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肖欣靜 通訊員 蔣翠瑩 章錦國 張青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龍華區大浪街道按照市委和區委工作部署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搶抓機遇,奮勇爭先,精心打造時尚活力品質宜居魅力城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高水平建設和民生幸福升級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邁上了新臺階。
2020年1月至11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85%,增速全區排名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9.9%,增速全區排名第三;限上批零業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1.68%。
深度發掘、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年累計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7家,居全區第一。
2020年新增優質學位2520個;12所公辦幼兒園完成建設,增加公辦學前學位4740個,完成任務總數列全區第二。
納入綜合治理範圍的62個城中村基本已全部完工,城中村綜合整治進度居全區第一;其中35個城中村獲評市級優秀村,優秀率達56.45%。
累計拆除消化違法建築89.84萬平方米,完成率達108.55%,完成率位居全區第一。
全力以赴戰疫情
保持「四個零」戰績,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在去年12月10日舉行的全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大浪街道有三名個人榮獲「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一個集體榮獲「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這次榮獲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三名個人和一個集體,只是大浪街道廣大幹部群眾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據悉,自疫情發生以來,大浪街道各級黨組織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身先士卒,從「早、快、實、準、細、穩」六方面著手,統籌推進「人民保衛戰、圍合閃電戰、社區防禦戰、信息數據戰、健康驛站陣地戰、復工復產復學突圍戰」六大戰疫,至今保持「零確診、零陽性、零疑似」和「零安全事故」的戰績。
疫情發生後,大浪街道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建立指揮體系,在全區率先組建疫情防控指揮部,將7個社區分為7大「戰區」,安排7名街道黨工委委員擔任戰區第一書記,下沉一線指揮作戰,並先後派出5批黨員突擊隊共562人奔赴一線,把黨旗牢牢地插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大浪街道發動「圍合閃電戰」,各級機關和社區黨員幹部對轄區67個城中村全部完成圍合,並設置了457個防疫卡點、147個黨員先鋒崗,為城中村築起了「銅牆鐵壁」;
為了切實加強人員管理,大浪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紅黃藍綠」人員分類管理辦法,出臺了「1566」卡口工作法,調動了超3000人實行24小時值守;
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大浪街道組建了278人的服務專班,為企業提供防控指引、物資保障、檢查指導、減租減負四項暖企服務,幫助轄區6423家企業在全區率先實現復工復產達100%;
為了減輕企業負擔,大浪街道向工業園區、物業管理公司發出適當減免企業租金的倡議,轄區各園區、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積極響應,共為企業減租免租超8700萬元;
此外,在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大浪街道不斷強化轄區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的防控監管,狠抓安防、突出關懷,打造安全舒適的隔離點,各隔離點運行平穩有序。
凝心聚力穩增長
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主要經濟指標逆勢增長
去年12月10日,大浪街道啟動金融服務「百園千企」系列活動,陸續走進轄區各個園區和企業,為企業融資提供「一站式」方案和服務,引流資金「活水」,幫助企業獲得精準金融滴灌。在大浪街道,類似這樣的助企惠企活動,去年幾乎貫穿全年,惠及一大批企業,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
據悉,2020年,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大浪街道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凝心聚力穩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逆勢增長,轄區經濟呈現逆勢而上、穩中向好的態勢。據統計,去年1月至11月,大浪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598.93億元,同比增長8.85%,增速全區排名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實現100.02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全區排名第三;限上批零業商品銷售額實現134.63億元,同比增長11.68%。
一年來,大浪街道積極推動產業載體建設,大力優化拓展產業空間,新增產業用房37.6萬平方米。其中,詩恩時尚創意廠區項目新增8.44萬平方米產業用房,卡爾丹頓二期正在加快建設中;德泰工業園、安宏基工業園、新百麗工業園「一街道一園區」項目備案工作正在推進中。
一年來,大浪街道多措並舉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中光電、易快來、金一文化等產值(銷售額)過億元知名企業落戶大浪;培育2家上市企業有方科技、寶明科技,新增認定1家總部企業利亞德照明;深度發掘、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年累計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7家,居全區第一;加快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基站數達1295個;全力推動大浪商業中心打造市級夜間經濟示範點工作,大浪商業中心三期預計2021年啟用。
一年來,大浪街道精準開展企業服務,全力優化營商環境。街道領導班子帶隊走訪企業,全年累計走訪掛點企業493家次,協調解決了一批企業反映的難題和糾紛;組織600餘家企業參加多場惠企政策宣講會及線上直播活動,協助轄區71個工業園區、寫字樓及1089家企業申請各類專項資金補助;開展6場銀企現場對接會及金融服務「百園千企」系列活動,達成融資意向超5億元。
一年來,大浪街道還全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其中,重點推進浪靜路時尚商業街區升級改造,助推大浪時尚小鎮升級蝶變為「中國時尚第一街區」;推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大浪時尚小鎮共建「世界級時尚小鎮」試點,進一步擴大大浪時尚產業影響力。
持之以恆促民生
改善民生措施落地有聲,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泥濘爛路蛻變靚麗大道,地鐵六號線穿城而過,龍華區第二外國語學校拔地而起,公立幼兒園遍地開花……去年來,一個個重點產業在大浪破土開工,一個個惠民工程加速推進。
一直以來,大浪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提升民生福祉。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該街道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傾力補齊短板弱項,著力改善公共環境。一年來,一項項改善民生的措施落地有聲,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在學校建設方面,去年,龍華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建成使用,新增優質學位2520個;12所公辦幼兒園完成建設,增加公辦學前學位4740個,完成任務總數列全區第二;龍勝學校、虔貞學校已破土動工,建成後將可有效緩解轄區學位緊張情況。
在文體衛生建設方面,大浪體育中心項目、大浪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正加快推進,計劃今年動工;大浪綜合醫院項目正抓緊推進,有望今年動工,屆時將可結束大浪沒有公辦綜合醫院的歷史。
在交通建設方面,去年10月,地鐵6號線正式開通,大浪轄區新增一條重要軌道交通;大浪北路、石清大道二期、深華快速路-福龍路立交工程等一批道路建設項目進程加快;龍勝北路等3條道路擴建完工;寶龍片區等5個片區共12.26公裡路網綜合整治工程完成;推動全市第一家社會投資的立體停車場在羊臺新村建成並投入使用;打造了華榮路、華盛路等5條道路共19公裡非機動車道;對轄區22個城中村進行標識、標線施劃,有效增加城中村停車位供給;華繁路、雲峰路等7條道路景觀提升及大船坑路等6個市政道路建設完工,轄區居民群眾的交通出行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此外,在對口幫扶方面,該街道對口幫扶的河源紫金四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44戶922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連續三年均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上級「雙精準」考核;對口幫扶的東蘭11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132戶9038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多措並舉增「顏值」
城中村變成「城中景」,彰顯生態宜居城區魅力
去年以來,大浪街道的城區面貌變化有目共睹。一個個城中村蝶變成「城中景」,社區居民對居住環境的巨變讚不絕口;一處處裸露地變成了街心公園,一個個公園完成提升改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宜居環境正在加速形成。
「提升城市『顏值』與形象,就是為了更宜居。」據介紹,一年來,大浪街道圍繞城中村綜合治理、市容環境、交通大會戰、空間保障等方面,聚焦難點攻堅,全力推動城市功能、特色景觀、對外形象全面提升。
2020年是城中村綜合治理三年計劃收官之年。目前,大浪街道納入綜合治理範圍的62個城中村基本已全部完工,其中35個獲評市級優秀村,優秀率達56.45%,新圍新村獲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三年行動「十佳城中村」榮譽稱號,是龍華區兩個獲獎城中村之一。三年城中村綜合治理總進度居全區第一,大幅提升了城中村的公共環境。
在市容環境方面,大浪街道著力推動淨化、綠化、亮化、美化的「四化」措施,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環境格局。該街道領導班子擔任社區「環境長」,每周開展「清掃日」活動;開展 「志願啄木鳥」「菸頭換好禮」等活動;推進地鐵6號線沿線、陽臺山森林公園、商業中心等重點片區夜景燈光升級改造;對龍瀾大道、華明路等新建道路進行綠化提升,在未建區域、裸露地塊建設一批口袋公園。如今,「10分鐘見綠、800米入園」公共休閒綠地體系在大浪街道已經形成,轄區綠化率覆蓋率突破45%。
在開展交通大會戰方面,去年,大浪街道快速梳理轄區交通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全街道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交通安全大會戰熱潮。其中,建成76個交通安全勸導站,對轄區群眾進行教育、引導並宣傳交通安全知識;街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義工等力量走到街頭、路口和學校周邊區域,開展交通文明勸導行動;引進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存在安全隱患的89條道路、480個安全隱患點分門別類開展整治……
此外,在增強空間保障方面,去年大浪街道完成大船坑路、福龍立交工程等9個徵地拆遷項目,超額實現14.45萬平方米永久性建築物的徵收補償工作,完成量達131.4%,居全區前列;累計拆除消化違法建築89.84萬平方米,完成率達108.55%,完成率位居全區第一。
守正創新提「氣質」
擎起「人文」旗幟,人文之美如畫卷般舒展
去年11月7日至8日,第三屆陽臺山全國實景山歌大賽在陽臺山森林公園舉行,來自15個省份的200多名山歌高手和龍華本土文藝團體在陽臺山下輪番獻藝、同臺競技,充分展示了「人文大浪」的獨特魅力。
一座城市的人文,即是這座城的繁華折射。一直以來,大浪立足於豐厚的歷史人文稟賦,擎起「人文」旗幟,守正創新,以人文之美、人文關懷提升城區氣質。
一年來,大浪街道持續堅持以文化人,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推動轄區客家文化、時尚文化、紅色文化等蓬勃發展,人文特色得到進一步彰顯。去年「七一」期間,通過開展情景劇黨課,重現非典型性肺炎、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困難挑戰,圓滿地為全體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黨性教育課;去年11月,舉辦第三屆陽臺山全國實景山歌大賽,節目亮點紛呈,大賽通過網絡進行直播,瀏覽量超2100萬人次,擦亮了大浪文化名片。
一年來,大浪街道還統籌時尚產業、生態資源、人文活動三大優勢,依託重大文化活動、時尚小鎮購物節、各類節假日,先後舉辦了「大浪杯」女裝設計大賽、中國服裝大會等活動,開闢了「時尚購物+生態休閒+人文遊學」融合發展的文化特色IP,推動人文資源向旅遊產業轉化。
以文鑄城,大浪的城市人文之美正如畫卷般舒展,「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城市夢想已然照進現實。
2021年是「兩個一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大浪街道將牢牢把握「雙區驅動」發展機遇,以「時尚、數字、生態、人文」為未來發展定位,努力打造高端多元的時尚標杆、數字引領的智慧城區、生態宜居的品質街區、人文薈萃的文化高地,為龍華加快建成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貢獻大浪力量。
審讀:喻方華 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