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藏在古詩裡的愛情 元稹韋叢

2020-09-12 藏在詩中的愛情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

離思五首

[ 唐 ] 元稹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藏在古詩裡的愛情

太子少保韋夏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元稹的作品,便被這個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男子深深吸引,也準備提攜這個家境貧寒的書生。

元稹與韋叢的第一次邂逅,是在韋府的花園,「青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用來形容韋叢也不為過。毫無意外,元稹被韋叢深深地吸引。當時的韋叢也到了待嫁的年齡,男才女貌,怎能不動心?愛情一旦投入,便很難放手。


韋府初遇


當時二十四歲的元稹科舉落榜,元稹的銳氣和才華讓韋夏卿相信他將來會是一位有作為的人,於是將愛女韋叢許配給他,在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下嫁給二十四歲的元稹。元稹受到韋夏卿的提攜,得到向上爬的機會。

元稹和韋叢婚後恩愛百般,琴瑟調和。韋叢雖出生於大家,卻絲毫不會囂張跋扈,她從小乖巧懂事,琴棋書畫女紅,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可見韋叢是一位多麼難得的女子。

當時正值元稹不得志,生活非常清苦。韋叢從大富人家來到這個清貧之家,卻絲毫沒有怨言,反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對於生活的貧瘠和艱苦淡然處之。



元稹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政治上晉升的途徑,卻沒想到韋叢是這樣一個溫柔的女子、體貼的妻子。婚後元稹忙著科考,家中的家務全是韋叢一人包辦,而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父親疼愛的小女兒,韋叢的賢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數年以後,總還是會忍不住想起與他共度清貧歲月的結髮妻子韋叢。

好景不長,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的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韋叢卻駕鶴西去,這個打擊讓元稹無比悲痛,痛徹心扉。

韋叢下葬之時,元稹仍情不能已,元稹對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釋懷的悲傷,韋叢與他同苦七年,卻在他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離開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愛妻,以及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思念。


韋叢是世間一位難能可貴的女子,她的溫良賢淑讓元稹難以忘懷,即使元稹曾與初戀崔鶯鶯、名妓薛濤「糾纏不清」,但韋叢依然是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他對韋叢的愛在他的幾首詩中都有體現,感情真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深刻的表達了他對韋叢的思念和眷戀。


離思五首·譯文:

愛在早晨的鏡子裡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髮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甦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山泉繞著街道緩緩流去,萬樹桃花掩映著小樓。

我(在樓上)悠閒地翻看道教書籍慵懶著沒有起身,隔著水晶簾看(你在妝檯前)梳頭。

著壓(一種織布工藝)的紅羅總是追逐時髦新穎的花樣,繡著秦吉了(一種類似鸚鵡的鳥)花紋的紗布染著酒麴一樣的嫩色。

(你說)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質太薄弱,稍微有些經緯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只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


文字|以舒

圖片|來源於網站


古詩詞、愛情古詩、貧賤夫妻百事哀、離思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相關焦點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是真的深情嗎?
    情詩千萬篇,而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在愛情詩中永遠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首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見過無比深廣的滄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見過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據宋玉《高唐賦》說,其云為神女所化,美若嬌姬,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本是無情客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其中《離思五首》最為人熟知,其中又以《離思·其四》最為人津津樂道。詩中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更是被人爭相傳唱。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看了讓人羞愧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看了讓人羞愧!對於詩歌,大家從小到大都學過不少詩歌,今天就說一說元稹悼念亡妻韋叢的這首《離思五首》的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講一講這背後的故事。
  • 元稹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究竟想表達什麼?
    離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本是元稹悼念亡妻之作,今天我用這首詩也來悼念我那段逝去的感情吧!這首詩的大意是說,以前到過滄海這個地方,就不再到其它地方看海了;看過了巫山那裡的雲,就不用再看其它地方的雲了。每次我走過百花深處,都懶得回頭,這一半是因為我個人的修為一半因為曾經的你。這首詩用《紅樓夢》裡的一句話來概括:「任憑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意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取次:草草,倉促隨意。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
    ,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是悼詩,由唐代大詩人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原配夫人韋叢而作,也是文史不假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加意境深遠,用情至真,感動了無數情投意合的男女。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
    《離思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悼詩,由唐代大詩人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原配夫人韋叢而作,也是文史不假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加意境深遠,用情至真,感動了無數情投意合的男女。不過,此詩卻並未入選中小學教材,更沒有成為口口傳誦的唐詩。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深層次的含義你知道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深層次的含義你知道嗎詩詞起源與先秦,在唐代到達鼎盛。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於民間,是一種草根文學,即便是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則深受普通大眾的青睞。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 偏摘梨花與白人。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元稹愛過很多人。從少年出道的鶯鶯,到妻子韋叢,到四川名妓薛濤,再到著名歌手劉採春。詩人與她們都曾經有過纏綿悱惻的愛情,有過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但是,好玩的國學認為,元稹其實還算不上太渣,起碼在他與妻子的婚姻存續期間,元稹並沒有那麼苟且。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此詩為何能深受人們喜愛
    的一組悼亡詩深受後世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來自《離思》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 離思(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一首極美的愛情詩,此詩為何會深受人們喜愛呢?我們從下面三方面分析。01對妻子的忠貞不渝的感情。
  •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分析一位詩人的詩句,不能簡單地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是非常片面的。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首詩是用來寫愛情的,用情至真,感情細膩,充分體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情。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除卻巫山不是雲。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裡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解釋為「按次序走過」。例:宋陸遊《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 六甲番人讀唐詩|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是中唐時期重要的詩人,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成就很高,現存世八百三十餘首,其中的《離思》是他的代表詩作之一。《離思》是元稹為亡妻韋叢寫的悼亡詩,共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最為出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渣男」元稹怎麼悼亡妻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其中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韋叢更是對元稹關懷備至,元稹衣衫單薄,就翻箱倒櫃地尋找衣料縫製衣服,元稹宴請朋友,就拿自己的嫁妝首飾換來美酒。以韋叢的身世背景,大可不必陪著元稹受苦,但她雖出生富貴,卻不慕虛榮,甘於清貧,從無怨言。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何意?很多老師不願解釋太深
    除了《木蘭辭》,還有不少老師不願說得太深的詩,比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個千古名句大家應該很熟悉,它出自唐代大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是唐代最經典的悼亡詩之一。讓我們來讀讀全詩:《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大才子元稹紀念自己的髮妻韋叢的。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該怎樣理解
    文/自新更多了解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詩中當時的情景主要理解為:「海水」、「巫山雲」是指自己的愛妻韋叢,其他的「水」和「雲」主要指世間其他的女子,即:自從我遇見了我的愛妻,覺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文中句句體現出作者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於誰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詩《離思》,這兩句詩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愛情名句。元稹簡介: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離思》原文如下:《離思》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背後,講述著元稹和韋叢刻骨銘心的愛情
    ,被「搬運」頻率最高的,或許就是蘇軾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和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而朋友會說「曾經滄海難為水」啊,我再也無法遇見更好的他(她)了。如果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是表達豁達樂觀的開解之詞,那麼「曾經滄海難為水」就是表達生死不渝的愛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每日詩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說:看過壯闊的大海之後,其他地方的水都不值得一看了。沉醉於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後,別處的風景就不能稱之為雲雨了。即使我身處萬花叢中,也懶得回顧。這其中的緣由,一半是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我曾擁有過你。這首詩是元稹懷念亡妻韋叢的作品之一,詩中的深情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