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讀了500本書,我發現 ,讀書能夠改命這件事,是真的

2020-10-17 書語人間

    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大家好呀~

    今天,202077日,一個既平凡,又特別的日子,靈遙完成了第500本好書的解讀。

    古人有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別是對於學子來說,唯有先把書給讀好了,才有機會在高考考場上,脫穎而出,去到一所更好的學校裡深造,然後在畢業後,有機會去到一座更大的城市裡,幹著一個更體面的工作,離理想中的生活更進一步。


    但是,畢業以後,讀書又能夠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又或者,一個普通人究竟能夠通過堅持閱讀,收穫些什麼呢?

    這篇文章裡,靈遙將告訴你我的答案。


    01.

    少犯錯,少走彎路


    你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人:

    他們才思敏捷,無論你遞給他們什麼話題,都能夠和你娓娓道來,仿佛和你說的都是些他們家裡的事。

    一有什麼新鮮資訊,他們永遠都是那個最先知道的,總都夠快人一步,把大多數人都沒有看到的機會,給牢牢地把握在手裡。


    其實,他們的這種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習得來的。

    比方說,這次的A股全線飆紅,便在我的預料之中。

    一方面,香帥在《錢從那裡來》這本書裡已經說很清楚了,過去的6年裡,中國人之所以發現錢越來越難賺了,是因為城鎮化和工業化紅利已經消失了。換言之,沒有兩位數的增長,才是正常現象。


    但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把改革開放後的兩位數增長,當成了一種常態,沒有很理性地去看待這個問題,於是,經濟增速一降緩,便不淡定了。


    另一方面,疫情導致的經濟蕭條,無疑重創了正在轉型中的中國經濟,讓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種悲觀狀態。於是,無論是大小投資者,為了保命,都會下意識地選擇拋售股票,明哲保身。


    兩個因素一疊加,對我來說,便是一個入手的最佳時機。

    雖然嘴上說著「為國護盤,我驕傲」,但是,我心裡透亮著呢,買賣這件事,只要大趨勢向好,只要成本夠低,賺到是遲早的事兒。

    所以,這件事來看,我特別感謝讀書帶給我的積極影響。

    首先,我如果沒有讀過香帥的《錢從哪裡來》,便不會知道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下,那麼,我即便是持有,心也是虛的,隨時可能會因為外面的一句風吹草動,改變自己的操盤策略。


    而,我如果沒有讀過《富爸爸,窮爸爸》,那麼便無法準確地區分「資產」和「債務」,「投資」與「投機」,大概率會像以前一樣,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錢的,全都給花在滿足自己虛榮心的買買買上,即使看到了這個機會,也沒錢去搏這一把。


    因此,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讀書首先能夠帶給你的,便是大量的、正確的、能夠幫到你的資訊,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錯,少走彎路。


    02.
    實時性,實用性的解決方案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問了,「靈遙,長輩的叮囑和朋友的分享,不也能做到這一點嗎?這些和讀書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我想要說的,有一對能夠在多個方面,給予你支持的父母,和一群真心為了你好,有好事都會想著你的小夥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因為無論是《貧窮的本質》,還是蓋茨基金會2020年信,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殘忍的事實:

    窮人之所以貧窮,並不只是因為這個社會給予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還不夠多,而是因為他們壓根便意識不到,飲用乾淨水源、接種疫苗,與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於是,在那些地方,年幼的孩子要麼會因為瘧疾等疾病,早早夭折,要麼會早早輟學,然後幫助父母做些簡單的家務,或者跟著父母去進城務工,白白錯失了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


    然而,僅僅是來自家裡人的叮囑和朋友的分享,是遠遠不夠的。

    一方面,這個時代發展的實在是太快了,家裡長輩人的建議雖然出發點是為了你好,但是未必真的適合你。

    比如,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的那個時代,年輕人活下去的出路,就只有兩個,一個是接受教育,考大學,等著社會上的分配,分到哪裡便去到哪裡生根發芽,一個是學一門手藝,去一名藍領工人。

    所以,在我和他們談起我在幹自由職業,在網上寫文章賺錢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連連搖頭,認為這個工作「不夠安穩」,你一個年輕人就該去大公司裡,最好是那種端著個那個鐵飯碗,能夠吃上一輩子的大國企。

    久而久之,我也只得迴避和他們談論這個主題,多陪他們聊過去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任何人都有Ta的局限性,根本做不到面面俱到。

    如果說,長輩們的叮囑,會因為時代的發展過時,那麼,同齡人之間的分享,則存在了許許多多的局限性了。

    比方說,我朋友在來和我聊職業規劃時,我都會勸他們說,「不要急,慢慢來,要穩紮穩打,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然而,我說這句話的時候,背後有一個大前提,那便是我現在正過著一種「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無負債」的零壓力生活。加上處在縣城,每個月的生活成本特別低,不到3000塊錢。

    所以說,很多事情,我都等得起,很多機會,我都沒有必要去拼盡全力,累到自己。


    但是,我周圍很多人則過著與我完全不同的生活。

    他們有的父母生病,每月都需要大量的醫療費和看護費,有的剛剛有了自己的孩子,房貸、車貸、奶粉、子女教育等等,都是一筆筆不小的支出。

    這種養家餬口的壓力,往往也會使得他們更容易因為錢發愁,希望嘗試那些來錢快的路子。


    也正是因為人與人的處境時不同,所以大家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並不相同,即便是分享信息,也只能是感情上的互幫互助,很難做到經驗的復刻與共享。

    讀書,卻能夠很好地規避掉著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從實時性來看,書店裡每月都會上新一批反映當下這個時代的書,無論是近期大熱的直播帶貨,還是5G、新基建、人工智慧等等,都有人在研究,你則可以通過閱讀,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看問題。


    另一方面,從實用性來看,雖然一本書很難做到360度全方位解決你的疑惑,但是你總是能夠通過「主題閱讀」,從多本書裡找到你需要的東西,然後整合成那個你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因此,遇事不決時,先去書店裡看看,給書一個幫助你的機會吧~


    03.

    信任 = 堅持,成功 = 執著


    說了前面兩個讀書能夠帶給普通人的改變後,靈遙想談談堅持讀書500本中的「堅持」二字,帶給我的改變。

    做這件事情以前,我一直都是一個「做事三分鐘熱度」的人,雖然嘗試過繪畫、書法、鋼琴、遊泳、攝影、布藝、木工等多種玩法,涉略過餐飲、保險、銀行、證券、碳市場等多個領域,待過大國企,熱血創過業,但是都沒有留下拿得出手的成績。

    於是,我一開始告訴我爸媽和周圍人我想要做「職業讀書人」的時候,他們都只是淡淡一笑,不予置評。

    沒想到,600多天過去了,我依舊在堅持著做這個。

    在此期間,我也慢慢開始發現,家裡人開始把這個當回事兒了,會和自己的朋友安利我的公眾號裡;周圍人在給小夥伴推薦讀書厲害的人時,下意識地會提到我的名字。

    「職業讀書人」,這五個字,也開始從我個人簡介中的一部分,變成了一個留下別人心底的符號。


    也正這種轉變,讓我明白兩個道理:

    一個是羅胖曾經說過的,信任從不是別人憑空施捨給你的,而是你自己憑實力賺來的。

    簡單來說,便是你如果一直都重複地做著讓別人放心的事情,那麼,在未來,別人便會主動把更多的機會交給你。反之,你如果總是亂立flag,亂給承諾又不兌現,只會把路越走越窄。


    另一個是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你的執著。

    這些日子,各類選秀節目層出不窮,靈遙為了打發時間,跳著看完了《創造營2020》。

    那個叫做陳卓璇的妹妹,一開口便憑藉著自己的一副好嗓音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接著,她在第一次公演後,因為說出了那句「是我站得不夠高嗎?」,引來了很多人的非議,不少人都認為這個妹妹的性格太過於狂妄,有點不自量力。


    當時,我雖然沒有在網上發表言論,但是,心中難免有些擔心她,因為頂不住壓力,人設崩塌。

    結果,她之後的發揮一次比一次的穩定,每一次開口都像是在向我證明,「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有這個實力,我值得那個最好的位置。」

    恰恰是因為她對出道的「執著」,很多人改變了對她的看法,不少曾因為她學生時代的黑料黑她的人,也在了解了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後,心悅誠服地為她「撐腰」。

    最終,妹妹以第四名身份出道,成功圓了自己的女團夢。


    因為靈遙自己是一個從不追星的人,於是,周圍有不少人在看到我在朋友圈裡為她發的「撐腰」後,跑來問我為什麼如此偏愛她。

    我想,大概是她的執著,和為了夢想堅定前行的勇氣,最終打動了我吧?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碎片化閱讀、短視頻、直播等所佔據。再加上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壓力,願意每天抽出15分鐘、半個小時,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於是,「讀書無用論」的論調,也會時不時地出現在網絡上,帶偏一些人的節奏。

    但是,靈遙始終認為,讀書這件事,它應該像呼吸、吃飯、睡覺一樣,刻入我們每一個人靈魂深處的事情。

    因為,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像讀書一樣,幫助我們打破思維的邊界,去見到一個更大的、更寬廣的世界。

    祝好!

相關焦點

  • 讀書這件事,你真的會讀嗎
    讀書,現在成了大家努力自己的標配。確實,讀書是比較快捷,也是低成本提高自己的方式。現在讀書很熱,也有很多讀書的平臺,聽書的平臺。很多人下班後都紛紛加入讀書大軍中,可從上小學開始,到現在工作後。讀書讀了這麼多年的你,你真的會讀書嗎?你有考慮過自己的讀書的方法是否正確嗎?
  • 堅持讀了400本書後,我想和你聊聊,我對讀書的3個理解
    堅持讀了400本書後,我個人對讀書的三個理解。說起「讀書」這件事,我聽到過的疑問,大多來自於兩個方向:一個與時間和進度有關,簡要概括,便是「你一天讀1本書,哪裡來的時間呀?,沒有從書裡面跳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閱讀這件事。
  • 三本書讓你此生愛上閱讀這件事
    作者粟津恭一郎建議大家試著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在自己最大的自由範圍內選擇讀什麼書、什麼時候讀書、甚至想不想讀完一本書。聽上去好像是一個不怎麼先進的方法,人難道不應該嚴於律己麼?可恰恰是這種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嚇退了很多本來可以讀書的機會。如果把一件事設了很高的門檻,結果可能只是在腦海裡一遍一遍地描繪這件事,最後越描越黑、越來越難,翻開一本書可能就意味著要有很大的勇氣了。
  • 一年讀500本書,牛人是怎麼做到的?
    通過閱讀積累了豐富知識量的人,讀書就像站在高處觀賞風景,他不僅能夠掌握自己的閱讀節奏,而且能夠快速篩選書中的價值點,把書讀得又快又好。3、讀書方法。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讀書就是要從頭看到尾,不能錯過書的任何內容,否則就不能算是讀完一本書,甚至有的人還因此而產生負罪感。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其實只要我們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書。《無限可能》是一本教人升級大腦的學習指南。
  • 讀書沒有 KPI:為什麼堅持「一年讀 100 本書」沒用?
    讀書是永不過時的潮流和趨勢所在。讀書有時候就像是健身餐中的羽衣甘藍,不是那麼好吃,但仍值得你細細品味,因為這樣對我們自身有益。事實上,正因為讀書的益處如此之多,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儘可能多讀書,越多越好。於是,有人提出我們每個人每周都應該讀一本書,甚至有一種說法是建議每一天讀一本書。畢竟,這正是馬克·扎克伯格、比爾·蓋茨和埃隆·馬斯克成功的秘訣所在。
  • 如果不是發生了這件事,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讀《資本論》
    這一個多月的讀書經歷,就是最好的試金石。這麼難的書都讀下來了,再去讀一般書的時候,感覺真的是大不一樣。害怕並沒有什麼用,只有行動了才能說明一切。雖然這點還是做的不好,但我相信自己會走在持續改進的道路上。
  • 世界讀書日,品張雲雷這本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近期張雲雷的粉絲也在為他打各種與讀書有關的榜,張雲雷本人今日也發了微博「#世界讀書日#閱新聞 增好書」。在這個不算特殊的日子,我想來讀讀張雲雷這本書。這篇文章沒有那麼多精美的文字,有的只是我真情實意的表達。
  • 讀書這件事!
    而我誤打誤撞的進入了主題閱讀模式。我最開始讀的書都是關於投資理財的書,因為對這一領域特別感興趣就把這個領域的好書都讀了,讀一本書的時候不自覺的顯現同類別的書,進行對比驗證,進而達到了主題閱讀的模式。我們都有基礎閱讀的能力,大部分人都有檢視閱讀的概括能力。比如你看完一本書之後知道這本書講的主題是啥,可以概括出來!
  • 關於讀書這件事兒,我真的很想給你幾點建議
    讀書長知識這個作用自然不用說,更重要的是讀書能開闊我們的眼界,書讀得越多,我們越能發現自身的不足,也能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只是在交談之後,我發現眼前這個女孩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雖然還沒畢業,卻有著清晰長遠的目標規劃,並且執行力很強。本是長相普通平凡的女孩子,談起讀書和夢想,氣質卻煥然一新,變得優雅也自信。原來普通平凡的女孩子也可以很好看,就像三毛說的,書讀的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 我觀察了很久,發現能真正逆天改命的是這三種人!
    這時候,很多人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別人介紹的改命方法(當然是正道)。故事中的女士,為啥常人難以堅持的地方她能堅持?別人不能精進的時候她能精進?因為她是真的很想改命。現實生活中看似很多人都想改命,一旦要有所付出,比方說每天要誦多少部經,念多少佛號,少玩多少手機,不少人立馬就退縮了,這種人並沒不是真的想要改命,最起碼決心遠遠不夠。
  • 關於「讀書」這件事
    前言:讀書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想像著那些作家窮盡一生的智慧與體驗,通過閱讀一兩本書就能傳達給我們,那是一件多麼划算和幸運的事。自本科畢業剛工作三年的時間裡,雖也零散地讀了些書,但沒有什麼系統與規劃,看完就扔一邊了。直至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感覺再這樣下去不行了,需要做出改變。
  • 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讀書」的認知!
    直到最近,我看了另一本書——《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的主旨,讀書何止是「改進心智」,更是「改造大腦」。這完全顛覆了過去我對【讀書】這件事的看法。讀書需要「雜讀」,需要同時讀多本書,需要反覆讀對自己影響較大的「教典」,需要多與各領域「達人」交流,需要兼顧電子書與紙質書的優點,需要辨別優劣,需要掌握「速度」。第五章:為我們推薦了十本書,作為「可供一生使用的財富」。
  • 我堅持讀書半年了,我開始反思了
    是的,我在閱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很是懷疑,但是我覺得執行裡面提及的方法對於當時的我是最好的選擇。原因有二:一、對於囫圇吞棗地閱讀,我自己也是感到收穫不大,但是相對於遊戲或者煲劇,我覺得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這樣的讀書對於我來說實際上很痛苦,誇張的來說:讀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記住過,甚至我一度陷入它還沒有玩遊戲有用的泥沼中。
  • 為什麼要堅持讀書,堅持讀書的這6個原因
    為什麼要堅持讀書,堅持讀書的這6個原因,你知道嗎?堅持讀書的原因1.堅持讀書可以給人帶來力量的法寶,我們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最後將匯聚成智慧的星辰,在人生某個重要的時刻,它將幫助你完成得更出色,帶來更大的回報。堅持讀書的原因2.堅持讀書,會讓自己變得比較有氣質。
  • 如果想養成讀書習慣,卻不知道如何做讀書計劃,推薦你讀這本書
    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被人建議多讀書,但真正行動的卻很少,最終找到其中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讀書,如何開始?面對這樣的困擾,大多數人一籌莫展,如果你問我,我也是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解答的,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系統的思考過這個問題,直到讀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書籍封面當看到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感覺會很雞湯,但看完後發現,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書。
  • 如果想養成讀書習慣,卻不知道如何做讀書計劃,推薦你讀這本書
    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被人建議多讀書,但真正行動的卻很少,最終找到其中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讀書,如何開始?面對這樣的困擾,大多數人一籌莫展,如果你問我,我也是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解答的,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系統的思考過這個問題,直到讀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
  • 一年讀500本書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如何有效地讀書?
    但如果是小說,漫畫呢,一年看上500本,又有什麼意義呢?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怎樣有效果的讀書呢?2 帶著功利心讀好每一本書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想清楚這些,才能讓你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你真的會讀書嗎?
    有幸加入了讀書群,在書友的督促下我讀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一書,光是書名就讓我汗顏,除了課本以外沒有讀過幾本的我仿佛找到了自己沒有成功的原因,索性一口氣讀完。本書描寫了主人公是如何實現100天讀完33本書,1年讀100本書,如何從一個曾經面臨失業、要過乞丐生活的年青人晉升為銷售總監,實現了人生逆襲。
  • 《深閱讀》|這本書講述了到目前為止,我發現的最好的讀書的意義
    當我在書籍的後記裡讀到這一句話,像是被一道無形的閃電劈中,尋尋覓覓,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讀書最讓人信服的意義。這兩天讀的書是日本齋藤孝寫的《深閱讀》,是我進行讀書類主題閱讀的第2本書,一本比較薄的書,不到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