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陘之第六陘-飛狐陘(飛狐峪),自古就是兩軍廝殺的戰場

2021-01-10 玉文葉子雙行記

太行八陘之第六陘-飛狐陘(飛狐峪),自古就是兩軍廝殺的戰場

[2018年6月16日(周六)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南]

圖文/葉子陪你去旅行

陘,音xíng,即山脈中斷的地方。出蔚縣縣城向南15公裡,便到了被稱為「40裡路80道彎」的飛狐陘,也稱飛狐口、飛狐峪,是太行八陘的第六陘,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之南。

飛狐陘山峰怪異、谷幽奇撿,地形南北走向,神幻複雜,逶迤蜿蜒20公裡,最寬處達百米,最窄處不過十幾米。時而陡壁擋面,山窮水盡疑無路;時而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條被現代人稱為京西綠色大峽谷的飛狐古道,曾是南往華北平原,北通塞外大漠的商貿要路。同時,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就是兩軍廝殺的戰場,有「中原兵得之則可北控大漠,塞外之兵得之則可直取中原」之說。

飛狐陘地處恆山山脈與太行山脈的交匯處,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間,歷史上多次造山運動形成了其山姿百態、峰奇景秀的自然風光。當地百姓說:「四十裡飛狐七十二道彎,彎彎有洞天,處處含勝景。」

「一炷香」,是一根高32米,粗9米的石柱,是飛狐峪谷中一大景觀,在進峪千迴百轉之中驀見一峰如柱,上接雲霄,霧盤雲繞,下垂谷底,沉重穩健。有人傳說李廣 、楊六郎都曾在這裡拴過馬,所以又稱拴馬柱。百姓說這是「鎮山棒」。

作為重要商道的飛狐口,明清時北口村也可謂商貿集散地,商號、飯館、車馬店、客棧、藥鋪多處,使距這兒15公裡的蔚州城愈發繁華起來,因此,飛狐口上的北口村就具有了「驛站」的功能。每天過往與駐足的騾幫絡繹不絕,騾鈴聲不絕於耳。

山腳下,汽車魚貫而行蜿蜒向前;山腰上,張石高速公路把飛狐峪的一道道彎拉直;高速公路上,一輛輛汽車疾馳而過。高速公路與飛狐古道疊加成幻影般的地理坐標,在徐徐清風中搖曳。

站在飛狐峪遠眺,山坡綠色的地毯上有一團白色在緩緩地移動,那是峪中人正在放牧的羊群。

漫漫飛狐古道邊,嫋嫋炊煙升騰中,世代居住在此、每天守著如畫風景的農人們,呼吸著山裡的清新空氣,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經久不變。

相關焦點

  • 圖解「太行八陘」之第六陘:飛狐陘
    原因就在於代人控制著趙軍進擊中山的必經之路,這便是「太行八陘」之第六陘——飛狐陘。從上面的地緣格局圖中可以看出,代國的國土範圍以大同盆地為主,向南隔恆山與忻定、太原兩盆地對望。事實上,大同盆地以北就是蒙古高原,作為胡族騎兵南下打草谷的第一站,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圍繞大同的較量貫穿於整個古典時期。而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代人更多地還是表現出與戎狄一脈相承的特點,於是來去如風的騎兵成為代國對抗趙軍最有利的武器。
  • 文化山西:古人穿越太行山必走的八條路——太行八陘
    數千年來,巍峨的太行山一直阻斷著晉冀豫三省間的交通往來,然而在古代卻有這麼八條通道,成為穿越太行山溝通晉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這八條通道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和軍都陘,古稱太行八陘。什麼是陘(xíng)?
  • 河北太行八陘|飛狐陘,「穿越探險天堂」的塞上古道!
    巍巍太行,縱貫華北南北,鐵壁陡峭,蒼遒千裡有餘。南北朝郭緣生所著《述徵記》曰:「太行山首始於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是山凡中斷皆曰陘」。大約在六千萬年前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中,太行山脈逐漸隆起,縱貫在今冀、豫、晉三生之間,稱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
  • 2020太行古道自駕遊——太行八陘之蒲陰陘和飛狐陘及周邊
    自古以來,居住在太行山區和太行山兩側的人們就在不斷尋找穿越這座大山的途徑,「太行八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八條道路。現在可以考證「太行八陘」最早的文字記述是在東晉人郭緣生寫的一本《述徵記》中記錄的:「太行山首始於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二州之界,有八陘。
  • 會飛的狐狸呵護著一條千年古道 河北淶源至蔚縣 太行八陘飛狐陘
    飛狐陘 一隻神奇白狐狸的飛越傳奇穿越太行壹佰零叄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名叫《雪山飛狐》的武打港劇風靡大江南北。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真實存在著一隻神奇的狐狸,她是否成了精不知道,卻給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神奇的地名:飛狐。如今的河北省淶源縣,歷史上就曾叫飛狐縣,我們這次要穿越的這條太行陘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飛狐陘,就是來源於這個傳說。
  • 文化山西: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
    自2017年以來,山西作出了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決策。九曲黃河、古塞長城、巍巍太行,江山如此多嬌。可你知道山西境內的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遊山西 讀歷史】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
    自2017年以來,山西作出了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決策。九曲黃河、古塞長城、巍巍太行,江山如此多嬌。可你知道山西境內的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軹關陘】軹關陘的起始在濟源縣西十一華裡處,關當孔道,因曰軹關。縱橫家蘇秦論天下形勢時,曾有「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的說法,語中的軹道就是軹關陘。【太行陘】太行陘又稱太行道,南起河南焦作沁陽,北接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是著名的「兵要首地」、「商旅通衢」。
  • 圖解「太行八陘」之第五陘:井陘
    公元前497年,當趙國的都城還在晉陽(今太原)之時,位於邯鄲的王室同宗勾結外部勢力圖謀造反。儘管這場叛亂以失敗告終,但太行山東側尾大不掉的情景卻令山西大本營的趙人心有餘悸,王室愈加感覺到加強東西國土間的聯繫迫在眉睫。
  • 文化山西: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
    自2017年以來,山西作出了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決策。九曲黃河、古塞長城、巍巍太行,江山如此多嬌。可你知道山西境內的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太行八陘太行山,延袤千裡,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數千年來,巍峨的太行山一直阻斷著晉冀豫三省間的交通往來,然而在古代卻有這麼八條通道,成為穿越太行山溝通晉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
  • 圖解「太行八陘」之最後一陘:軍都陘
    從下面的地緣關係圖中可以看出,懷來與北京之間尚有一道山梁,可惜作為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漸行漸低的結合部,這道山梁的高度顯然不足以將瓦剌騎兵拒之門外。事實上,皇帝此番北徵的路線正是從京師出發,過南口和居庸關抵達懷來,只可惜尚未有所作為便全軍覆沒。而瓦剌俘虜英宗之後向北京進犯的線路則正好相反,這便是「太行八陘」之最後一陘——軍都陘。
  • 太行八陘之飛狐陘,為何重要?
    太行山脈是山西省與河北省,山西省與河南省的界山。太行山以西是黃土高原,以東是華北平原,往北是蒙古大漠,東北方向是關外,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太行山地勢險峻,曹操有詩云「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太行山險塞難行,所以古人進山太行山,一般會走八陘。所謂八徑,就是太行山上八座險隘。在八陘中,名氣最大的自然就是井徑了,戰神韓信就是從井陘出兵進攻趙國,背水一戰震驚天下。
  • 太行八陘之蒲陰陘在哪裡?土木堡之變,瓦剌從這裡破關而入
    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河北省、河南省之間,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陸路聯繫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太行山險峻難行,古人通行不便。而在太行山中有八條位於山脈中斷山口處的通道,被古人稱為太行八陘。
  • 穿越宋遼金元,怒放在太行古陘黃河古渡的陶瓷之花
    太行八陘示意圖   太行古陘,指太行八陘,是太行山脈的八條自然通道。太行八陘,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險要,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軍事、商貿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太行八陘中的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等,還與晉、冀、豫三省間的陶瓷產品流通及技術交流關係密切。
  • 2020太行古道自駕遊——穿越飛狐陘
    從東北向西南方向穿過太行山脈的蒲陰陘與從東南向西北方向穿過太行山脈的飛狐陘在河北省的淶源縣相交。蒲陰陘過淶源經靈丘,出平型關就會進入忻定盆地、太原盆地抵達鹹陽;飛狐陘過了淶源,再穿過飛狐峪就能抵達大同盆地邊緣的蔚縣。我們此次穿越蒲陰陘和飛狐陘的自駕行程就是安排在淶源轉向的。
  • 初探飛狐陘——若干年前一次自駕
    借端午節假期去飛狐陘是事先計劃的,意欲由此探索自古盛名的「太行八陘」。下午四點多,拿上相機等行頭與妻子及好友桂貴一行三人駕車駛出北京。「飛狐陘」是太行八陘之一,蒲蔭陘也是其中的一陘。「太行八陘」是指自古西東部經由太行山脈互通的幾條道路,湊到一起安了一個吉數。「陘」非「徑」,應為山脈中斷的地方,或者更多是生活在這裡人們通常的叫法。
  • 太行八陘之一軍都陘見證時代變遷,摩崖石刻彰顯歷史厚度
    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蒲陰陘、飛狐陘、軍都陘,這太行八陘,就是彼時往來太行山的八條通道。多少歷史大戲,多少經濟繁榮,事關王國更替,古道都默默地見證著。花海中的和諧號 北晚新視覺供圖太行山脈綿延400餘公裡,橫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個省,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在此過渡到第三階梯。
  • 自駕張家口蔚縣四十裡飛狐峪
    飛狐峪飛狐陘——太行八陘之一,從進入飛狐口開始,穿越飛狐峪、黑石嶺、浮圖峪、紫荊關後,可直達北京。明朝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的《飛狐口記》,形容飛狐口的山勢:「如千夫拔劍,露立星攢。」這條重要的咽喉曾經在明朝被蒙古也先攻破,並圍困了北京城,也成就了一代英雄——于謙。
  • 美麗河北 人文之美|飛狐古道
    在這大南山中,有一條古隘道,就是太行八陘之一——飛狐陘。飛狐陘,又叫作常山陘(古代稱太行山為常山),今名飛狐口、北口峪,俗稱「四十裡黑風洞」。在古籍上,飛狐口還曾經有過飛狐岌、飛狐嶺、飛狐谷、飛狐道、飛狐關等名稱。幾千年來,在沒有汽車、火車等機動運輸工具的時代,飛狐口一直是華北大平原與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間的要隘,關內通往關外的重要孔道。
  • 中國人如何穿越太行?
    來源:圖蟲創意 太行山大峽谷之不同凡響, 更不遜色於這些千古名山。 太行山峽谷系 以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以及太行八陘為脈絡。
  • 蔚縣飛狐峪·空中草原(組圖)
    這就是蔚縣飛狐峪·空中草原景區。  高山之巔野花盛開  空中草原景區不同於其他草原的不僅僅是它在「空中」還有它的植被和花海。空中草原氣候溫潤,草地多為茸草和大片狀花葉,茂密如厚厚的地毯,草原上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夏秋季節各色野花次第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