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

2020-12-11 品詩賞詞

唐代詩人王維不僅是著名的畫家,也是一位寫景的高手。正因為他多才多藝,才能寫出其他詩人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意境。比如動靜結合地描寫幽靜而美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再如虛實相映地展現似幻似真,「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王維的送別詩也是情景交融,令人不知不覺地為之感動。比如他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景語就是情語;再如,「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短短的詩行,含蓄深厚,曲折別致。下面介紹的是王維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

送沈子福之江東

唐代: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王維在開元年間曾在襄陽一帶任職,這首詩是作者在長江上遊,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王維多才多藝,各方高朋也數不勝數。不過詩人雖然喜歡交朋友,也懂得朋友之交淡如水,所以送別時雖然充滿惜別之意,卻用非常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

前兩句作了簡單的描述,「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作者以楊柳烘託氣氛,這是常用的作詩手法,柳與留諧音,卻行文自然地表達了主人的惆悵之情。「行客稀」三個字,見出境地的悽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則帶有欲抑先揚之意,也為下文「唯有」作了鋪墊。罟(gǔ )師,本意為漁夫,這裡是指船夫。圻,指接近曲岸的地方。

作者站在渡頭,遙望兩岸繁盛的景物,可以狀寫的景物俯拾皆是。作者此時感情滾滾而來,索性大筆一揮,「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把江南江北的景色一總攝入筆底,概括成「春色」二字,讓讀者自去補充不可勝數的美景,並且給人一種胸懷開闊、天地渾成的感覺。

不管是浩蕩的春風、一碧連天的芳草,還是漫山遍野的繁花、天邊漂浮不定的白雲,統統都化作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在大江南北一直伴隨著友人遠去。氣魄宏達,感情渾厚,說是「唯有」,其實是「盡有」,春色無邊,相思也無邊。作者以春色喻離情,頗有盛唐氣象,一掃悲切的兒女之態。

春天裡到處桃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明媚怡人的景象,素為詩家所吟詠。而以春色來比喻相思之情,卻是王維出人意料的創造。吟誦這首詩,讀者都會為作者新奇的想像力、飽滿的詩情所折服。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語調流暢,給人一種富於活力和希望的感覺,令人精神一爽、耳目一新。

細味全詩,初讀前兩句,語句舒緩、詩意不濃,只是很一般的敘述,卻很好地達到了鋪墊的作用。第三句轉而將相思與春色聯繫起來,仿佛與送別毫無關係。淡淡的描寫,卻充滿了濃情,直到最後一句「江南江北送君歸」,作者的深情也達到了高潮。好友的眼前不僅是一片翠綠,更是湧動著詩人無限的深情。所有的珍重和祝福的話語,都無聲地載滿了江中的小船,更充盈在他的心間。

相關焦點

  • 詩佛王維的八大巔峰之作
    王維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與李白、杜甫並稱「盛唐三大詩人」,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讀李商隱的《無題》,纏綿悱惻含蓄蘊藉,抒發相思之情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李商隱題下的一首愛情詩。全詩語言綺麗、辭藻華麗,格調悱惻委婉,纏綿不已,而在這首詩當中,詩人主要含蓄地敘述了自己與一名女子相戀卻遭受別離的故事,著重敘述兩人之間深深的思念與相思之情,體現了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與堅持,情深似海,因為別離而柔腸百轉,難以忘懷。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最後7個字包含一句成語
    王昌齡是唐代邊塞詩人,後人稱其為七絕聖手。他的作品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驚豔了世人千年;再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令人熱血沸騰。王昌齡才華不遜於李白,卻歷經坎坷,幾遭貶謫。不過詩人總是披肝瀝膽,被後人不斷稱讚。
  • 黃庭堅一首感慨時光的詞,空靈蘊藉,情趣盎然,有峰迴路轉之妙!
    時光總是像在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走得那麼無影無蹤,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滑落到水裡的瞬間,那麼快捷、那麼乾脆。黃庭堅的這一首《清平樂·春歸何處》就是這樣一首作品,當時黃庭堅因受黨爭連累,被貶宜州,在寫完這首詞後黃庭堅不久便於宜州貶所逝世。清平樂·春歸何處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 劉禹錫的一首七絕,開篇看似平淡無味,最後兩句卻令人拍案稱奇
    有時為了顯得更加含蓄委婉,還需要採用各種修辭手法,並添加一些傳說典故等等。所以一首流傳久遠的絕句,其實更需要深入細緻的觀察,以及紮實的詩詞功底。盛唐詩壇人才濟濟,但是善於寫絕句的並不多。王昌齡是公認的七絕聖手,高適與岑參雖然也是邊塞詩人,卻更擅長古體詩。
  • 讀趙令畤的《浣溪沙》,閨怨詞中道閨怨,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玉窗紅子鬥棋時」這是宋朝詞人趙令畤所作的一首閨怨詞,春日勝景百花盛開之際,閨中女子卻陷入惆悵與哀怨中,閨怨詞中道盡女子的悵惘、孤寂與怨情,全詞婉約雅致,言淺意深,含蓄蘊藉,十分的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外界的春光再如何美妙燦爛,但簾內人卻無心賞春,這是因為女子心中的悵惘與閨怨,因為相思之情、因為孤身一人,遂身軟體乏、情慵意懶,連美好燦爛的春光也無心欣賞。在手法上,這也是在以勝景寫哀情,春光越是燦爛,更加對比出女子的懶怠與怨情。
  • 讀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抒發戍關將士們的鄉關之情,含蓄蘊藉
    這是唐朝時期的詩人李益題下的一首邊塞詩,全詩寫景抒情相結合,景中寓情,渾然天成,格調悲婉深沉,含蓄蘊藉,意境空寂清靈,極盡悲涼曲調。在該首詩當中,詩人率先描繪了邊關之地夜色深沉時候的自然景觀,描繪出了一幅黃沙如雪月色如霜的塞外夜景圖,雖是寫景,景中卻蘊含了深深的鄉關之情,營造了一片悽涼悲寂、清寒空曠的自然環境與氛圍。
  •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新穎別致,情味深摯,讀來格外動人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每日一首詩詞。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咱們還是來欣賞李清照的詩詞。這首《武陵春·春晚》大致寫於李清照晚年避亂金華期間,詞人時年五十二歲。整首詞表現出了詞人深重的故國之思。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人到晚年,飽經離亂的詞人其言也哀,繪悲景,訴悲情,寫得怨愁深重,情味深摯,讀來格外動人。「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起句詞人繪製了一幅春殘圖:一場狂風肆虐過後,風勢已住,花期已盡,一樹殘紅零落成塵,馬踏人踩,不見花紅,只聞得殘留於塵土中的花之香氣仍在隱隱散逸,春光似乎在這一刻遁形了。
  • 寓理於江景,含蓄蘊藉,且從容寫來,全曲中全無躁氣
    我們首先來看下原曲篇:中呂·朝天子徐再思常山江行遠山,近山,一片青無間。逆流訴上亂石灘,險似連雲棧。落日昏鴉,西風歸雁。嘆崎嶇途路難。得閒,且閒,何處無魚羹飯。江行不寫江,劈頭便寫山,以突出環境之險。「遠山,近山,一片青無間」三句,採取大筆揮灑,恣意潑彩的手法,暈染出山戀重疊青蔥蓊茸的大背景,色調是單純的「青」,令人想起小山曲中「山似佛頭青」【一枝花】的意境。「逆流訴上亂石灘,險似連雲棧」兩句,寫溯源而上,亂石滿日,路途艱險,有如棧道。所謂棧道,是指古時山險無路,用竹木靠山架起來修成的道路。「連雲」是狀棧道之高、險,好像架在雲端。
  • 王維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盡了相思之苦,令相思之人銷魂!
    所以詩歌中便有了說不盡的相思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伊州歌》,便是一首關乎相思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佛」之稱的王維之手,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內容,主要描寫了一位女子在秋夜對遠徵丈夫的苦苦相思之情。僅開篇14字,王維便借「清風明月」以寫離思的手法,道盡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令相思之人銷魂。
  • 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八首巔峰之作
    在藝術風格上,他的七絕以委婉含蓄為主要特色,表現曲折,意境深遠。其中不少是用比興、寄託手法,抒寫了詩人對現實的揭露和幽怨。他反對意與景的分離:「若一向言意,詩中不妙及無味。景語若多,與意相兼不緊,雖理通亦無味。」他很重視情與景的結合,認為:「凡詩,物色兼意下為好。若有物色,無意興,雖巧亦無處用之。」因此,他的詩充滿了意境之美!
  • 王勃這首五絕唐詩寫思鄉之情,末句以景結情,向來稱妙
    一篇《滕王閣序》使其萬古流芳,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讓其美名傳揚四海。王勃雖然只活了二十多歲,但是其一生的才氣和精華,都凝結在這二十多年當中了。比如這首五絕,寄興高遠,情景俱足,末句以景結情,向來稱妙。且看: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竹裡館》
    之前,我們先後賞析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這一回,我們繼續賞析王維的另外一首詩《竹裡館》。再上一篇《鹿柴》的賞析中,我們知道,天寶三載(744年)後,王維隱居於藍田輞川。竹裡館是王維輞川別業二十景觀之一,因為房屋被竹林環抱而得名。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我國古時歷代文人,都喜歡以竹子來自比,象徵剛直、純潔、錚錚鐵骨等。大詩人蘇東坡甚至留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言。而作為還要在蘇東坡之前的王維,正是用竹子來隱喻自己,傳達出自身寧靜、淡泊的心情。本詩起手就是一個「獨」字,直接給讀者留下了突出印象,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
  • 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無一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
    正所謂,水流無語月無聲,孤帆一片人千裡。自古及今,送別都是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王勃送別杜少府,就非常鎮定地說,海內存知己,不要在岔路口淚溼衣衫;王維送別孟浩然,不願老孟太傷心,也安慰對方,白雲無盡時,走了就不要追問。詩仙李白與王昌齡也都曾送別對方,還分別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作。而王昌齡的送別詩情深意長,也善於借景抒情。
  • 王維山水詩有多強?20個字有情有景、有靜有動,最後5字無人超越
    唐代山水詩人那麼多,摩詰居士王維當仁不讓,就是那個站在巔峰之人。憑什麼?憑的是《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絕美;憑的是《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驚豔;憑的是《畫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妙極;憑的是《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
  • 晏幾道的一首名作,婉轉纏綿,深情一往,景麗而情深
    有些是營造意境,烘託各種心態,比如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不說自己的感覺,卻含蓄地傳達出自己的高潔品質。細細體味,詩人寫景都不是單純地表達對大自然的好惡,一般都寄託深情。下面介紹晏幾道的一首名作,婉轉纏綿,深情一往,景麗而情深。
  • 詩詞貴含蓄,含蓄有九法
    詩詞貴含蓄,但如何做到含蓄呢?這篇文章給了很不錯的答案。----枕夢江南首先,從含蓄立意上,歸納為三種類型。1、醉翁之意,意在言外詩詞常常藉助客觀的物象寄興言志,將詩人的思想情感表現得含蓄而深沉。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人將思緒定格於一個寂靜、空靈的畫面,託物言志,借景抒懷,令人嘆為觀止。
  • 杜牧不多見的一首佳作,含蓄蘊藉,中間兩聯尤為精彩
    他們雖有柱國之才,卻無人賞識和提拔,最後只能將滿腔幽怨化作詩行,留給後世慢慢欣賞。杜牧雖然比李商隱多活了幾年,卻都是命運多舛、遭遇坎坷。他的很多詩篇寫法精湛,有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令人感到暢快淋漓。下面介紹杜牧不多見的一首佳作,含蓄蘊藉,中間兩聯尤為精彩。
  • 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抒發思鄉懷遠之情,渾然一體,深沉含蓄
    孟浩然與王維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但是二人的人生道路卻完全不同。王維年輕時就進士及第,此後仕途也相對比較順利。而孟浩然在40歲時遊長安,卻應進士舉不第。雖然王維與老孟關係密切,但也無法在仕途上給予其更多幫助,老孟不得已只好依依不捨地告別長安和朋友。時值深秋,草木凋零,詩人一路上也悶悶不樂,於是便賦詩遣懷。下面分享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抒發思鄉懷遠之情,渾然一體,深沉含蓄。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絕,凝練含蓄,不愧為千古流傳之作
    下面就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絕,凝練含蓄,不愧為千古流傳之作。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隱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令狐綯,字子直,太尉令狐楚之子,曾任右司郎中、唐朝宰相。李商隱接受過令狐家的恩惠,當然是心存感激。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感謝王茂元對他的提拔和關心,只是晚唐各種勢力相互鬥爭,讓李商隱防不勝防。詩人曾經在很多無題詩中委婉地表達了他這種困境,這首詩也是作者懷念曾經的友情,抒發不遇的惆悵之情。首句用典,寄託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