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不僅是著名的畫家,也是一位寫景的高手。正因為他多才多藝,才能寫出其他詩人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意境。比如動靜結合地描寫幽靜而美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再如虛實相映地展現似幻似真,「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王維的送別詩也是情景交融,令人不知不覺地為之感動。比如他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景語就是情語;再如,「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短短的詩行,含蓄深厚,曲折別致。下面介紹的是王維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
送沈子福之江東
唐代: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王維在開元年間曾在襄陽一帶任職,這首詩是作者在長江上遊,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王維多才多藝,各方高朋也數不勝數。不過詩人雖然喜歡交朋友,也懂得朋友之交淡如水,所以送別時雖然充滿惜別之意,卻用非常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
前兩句作了簡單的描述,「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作者以楊柳烘託氣氛,這是常用的作詩手法,柳與留諧音,卻行文自然地表達了主人的惆悵之情。「行客稀」三個字,見出境地的悽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則帶有欲抑先揚之意,也為下文「唯有」作了鋪墊。罟(gǔ )師,本意為漁夫,這裡是指船夫。圻,指接近曲岸的地方。
作者站在渡頭,遙望兩岸繁盛的景物,可以狀寫的景物俯拾皆是。作者此時感情滾滾而來,索性大筆一揮,「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把江南江北的景色一總攝入筆底,概括成「春色」二字,讓讀者自去補充不可勝數的美景,並且給人一種胸懷開闊、天地渾成的感覺。
不管是浩蕩的春風、一碧連天的芳草,還是漫山遍野的繁花、天邊漂浮不定的白雲,統統都化作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在大江南北一直伴隨著友人遠去。氣魄宏達,感情渾厚,說是「唯有」,其實是「盡有」,春色無邊,相思也無邊。作者以春色喻離情,頗有盛唐氣象,一掃悲切的兒女之態。
春天裡到處桃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明媚怡人的景象,素為詩家所吟詠。而以春色來比喻相思之情,卻是王維出人意料的創造。吟誦這首詩,讀者都會為作者新奇的想像力、飽滿的詩情所折服。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語調流暢,給人一種富於活力和希望的感覺,令人精神一爽、耳目一新。
細味全詩,初讀前兩句,語句舒緩、詩意不濃,只是很一般的敘述,卻很好地達到了鋪墊的作用。第三句轉而將相思與春色聯繫起來,仿佛與送別毫無關係。淡淡的描寫,卻充滿了濃情,直到最後一句「江南江北送君歸」,作者的深情也達到了高潮。好友的眼前不僅是一片翠綠,更是湧動著詩人無限的深情。所有的珍重和祝福的話語,都無聲地載滿了江中的小船,更充盈在他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