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詠春拳,大家就自然地跟葉問掛上了鉤,好像葉問成了詠春拳的代名詞,事實上,葉問從來沒有在公共場合說他教的詠春拳為「葉問詠春」,之所以把這四個字連在一起,是後人打著他的旗號蹭飯吃。
對於詠春的理解。葉問老前輩是這樣說的:詠春的所有招式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自衛自保的本能反應動作,該拳術沒有那麼神秘,招式也不華麗,我們只是在它的基礎上加以總結,並且通過系統的練習,以打為消,以消帶打,以此來達到高度自保的效果。我們知道詠春拳是一門很講究實戰性的拳師,它的招式拳法很快而且防守架勢緊湊,練習詠春拳的都知道,它是用「寸勁」進行攻擊和防守的,著名的功夫之王李小龍當時在跟著葉問老師傅學習詠春拳時,他常常在一英尺處就能把對手擊倒在地,它的發力點來源於身體的中心線,身體和手臂產生的衝拳能給被攻擊方帶來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有關詠春拳的起源和傳說在這裡有眾多版本,各自說什麼的都有,反正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是練習詠春拳的人都知道「詠春三雄」。葉問我們自然而然就不用說了,至於李小龍排不上的原因是因為他跟這些大佬不在一個時代裡。
除了葉問以外,其他兩位分別是阮奇山和姚才。阮奇山從小就非常熱愛武術,那時候他家裡也有錢,為了讓孩子在武術功夫上有所成就,他家裡的大人花重金,先送禮再送錢邀請到著名的武術名家為阮奇山還有他家裡的哥哥傳授武藝,阮奇山悟性很高,他認真鑽研師父所教的每個動作,耐心聽講師父說的每一句話,他把師父教過的拳術和自己懂得的武術融會貫通,花費大量時間學會了詠春門的拳,刀,棍等技藝。
同樣姚才也是,姚才小的時候也是痴愛武術,他的師父這正是阮奇山的哥哥,阮奇山對收徒一事興趣不大。經過大約十年的苦練,姚才終於學藝大成,隨後他便跟隨著師父走南闖北,師父認為姚才悟性很高,便經常帶著他到各地深造,後來在一家武館修煉時,他有機會認識了葉問和阮奇山,三人在一起有談不完的話題,經常以武交流切磋,至此之後詠春拳門下的弟子都把這三人稱之為「詠春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