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
文/
太祖與高祖,都是中國對人的一種身份稱呼,分別是作為開國皇帝的廟號和家族成員的稱謂使用,主要區別在家庭出身和輩分高低兩個方面。
在中國古代,太祖和高祖,都是皇帝的廟號,被用於開國皇帝的身上。在皇帝死後,後代要對他們進行供奉和祭祀,不能直呼其名,為此尊送的一種稱呼。
廟號,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開始比較簡單,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祖是稱呼開國皇帝或開疆拓土的皇帝,宗是稱呼建國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等。
開國皇帝的廟號,主要有太祖、高祖、世祖、聖祖等,如、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淵、元世祖忽必烈、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1.廟號太祖的開國皇帝。祖上都是普通老百姓,均是以一介布衣之身,通過自己的不懈奮鬥建立國家,開創基業,當上了皇帝。最典型的就是趙匡胤、朱元璋、劉邦。
一是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郭威建立後周之後,憑藉自己不斷努力,屢受重用,在周世宗柴榮時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柴宗訓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而後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朝。他雖比劉邦和朱元璋的家庭要好許多,嚴格來講,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奮鬥。
二是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家庭,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少年曾為地主放牛。幼名重八,25歲參加農民起義的紅巾軍後改名元璋,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三是漢太祖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朝時任沛縣泗水亭長。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2.廟號高祖的開國皇帝。祖上皆為顯貴,出身本身就是王侯將相,能夠當上皇帝,他們祖宗的功勞也是非常的大。代表有唐高祖李淵、隋高祖楊堅。
一是隋高祖楊堅。祖上為關中高門弘農楊氏,祖上先後在北魏、北周擔任重要職務,北周靜帝時任丞相。之後,周靜帝禪讓於楊堅,開創隋朝。在位期間,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二是唐高祖李淵。家族是北周時期八大柱國之一,在晉陽起兵反隋時,自己就是隋朝的唐國公。他能夠當上皇帝,主要還是家族勢力夠強大,沒有資格稱之為高祖,稱帝後把自己的爺爺李虎追為太祖。
中國的家族成員中,有祖宗十八代之說,是指自己的上下九代人物關係,從小到大分別為耳孫、雲孫、仍孫、晜孫、來孫、玄孫、曾孫、孫、子、父、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在這裡,相對於自己身份來說,高祖比自己高四個輩分,太祖比高祖高出三個輩分。太祖,相當於是高祖的爺爺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