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咖啡賽道很是熱鬧,騰訊投資了Tims咖啡,喜茶、茶顏悅色等茶飲品牌紛紛跨界賣咖啡,連中醫老字號同仁堂都開出了咖啡主題店。
麥當勞也忍不住下場,計劃未來3年開4000家麥咖啡。與現有玩家的玩法不同的是,麥當勞選擇了一種「套娃」模式來開展這門新生意。
PART 1
麥當勞把4000家麥咖啡「套進門店」
其實,麥當勞在咖啡行業中並不是「新玩家」。因為,早在1990年麥當勞就開始提供鮮煮咖啡,2009年則開展手工現磨咖啡業務。每年麥當勞光咖啡就要賣超過9000萬杯,也就是說,相當於每10位麥當勞的顧客裡面就有1位會購買咖啡。
這也給了麥當勞做大咖啡生意的勇氣。11月16日,麥當勞旗下品牌麥咖啡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投資25億元,在中國大陸布局超過4000家門店,提供高性價比的手工咖啡。所以3年開4000家麥咖啡,確實也是經過數據測算得出的目標,並不是隨意的一個宏大數字。
不過,略有不同的是,這一次麥咖啡將採用「輕資產」模式,即不獨立開設門店,而是利用現有麥當勞餐廳的空間,開設單獨的咖啡櫃檯,引入專業的咖啡製作設備,由咖啡師手工製作咖啡。這樣做的原因是,此種模式額外投入較少,可以利用麥當勞在全國快速開店的基礎,有利於在中國咖啡市場的快速布局。
傍著麥當勞去發展,依託麥當勞的供應鏈、培訓體系和廚房設備、與麥當勞共享所有渠道…這種店中店的模式,成了麥咖啡當下的主要生存模式。
PART 2
不止麥當勞,這些大玩家也玩「套娃」
所謂的店中店模式,就是商店裡面的商店,多開在百貨店等大規模零售店內,而且布置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以突顯品牌文化特色。通俗點來說,就是大店之中套入小店,類似「套娃」。
早在麥當勞之前已經有不少零售巨頭玩起了「套娃」。
2019年9月,蘇寧易購完成收購家樂福中國之後,上海31家蘇寧家樂福店中店同期開業。即原有的家樂福門店開闢出一定的空間用於銷售蘇寧的特色產品,包括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等生活電器以及手機、電腦等3C類產品。
2020年,迪士尼商店計劃在美國零售商Target超市裡開出迪士尼商店,以「套娃」的形式將迪士尼商品賣到更多地方。開在Target中的迪士尼商店,將售賣超過450種授權商品,其中包括了約100種原本僅在獨立的迪士尼官方商店售賣的產品。原本的計劃是,這種店中店在10月擴張到全美40家Target。
為什麼大牌零售商也熱衷於這種迷你店?原因無他,諸多優勢讓其不得不這麼做:成本能降到最低;客流來源廣,和其他業態能相互引流;空間共享,能提供更豐富的體驗;提升店鋪坪效等等。
當然也有不可忽視的局限性。例如隱藏在大店中容易被忽略;空間視覺、門頭宣傳,甚至吧檯設計,都受到限制;一旦所在店面的生意有變動,也會受到影響。
PART 3
古法新用,店中店模式二度發光
如前文所述,店中店其實是一種早已存在新業態生存技巧。從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的表態中,也能看到扶持的心意,「我們的目標是讓有麥當勞的地方,就有麥咖啡!」有了這樣的諾言,難怪麥咖啡能放出4000家的規模豪言。
而且,從多元的經濟發展模式角度看,店中店經營方式有著積極的意義。一方面,Ta的形式和管理比商店內其他櫃檯更為專業和專一,卻不像單門獨戶那樣不受約束;另一方面,這樣的模式讓商家在銷售產品的同時,還便於宣傳品牌,塑造企業形象。
與此同時,相對於傳統的貨架陳列,如今迎合消費升級的店中店,其呈現形式更容易彰顯品牌個性,塑造品牌形象,同時可以提供針對性的完善的促銷活動和售後服務。對於一些品牌文化資源豐富的品牌,店中店模式的經營還可以成為展示其獨特文化魅力的空間,與消費者實現深度溝通。在為消費者提供可信賴的商品的同時,實現品牌的傳播和積累。
結 語
當店中店的形態由傳統粗線條的運營,並轉變為如今新的呈現形式——舉主體品牌之力來扶持新品牌的發展。未來或許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大牌零售商的新選擇。麥咖啡,僅是一個開端,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零售新業態,在大店的扶持下,誕生、獨立並擁有耀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