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善人才建設體系,技能「小將」加速壯大

2020-12-21 中國發展網

中建八局陳宇航選手獲得「管道與制暖工程」項目金牌,順利取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入場券。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導年紀很輕卻實力超群,新一代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崛起點亮了「上海技能」的未來。12月14日,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海代表團在熱烈的歡迎掌聲中載譽歸來。10枚金牌、10枚銀牌、7枚銅牌和45個優勝獎,上海參賽選手奮勇拼搏、屢創佳績,展現了上海技能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上海加快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努力構建一支數量龐大、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同時,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評價體系、激勵機制不斷優化完善,成為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企業「大臺」助力「小將」連得佳績

一項技能要最大程度化為生產力,培養人才的主體必須是企業。1999年出生的「小將」陳宇航,經過三天、六大模塊的激烈比拼,獲得「管道與制暖工程」項目金牌,順利取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入場券。回顧成才道路,他深有體會地表示:「萬裡之船,成於羅盤。能夠取得冠軍,離不開中建八局領導、同事對我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在我背後默默付出的教練團隊。」

近年來,上海市人社局積極發揮行業企業的主體作用,強化人才培養供給端,暢通人才發展路徑。依託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大企業、行業協會、工業園區,建立面向上下遊企業開放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130家,覆蓋重點產業領域,輻射帶動行業企業技能人才培養。

管道與制暖工程是世界技能大賽比賽內容之一,不僅考驗參賽者嚴謹的專業態度,還要具備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空間的立體感知力。陳宇航是中建八局一公司的一名基層員工,20歲出頭就已成長為高級技師,並連續三屆入圍該項目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隊。

在大賽準備階段,企業為助力陳宇航繼續取得佳績,給他量身打造了實訓基地,並借鑑國內外先進訓練理念,組成了專業訓練團隊,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陳宇航每天堅持科學訓練,創作大量不同的圖紙,構思新的安裝方案,日積月累不斷增強錘鍊專業能力。在比賽中,陳宇航以沉著冷靜的心態、成熟穩健的操作,連續攻克多個難題並突出重圍,最終奪得金牌。

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上海市對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予以專項資助,發揮高技能人才在工藝創新、技術推廣、技能傳承上的帶動作用。目前上海市通過實施「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首席技師資助」計劃,已資助首席技師2011人,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252個,資助資金超億元。

在政策引導支持下,中建八局越發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企業整合多方資源成立「陳宇航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以點帶面推動青年人才快速進步,創造了開闊視野、展現才能、提升技能的職業發展平臺。工作室定期與各個院校開展交流,幫助技能人才發現自身短板不足,不斷改正和完善技術水平,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社團「傳幫帶」,木工「結碩果」

一項技術能否保持生命力,有年輕人樂於傳承是最重要的。我國傳統木工曾創造無數飛簷鬥拱、精緻家具,榫卯工藝更成為了世博中國館「東方之冠」的構思源泉。在本次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中,年僅18歲的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學生孫巖取得了金牌。通過鼓勵院校開展技能培訓,推動校企合作「傳幫帶」,上海為熱愛傳統工藝的技能人才提供了廣闊的成長天地。

本次大賽要求每位選手製作一個形似窗欞的木製框架,比賽分3天完成,總時間被限定在15個小時內。裁判根據國際水準,對作品的做工精細度、榫卯加工光滑度和拼接鬆緊度、圖紙還原精準度等提出了嚴格要求。比賽不僅考量技術,更考驗耐力和心理素質,極具挑戰性。在比賽過程中,孫巖充分施展平時刻苦訓練的高超技能,顯微測量屏息凝神,投影放樣毫釐不差,切割鑽孔有條不紊,組裝打磨精益求精,將每一個步驟都做得規範精準。

是什麼讓「00後」能夠排除幹擾,靜下心來鑽研這門外行看來非常枯燥的工種?「當初看到創意木工社團氛圍比較熱鬧,而且與我學的建築專業對口,所以就加入了。」孫巖表示,剛開始是興趣使然,而學校提供的培訓平臺讓他真正入門,並逐步掌握了傳統木工的精妙技藝。

近年來,上海出臺《關於開展本市職業院校育訓結合激勵計劃的指導意見》,建立職業院校績效工資與其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相掛鈎的考核機制,提升院校開展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為對木工感興趣的學生設立創意木工社團,並與業內企業合作配備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學習製作木馬、花格窗扇、傳統建築模型等作品,在社團活動中領略傳統木工的魅力。如今,這個木工社團已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技能大賽「精細木工」國家集訓基地。此次學校參加技能大賽的選手就是從中選拔出來,其餘的木工社成員也作為人才梯隊,在課餘時間堅持參與訓練。

進入木工社團後,孫巖對精細木工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經過學校和市專家教練的共同輔導,他最終脫穎而出,登上了本此大賽的最高領獎臺。談到今後的職業發展,孫巖表示:「木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他希望在畢業後開一家小木工作坊,給人們做私人定製的木工,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創新讓這項技藝發揚光大,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此外,上海正積極優化政策,張開雙臂歡迎高技能人才落戶。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嵐表示,在國家層面獎勵政策的基礎上,上海將對於本屆全國技能大賽的上海優勝選手、專家團隊,給予相應配套獎勵,為非上海戶籍的獲獎選手提供優先落戶的機會;對緊缺急需的技師、高級技師則予以直接落戶。

相關焦點

  • 廣安前鋒區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加速完善
    近年來,前鋒區統籌推進磐石、陽光、素質、致富、和諧「五大工程」——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加速完善優美的環境、乾淨整潔的道路、停放有序的車輛……這些無不展現著前鋒區九期安置房小區的「高顏值」。目前,全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順利完成,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穩步推進,以黨建引領、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加速完善,在疫情防控、民生改善等工作中成效明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健全組織體系 讓基層治理有秩序「現在有問題可以找黨支部幫忙協調解決。」「成立了黨支部後,小區管理規範,我們很滿意。」
  • 技能人才成上海「四大品牌」建設不可或缺人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1月18日,上海市第二屆「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上海服務」「上海製造」專場競賽決賽正式開賽。據悉,「上海服務」「上海製造」專場競賽共設32個技能項目,包括8個正式比賽項目,12個展示型比賽項目和12個互動體驗項目。其中,工業機械、增材製造、工業4.0-智能製造產線集成等13個項目均為世賽項目。雖受疫情影響,但本次大賽仍有38支代表隊,近400名專業選手參與角逐。
  • 國務院新聞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舉行發布會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建議》中特別強調了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這個提法是第一次,實施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作為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重要手段。《建議》中專門有一段是激發人才活力,專門提出了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建議》從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角度,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
  • 萊蕪建設衛生人才「梁柱體系」
    本報訊 近年來,萊蕪市大力實施「科教興衛」戰略,著力打造衛生人才「梁柱體系」,支撐衛生與健康工作高端前行。  發揮優勢抓「引智」,創新衛生人才集聚機制。萊蕪市衛生計生委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層層分解任務,對各單位目標完成情況實行月調度通報。
  • 追求卓越人為本 審度時宜濟弘績 ——上海海事局幹部人才隊伍建設...
    千秋大業,人才為本。上海海事局從海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人才隊伍建設與國家、交通、海事偉大事業同頻共振,堅持以人為本培養、選用人才,持續優化專業人才發展環境,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經過多年努力,一支梯次合理、素質優良、具有一定開拓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人才隊伍,在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上加快集結,助力上海海事國際一流海事強局建設一路高歌猛進、繼續譜寫華美樂章!
  • 上海逐步建立網絡安全人才立體化培養體系,重視職業道德教育
    在巨大缺口下,上海正加速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下稱「行業協會」)獲悉,到2020年,中國的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缺口將達140萬人,而上海一所高校的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開設10年,畢業生僅481人。
  • 李新家:完善市場體制 推動建設智能型市場體系
    當前的情況是,即使在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市場體系發育較早的廣東珠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並不完善和健全,甚至還存在嚴重缺失,制約了市場機制在促進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推動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智能型市場體系  制度、市場和技術是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的基本要素。
  • "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原標題:出政策建機制搭平臺樹品牌育人才著力構建首都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制定出臺「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以「一二三四五」為發展思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需求導向,出政策、建機制、搭平臺、樹品牌、育人才,加快構建和完善首都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開發國際人才 打破閉門造車「壁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打破閉門造車「壁壘」,開發國際人才「紅利」近日,《廣州市科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會議表決通過,在科技人才方面,該《條例》提出推進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開展技術移民試點。
  • 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建設學習型城市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黨和國家已經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從瀋陽的實際出發,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把瀋陽建設成為學習型城市,是擺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一、終身教育理論是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  人的一生都應該接受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早已有之。
  • 李燕代表: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原標題:李燕代表: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健康養老問題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也是兩會的重大民生議題。
  • 清華大學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近年來,清華大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改進選錄機制,優化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加大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加強質量管理,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化招生方式,把好選拔錄取入口關。
  •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之山西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
    ,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意見》,突出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兩高」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創新人才培養、吸引、使用體制機制,人才環境進一步優化,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十二五」時期,我們將認真落實全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以服務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以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大力實施「人才支撐計劃」,健全完善具有山西特色的人才政策體系,努力把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到山西轉型跨越發展的各項事業中來。
  • 地方「十四五」規劃建議陸續出臺:科技創新、都市圈建設、吸引人才...
    據界面新聞梳理,截止到12月11日,已有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在內的十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科技創新、都市圈建設,吸引人才等成為地方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 習近平: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新華社廣州12月10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10日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和廣大技能人才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 文化部:加強文化法制建設 完善文化法規體系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位一體戰略布局中頒布的一部重要法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立法保護是根本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出臺,不僅提升了文化立法的層次和水平,而且豐富了我國法律體系的內容,在文化建設立法中具有裡程碑意義,也為文化領域其他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鑑。    加強文化法制建設,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方面。
  • 新程教育集團徐再德:「技能+職業素質」體系 培養實用型人才
    專注在培養軟體人才,以解大量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同時,新程教育集團培養的學生是集綜合素質和技能兩手抓,這樣學生不但有一個好的上崗技能,更能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所以,我覺得「愛國、利民」這兩點是企業能夠長遠發展和做大做強的根本。    主持人:相比較同類集團,新程教育集團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 低學歷技能人才落戶!上海臨港:學歷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
    此前,臨港新片區有20位技能人才入選「臨港工匠」,此次落戶的6位人才就是剛剛獲評為「臨港工匠」的技能型人才。新引進的人員當中,有做晶片設計的研發經理、有車企的衝壓設備班長、還有海洋工程的起重吊運班組長。他們的學歷並不高,部分僅有大專、初中學歷。
  • 上海市司法局關於印發《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
    上海市司法局   2020年12月2日 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2022)   律師人才隊伍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集聚高端人才布局能源體系
    上海交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氫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能源、醫學、農業等的重要問題息息相關,交大氫科學中心將以全程開放方式吸引和引進全球優秀科學家參與其中,通過氫科學及技術研究集聚高端人才和培養創新人才,服務國家創新戰略,推動上海地區高技術產業的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