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香港:香港書展回顧,愛讀書的香港人,愛買書的香港人

2020-12-05 愛美食的表哥

曾經在2015年參加香港書展,連續七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此次書展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展商的數量打破歷史紀錄。 書展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80家書商參展,是在當時香港書展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香港人是很愛讀書的,這從大量來書展的人可以看得出來。看書展是要買門票的,門票25港幣,兒童十元,也是人山人海。令人瞠目結舌的不是參展人數,而是秩序,隊伍就是這麼單線地緩慢往前延伸,在高溫高溼度的白天,難道就沒有人想過要插隊嗎?真的沒有!

而在組辦方和港府有關部門組織下,普通來往行人和參加書展的讀者有條不紊地利用著並不寬敞的天橋路面,每個人似乎都篤悠悠地緩慢前行。而幾步就是一個警察或者安保人員,又保證著秩序井然和安全。香港會展中心面積的龐大和結構的複雜會令任何一位陌生人迷茫。不過還好,書展會場中每隔幾步就是一位安保人員,向他們問路基本都可以得到清晰的指示,所以迷路又似乎不太可能。

香港市民的素質和書展主辦方在安保上的巨大人力投入,是國內任何一個書展都無法比擬的。書展基本佔據了整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連會議室也被用來舉辦作家講座。早上開門之前就有人在門口排隊,有人坐著輪椅來,有人拖家帶口,還有很多人拖著行李箱,並且在展場內聲音分貝很低,只是人們在選書的聲音,沒有境內各種展會的大喇叭音箱的聒噪,能讓人在裡面安靜的讀書、選書、購書。很多內地的出版社也參與其中由於圖書在賣場打8折銷售,再加上是按照人民幣來結算,超划算的,所以讀者購買非常踴躍。

音樂載體與文藝回顧

音樂出版也是是香港書展足夠引起共鳴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只是看似簡單的幾面玻璃櫥窗,但可以暫時躲避喧鬧的展場,細細將70前—00後年代的時間軸貫穿下來。於是驀然回首,那幾個人那些年那場大雨那幾段往事及那一幕幕,伴隨著靈犀的音符,天籟般的歌聲,意會不可言傳的歌詞,一下子閃爍到了眼前,讓人汗毛瞬間豎了起來,衝刷著記憶的長河;雞皮疙瘩不甘落後地綻放,灑滿了過往的青春。有文字的音樂可以讓人感受到:閱讀改變人生,聽唱完美人性。

寫真與嫩模

嫩模寫真集是內地書展見不到的,也是不允許出現的。而在文化多元的香港卻是可以有。很多不管三線還是四線,甚至十八線只要有粉絲群,豁得出去都可以出寫真集來給大家籤售,價格也自然比普通書要高很多,一般在200港幣上下,帶DVD的更貴一些。但深受歡迎,畢竟是視覺的焦點,經常籤售一開始就會被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電子閱讀與電商

香港書展的電子展區不大,只有港臺十一二家。我覺得一方面可能因為電子教育本地化的關係,另一方面,可能是各家在閱讀與電子的結合上還是沒有很新的發展,而且我發現大陸的電子閱讀科技和教育已經超越出展商好幾條街,港臺的電子教育方面只是掃書上二維碼看教學課件,而沒有自測和自我分析強化系統;低幼方面只有圖像識別卡片初步階段,無衍生的發聲和互動,禮盒裡卡片在初步識別的基礎上搭配的是孩子的可擦寫繪畫的彩筆;其他閱讀方面,以雜誌為主,但沒有結合廣告,也沒有交互的聲光電,只是在銷售渠道上有可借鑑之處,但也與港臺人民的閱讀方式有關,大陸形成這種電子閱讀銷售還有待漫長的改變。

香港沒有什麼像樣的圖書電商網站,平常書店裡也沒有打折團購類的活動。而在一年一度的展場內,大家可以享受一次大減價,很多圖書都在七折,買多了再折上折。而在大陸,圖書電商網站天天在七折以下,搞滿贈活動,降低了圖書作為文化載體的身價。即便是這樣,香港的書價也是港區普通大眾套餐的兩倍左右,比較貴,依然讀者眾,國內一杯咖啡就是一本書的價格,我們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走下去,無論你我他,無論作者、讀者、出版商,無論自我世界、小世界、大世界。

相關焦點

  • 香港書展熱過七月天 香港人一年只買這一次書?
    活動多姿多彩,讓人難以分清究竟是去書展聽講座,還是為了講座而去書展?這不重要。只要來了,就是好的!  港人愛小說也愛教輔  新生代愛看圖畫書,書展現場人頭湧湧,不少拉著拖杆箱帶著孩子逛書展的年輕父母,也不乏祖孫三代齊齊出動的「買書之家」。累了席地而坐,餓了啃個麵包,香港同胞們將書展逛成了嘉年華。
  • 「閱」來「閱」愛?走進香港人的讀書世界
    中新網7月23日電 (朱延靜)綜合報導,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香港作為一個經濟繁榮的中西文化交匯之城,港人的讀書文化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現狀?「喜閱」的人到底多不多呢?香港特區政府努力打造的「閱讀之城」進展如何?2019年7月17日,第30屆香港書展開幕。圖為位於會展中心一層的展區。
  • 「閱」來「閱」愛?走進香港人的讀書世界(圖)
    中新網7月23日電 (朱延靜)綜合報導,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香港作為一個經濟繁榮的中西文化交匯之城,港人的讀書文化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現狀?「喜閱」的人到底多不多呢?香港特區政府努力打造的「閱讀之城」進展如何?2019年7月17日,第30屆香港書展開幕。圖為位於會展中心一層的展區。
  • 香港人拖著箱子買書(組圖)
    本次書展人滿為患。記者在晚上9點左右,依然看到圖書展覽館內人山人海,可見夜深了香港人買書的熱情依然不減。最讓人感動的是,在香港許多人買書會拖著箱子來,這個場面在內地很少看到。(搜狐記者/韓易桐 香港報導) 本次書展人滿為患。記者在晚上9點左右,依然看到圖書展覽館內人山人海,可見夜深了香港人買書的熱情依然不減。最讓人感動的是,在香港許多人買書會拖著箱子來,這個場面在內地很少看到。
  • 書展魅力大PK閱讀習慣差 香港人一年只買一次書?
    書展魅力大PK閱讀習慣差 香港人一年只買一次書?這不禁讓人好奇,是不是一次就買夠了一年要讀的書?  主辦方香港特區貿易發展局深諳閱讀不是一時一地之事,今年還第四次開展「文化七月·悅讀夏季」活動,促進香港全民閱讀的風氣的形成。機構在香港各地舉辦了包括作家分享會、講座、親子閱讀工作坊和寫作攝影比賽等文化活動,讓市民的閱讀熱情溢出書展之外。  香港書展至今走過了26個年頭,早已是亞洲地區頂級的文化盛事。
  • 香港書展為何年年成文化圈焦點?
    香港書展上人頭湧動的一幕讓人很難相信「紙書沒人讀了」的判斷。這句對書展的評價,來自文壇「大腕」龍應臺,曾掌管臺灣的文化發展,對於區域優勢的概念,她極有發言權。「今天的演講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這個就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應好好思考,如何把這個書展變成文化上的PowerHouse,一個文化發動機,是大有可為的。」對於香港書展,龍應臺寄語應當發揮地區優勢。
  • 香港書展為何這麼火?
    火熱的七月,火熱的香港,迎來了年年如此火熱的書展。開幕前兩三天,灣仔地鐵站、會展中心一帶人行天橋早已設好路標,宣告著這場夏日盛宴的來臨。 書展第一天,數以萬計的讀者從四面八方湧入會展中心,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560家參展商,已經布置好攤位。據說今年入場讀者將破100萬人次,也就意味著7個香港人中就有1人來書展。
  • 香港讀者最愛買浙版的書法書
    帶著1500餘種圖書、近10場文化講座,浙江首次以主題省亮相香港書展  香港讀者最愛買浙版的書法書  昨天,第29屆香港書展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今年的香港書展匯聚了39個國家及地區,共有680家參展商參與。  書展首日,展館開門時間是上午10點,但是上午9點整,場外已經排起了長隊。
  • 香港書展五日記事:終究是港人的書展
    [摘要]「香港書展是大賣場,沒有文化」的論調在香港一直存在。不過香港書展依舊舉辦得如火如荼,引得眾多內地讀者眼熱。今年非香港市民佔整體入場人數約12%,換句話說,香港書展,終究是港人的書展。關於演員的人選,王家衛表示,書中人物在金宇澄腦中都已有數,目前雙方的合作就是先挑出心目中的原型,下一步再看。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嚴歌苓,則在書展上和讀者分享了「從讀書人到寫書人」的經歷。「讀書和寫書是最自由的,我們因此有一個獨處的空間自我營養。」在她看來,讀書不帶功利、不會立竿見影,卻如一種補藥或一處安放自己的避難所。
  • 第三十屆香港書展:聚焦科幻推理文學
    相關連結:              「淘寶」香港書展 「文遊」幻彩香江                香港書展落幕 共吸引98萬人次入場               香港書展商推多買多折優惠 市民低價選購「心頭好」
  • 香港書展:一場平民閱讀的嘉年華
    即將到來的颱風,沒有阻止香港人磅礴的參與熱情,在中環廣場通往會展中心的過街天橋上,拉著推車和行李箱前來買書的香港市民摩肩接踵,保安需要採取限制放行措施,以隨時控制人流維持次序。  從1990年第一屆書展20萬人次的入場數,到今年92萬人次的入場數,香港書展每年的入場人數不斷創下新高——如今,幾乎是每7個香港人就有一個前往書展——雖然這讓香港書展因此扣上了圖書「集市」的帽子。
  • 王蒙賈平凹蘇童等亮相香港書展:停停腳步 買幾本書
    據新華社香港7月20日電  (記者張晶)「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聚在一起,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我們那裡的年輕人不愛讀書,怎麼辦?」在香港書展期間舉行的國際出版論壇上,上海果麥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路金波以這樣一句話做開場白。   20日,第二十五屆香港書展進入第五天,市民和遊客的購書熱情進一步釋放。
  • 香港書展年度作家也斯:香港是我寫不盡的題材
    2012年香港書展18日開幕。本報記者專訪香港書展年度作家也斯——  「香港是我寫不盡的題材」  ◎深圳特區報記者 鍾潤生 文/圖  7月18日,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將開幕。名人演講、年度作家,是這個被譽為「亞洲文化盛事」的重要看點。
  • 香港書展已成八方雲集的「文化嘉年華」——專訪香港聯合出版集團...
    原標題:香港書展已成八方雲集的「文化嘉年華」——專訪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文宏武   新華社香港7月25日電(閔捷 張晶 丁梓懿)時值正午,坐落在香港鬧市區灣仔的三聯書店裡,前來看書、買書的人明顯多了起來。三樓的咖啡廳鬧中取靜,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文宏武約的專訪就是在這裡進行的。
  • 第30屆香港書展今天開幕 香港市民買書到「手軟」
    30屆香港書展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帷幕。   一進入香港書展的現場,記者就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氛圍,686家參展商中,不僅有香港本土的《明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等,還有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大眾書局,都為香港書展帶去了豐富的書籍展品。
  • 香港書展中最香港的10本書
    7月16日至22日,第25屆香港書展伴著威馬遜颱風的登陸,如期舉行。若不是官方海報右上角那個不起眼的「25th」,我大概不會留意到,這個以「書」為名的「市集」,已經在這個被人視為「文化荒漠」的城市存在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 香港書展 尋找香港最好的書店
    那麼,進駐香港的誠品書店是什麼模樣呢?誠品香港店位於寸土寸金的銅鑼灣,光是這無敵的地理位置就已經讓許多書店望塵莫及,在希慎廣場內特設的直達扶手穿梭電梯更讓人驚嘆於這家書店的氣派。都說香港人不愛讀書,記者周末來到誠品書店,雖然不至於人滿為患,至少每個角落都能見到人影。誠品店內,書的種類繁多,區域也劃分明確,裝潢也極為講究,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亮點。
  • 將香港書展搬到廣州——香港·印象書展五一開啟!
    UN10年,相信不少人對UN的印象是:能買到香港原版書的書店。> 主辦:聯合書店 協助: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萬裡機構出版有限公司、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書展三城記:臺北香港和上海書展,越來越接近
    張大春:在歷史上,臺北書展有一段時間曾經是365天不關門的,一些出版社在那裡租場地,一年到底都在賣書,也有很多人為了便宜5塊錢,坐公車去書展買書。沒有這個基礎,也就沒有現在的臺北書展。  臺北書展是最悠久的華人書展,為了臺北書展(的常設),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臺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由選舉產生,出版人郝名義、林載爵都曾任這一職。
  • 初遇香港書展,「流行」才是主題
    從賓館出來,突然下起大雨,拖著一箱書,立刻尷尬在原地,突然想起前兩日在雨夜裡狼狽的自己,我於香港的一瞥,恰好來雨去雨。香港諺語叫,「出入經風雨,是個大發利是的吉兆」。這樣的巧合多少緩解了我第一次參加香港書展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