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林麗姬以形似神俱物我同化的現代水墨畫自成一家

2020-12-13 騰訊網

  近年來,臺灣畫家林麗姬自創水墨畫新技法——彈指皴法、天羅地網皴法。創造出抽象符號互滲暈染的畫面,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林麗姬在採訪時,詮釋了她的創作理念:

  宇宙如畫,知與不知,覺與不覺,全在心的感受,心的培養。創作者必先要細聽心底語言、心有所體悟,心境現前,方能攝受於中,貴乎意境之活現;借作者的手法以筆墨形繪。蘇東坡詩云:「無一物處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於「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無論儒家或道家都強調人與自然與社會,心與物,超越與內在的和諧統一,因而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教育人們具有「慈悲憫人之懷」,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人格意識成為中國的審美原則,提倡藝術家從生活審美體驗上升到生命體驗,感悟宇宙大道,以高尚的人品,精深的學養才情,傑出的技巧去進行藝術創作,展現獨特的現代水墨抽象人物畫風格。現代水墨抽象人物表現技法注重精神內涵和形式美高度融合的一種再創造,必須將對象的造型、光影、色彩轉換成獨特的繪畫語言形態,並不是一種機械的模擬。本人遵循劉國松老師的教學理論「先求異,再求好」,並付諸實踐,精益求精,以自創的彈指皴法,走出個人的獨特風格。先要將「物」無物化,才能產生自己想像的形體,而這一型體又不能同於大自然中既有的形狀,可是畫出的造型又是具有可理解的意象,就有如「物我同化」,代表人與萬物是一個整體,將自然的生命透過悟性往上提升,掌握方向、方法脫穎而出,體驗「道」的存在,道家就是要人修練才能產生智慧。取莊子「天地篇」中之意境:『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本人之作品,即是以「抽象」的概念,捨棄中國傳統的皴、擦、染技法,在原本傳統文化基礎上,加入新元素,注入畫家的思維和感受。這些作品背後,仍舊藏著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創新精神的現代繪畫去表達。藝術來自藝術家的生活,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所以創作是一種信息,是畫家與時代的對話。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曾說:「沒有創作,就不能稱其為畫家」。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具有一種心靈的悸動及精神的實在性,充滿無限遐想空間。繪畫要跟隨時代,要繪出當代,才能展現生命,所以技法的革新,是水墨畫必走的一條出路。我開始創作時,也努力想在技法上作突破,嘗試各式各樣的畫法,本人以自行研發的「天羅地網皴」技法,在作品中透露出自己對生命和藝術的領會,展現現代水墨不同凡響的新活力。人上有人人上有人,作此畫的用意是在啟發人要謙虛,記得永遠會有比自己更厲害能幹的人,不要以為自己是最好的,鼓勵人要有積極向上,悲智憫人為懷的人生觀。

  林麗姬簡歷:

  1958年生,籍貫基隆市

  學歷:菲律賓國立BULACAN大學博士

  經歷:臺北縣書法學會監事、

  臺北縣書法學會評審委員、

  遊藝雅集書畫學會會長、

  三芝國中書畫社教師。

  現職:

  臺灣書畫學會監事會召集人、

  華梵大學曉雲導師紀念館館長、

  華梵大學蓮華佛學研究所副教授、

  芝柏藝文館藝術總監、

  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藝術委員、

  中華梨韻創作學會顧問等。

  藝術足跡:個人展

  2017年3月展於華梵大學曉雲導師紀念館「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展」。

  2016年6月展於新北市芝柏藝文館「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展」。

  2015年4月展於新北市土城藝文化館「2015幻化組曲一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展」。2014年2月展於基隆市文化中心「幻化組曲一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畫展」並出版「幻化組曲一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作品集。

  2013年7月展於新北市曉雲導師紀念館「跨越時空 ? 現代與傳統對話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展」。

  2012年11月展於展於新北市芝柏藝文館展出「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展」。

  2012年10月展於新北市三芝圖書館展出「林麗姬現代水墨創作展」。

  2007年10月土城市藝文館成立應邀展出「林麗姬現代水墨作品展」。

  2007年8月在臺北縣土城市金城藝廊展出「書畫禪」。

  2007年7月獲臺北縣樹林市邀請在該市圖書館大安分館展出書畫並出版「書畫禪」作品集。

  聯展、邀請展

  2017年12月展於北京中飛書苑〈圍爐看雪西山映畫、交流展〉

  2017年12月展於大板根2017年11月展於洛陽白馬寺〈佛光藝緣書畫展〉,現代水墨畫作品〈蓮花生大士〉被白馬寺博物館收藏

  2017年11月展於深圳國際藝博會

  2017年7月展於中歷中央大學圖書館〈第二次中華梨韻創作學會聯展〉

  2017年5月展於臺北復興崗圖書館〈第一次中華梨韻創作學會聯展〉

  2017年5月展於華梵大學曉雲導師紀念館〈第五屜蓮華藝展〉

  2017年4月展於新北市土城藝文館〈桐聚藝術情〉

  2017年3月展於臺北市中正紀念堂採玉藝廊〈臺北四人書畫聯展〉

  2017年3月展於臺北市首都藝術中心〈詠墨.指導老師劉國松〉

  2017年2月展於高雄荷軒新藝空間〈現代水墨傳承展.指導老師劉國松〉

  2017年1月展於臺北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現代水墨傳承展.指導老師劉國松〉2016年12月展於臺中市臺灣文創藝術博覽會〈現代水墨傳承展.指導老師劉國松〉2016年12月展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國際水墨藝博會〉

  2016年5月展於華梵大學曉雲導師紀念館〈第四屜蓮華藝展〉

  2016年4月展於新北市藝術中心〈2016年新北市美術家雙年展〉

  2015年5月展於華梵大學曉雲導師紀念館〈第三屜蓮華藝展〉

  2015年4月展於臺北市首都藝術中心〈思承劉國松珼代水墨師生展〉

  2015年3月展於高雄市荷軒新藝空間〈劉國松2015師生展〉

  2015年1月展於北京南區藝術中心〈臺灣藝術家聯展〉

  2015年5一7月展於新北市曉雲導師紀念館

  2015年3一6月展於兩岸藝術家展覽館

  2015年4月展於臺北市首都藝術中心〈思承劉國松師生展〉現代水墨畫作品被收藏

  2015年3月展於高雄市荷軒藝術中心〈2015年劉國松師生展〉

  2015年1月展於北京南區藝術中心〈臺灣藝術家聯展〉

  2014年12月展於青島博物館《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

  2014年11月展於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德群藝廊「傳功」:劉國松及兩岸三地現代水墨師生展

  2014年10月展於閩臺報業研究交流中心

  2014年9月展於濟寧博物館《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

  2014年7月展於煙臺博物館《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

  2014年5月展於濰坊博物館《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現代水墨畫作品《幻化組曲14》被濰坊博物館收藏

  2014年4月展於山東博物館《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現代水墨畫作品《幻化組曲13》被山東博物館收藏

  2014年3月展於臺南市文化中心「劉國松現代水墨師生展」。

  2013年11月展於金門縣議會「翰墨飄香兩岸三地書畫聯展」。現代水墨畫作品被收藏2013年10月展於高雄市文化中心「劉國松現代水墨師生展」。

  2013年9月展於中壢市中原大學藝術中心「原. 緣劉國松現代水墨師生展」。2013年9月展於新北市藝文中心「2013年新北市美展」。

  2013年8月展於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傳功劉國松現代水墨師生展」。

  2013年6月展於韓國首爾「中韓交流展」。

  2013年5月展於臺東美術館「白線的張力兩岸三地現代水墨展」。

  歷年在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雲南、寧夏、福建、安徽、四川、遼寧、臺灣及金門、韓國等地參加聯展和邀請展,計100餘次。

  通訊地址: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一段56號8樓

相關焦點

  • 劉國松:臺灣現代水墨畫之父
    它仿佛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體劉國松祖籍山東青州,1932年生於安徽,1949年定居臺灣。劉國松14歲開始學習傳統國畫,20歲改習西畫。1956年,劉國松從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隨即創立「五月畫會」,發起現代藝術運動。劉國松幾十年來一直在中西藝術的天地裡,不斷穿梭、不斷往返、不斷探索,對中國文化在世界中的處境,既有切身的體會,也有深刻的思考。早年在祖國尚不發達的時候,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教書的劉國松曾受到日本人對中國文化不屑的挑釁,他下定決心要把中國繪畫發揚光大,重新走向世界舞臺,不要被西方人同化。
  • 李濟民:從文人畫到現代水墨
    眾評名師  衡量一個中國畫家藝術作品的變革與創新成果,最終體現在對筆墨形式的突破和圖式風格的確立上。濟民經過多年的學習與摸索,選擇了不同於一般中國畫家的研究方向——— 在色彩和筆墨的雙重方位探求突破。他的近期作品在色彩語言的表現上富有成果,同時也能感到他在儘可能地保持中國寫意畫所固有的優點和長處,同時力求達到發揮筆的書寫特性與墨色相輝映的目的。
  • 廣州畫院|水墨畫家潘小明:水墨畫姓水
    水墨畫姓水,水無常形,在乾濕變化中充滿了奇妙的變化,有時精妙處如神來之筆,可遇不可求,偶然中會出現奇蹟。所以,水墨畫家應沉著機靈,出奇制勝,放膽取捨,把握全局,從而達到控制畫面的目的。在他的這些具有現代意味的水墨花鳥畫作品中,筆痕、墨跡所產生的意蘊與情思體現著他與水墨藝術息息相關的生命追求,體現著一種藝術精神的釋放。這種藝術精神使他的作品在「言」「象」「意」的關係上達到了一定高度的和諧統一。——羅一平每畫評,我很在乎感覺,只有畫打動了我,才能驅動筆下湧流。
  • 臺灣山東籍現代水墨畫家精品亮相濟南
    新華網濟南11月17日電(記者劉寶森)「赤子心·故鄉情——臺灣山東籍現代水墨畫家鄉情展」17日在山東濟南開展,來自臺灣的7名畫家為家鄉帶來了120幅精品力作。
  • 著名畫家於偉水墨人物畫欣賞
    水墨人物畫到當代為止,經過了幾代人的學理探索和創作積累,這一畫種已日趨成熟。水墨人物畫從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吳偉到清代的閔貞、黃慎、任伯年等人之後,到20世紀30年代徐悲鴻引進西畫造型,加之蔣兆和的藝術實踐,已與古代的水墨人物畫有很大的區別,在人物造型上有本體的推進。而在當代畫壇,就有這麼一位執著於水墨人物畫的創作者--於偉。於偉,1967年生,中共黨員,一級美術師。
  • 畫家吳冠中散文《畫裡陰晴》,詮釋他對油畫和水墨的理解
    今天推薦的這篇《畫裡陰晴》,吳冠中先生由故鄉談及繪畫,詮釋自己對水彩水墨和油畫的理解。文畫相通,從文字裡我看到先生不受工具約束、不拘泥於形式的藝術境界。他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在文章結尾自我調侃:「我的兩個畫種都不純了……拿不定主意定居油畫布還是落戶水墨之鄉」。
  • 現代水墨畫展望
    古典水墨畫的技法建立在書法藝術之上,所謂「書畫同源」的思維模式,先天性地決定了水墨畫技法的趣味. 傳世的水墨畫作品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以書法的運筆技法作為畫面骨架的。這種趣味傾向對於後人具有考古學上的斷代價值。  本世紀初出現的現代水墨畫正是以改變傳統技法為起點的。迄今為止,現代水墨畫在技法語言上已經有了多方面的突破。
  • 心靈之境——李樹水墨畫的藝術特徵
    水墨畫的主要特徵即是水墨作為一種獨立的語言體系能夠表達出創作者的審美思想和獨特的個性風格。尤其是在當代中國畫的發展中,水墨作為獨立的語言體系被賦予了新的觀念,畫家表達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發展變得更為寬泛。當代有一批優秀的畫家在水墨畫的繼承和創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李樹即是其中的代表。(李樹 竹石添韻)水墨畫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形象性。
  • 林良水墨花鳥畫欣賞
    二、「意」的凸顯宣德以後憲宗執政期間正值整個宮廷繪畫的「文人畫化」傾向,林良藉機將文人畫的氣質引入畫中,並且加以重新詮釋,創造出注重筆情墨趣,簡逸悠淡的繪畫格式。俞建華在其《中國繪畫史》中曾指出:文人畫者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法。林良「以書入畫」響徹整個畫壇,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引入草書到繪畫創作當中的「院體」畫家,在當時的宮廷繪畫當中,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水平被推為最高。
  • 特徵鮮明自成一家——著名畫家孔維克中國人物畫現代性探索新路徑
    中國人物畫現代性探索的新路徑孔維克是我非常熟悉和尊敬的畫家,作為孔子的後代,為孔子造像在無形之中成為其繪畫的重要內容。孔維克多年來堅守著這份責任和義務,並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杏壇講學》《孔子與弟子七十二賢》《孔子周遊列國》等都是其早期的成名之作。
  • 特徵鮮明,自成一家——著名畫家孔維克中國人物畫現代性探索的新路徑
    中國人物畫現代性探索的新路徑 孔維克是我非常熟悉和尊敬的畫家,作為孔子的後代,為孔子造像在無形之中成為其繪畫的重要內容。孔維克多年來堅守著這份責任和義務,並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杏壇講學》《孔子與弟子七十二賢》《孔子周遊列國》等都是其早期的成名之作。
  • 中國畫與水墨畫的關係理解
    國畫的發展歷史悠久,從古至今,通過反應當時的社會、歷史、生活、文化等來用作畫展示的風格,畫家們各自有自己的風格和創作精神,通過對當地文化等的不同理解分別用獨特的手法來描繪出歷史的顏色。中國畫包含水墨畫。
  • 畫水墨荷花,要看這幾位大家!
    畫風豪放潑辣,水墨淋漓,一揮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王冕。元代著名畫家,擅長梅花和荷花,它筆下的荷花,造型端莊優雅,靈動而頗有神韻。王冕的畫作花密枝繁,別具風格,而他畫出的荷花更顯柔美逼真,自成一派風格。石濤,與弘仁、髡殘、朱耷(八大山人)合稱「清初四僧」,是中國繪畫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人物。
  • 畫水墨荷花,要看這幾位大家
    畫風豪放潑辣,水墨淋漓,一揮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元代著名畫家,擅長梅花和荷花,他筆下的荷花,造型端莊優雅,靈動而頗有神韻。王冕的畫作花密枝繁,別具風格,而他畫出的荷花更顯柔美逼真,自成一派風格。八大山人愛荷、夢荷、畫荷、寫荷,可以說荷花是他藝術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八大山人的作品通常是以象徵的手法抒寫心意,畫中景物形象誇張奇特,畫風雄奇雋永,比如八大山人畫魚、鴨、鳥等動物,皆以白眼向天,畫作中充滿倔強之氣。筆墨凝練沉毅,以放任恣縱見長,不論大幅還是小幅,都有渾樸酣暢,明朗秀健的風採。
  • 法國畫家的「水墨禪畫」
    他說,譯成「佛和」,其實與「佛」無關,但卻形成了「佛的和諧」一意。或許正是這一巧合,成全了他的「中國禪畫」緣。談到這個名字,羅伯特很是自豪,「『羅渭石』是李項鴻老師為我起的,他看我崇拜畫家徐渭和石濤,便取『渭』、『石』二字。」
  • 水墨新危機:現代水墨逐漸喪失中國傳統,新時代畫家如何二者兼顧
    現就職吉林省書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籤約畫家,九三學社社員。2017年獲得國家青年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崔宇20世紀初,在社會變革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現代水墨畫在語言形態上與傳統繪畫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 王義:雕出來的「水墨畫」
    王義:雕出來的「水墨畫」 如果你想到山東體驗文化之旅,除了曲阜孔廟以外,濟寧的王義紅木文化博物館是不能錯過的地點之一。因為在王義紅木文化博物館內,你不僅能看到雕刻在紅木家具上的儒家文化,而且能在王義出品的紅木家具上欣賞到如山水畫般富有意境和美感的山水紋雕刻。
  • 「波洛克」式的中國傳統水墨畫
    因此,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界的追隨者們,也算是尋著「抽象表現主義」這一藝術形式的根在走,至於走得如何,那是他們「當代藝術家」們的事兒,與我們「中國傳統水墨」並無關聯。可最近,我卻看到了一些作品,把「中國傳統水墨畫」和「波洛克」糾纏在了一起,美其名曰,「波洛克」式的中國傳統水墨畫。可以想像,在薄薄的宣紙上,滿滿當當地用顏料和墨汁看似隨意的滴滴灑灑後的效果會是怎樣?
  • 詩畫浙東——浙江省現代水墨畫研究院作品聯展恆廬啟幕
    詩畫浙東——浙江省現代水墨畫研究院作品聯展現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四條詩路」重要決策部署,作為「文化浙江」和「大花園」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旨在打造覆蓋浙江全省的「詩畫浙江」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浙江省現代水墨畫研究院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紮實推進「四條詩路」建設的總體要求,選取「浙東雁蕩山」為題材,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並赴雁蕩寫生收集創作素材。
  • 元代花鳥畫以水墨為主,明代以寫意為先,現代則筆墨雄渾
    國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塊瑰寶,國畫分為:水墨山水、工筆人物、花鳥蟲草等幾大類。而最常見和最精緻的當屬花鳥畫。中國花鳥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繪畫之是我國歷代畫家不懈努力共同創造的藝術財富。那麼,關於當代中國花鳥畫發展的趨向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