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實現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的利器。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為領導幹部必須增強辯證思維、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和實踐創新「四種能力」,忠誠地為黨和人民謀利益,才能提高為民執政水平。
堅持不斷學習 增強辯證思維能力
所謂辯證思維,就是從矛盾和矛盾對立雙方的聯繫中去觀察和把握事物,反對孤立、片面地看問題。
辯證思維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功。首先要學會運用唯物辯證法。我們領導幹部看問題,一定要堅持真理,不能聽信溜須拍馬、投其所好的「圈內」之言,到現場接地氣,掌握第一手資料,養成良好的辯證思維習慣。其次要堅信和堅守辯證的理念、精神、原則,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時刻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自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保證黨的路線方針得到正確實施。
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辨別是非能力,領導幹部的辯證思維有了一定定位,但還需要把握三個方面情況,這樣才能保證戰略思維定力的正確性。一是要把握全局,善於從戰略高度認識問題。任何一級的領導幹部都有擔任獨當一面、獨立負責一定範圍的工作職責,要有「全局一盤棋」的觀念,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覺服從工作全局,另一方面又要善於駕馭自己工作的全局,調動和協調方方面面的力量,謀求各項工作大發展。二是具備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當前,意識形態發生的變化,人民的期望值和需求隨之增長,對領導幹部要求越來越高,作為領導幹部必須有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認真思考和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三是必須與時俱進攻克面臨的各種新課題,注意從戰略性的高度找準自己工作的重點,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領導幹部只有率先牢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牢記「四個全面」,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現象,勤奮工作,自覺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才能使黨始終保持時代的先進性和強大的戰鬥力和創造力。
堅持兩個深入 增強調查研究能力
所謂調查研究,就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詳盡佔有材料,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對感性材料進行理性的抽象概括,從中得出規律性的正確認識。領導幹部增強調查研究的能力,就是要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和掌握原始資料,分析其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
深入實際,就是堅持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我們調查研究,首先就是要從客觀存在的基本事實出發,尊重客觀實際,到現場、市場中去摸清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其次要在變化發展中把握客觀實際,發現其發展趨勢。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只有在現場、市場運作中不斷探索規律和掌握其動向,才能把調查研究工作推向前進。第三,要正確對待過去的經驗,及時發現新條件下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不能憑腦海中的印象,去分析它的變化,要按實際情況發展效果下結論。四是無私無畏,排除幹擾去調查研究。領導幹部力戒「四風」和浮躁心態,彎下身子,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去,面對事實摸實情,克服來自權威和上級部門的「定論」,實事求是進行艱苦細緻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還有一個深入,就是深入群眾。人民群眾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主體,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最重要的因素,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只有把人民群眾視為領導幹部的「上帝」,才能使調查研究工作有成效。領導幹部深入到群眾已成為習慣,但更重要的是,將群眾零散、不系統的意見、經驗等進行分析、比較、整理、概括、提煉,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化為集中系統的意見,充分表達群眾的意願,真正形成有較高決策作用的調查研究報告。在形式上,我們可以採用小型調查會、蹲點調查,「解剖麻雀」民意測驗、專家調查等方法,提高調查的科學價值。
堅持發揚民主 增強科學決策能力
毛澤東同志說,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這裡講的出主意,就是決策。其實用幹部,也有決策的問題。科學決策就是按照決策的理論和健全的科學程序,運用現代科學的決策方法進行決策的活動。
現代社會活動越來越複雜,它不僅跨越對象類型,而且跨越地域乃至國界。一個或幾個領導幹部靠自己的經驗,來作出滿意的決策,既難以實現,又不符合經濟高效的原則。這幾年,不少地方「首腦機關」建立了以各行各業專家組成的智囊團,為地方一些重大項目的決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封閉的、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拍板」的思維決策方式,建立睿智、形成領導者思維決策及反饋的「外腦」,發揚民主、集中民智,實現科學決策效益最大化。
廣大領導幹部結合實際,建立健全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形成「集團軍」作戰,創造輝煌的業績。領導是整個決策過程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是「中樞神經」,不斷發出指令,同時獲得反饋信息。專家是決策的「智庫」,也是「外腦」,他們憑藉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諮詢的形式,拓寬決策者的智力,幫助決策者進行各種預測、分析、論證等,提高決策質量。群眾是保證方案得到準確、有力執行的「操作者」,他們有無窮的智慧,在實施方案中進行充分發揮,將創出最佳效益。這樣聚成「三位一體」集團軍,齊心合力,就會使決策方案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和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與此同時,領導幹部要規範決策程序,不能頭腦發熱盲目「拍板」,減少決策方案的風險係數,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明的決策者,首先應當善於發現問題,確定目標,找準決策核心「定位」。然後集思廣益,擬制方案。在擬定方案階段,領導者一定要發揚民主作風,和專家、群眾等一起平等地、民主地討論問題,進行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廣開言路,擬訂積極、應變、臨時三類方案,比較鑑別,以便選擇最優方案。再分析評估,方案優選。建立決策項目的預告制度和公示制度,讓群眾參與方案、「品頭論足」,擇優篩選,提高決策的透明度。最後實施方案,反饋調節。堅持慎重初戰、務必求勝的原則,加強決策追蹤,銳意創新,不斷修正方案中的不足之處,增強實施方案的最佳效果。
堅持求真務實 增強實踐創新能力
實踐是一切真知的最終來源,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都是馬克思主義永不枯竭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衡量領導幹部素質之構成要素。因此,領導幹部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崇尚實踐,開拓創新,是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離開了實踐來學習現代知識,不僅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反而會弄巧成拙,一事無成。同樣離開了具體的領導工作實踐,不僅對領導工作毫無裨益,甚至會空談誤國,沒有成就。實踐已成為領導幹部的「基本功」。領導幹部必須繼續保持密切聯繫群眾的好傳統,了解民情、民意,求知於群眾,問計於實踐,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不斷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
當今的時代,實質上是一個創新的時代。要提升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迫切要在這幾個方面下功夫:(一)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古人說: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領導幹部面對挑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咬定目標不放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激情工作,用成果回報黨和人民。(二)集中民智是創新的力量源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路線,也是領導幹部增強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進行有效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要善於借用「外腦」的智慧和力量,開發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推動創新工程富有成效。(三)提高自身素質是創新的內在動力。學習是創造的基礎,領導幹部要學習再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開闊視野,不斷豐富經驗,並結合實際情況大膽地實踐和探索,在實踐中潛心、執著地加以檢驗、補充、豐富和提高,進行有效創新,從而提高改造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創新能力。(四)建立和營造良好的人才競爭機制和氛圍是創新的內在要求。創新是一種探索、一種嘗試,要付出艱苦的勞動,領導幹部要高屋建瓴,樹立「非創新無以發展、非進取無所作為」的時代觀念,建立一套能夠激勵人才創新、考核領導幹部創新成效的機制和保障創新機制,真正做到以「三個有利於」作為衡量一切創新實踐正確與否的標準,發動人人勇於創新、樂於創新,從而在全黨形成一個蓬勃創新發展的局面。
(作者單位:上海華東徐鹽鐵路工程監理站)(責任編輯: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