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居然是錯誤的?「太祖」、「高祖」廟號辨

2020-12-19 浩然文史

閱讀之前,先請閱讀諸君思考並回答一個小問題:如果你穿越回漢朝(自西漢惠帝到東漢獻帝,任何一朝皆可),你會準確的使用相應的皇帝禮儀稱謂,如諡號、廟號等,來稱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嗎?也許很多人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啊?三歲的小孩都會!不就是「漢高祖」嗎?如果我說你的回答是錯誤的,你信嗎?嗯,肯定很多人不信!為什麼?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老師、同學、家長、專家、影視……幾乎所有人都說的是「漢高祖」!難道大家都錯了???

也許學識淵博的讀者會引經據典的說:「漢高祖」這一稱謂怎麼會錯呢?不信,你看,司馬遷《史記》卷八的卷名就是《高祖本紀》,開頭就說:「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司馬遷作為當朝人,難道連漢朝開國皇帝的禮儀稱謂這個常識性的問題都不知道?這個我們今天看來比較平凡普通的問題,擱在漢朝,說錯了,那可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原則問題,可是司馬遷就堂而皇之地稱呼劉邦為「高祖」,還寫在《史記》裡,沒聽說他因此而獲罪啊?再說,很多學術大家,甚至是大師級的學者,比如張舜徽先生,就在《三國志辭典》裡明確的說:「劉邦死後廟號高祖。」

張舜徽先生像

可惜的是,我仍然要堅持說:你還是錯了。換句話說,你找來作為支撐的司馬遷、張舜徽等古往今來的很多名家大師,在這個問題上,都說錯了。當然,第一個說司馬遷稱謂錯誤的絕不是我。不點名的批評司馬遷的,應該是東漢人班固。眾所周知,他撰寫的《漢書》,有很多內容是「抄襲」的司馬遷《史記》的西漢史部分。可是他在《漢書》卷1用的卷題是什麼呢?既不是《高祖本紀》,也不是《高祖紀》,而是《高帝紀》!清代考據大師閻若璩在《尚書古文疏證》卷四第五十九中,對司馬遷隨意混淆劉邦宗廟廟號、諡號的做法,明確地提出了批評。

那麼,劉邦正確的禮儀稱謂是什麼?「太祖」、「高祖」又有哪些含義?作為皇帝宗廟廟號,二者有尊卑差異嗎?中國古代歷史上,都有哪些皇帝分別使用過「太祖」、「高祖」廟號?

一、「始祖」釋義

「始祖」,顧名思義,即是指某一宗(家)族的第一位祖先。商族的第一個男性祖先契,周族的第一位男性祖先棄(后稷),都是母親感神靈(契是母親簡狄吞食玄鳥卵孕育,棄是母親姜嫄踩大腳印孕育)而孕育。

今天,我們依據民族學理論,可以對此古人深信不疑,今人卻認為是荒誕不經的現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這是商、周兩族分別在契、棄前,處於母系社會時期的典型特徵,即知母而不知父;契、棄之所以被後世的商、周族人分別尊為始祖,也是商、周兩族分別在契、棄時,完成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的體現。

「始祖」這一稱謂,在由西周初周公修改、撰寫,再經過春秋時孔子編訂而成書的《儀禮·喪服》中,已經出現。

李衡眉先生認為,「始祖」的廣泛使用,與東漢末儒者鄭玄有密切的關係。鄭玄注釋《周禮》、《禮記》時,採用「始祖」這一稱謂。後人多沿其說,不察其誤,致使後代宗廟中出現以「始祖」之稱代替「太祖」之稱的現象。更有甚者,有的朝代竟既設「始祖」室,又設「太祖」室,造成混亂。

二、「太(大)祖」釋義及用作皇帝廟號

在周代禮制中,「太(大)祖」與「始祖」同義。《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廟,系三昭三穆祖先廟與大祖廟合而為七。鄭玄注曰:大祖,就是周人的始祖后稷。不過,鄭玄注釋《禮記·喪服小記》 時,沒有繼續使用「大(太)祖」這一稱謂,而是使用「始祖」這一概念。所以,「始祖」的含義與《禮記·王制》鄭玄注中的「大(太)祖」義同,都是指某一宗(家)族的第一位祖先。

「太祖」用作帝王的廟號,始於劉邦。劉邦卒後,群臣沿襲古禮,追尊其廟號曰「太祖」。

此後,魏曹操、吳孫權、晉司馬昭、北魏拓跋珪、隋楊忠、唐李虎、宋趙匡胤、遼阿保機、西夏李繼遷、金阿骨打、元鐵木真、明朱元璋、清努爾哈赤等歷代開國皇帝,或後世追認的祖先為帝王的宗廟,皆被追加「太祖」廟號。用作廟號的「太祖」,其「始祖」的含義日漸淡弱。

總之,「太祖」一詞,最早是與「始祖」同意,表示一個族的祖先。後來逐漸作為帝王的廟號。

三、「高祖」釋義及用作皇帝廟號

「高祖」原是某人對其四世祖,即自己父親的祖父的血緣稱謂。隨著時間的推移,「高祖」有時還被賦予「遠祖」之義。顧炎武的《日知錄》、閻若璩的《潛邱札記》,都先後指出了這一現象。

秦漢以後,「高祖」在用作親屬稱謂的同時,逐漸被用作皇帝宗廟廟號。「高祖」用作皇帝宗廟廟號,始於三國魏明帝。魏明帝追加其父魏文帝曹丕的宗廟廟號為「高祖」。此後,西晉司馬懿、南朝宋劉裕、梁朝蕭衍、陳朝陳霸先、北魏拓跋宏、北齊高歡、北周宇文邕、隋楊堅、唐李淵、後晉石敬瑭等歷代帝王宗廟,皆被追加「高祖」廟號。

「太祖」、「高祖」廟號有無地位尊卑之別?從最初並採「太祖」、「高祖」作為皇帝宗廟廟號的三國曹魏來看,在魏明帝和眾臣僚的觀念中,「太祖」的地位,似尊於「高祖」。魏明帝君臣雖比較嚴格的遵循儒家典籍有關記載,以曹操為皇家宗廟「始祖」,曹操之前三世祖先宗廟,親盡迭次遷毀。但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之所以被追認為皇家宗廟太祖,無疑是因為無論就宗法行輩,還是生平功績而言,都高於其子曹丕。其後,北魏、北周分別追加道武帝拓跋珪、文帝宇文泰太祖廟號,孝文帝拓跋(元)宏、武帝宇文邕「高祖」廟號,雖似皆表明「太祖」尊於「高祖」。

但也有例外,如南朝劉宋追加開國皇帝劉裕「高祖」廟號,而追加其子文帝劉義隆「太祖」廟號,且後來的南朝梁、陳,北朝的北齊,及後來的隋、唐、五代後晉,皆唯有「高祖」廟號,而未有「太祖」廟號,似表明某些朝代統治者的觀念中,「高祖」尊於「太祖」。

四、廟號和諡號:劉邦的正確稱謂

所以,如果你不(有)幸穿越回漢朝(西漢、東漢),在稱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時,不能張嘴閉嘴地說「漢高祖」。輕者,周圍的人會嘲笑你沒文化;重者,如果有人較真的話,亂改先帝的諡號、廟號,可是大罪重罪。那麼,究竟該怎麼準確的用禮儀稱謂稱呼劉邦呢?

前面說過,劉邦的廟號是「太祖」;因為他有建立漢朝的偉大功勳,功最高。所以,他去世後,漢惠帝和群臣給他擬定的諡號是「高」。也就是說,惠帝以後的漢朝人稱呼劉邦,嚴謹、完整、合乎禮儀的稱謂,也是書面語(比如你給皇帝寫的奏章、文書類)常用的稱謂,是「太祖高皇帝」。部分書面語或大部分口語,可以簡略稱為「高皇帝」、「高帝」、「漢太祖」等。司馬遷稱劉邦為「漢高祖」,實際上是混淆劉邦「高皇帝」諡號及「太祖」廟號,二者各取一字,拼湊成「高祖」。沒有因言獲罪,既屬僥倖;似乎也從側面反映出,西漢中期以後,即便統治者,對其祖先的禮儀稱謂,也不是那麼較真和嚴格了。畢竟,《史記》可是漢武帝親自審閱過的。

《漢武大帝》劇照

司馬遷獲罪,是因為他替李陵辯護,忤逆漢武帝,而不是說錯了劉邦的稱謂。於是,「漢高祖」這一稱謂,也就稀裡糊塗地被後世沿用,成為習慣用語了。

參考文獻

1. (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2.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3. (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4. 張舜徽主編:《三國志辭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漢高祖。其實劉邦的廟號並不是高祖,乃是太祖。史料記載,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諡號高皇帝。起初,劉邦漢高祖這個廟號是存在的。漢景帝時期,皇帝命人將劉邦的高祖廟號提升為了太祖,以此歌頌讚美劉邦的功績偉大。自此之後,太祖便成為了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
  • 請不要再叫劉邦「漢高祖」了,帶你探討一下太祖和高祖的區別!
    劉邦的功勞之高,以至於司馬遷將其事跡寫入《史記》時稱其為「高祖本紀」,而後世更是誤認為劉邦是漢高祖,其實連司馬遷都未曾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記載:「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
  • 劉邦究竟是不是漢高祖?科普廟號諡號年號的區別!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其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漢高帝),那為何其經常被稱為漢高祖?漢高祖劉邦塑像廟號廟號起源於商朝,是古代君主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例如朱棣,原本廟號僅為太宗,嘉靖年間改為成祖)而且明清時期的皇帝都採用一帝一元制,便是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且年號更加好記,於是便以年號稱之。
  • 劉邦本來是「漢太祖」,為什麼都稱為「漢高祖」呢?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再者之後,劉邦又擊敗強大的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漢王朝。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本來是「太祖」,應該被叫做「漢太祖」。但是,後世在稱呼劉邦的時候,往往稱之為「高祖」或者「漢高祖」,這是為什麼呢?
  • 開國皇帝的廟號解析:太祖和高祖,背後象徵著地位和貢獻
    唯一廟號例外的是秦始皇是自己定為始皇帝,希望傳千秋萬代,結果到第三代就亡了。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下面我們詳細分析。漢太祖劉邦劉邦真的是漢高祖嗎《漢書》:西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
  • 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
    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文/太祖與高祖,都是中國對人的一種身份稱呼,分別是作為開國皇帝的廟號和家族成員的稱謂使用,主要區別在家庭出身和輩分高低兩個方面。在中國古代,太祖和高祖,都是皇帝的廟號,被用於開國皇帝的身上。在皇帝死後,後代要對他們進行供奉和祭祀,不能直呼其名,為此尊送的一種稱呼。廟號,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開始比較簡單,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祖是稱呼開國皇帝或開疆拓土的皇帝,宗是稱呼建國皇帝。
  •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何劉邦叫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卻叫太祖呢?
    我們平常都是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叫朱元璋為明太祖。可是問題來了:同樣都是開國皇帝,為什麼他們的廟號就不一樣呢?起首對廟號。傳統天子很是正視祭奠,以是死後的牌位都是會特地供奉到太廟,而大多對此也是會有響應的名稱的。這個名稱即是廟號。
  • 論太祖與高祖的區別
    首先太祖和高祖它是有區別的,太祖大於高祖,太祖才是最大的,一開始的祭祀,只有太祖才是萬世不祧之廟。後來才改成凡是稱祖的皆為不祧之廟。太祖,什麼叫太祖?「諸侯始受封,天子始受命」。也就是說,身為皇帝,不是說你是第一代就是太祖,而是「始封之君」 ,也就是國號的來源,它的獲得者才被稱之為太祖。
  • 歷史品讀之漢高祖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裡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盛有突出貢獻。
  • 古代皇帝叫太祖、高祖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我們知道歷代皇帝中有些皇帝稱作太祖或者高祖,那麼皇帝的太祖和高祖有什麼區別麼?下面我們來給大家說一說。太祖指的是這朝皇家族宗廟體系中居中的那一位開創者,屬廟號體系,《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何趙匡胤可以稱太祖,而李淵只能叫高祖
    唐太宗與宋太祖指的是這哥倆的廟號。 古代的帝王講究入主太廟,也就是所謂的「宗廟」。如果哪一任統治者的「宗廟」都被毀了,那麼也就宣告了他統治的結束。廟號的基本原則:有功稱祖,有德稱宗。開疆拓土,創下一片家業的為祖,守業有功,將家業發揚光大的為宗。放在皇家就比較好區分了,開國皇帝肯定是祖,二代繼承者多為宗。
  • 皇帝的「高祖」稱號和「太祖」稱號哪個輩分更大?
    我們經常看到皇帝的稱號,例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那麼在這些稱號之中,存在著什麼樣的規律呢?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太祖」和「高祖」都是祖宗稱號裡面規格很高、輩分很大的存在,那麼哪一個更高、更資深呢?漢朝,漢高祖劉邦,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稱號為「高祖」的皇帝,回顧劉邦個人的歷史,他被項羽封為漢中王,得名「漢」,這裡可能有一個原則:在古代某個朝代,第一位得到封爵封地的皇帝才可以被後世的皇帝尊稱為「祖」。劉邦符合這個原則。但劉邦為什麼不能叫「太祖」呢?這個問題我們暫時擱置一下。唐朝。唐朝太祖是誰?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著名,但唐太祖李虎則少有人知。
  • 都是開國皇帝,高祖和太祖有什麼不同?分不清的進來看看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同為開國皇帝其實彼此之間也是有點不同的,就拿「祖」的區別來說吧,歷史上有的開國皇帝被稱為「高祖」,常說的有漢高祖、唐高祖,而有的則被稱為「太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趙匡胤等等。
  • 漢高祖劉邦的老家
    這是豐縣漢皇祖陵園內,劉邦記念碑上的一幅評價漢高祖劉邦的對聯。他這個大漢王朝的開國明君、漢文化的創始人,確實對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其功績和家鄉居住,曾引無數專家學者進行過評論和論證,曾有過諸多不同的觀點和認識,今就個人所掌握的資料,對劉邦的祖籍問題,談點個人的看法,供商榷。
  • 開國皇帝都叫「×太祖」或「×高祖」,可是你知道它們又有什麼區別...
    開國皇帝都叫「×太祖」或「×高祖」,可是你知道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中國歷代開國皇帝一般都叫「×太祖」或「×高祖」,但是太祖與高祖之間又有什麼差異呢?不相同都是開國帝王嗎?為何劉邦要叫「漢高祖」,李淵要叫「唐高祖」。
  •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和趙匡胤、朱元璋不同?
    無論是太祖還是高祖,這裡面都涉及到古代皇帝的廟號問題,縱觀歷史我們能夠發現,古代王朝的開國之君都是稱「祖」的,而其他皇帝則往往成為「宗」,比如我們熟悉的漢高祖劉邦、漢世祖劉秀、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在這些開國之君中常見的往往就是「太祖」或者「高祖」,當然不是開國皇帝中也有一部分皇帝稱「祖」,主要出現在明清兩朝,比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福臨、清聖祖玄燁
  • 皇帝為何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麼區別,有兩人為何與眾不同
    廟號是古代特有的一種習慣,皇帝死後要被供奉到廟中,而廟號就是對他的稱呼。這種習慣最早是源自於商朝,那時的人們喜歡祭祀,也就慢慢演變出了這種習慣。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的皇帝中,有的人被稱之為太祖,有的人被稱之為高祖,那麼廟號和廟號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太祖和高祖的區別其實很簡單,這兩個廟號一般都是給開國第一個皇帝的,就像是宋太祖,唐高祖。一般都是開國皇帝被稱為祖。那麼為什麼又有太祖和高祖的分別。
  • 漢高祖劉邦最經典的七句話: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裡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 中華歷史上皇帝的生平,從廟號看皇帝:太祖篇
    以商朝為例,商朝31君,只建立了4種廟號,然後根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獻給7個皇帝:創立基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
  • 漢高祖劉邦兩大死忠粉:均為開國皇帝,一人甚至為此改姓!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正式稱帝,定都長安,建立西漢。華夏大地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裡且不說劉姓帝王最多,也不提後世的優秀帝王,更不談統治時間最長,就只是介紹對其鼎力膜拜的兩個異族皇帝。也充分反應了石勒,對高祖劉邦的推崇與敬仰。 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諱億,字阿保機,契丹族,契丹部落首領,遼朝開國皇帝,號天皇王。契丹族本來並沒有姓氏,常以地名相互稱呼對方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