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陘之第六陘-飛狐陘(飛狐峪),自古就是兩軍廝殺的戰場
[2018年6月16日(周六)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南]
圖文/葉子陪你去旅行
陘,音xíng,即山脈中斷的地方。出蔚縣縣城向南15公裡,便到了被稱為「40裡路80道彎」的飛狐陘,也稱飛狐口、飛狐峪,是太行八陘的第六陘,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之南。
飛狐陘山峰怪異、谷幽奇撿,地形南北走向,神幻複雜,逶迤蜿蜒20公裡,最寬處達百米,最窄處不過十幾米。時而陡壁擋面,山窮水盡疑無路;時而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條被現代人稱為京西綠色大峽谷的飛狐古道,曾是南往華北平原,北通塞外大漠的商貿要路。同時,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就是兩軍廝殺的戰場,有「中原兵得之則可北控大漠,塞外之兵得之則可直取中原」之說。
飛狐陘地處恆山山脈與太行山脈的交匯處,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間,歷史上多次造山運動形成了其山姿百態、峰奇景秀的自然風光。當地百姓說:「四十裡飛狐七十二道彎,彎彎有洞天,處處含勝景。」
「一炷香」,是一根高32米,粗9米的石柱,是飛狐峪谷中一大景觀,在進峪千迴百轉之中驀見一峰如柱,上接雲霄,霧盤雲繞,下垂谷底,沉重穩健。有人傳說李廣 、楊六郎都曾在這裡拴過馬,所以又稱拴馬柱。百姓說這是「鎮山棒」。
作為重要商道的飛狐口,明清時北口村也可謂商貿集散地,商號、飯館、車馬店、客棧、藥鋪多處,使距這兒15公裡的蔚州城愈發繁華起來,因此,飛狐口上的北口村就具有了「驛站」的功能。每天過往與駐足的騾幫絡繹不絕,騾鈴聲不絕於耳。
山腳下,汽車魚貫而行蜿蜒向前;山腰上,張石高速公路把飛狐峪的一道道彎拉直;高速公路上,一輛輛汽車疾馳而過。高速公路與飛狐古道疊加成幻影般的地理坐標,在徐徐清風中搖曳。
站在飛狐峪遠眺,山坡綠色的地毯上有一團白色在緩緩地移動,那是峪中人正在放牧的羊群。
漫漫飛狐古道邊,嫋嫋炊煙升騰中,世代居住在此、每天守著如畫風景的農人們,呼吸著山裡的清新空氣,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經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