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號」回家記:見證百年全球化

2020-09-13 謎西藝術



謎西藝術原創

2020年9月7日,歷經三年修葺的四桅帆船「北京號」(Peking)駛離位於德國Wewelsfleth港的Peters船廠,逆易北河而上,最終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家:德國漢堡。

德國主流媒體競相報導,北德電視臺NDR進行了全程直播。上百艘民船自發組成護送隊伍,這是令漢堡人難忘的一天。

北京號回家的盛況 │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


北京號是風帆船時代的最後的王者,船長115米,四桅鋼鐵船身,於1911年下水。船東為漢堡的F.Laeisz船運公司,當時F.Laeisz船運公司經營漢堡港-智利港之間的貨運航線,承載量約5000噸。北京號的船型是飛剪船的升級版,被船員稱為Flying P-Liner, Flying寓意為速遞速達,P則來自F.Laeisz船運公司老闆娘的暱稱Pudel。

北京號是世界上最後一批投入洲際貨運的風帆船。這裡補充一點造船史的背景。

十九世紀初,蒸汽機開始在輪船上的使用。1819年,帶有試驗性質的美國蒸汽船Savannah橫渡大西洋。又過了近20年,英國人於1838實現了蒸汽動力貨船跨大西洋的商業運行。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蒸汽動力貨船在大西洋航線上並沒有明顯優勢。從航速的角度看,靠風帆驅動的飛剪船能達到20節的航速,而蒸汽船的航速普遍低於10節。從貨運量的角度,蒸汽船的貨運空間被巨大的蒸汽機和燃料佔據。從成本的角度,飛剪船更是零能源成本。因此,蒸汽船多用於內河貨運,更為先進的蒸汽明輪船則投放於需要穿過紅海的亞歐航線。二十世紀初,在軍事競賽的刺激下,美國和英國的造船技術飛速發展,印證了大劉在《三體》中提出的「技術爆炸」理論。1906年,無畏艦在英國海軍服役,動力系統採用Parsons蒸汽輪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大大提高能量輸出效率,在火力和防護方面的進步更是劃時代的。

北京號歷史照片│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

比起高大上的蒸汽輪機,風帆船在大西洋航線上具有運行成本的優勢,在航速上也不遜色。從1911年下水,到1932年停航,北京號共執行17次往返漢堡-智利的航行任務。31名船員在長達90天的航程中,從漢堡出發,沿易北河順流而下進入大西洋,然後一路向南到達南美洲,繞過荷恩角之後,沿著南美洲西海岸,將4500噸貨物運往智利的塔爾卡瓦諾港、伊基克港等港口。

北京號的洲際航線 │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

F.Laeisz船運公司屬於Laeisz家族。他們家的故事是十九世紀漢堡人白手起家的典型。話說,有個名叫Hartwig Laeisz的施瓦本人是從德意志南部農業地區跑到北部漢莎地區尋求更好的生活。1791年,他組建了家庭,並前後生了十個孩子,並在漢堡經營一間禮帽作坊。1801年,Ferdinand Laeisz出生。自幼受漢堡港耳語目染的Ferdinand對航海抱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在經營家族生意中展示了經商天賦,賺了不少錢。1825年,年僅24歲的Ferdinand有錢有興趣,就開始拓展南美洲新新世界的生意,第一站就是布宜諾斯艾利斯。1828年,Ferdinand唯一的兒子Carl Laeisz 出生。

Laeisz家族顯然沒有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束縛,Carl繼承了家族的經商天賦和冒險精神,伴隨著十九世紀下半葉德意志北部地區經貿繁榮,Carl經營的F.Laeisz船運公司風生水起,並在1860年代介入南美洲貨運航線。1853年,Carl的兒子Carl Ferdinand Laesiz出生,按照家族設定好的人生規劃,1879年,小卡爾開始接手家族的航運生意,八年後成為公司的實際管理者。

小卡爾對造船前沿技術非常興趣,與此同時,作為船運企業的當家人,他又對成本錙銖必較。通過比較投資成本、航運成本、承載量、航速等因素,小卡爾決定訂購一批鋼鑄船體的四桅帆船,包括北京號、帕米爾號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商船貨運生意每況越下。一戰後,德國經濟崩潰,與智利的進出口貿易已無利可圖。

1932年,北京號在英國被售出,之後改名為Arethusa號,成為一艘訓練船。1974年,北京號再次被轉手,被紐約的J.Aron慈善基金會購入並安置在紐約南街港口博物館(South Street Seaport Museum),成為曼哈頓地區旅遊的必看景點之一。2012年,颱風桑迪橫掃曼哈頓,北京號受損嚴重。於是J.Aron慈善基金會開始為北京號尋找新的棲身之處,並開始與漢堡海事基金會接洽。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5年11月。當時,SPD黨和CDU黨聯手推動漢堡議會批准了德國港口博物館項目,並從德國聯邦政府申請到了1.2億歐元的資助。「帶北京號回家」成為規劃中的德國港口博物館的亮點之一。2017年7月,北京號離開曼哈頓,被運到易北河入海口的Wewelsfleth港,在Peters船廠進行大修。

離家109年後,北京號回家啦,它將作為德國港口博物館的室外展出部分,讓遊客登船體會百年前的鋼鐵帆船。

修葺一新的北京號│ 圖片:謎西藝術Art-Western

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主席漢斯-約格∙捷克教授(Prof.Dr.Hans-Jörg Czech)在接受「謎西藝術」採訪時講到,儘管「北京號」 風帆快艦除了名稱之外,與中國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這更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全球化是滲入進人類社會的每個方面的,有看得見的方面,也有看不見的方面。全球化不僅是對過去百年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暢想。

修葺一新的北京號│ 圖片:謎西藝術Art-Western


謎西藝術

相關焦點

  • 「北京號」回家記:德國港口博物館見證百年全球化
    北京號回家的盛況│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帶北京號回家」成為規劃中的德國港口博物館的亮點之一。2017年7月,北京號離開曼哈頓,被運到易北河入海口的Wewelsfleth港,在Peters船廠進行大修。
  • 見證前行的每一步,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祝賀「奮鬥者」號創造中國...
    11月10日,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為中國科研工作者點讚,祝賀中國深潛的光輝時刻,見證科技前行的每一步!作為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項目2016年立項,由"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也正是因為尖端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科研團隊的日趨成熟,才成就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的壯舉。
  • 嫦娥5號回家,見證中華語言的魅力,雖沒字字珠璣,但也字字傳情
    在嫦娥5號順利帶著月球土壤樣品回家以後,網友們紛紛給予了它和中國航天最好的祝福。尤其是當網友們見到嫦娥5號「出差」前後對比照後,更是用中華民族最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嫦娥5號的心疼,也讓嫦娥5號見證了中華語言的魅力。網友們的語言雖然沒有字字珠璣,但也算是字字傳情,十分可愛了。
  • 鼓浪嶼: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百年時光見證歷史榮辱
    鼓浪嶼,一座百年時光島,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成為如此獨特的國際歷史社區。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鼓浪嶼不僅被稱作「鋼琴之島」,還在2017年7月8日,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鼓浪嶼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衝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鑑的典範,是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和華僑群體共同營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因其多樣的建築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鼓浪嶼曾長期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直至宋元時期,才有「圓沙洲」的名稱,明時始用「鼓浪嶼」名稱。
  • 北京特產年貨清單:不止13款良心推薦,每一款都值得帶回家
    馬上就要回家過年嘍!在北京工作的你想好帶什麼回家了嗎?前段時間我寫的一篇《出差終於買對北京特產了,遠不止烤鴨和稻香村啊》,在知乎得到幾百個北漂和北京土著的建議。我想,結合大家的建議,再整理一番,我應該能給到你一份比較滿意的北京年貨清單,你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購買,或現場購買,或網購,讓家人分享你在北京的好滋味。
  • 回歸北京,GMIC 2020 邀請10W+吉米客回家!
    第二個關鍵詞是「全球化」,自GMIC創立至今,從中國開始,得益於廣大GMIC家人的支持與幫助,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的足跡遍布日本、美國、印度、以色列等多個國家,我們邀請Google、Facebook、Snapchat、Twitter來參加GMIC,將全球化的網際網路技術、思想、資源帶回中國,也陪伴見證騰訊、百度、華為、小米、獵豹移動等越來越多的中國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去擁抱全球化的市場與挑戰
  • 北京鐵道博物館——一部百年鐵路史
    如果您來了北京或者離北京近的話小編建議您來北京鐵道博物館轉一轉哦~北京鐵道博物館可是中國最專業鐵路博物館,在這裡您能了解我國百年的鐵路史,了解我們鐵路的發展進程,了解我國這麼多年鐵路發展飛速的不易。中國鐵道博物館,大門很是樸素呢~一共有三個館,分別是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館。
  • 廬山天下悠:廬山景區百年石碑見證廬山近代人文歷史
    廬山天下悠:廬山景區百年石碑見證廬山近代人文歷史 11據碑文所記時間至今已有124年,如此百年界碑對研究廬山歷史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百年功德碑鐫刻《震復橋記》 見證自貢鹽場往事
    《震復橋記》碑。  《震復橋記》碑高2.00米、寬1.15米、厚0.12米,碑座有些破損,在接受碑面清潔及碑座重製等物理性保護之後,石碑將迎來更複雜的化學性保護。  鹽博館副館長程龍剛介紹,石碑的化學性保護是指將十多種化學物質調和而成的液體噴塗在碑面,讓液體慢慢滲透到碑體中。液體可以固化碑面刻文,使碑面的石屑不易掉落。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北京舊影:見證百年今昔之變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北京舊影:見證百年今昔之變 亞洲藝術博物館SF 2020-09-0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
  • 羅浮宮的創想在北京
    導讀:「羅浮宮的創想——羅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是近期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法國羅浮宮在北京聯手舉辦的展覽
  • 《全球化的終結?》:帶你了解中國在新型金融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講述全球化、逆全球化的角力,探討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前景與對策《全球化的終結?》作者:宗良,馮興科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這是一部聚焦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開放的作品。幾百年來,世界經濟有前行也有曲折,但全球化持續向前,在經濟、金融穩定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底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加劇了某些「逆全球化」的趨向,另一方面也讓世界看到了全球化發展的新動力。面對這場歷史性變局,中國應該怎麼做?
  • 豫記,回家!
    一心想去的是南方報業旗下的《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仗著它保底,一路又開始從蘇州、南京、北京、深圳實習下去,輕飄飄的時光,就這麼溜走了。「天堂向右,深圳向左」。2005年的深圳衛視剛上星,新蓋了大樓,提供極好的午餐,晚上加班還有免費餐,住在臺裡的招待所,撲面而來的生氣,讓人留戀。
  • 關注北京,關注這些號~
    歡迎關注,我們一起知北京、看世界!cnfm2005推薦理由:中國電影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級電影專業博物館,是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標誌性建築,是展示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歷程05北京市委統戰部ID:beijingtongzhan推薦理由:畫好最大同心圓。統一戰線是我黨的三大法寶之一,有這樣一個公眾號,集時政熱點、文化、資訊於一身,最重要的是它有北京市最全的統戰資訊和最新動態。
  • 百年古木見證 22所涅槃重生
    ——中波·褐石公園:百年褐石街區 鐫刻雋永人生我是一棵樹,有點老了。我驕傲著我的百年資本,驕傲著我在22所的位置,但依然渴望著新事物,因為我需要重生。
  • 雲南一家三代人,見證中國鐵路百年巨變!
    雲南一家三代人,見證中國鐵路百年巨變!那個時候的想法可能也就是首都或者平原地區有條件去修這樣的鐵路,對於山區鐵路的火車司機來說可能這輩子最多也就是以後去北京玩的時候坐一次,是不可能開到這種車的。」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竟然成真。2014年,隨著我國高鐵項目的快速推進,雲南開始選撥首批高鐵動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王勁達順利通過了選拔考試,2015年7月21日,33歲生日那天,他拿到了高鐵動車組駕駛證。
  • 百年「藥盒」見證篤誠精神
    近日,老篤誠民記傳承人許文燦先生向筆者展示一個歷經百年滄桑的「藥盒」。它承載著老篤誠民記「篤於匠心,誠以致遠」的精神。該藥盒長20.4釐米,寬4.9釐米,高4.4釐米,系電版彩印鋁盒印製的。傳至清代,子孫繁衍,各立門戶,分別開設篤誠賜記、篤誠麟記、篤誠仲記(民國初改民記),俗稱「篤誠派」。清朝雍正年間,老篤誠仲記(即後來的民記)東家從廈門往臺灣置辦藥材,經臺澎海道時突遇颶風,險些葬身魚腹,幸為時任福建水師提督許良彬所救。許良彬系海澄縣港邊許氏第十世孫,港邊與鳳頭時均屬海澄縣六七都,且相距不遠。既是老鄉,又是救命恩人,兩人相談甚歡。
  • 現場|結束百年流離,圓明園馬首終於「回家」了
    結束百多年的流離,圓明園流失文物惟「馬首是瞻」,馬首銅像終於「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今天說,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原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生前接受東方早報採訪時曾表示,「圓明園獸首的最大價值是見證了罪惡,其中承載著民族情感,但不宜過分炒高其價格。」
  • 北京最洋氣胡同,如同一座西洋建築博物館,見證百年風起雲湧
    01 北京警察博物館地址:東交民巷36號這裡是全國第二家警察博物館。其前身是美國花旗銀行舊址,建築風格為西洋古典式建築,建於191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花旗銀行關門,這裡作為北京公安局籤證處一直沿用至1998年,直到2001年籌建為警察博物館對外開放。02 中國法院博物館地址:正義路4號原為日本正金銀行,宣統二年(1910年)在北京東交民巷興建了正金銀行北京支行大樓。
  • 【學「四史」 • 讀建築】見證百年風雲的歷史建築——三山會館
    【學「四史」 • 讀建築】見證百年風雲的歷史建築——三山會館 2020-07-22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