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叫太祖、高祖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2020-12-21 火鍋歷史

我們知道歷代皇帝中有些皇帝稱作太祖或者高祖,那麼皇帝的太祖和高祖有什麼區別麼?下面我們來給大家說一說。

太祖指的是這朝皇家族宗廟體系中居中的那一位開創者,屬廟號體系,《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太祖是廟號中最高的級別,一般是開國皇帝的稱號。但是為什麼有的開國皇帝又叫做高祖呢?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最開始廟號中是沒有高祖的,高祖是對對曾祖父之父的稱謂,後來也可以用來尊稱曾祖父等,而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呼劉邦為高祖,是從漢武帝的角度來尊稱的,畢竟劉邦真是漢武帝的曾祖父。《史記》中稱呼劉邦為高祖是不正確的,劉邦的廟號為太祖,但等到三國時期,高祖這個稱號真的被搬進了宗廟,成為一個廟號,而且其地位僅次於太祖。

首創高祖廟號的是曹魏,曹操作為曹魏勢力的奠基人,被曹丕成為太祖但曹丕作為開國皇帝,卻被曹睿尊為高祖,顯然曹睿是將高祖作為開國皇帝的廟號了,這一想法也被後世採用。

不過三國時期一結束,高祖和太祖的地位就來了個反轉,司馬炎尊司馬懿為高祖,尊司馬昭為太祖,雖說這兩人都是西晉的奠基者,但司馬懿的地位明顯要比司馬昭高,高祖後來居上。

有這兩個例子,後來高祖和太祖的廟號議定就有些飄忽不定。

一般來說,太祖是白手起家的開國之君或者王朝奠基人,高祖是繼承勢力或者自己認為繼承建國的皇帝以及將王朝改頭換面的皇帝。

像漢太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都算白手起家。而唐高祖李淵、隋高祖帝楊堅都是繼承,唐太祖是李淵祖父李虎,隋太祖則是楊堅之父楊忠。像北魏高祖元(拓跋)宏、北周高祖宇文邕,這是將王朝改頭換面的。

這只是一般情況,還有不少特殊的,如南朝宋高祖劉裕認為自己的漢室後裔,雖然是白手起家,也被尊稱為高祖,但其子宋文帝卻被尊稱為太祖,南朝宋跟西晉是唯二的太祖比高祖地位低的朝代。

還有那些太祖高祖變換的,北齊高歡,也是白手起家,廟號開始是太祖,後來改成高祖。

相關焦點

  • 開國皇帝都叫「×太祖」或「×高祖」,可是你知道它們又有什麼區別...
    開國皇帝都叫「×太祖」或「×高祖」,可是你知道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中國歷代開國皇帝一般都叫「×太祖」或「×高祖」,但是太祖與高祖之間又有什麼差異呢?不相同都是開國帝王嗎?為何劉邦要叫「漢高祖」,李淵要叫「唐高祖」。
  •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何趙匡胤可以稱太祖,而李淵只能叫高祖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這裡面的唐宗宋祖指的是李世民與趙匡胤。唐太宗與宋太祖指的是這哥倆的廟號。 古代的帝王講究入主太廟,也就是所謂的「宗廟」。如果哪一任統治者的「宗廟」都被毀了,那麼也就宣告了他統治的結束。廟號的基本原則:有功稱祖,有德稱宗。
  •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何趙匡胤叫宋太祖,李淵叫唐高祖?
    廟號的基本原則:有功稱祖,有德稱宗。開疆拓土,創下一片家業的為祖,守業有功,將家業發揚光大的為宗。放在皇家就比較好區分了,開國皇帝肯定是祖,二代繼承者多為宗。我們經常聽到的宗是最多的,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唐中宗。但是細心你不知道發現了沒有,「祖」也分好幾種。祖分為:高祖、太祖、世祖,聖祖。比如題中說到的宋太祖、唐高祖。
  • 皇帝為何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麼區別,有兩人為何與眾不同
    廟號是古代特有的一種習慣,皇帝死後要被供奉到廟中,而廟號就是對他的稱呼。這種習慣最早是源自於商朝,那時的人們喜歡祭祀,也就慢慢演變出了這種習慣。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的皇帝中,有的人被稱之為太祖,有的人被稱之為高祖,那麼廟號和廟號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太祖和高祖的區別其實很簡單,這兩個廟號一般都是給開國第一個皇帝的,就像是宋太祖,唐高祖。一般都是開國皇帝被稱為祖。那麼為什麼又有太祖和高祖的分別。
  • 論太祖與高祖的區別
    中國古代的皇帝在生前有年號(從漢武帝開始),死後有諡號,功勞大的皇帝有廟號,當然後來功勞不大的也有。而在這些廟號中,開國的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者高祖,那麼太祖和高祖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太祖和高祖它是有區別的,太祖大於高祖,太祖才是最大的,一開始的祭祀,只有太祖才是萬世不祧之廟。後來才改成凡是稱祖的皆為不祧之廟。太祖,什麼叫太祖?「諸侯始受封,天子始受命」。也就是說,身為皇帝,不是說你是第一代就是太祖,而是「始封之君」 ,也就是國號的來源,它的獲得者才被稱之為太祖。
  • 皇帝有的稱為太祖,有的稱為高祖,其中「太」和「高」有何區別?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古代的皇帝們都十分講究入主太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宗廟」。如果說哪個皇帝的「宗廟」都被別人給毀了的話那麼他統治的時代也就已經結束了。」有功稱祖,有德稱宗。
  • 請不要再叫劉邦「漢高祖」了,帶你探討一下太祖和高祖的區別!
    後世的史學家以劉邦誅暴秦統一天下之功高敬稱其為高祖不為過,也就一直不改。在漢武帝的後世之君中為了表示對劉邦的尊敬亦尊稱為高祖。下面丸子就來講講「太祖」和「高祖」有什麼區別呢?廟號制度起源於商朝,周朝時則不用廟號而起用諡號,秦始皇時「子議父、臣議君」嫌疑廢掉了諡號,到了劉邦時有重新恢復廟號制度。
  • 都是開國皇帝,高祖和太祖有什麼不同?分不清的進來看看
    廟號是我國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之中一種禮儀,在古代皇帝死後,為了表彰這個皇帝生前的文治武功以及德行教化,這個時候古代的禮部尚書則會按照他生前的德行給皇帝一個「廟號」,也是對死去的皇帝的稱呼。歷史上皇帝的廟號無外乎兩種:「祖」和「宗」。
  • 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
    太祖與高祖的區別,如何使用,有哪些不同文/太祖與高祖,都是中國對人的一種身份稱呼,分別是作為開國皇帝的廟號和家族成員的稱謂使用,主要區別在家庭出身和輩分高低兩個方面。在中國古代,太祖和高祖,都是皇帝的廟號,被用於開國皇帝的身上。在皇帝死後,後代要對他們進行供奉和祭祀,不能直呼其名,為此尊送的一種稱呼。廟號,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開始比較簡單,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祖是稱呼開國皇帝或開疆拓土的皇帝,宗是稱呼建國皇帝。
  • 開國皇帝的廟號解析:太祖和高祖,背後象徵著地位和貢獻
    古代的皇帝稱祖表示對國家有功,稱宗表示有德,不管還是宗,都是後世帝王給上的廟號。廟號是皇帝去世後的尊稱,天子為廟,大夫稱諡。改定廟(諡)號是什麼,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是由繼任者和同僚的認可度。肇始是祖,確定廟號為XX祖是滿朝文武大臣對他祖先的認可度。
  • 皇帝的「高祖」稱號和「太祖」稱號哪個輩分更大?
    口說無憑,不妨先看一看歷史上真正的皇帝的稱號。先是秦朝,皇帝從這時候才有。秦始皇,秦二世,都不屬於討論的範圍。漢朝,漢高祖劉邦,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稱號為「高祖」的皇帝,回顧劉邦個人的歷史,他被項羽封為漢中王,得名「漢」,這裡可能有一個原則:在古代某個朝代,第一位得到封爵封地的皇帝才可以被後世的皇帝尊稱為「祖」。
  • 高祖和太祖區別在哪?同樣是開國皇帝的李淵和趙匡胤叫法有何不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禮儀之邦,注重尊老愛幼,這個「老」卻不單單指年長的老者,也包含了地位高的人,對比自己年長的人要保持尊敬,對地位在自己之上的人要保持敬仰,不管是在語言方面還是行動,都要懂得避諱,更不應該直呼長者的名字,那為什麼李淵被後人叫「高祖」,趙匡胤是能被叫做「太祖」呢?
  •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何劉邦叫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卻叫太祖呢?
    我們平常都是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叫朱元璋為明太祖。可是問題來了:同樣都是開國皇帝,為什麼他們的廟號就不一樣呢?起首對廟號。傳統天子很是正視祭奠,以是死後的牌位都是會特地供奉到太廟,而大多對此也是會有響應的名稱的。這個名稱即是廟號。
  • 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居然是錯誤的?「太祖」、「高祖」廟號辨
    閱讀之前,先請閱讀諸君思考並回答一個小問題:如果你穿越回漢朝(自西漢惠帝到東漢獻帝,任何一朝皆可),你會準確的使用相應的皇帝禮儀稱謂,如諡號、廟號等,來稱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嗎?也許很多人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啊?三歲的小孩都會!不就是「漢高祖」嗎?如果我說你的回答是錯誤的,你信嗎?嗯,肯定很多人不信!為什麼?
  • 朱元璋稱明太祖,李淵只稱唐高祖,太祖和高祖之間有何區別?
    古代皇帝的廟號是很有講究的:「有功稱祖,有德稱宗。開疆拓土,創下一片家業的為祖;守業有功,將家業發揚光大的為宗。」一般開國皇帝為祖,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為何同為開國皇帝的李淵,卻只稱自己為唐高祖呢?
  • 為何開國皇帝的廟號多叫太祖?其餘的多叫宗呢?有人壞了規矩
    就是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廟號都為太祖或者是高祖,比如:曹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晉朝,司馬懿是高祖,司馬昭是太祖;隋朝,楊忠是太祖,楊堅是高祖。 然而五代之後,則沒了「高祖」,開國皇帝清一色的都是「太祖」,比如:朱元璋,努爾哈赤等都是「太祖」。 那麼開國皇帝之外的皇帝呢?多稱為宗。比如我們熟知的唐太宗,宋仁宗,明英宗等等。
  • 歷代漢族開國皇帝都是「太祖」,這三個朝代卻不一樣,有點心機
    我國古代對於皇帝的稱呼有很多種方式的,皇帝除了有他自身的名字外,還有特定的年號,以及後世追尊的廟號、諡號等。廟號早在商朝時期就誕生了,商朝時期重視祭祀活動,並且祭祀祖先的活動對於皇室來說是宣告自己正統地位的重要形式。
  • 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提起劉邦、李淵、趙匡胤、朱元璋這四人,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的共同之處均是開國皇帝。對歷史研究深入的人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他們四人的廟號不盡相同,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漢高祖。其實劉邦的廟號並不是高祖,乃是太祖。史料記載,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諡號高皇帝。起初,劉邦漢高祖這個廟號是存在的。漢景帝時期,皇帝命人將劉邦的高祖廟號提升為了太祖,以此歌頌讚美劉邦的功績偉大。自此之後,太祖便成為了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
  • 那麼「祖」和「宗」區別是什麼?
    作者 |楊老溼原味齋(孔網店鋪:匯德識書的書攤)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我們稱呼古代皇帝的時候,經常會加上他們的廟號,比如漢高祖劉邦是不對的原稱為漢太祖高皇帝後世給簡化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有的叫「祖」,有的叫「宗」呢?
  • 中華歷史上皇帝的生平,從廟號看皇帝:太祖篇
    以商朝為例,商朝31君,只建立了4種廟號,然後根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獻給7個皇帝:創立基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