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房產杭州站   2020年05月23日 09:15
2019年5月17日,經過126輪的激烈競價後,港企嘉裡建設以68.14億元總價,自持8%,成功競得地鐵5號線杭氧站兩側的巨無霸城市之星綜合體地塊。
時隔一年,從「出生」就自帶地標光芒的嘉裡城市之星項目,終於有了新動作。
近日,微博上一組「由KPF設計的嘉裡城市之星概念效果圖」流出,引來不少圍觀。
壹 嘉裡城市之星的最大看點:街區
嘉裡城市之星項目作為下城區重點項目,按照規劃,不僅是地鐵上蓋物業,還要打造集商務、娛樂、餐飲、休閒、酒店、辦公多功能於一體的特色商業商務建築。其中住宅佔比49.5%,商業商務佔比50.5%,商業商務計容面積僅11.8萬方左右,且預計以寫字樓為主,商場面積不會太大,相對於最近幾個港資大佬操盤的項目來看,嘉裡城屬於最小的一個。
該項目日後走向如何,比較具有參考意義的非浦東嘉裡城莫屬了,因為杭州嘉裡城市之星項目預計打造杭州的「嘉裡城」,且傳說要比浦東嘉裡城有更高的定位。
浦東嘉裡城於2011年10月29日正式開業,定位中家庭型與體驗式綜合風情消費購物中心,主打餐飲與零售,是上海中高端的社區商業名片。整個項目約4.5萬方,商家數量150家,業態佔比為零售61%、餐飲42%、配套3%,各樓層品牌情況如下:
↑浦東嘉裡城B1層品牌
↑浦東嘉裡城F1層品牌
↑浦東嘉裡城F2層品牌
那麼本次杭州的嘉裡城項目設計如何呢?
圖源:錢塘精選
從概念效果圖上可以看出,項目採用了梯田疊加退臺式設計,有點像杭州人最熟悉的龍井茶園,商業以戶外內街與兩個相連的盒子組成,層層遞進與室外相通。
外街設計運用了大量的水系景觀,參考目前運營的湖濱嘉裡中心,嘉裡對外街的營造目前在杭州來看屬於頂級存在。
杭州網民對該外街也十分看好,認為杭州缺乏街區式綜合體,這種打破盒子商業的設計思路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確實嘉裡城項目的最大看點在於嘉裡如何處理室內與室外的商業關聯來營造一個與眾不同的個性項目。
圖源:錢塘精選
貳 街區式商業成功案例
類似於嘉裡城市之星的街區式綜合體,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城市綜合體或商業中心,當下的購物中心多為內向型的「盒子商業」,開放式街區在國內並不多,但不乏成功的案例。
萬象天地
萬象天地,被譽為華潤置地對商業地產最新思考的作品,又可稱為城市商業的一次革命。
萬象天地總建面23萬㎡,這裡有86家網紅餐廳、12座獨棟旗艦店、37個首店……規劃了以獨棟旗艦店構成的旗艦廣場和獨立潮牌店組成的高街區、餐飲品牌組成夜生活美食街區、大盒子購物中心,以及水廣場、藝文廣場、時光廣場等公共休閒空間。
10個獨棟旗艦店均圍繞著大盒子以及市政主幹道分布,形成圍繞布局。引進了Zara、Zara Home、MassimoDutti、UNIQLO、i.t.、Under Armour、Urban Revivo、Mi、COS等知名品牌。
圖源:圖蟲
成都遠洋太古裡
毗鄰歷史悠久的大慈寺,接壤人潮湧動的春熙路商業區,成都遠洋太古裡是一座開放式、低密度的街區形態購物中心。
在規劃設計之初,成都遠洋太古裡就決定要為這座城市留下歷史文脈。設計師以極其現代的手法演繹傳統建築風格,與散落其間的六棟保留院落和建築,及歷史性的街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眾多國際品牌將西南首店選址成都太古裡,其中不乏Delvaux、Thom Browne、Gentle Monster、Jo Malone London、FRED、Theory、KING BABY、lululemon等在中國尚屬成長期的國際品牌。
圖源:圖蟲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聞名中外,被譽為「上海客廳」,凡是來上海的客人,都應被邀請到客廳坐坐。
這裡有近現代石庫門建築群、原法租界傳統瓦房、中共「一大」會址等歷史建築。這些歷史延續下來,在當代的魔都搖身一變,紛紛成為國際畫廊、名牌時裝店、主題餐廳、咖啡酒吧……
除此之外,時尚也是新天地的一張名片。這裡旨在成為孕育中國設計師的搖籃,為中外設計師構建零距離對話平臺。除了國際知名品牌商戶外,還有新生亞洲設計師品牌,汲取上海新天地的靈感,成為世界時尚與潮流。
圖源:圖蟲
叄 杭州期待開放式商業街綜合體久矣
恒隆百井坊項目設計方案流出之時,除了大體量,打破西湖邊天際線,其開放式街區的設計更是俘獲了廣大杭州市民的芳心。
原因很簡單,杭州期待開放式商業街綜合體久矣。
就杭州恒隆廣場設計,長期負責商業品牌運營工作的申先生認為,這條綠道對於杭州的商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他說:「街區式商業的缺失,一直是杭州商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近期湖濱步行街的擴容提升,是對這一缺失的彌補。」
圖源:恒隆官方
在恒隆百井坊項目設計方案流出的同一年,湖濱步行街的改造完成了,杭州媒體用頭版頭條迎接它,市民用腳步表示自己的喜愛。
除了湖濱步行街這樣大規模的開放式步行街區,杭州還有不少開放式街區的嘗試,比如嘉裡中心、遠洋樂堤港、濱江天街、萬達廣場、大悅城、萬科杭行薈、萬科中城薈......
這些街區主打休閒餐飲,它們品牌招商也有細微不同,比如樂堤港從去年的MILL酒吧、MAMALA餐廳,到今年的貳麻酒館,近年來不斷將其開放式街區往精品商街方向打造。而濱江天街和萬達的商街,招商策略上會比較相近,趨同於民間餐飲。
圖源:網絡
我們之所以愛街區,是因為開放式街區分散了人流,消費者在「漫步式」商業空間中穿梭,在室內室外間轉換,逛起來心情更加舒暢。對於消費者而言,相比被傳統購物中心套路式地穿過一堆不需要的商品從而產生計劃外的支出,開放式街區商業似乎更能抓住他們的癢點。
而對於底商而言,開放式街區項目昭示面更廣、經營時間更靈活、運營性更高。對於進駐的商家來說,更易彰顯品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