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書店如何走出生存困境

2020-12-18 中國財富網官方

1月28日,位於廣東潮州的三更書店關門停業,店主姚超凡說,這場疫情讓中小型民營書店這棵脆弱的幼苗遭遇了一場具有殺傷力的寒風;春節期間,南昌的青苑書店28年來第一次在公眾號求助,發表了頗為傷感的《我是青苑書店,請不要讓我凍斃於風雪……》,文章發出後,青苑書友群、讀書群的200名讀者「立馬」充值了近10萬元;北京的布衣書局面對疫情採用的辦法是在熟識的顧客中以微拍的形式出售文房工藝品,以便回籠資金;佛山先行書店店主石頭採用外賣式線上點單,每天人工上門送書……

疫情肆虐之下,近年來發展回暖的實體書店似乎陷入了「寒冬」,中小微實體書店尤是如此。「怎麼辦」成為鼠年寒冬裡書店人最熱的話題。

「圖書+」理念受到挑戰

「書店的書會不會被老鼠咬了?」

「我更擔心餐廳準備的食材,這個更好吃。」

「含著淚說著幽默的俏皮話。」

……

在全國中小書店聯盟書萌的通訊群裡,由於疫情關門停業,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交流討論,自嘲之外,話題離不開疫情影響之下中小實體書店生存的問題。

書萌創始人孫謙認為,現階段中小實體書店要趕快把微店做起來。「微店不收費、運營也沒有門檻,是書店線上化的一個手段,且很多書店長期經營,已經有了自己的忠實客戶。」在一次討論中,孫謙提出建議。

「對,把顧客服務好了,忠誠度高了,其實很多讀者是不太在意價格的。」珠海閱潮書店店主徐暉說,主要還是要考慮自己有沒有增值服務能力。

「忠誠度靠不住,除非你有點獨特的貨源。」有人持悲觀態度,緊跟著反駁道。

「但是書店做社區服務是有天然優勢的,速度、質量、口碑。」孫謙有點著急地說,「不必這麼沒有信心呀!」

「做微店會流失一大批客戶,因為網上價格太透明了。」中原專業音樂書庫負責人說。

你一句我一句,群裡的熱度越來越高,大家各執一詞,有樂觀的也有悲觀的,互相說不明白,這場有點不歡快的討論無疾而終。

「書店要習慣消費者,而不是讓消費者習慣我們。」孫謙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經歷這次疫情,此前在書店業流行的「書店+」「圖書+」理念受到了巨大挑戰。實體書店如何將網際網路思維貫穿於運營全程,在線上線下進行符合實體書店實際的融合,將成為廣大實體書店最為關切並且實踐的方向。

上線聲音越來越多

春節以來,已有部分中小微實體書店陸續關門,與讀者「失約」。書萌對全國1021家書店調查後發現,疫情期間,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實際情況可能更糟,絕大多數受調查的實體書店對未來的營業前景不樂觀,看不清書店的未來。」孫謙告訴記者。

無料書鋪在溫州的6家門店全部歇業,每日門店營收損失約為5萬元,同時大量的尾款結算,包括年終獎、十三薪、應付款等各種款項,對現金流造成非常大的壓力;杭州索丘書店過年期間單店本來應該有25萬—35萬元的營收規劃,現在單單每月房租、工資月開支在10萬元左右……

資金壓力之外,主營業務單一、收入來源較少、讀者未來消費習慣改變是絕大多數中小實體書店現階段面臨的嚴峻問題,這也讓更多從業者開始反思實體書店的傳統經營模式。

一次討論中,孫謙建議實體書店可以把全國所有出版社的分銷連結「拿來」,利用自己線上的社群進行銷售。「這樣就能作為出版社的窗口了。」這一辦法得到很多人的贊同。

近期杭州索丘書店聯合開展了青少年公益繪畫大賽活動,以前該書店沒有嘗試過網上運營,現階段準備開通線上店鋪,所有員工開通直播。書店店主鄭三石說,受疫情影響,書店還要通過其他業務板塊輸血,疫情結束後上線是一定要做的,希望找到轉型方向。

2月14日,瀋陽離河書店店主孫小迪帶來了好消息,該書店建立的「帶貨」微信群24小時收入1萬元。「一個月的房租搞定了!」孫小迪告訴記者,「消費方式變了,必須要上線,書店是文化主題,比其他社群有優勢,把書店當作『超級帶貨者』,讀書人豈有不喜歡?」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孫謙一直在書萌的各個微信群裡分享大家建群線上賣貨的消息。雖然仍有店主表示贏利困難,但認可上線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多。

現金流成為關鍵

2月5日,武漢方艙醫院中的讀書人照片在書萌各個微信群裡反覆推送,各中小實體書店店主感慨良多,有人甚至稱這張照片是書業者點亮希望的燈塔。

雖然困難真真切切存在,但不少實體書店店主對未來發展仍然充滿信心。「其實在2019年年底開討論會的時候,就確定了2020年要做業務轉型的決定,疫情給我們時間把轉型的基礎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無料書鋪店主張瀟對實體書店未來仍然持樂觀態度。

有的書店主認為,此次疫情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慘痛教訓,可能會讓更多的人慢下來、沉下來,這時讀書將會是一個提升充電的最好途徑,或將帶來新的閱讀風氣。

為眾人抱薪者,勿讓其凍斃於風雪。為讀書人執燈者,更勿讓燈枯油盡。在各小微實體書店自救的同時,各店主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社會、政府的幫助。「現金流是書店能否挺過疫情的關鍵。」張瀟認為,政府應適當向實體書店提供一定的低息和無息貸款,保證現金流的同時,降低書店的負債壓力。

疫情發生期間,各級政府也針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為「寒冬」裡的從業者們注入暖流。在書萌以1021家中小實體書店為調查對象的報告中,也提出了中小實體書店最希望得到的10項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輿論引導、上遊出版社幫助等多個方面。「疫情之下,必有陣痛,實體書店需要自我診斷、開方找藥、自我解救。」孫謙告訴記者。

原文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相關焦點

  • 中小書店如何盈利——成本篇
    面對上遊提價與電商打折的兩面夾擊,圖書銷售已趨困境,實體書店生存越來越難。對此,國有書店、大型連鎖書店早已提出了應對模式,大抵來說,或在圖書上就特定類型挖掘利潤,或從渠道中開闢新平臺新銷路。相較之下,中小書店則缺少備用資源和周旋餘地,直面生存考驗。
  • 實體書店如何走出困境?多元化不僅是賣杯咖啡
    實體書店如何走出困境?多元化不僅是賣杯咖啡   面對網絡書店的低價衝擊,一家家民營實體書店相繼倒下。困境中,北京萬聖書園、廣州方所、南京先鋒等多元經營模式被視為實體書店「脫困」的最佳選擇。
  • 中小書店生存壓力大 做出自己的個性才是出路
    甚至許多特價書店也難以經營下去。而幾家開著的中小書店也在勉強度日。  書店成本的增加、網絡的衝擊以及新華書店的強勢,中小書店已被逼到生存的邊緣。「書店連保本都很困難,不景氣的時候,連唯一一名店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國子書店老闆何京墨倒出一肚子的苦水。
  •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怎樣擺脫生存困境!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怎樣擺脫生存困境!對於私人經營的實體書店,生意和人氣不僅是興盛的代表,更是活下去的依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體書店日子著實難熬。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怎樣擺脫生存困境!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怎樣擺脫生存困境!「實體書店對空間依存度高,讀者要有足夠逗留時間,一定程度上會產生人員聚集。」
  • 現代人如何走出"信任困境"
    毫不誇張地說,在現代社會脆弱的信任環境下,現代人正陷入一種「信任困境」無法自拔,我們迫切需要找回曾經的信任感。  隨著社會轉型,城鎮化發展,人們從「農耕時代」的熟人社會突然一腳邁進了城市,也邁進了「陌生人社會」。而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度顯然遠遠低於熟人之間,也就是說我們所處的「陌生人社會」導致了彼此之間信任度的降低。
  • 中小開發者如何生存?藍鯨客助其破局
    對於中小開發者、個人開發者來說,在這個APP泛濫的年代,線上線下的推廣渠道,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一堆「富二代」中奮力求生的計劃,成為VC天使投資之前必被問到的題目。移動收費模式受阻,國內用戶付費習慣不好,絕大多數APP難以實現盈利對於中小開發者或者個人開發者來說,怎樣讓自己的APP活的更長久一些,怎麼樣維持自己團隊的日常的正常運營,是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
  • 基督教實體書店陷困境 只做書店就「輸」了?
    可是在這幾年,對於經營書店的大部分人來說,天堂應該是書店的模樣,地獄就是書店無法生存的地方。因為主內書店會兼顧到信仰,所以只要書店能存在,就想盡辦法讓它存在。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她也認為書店需要想辦法賺錢,所以會思考如何在服事和商業之前做好協調,比如在經營上需要思考,可以擴大書店的影響力,開發一些特別的產品,還有店主積極地去給顧客推薦適合他們的書。一些人認為,基督教實體書店入不敷出,原因在於基督徒的閱讀興趣漸淡,好像只有傳道人去看屬靈書籍。
  • 困境中,實體書店如何逆襲?140多家實體書店人齊聚瀏陽探討突圍
    長沙晚報11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顏開雲)網上購物和電子閱讀的增長,給實體書店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危機,突如其來的疫情更如同催化劑,讓實體書店感受到了如同最近天氣般的寒意。困境中,實體書店如何突圍?
  • 第2課 這一個走出困境的姿勢很帥
    ,而且是基於一個影響全國、乃至影響全球的重大事件,但它又是從小處著筆的,僅以酒店為例,只是為了說明該如何走出困境。前面的現象陳述中,只說了餐飲企業,在這個概括提煉裡,是說「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所以現象陳述中關於餐飲企業如何走出困境,只是舉了個例子,並不要求作文中必須寫餐飲企業,也可以寫別的行業或者個人。
  • 商業模式是實體書店生存之道
    傳統的實體書店雖說從根本屬性來說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業行為,但真正用商業邏輯來思考並設計其發展的並不多。當網絡書店和數字出版強烈衝擊實體書店,導致實體書店面臨倒閉困境的時候,我們聽得最多的仍然是在「政策扶持」、「減免稅」等政府保護層面上的呼籲聲。
  • 民營書店各自闖關 杭州實體書店生存現狀如何?
    「我是個寫書的人,特別關注實體書店的生存現狀,也很想盡一己之力,為實體書店做點事情。」 上個周末,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在浙江大學出版社曉風書屋,與來自浙江省內的22家實體書店負責人進行座談。
  • 【深度】安慶實體書店:在探索中突圍
    新華書店和吳越書社面臨的情況,是疫情期間實體書店困境的縮影。 然而,實體書店的危機並非一夕而至,但確因疫情讓實體書店的「寒冬」來得更快。 危機中,實體書店當如何突圍?圖為我市城區一家書店打折售書。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面臨生存困境不止在安慶,根據中小書店聯盟「書萌」2月5日發布的《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在1021家參與調查的實體書店中,停業的書店佔比達到90.7%,超過99%的實體書店沒有正常收入。 時至5月,因為疫情原因,對實體書店經營帶來的影響還未散去。
  • 2012年421公務員面試熱點: 實體書店的出路
    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為實體書店,尤其是中小微、專精特的民營實體書店「雪中送炭」,支持它們走品質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主要目的是為了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出版發行業態和全民閱讀活動機制,打造體現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定位和特徵的一流的出版物發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閱讀人文環境。
  • 實體書店面臨生存困境 或變身休閒娛樂文化中心
    高成本、電子化、網購熱……多重掣肘,我市精華書店黯然閉門,北京最大民營書店「光合作用」轟然倒掉,全國一萬多家書店相繼離去。我市實體書店在經歷了80年代的潮起、90年代中期的鼎盛、20世紀初的平穩之後,在近兩年內不斷受到致命打擊,生存堪憂。
  • 如何幫助處於寒冬的餐飲企業走出困境?
    首先餐飲行業我們只能做遞增,在原有基礎上做遞增,這樣就會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因為這樣即使提供一整套盈利模式供大家,投資成本也是非常低的,比如小龍蝦行業,2019年的數據突破萬億市場,隨著麻小.小龍蝦的退出,包括北京在內的很多北方市場一片紅海,如何用好小龍蝦這個產品給餐廳做遞增呢?
  • 如何走出學習Python的困境
    首先,Python語言自身的語法結構還是比較簡潔的,所以Python語言自身並不會給學習者帶來太多的困惑,學習Python語言主要的困境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習方向。Python語言目前的應用方向比較多,比如Web開發、大數據開發、人工智慧開發(機器學習等)、嵌入式開發等,在具體方向的選擇上是第一個困惑點。
  • 應如何看待MMT並走出當前困境?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宗光應該如何看待MMT?中國是否面臨西方的困境?中國是否應該考慮引入MMT?我們應如何走出困境?有了前七期的知識儲備,我們採用問答的形式,系統梳理一下我們的觀點。
  • 香港如何走出困境,代表委員有話說
    (兩會綜述)香港如何走出困境,代表委員有話說中新社北京5月26電 (記者 陳小願)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正面臨嚴峻挑戰。東方之珠如何走出困境再現輝煌,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支持涉港國安立法、團結一致反「攬炒」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26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香港要走出困境,需要儘快止暴制亂、恢復秩序。
  • 生存或毀滅:從三方面淺析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的現狀和發展
    其實,單向街書店不過是當下在困境中掙扎的眾多實體書店的縮影。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非獨中國,亦非獨實體書店。但對於實體書店,這次疫情的確有著有著致命性的打擊。當下社會,能開書店的人都是英雄。烏託邦書店創始人童興家說:「開書店這四年,我唯一失去的就是金錢,其他的全部是我的收穫。」
  • 當一個人欠款太多該如何走出困境?
    最近總是有人在說,因為信用卡逾期欠款太多走投無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所以當一個人欠款太多,要怎麼才能走出困境呢,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欠款多而成為最後的悲劇,那麼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要去想辦法來解決,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不是每個人都想讓生活成為悲劇的,那麼欠款太多要如何走出困境,首先你要保證自己的收入和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