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皇帝的稱號,例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那麼在這些稱號之中,存在著什麼樣的規律呢?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太祖」和「高祖」都是祖宗稱號裡面規格很高、輩分很大的存在,那麼哪一個更高、更資深呢?
口說無憑,不妨先看一看歷史上真正的皇帝的稱號。
先是秦朝,皇帝從這時候才有。秦始皇,秦二世,都不屬於討論的範圍。漢朝,漢高祖劉邦,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稱號為「高祖」的皇帝,回顧劉邦個人的歷史,他被項羽封為漢中王,得名「漢」,這裡可能有一個原則:在古代某個朝代,第一位得到封爵封地的皇帝才可以被後世的皇帝尊稱為「祖」。劉邦符合這個原則。但劉邦為什麼不能叫「太祖」呢?這個問題我們暫時擱置一下。
唐朝。唐朝太祖是誰?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著名,但唐太祖李虎則少有人知。實際上唐朝的第一開創者應該是李淵,李淵也就是大唐的「高祖」。我們可以直接對比一下這兩位太祖和高祖。正如之前所推測的規律,雖然李淵是開啟李氏家族爭奪天下真正家長,但李淵「唐國公」的封號,這個「唐」卻是在李虎的手中得到的,根據史料,在《新唐書》中這樣記載「周人配以遠祖。唐高祖非始封之君,不得為太祖以配天地。而太祖景皇帝受封於唐,即殷之契、周之后稷也,請以太祖郊配天地。」從這裡看來,確實是高祖不如太祖尊崇。
在晉朝,司馬懿是高祖,司馬昭是太祖,兒子比父親更有地位,這是為什麼?正是因為司馬昭才是第一位「晉王」,之後則是司馬炎將晉國變成晉朝,因此司馬昭能做太祖。被晉朝替換的魏國也是一樣,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原因是曹操就已經是第一個「魏王」了。
那麼,太祖和太宗又是什麼個尊卑呢?通常而言,祖宗祖宗,祖在前,宗在後,有祖才有宗,祖要比宗更加尊崇,而「太」的廟號則更有效力。在唐代,太祖李虎、太宗李世民,是祖廟中分量最重的。太祖又要尊崇於太宗。正如宋太祖之於宋太宗,是兄長和弟弟的關係。「太祖」和「太宗」這兩個廟號也有著一定程度的次序。
這些規律都只是大概的,由於種種原因,歷史上的皇帝廟號並不完全符合這個規律。但是劉邦都被叫做「漢高祖」,是不是一個明顯的反例呢?
並不是。劉邦的全稱,應該是漢太祖高皇帝,簡稱高祖。漢文帝之前,劉邦是被尊為太祖的,文帝將之改成了高祖,等到漢景帝即位後,又改成了太祖。這還真是善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