那就去韓國,因為韓國現在的祭孔儀式還是保留著明朝的樣式,從沒有變過。確實,在大明時期,朝鮮是大明最為忠誠的附庸國,這個忠誠是有多誇張呢?在明朝滅亡後,朝鮮仍然是用崇禎的年號,甚至於有一個國王因為反對大明,最終還被推翻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了解這件事。公元1592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跨出了他最大膽的一步,那就是帶領日本武士轟轟烈烈北上徵服朝鮮。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和平之后的朝鮮士兵,根本就不是日本武士的對手,於是朝鮮國王只能向大明求助了。
  • 古代世界地圖
    絕大部分古代世界地圖是被各種水域包圍的。世界,對於古代人來說,就是被海洋包圍的大圓盤,圓盤上的陸地也只有非洲,歐洲,和亞洲。繪製於公元前 5 世紀米利都(Miletus,安納託利亞西海岸線上的一座古希臘城邦,今屬土耳其)的世界地圖。
  • 不為人知的英雄:萬曆朝鮮之役中潛伏於日本的大明間諜
    大明朝和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時而開戰,時而對峙,時而和談,直到最後以豐臣秀吉病死、 日軍撤退而告終。這場持續七年之久的戰爭,大明湧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英勇為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左圖右史 誰主沉浮 | 我要地圖裡中央之國是大明
    這樣的遠洋航行,從永樂三年開始,到宣德六年,有六七次之多。在下西洋的過程中,明朝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展。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地理學科的發展,特別是給海洋地理和航海地圖的編繪帶來前所未有的積極影響。明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湧現出了一批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 朝鮮為何對大明忠心耿耿,延用崇禎年號至民國?
    父母之於子,雖止於慈,豈有愛其賊子同於孝子之理乎?」。如此看來朝鮮王朝確實視明朝有「再造之恩」。在明朝滅亡後,朝鮮還一度想幫助大明恢復明朝,秘密籌劃「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不過鑑於自身實力,被皇太極打的不得不屈服於實現,反清復明的計劃只能擱置。
  • 1820年人類發現南極洲,為何提前兩百年畫在明朝第一張世界地圖上
    中國古代第一張官方完整的世界地圖是明朝萬曆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由當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主導繪製,被當時的大明官方所接受。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