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們不是不想成為他,只是做不到而已
每個人都曾經是蓋茨比,但沒有一個人像他那麼赤城、心無旁騖、堅定地走向一個目標,並最終無限地接近那個目標。
蓋茨比的了不起在尼克的那句話中得到了最大的認可:他們所有人加起來都不如你一個人高貴。
是的,蓋茨比是高貴的,他的高貴在於翻山越嶺跨越階層接近自己的目標時的那種奮鬥的狀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他不曾丟失的最寶貴的赤子之心。
我們都想成為他,不管是奮鬥的樣子還是為人,我們都想像他一樣做一個心中有目標,自律、坦誠,對愛情堅貞不渝的人。
在書的最後,蓋茨比的父親蓋茲先生打開了那本《霍巴隆·卡西迪》,蓋茨比小時候讀的一本書,書的最後空白頁上被蓋茨比寫上了自己的「作息表」。在這張作息表裡,他的時間被嚴格地分割成多個部分,就像我們現在看到那些學霸、精英們的學習、工作計劃表一樣,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被賦予了神聖的不斷進取的血汗意味。
這是蓋茨比小時候讀的書,那個時候他已經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且堅定的規劃,就像他的父親說的那句話:
從前他離家出走的時候,我們感到很傷心,但現在我明白他是有道理的。他知道他前面有遠大的未來。
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怎麼做。單是這一點,蓋茨比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
雖然之後他的經歷起起落落,並沒有大的起色,但是他的人生註定不平凡。
離開他最心愛的女人黛西之後,他僅用五年的時間就累積了驚人的財富,成功躋身上流社會。這其中的艱險自是不言而喻。
這時,蓋茨比展現了他另一個讓我們動容的優點:對愛情堅貞不渝,不管過去多少年,他對黛西的愛只會隨著時間而更加情意彌堅。
累積財富並成功躋身上流社會,他做這一切,並不是單純追求財富,而是為了足夠匹配心愛的女人黛西。
黛西是富家千金,不是暴發戶那種,而是真真正正的、有著可溯家族歷史的豪門千金。
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茨傑拉德親身經歷的那樣,他愛上了16歲的富家千家吉內瓦,卻被她的父親告知:窮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
蓋茨比就是菲茨傑拉德自己本身。蓋茨比、菲茨傑拉德兩個人,為了娶他愛著的富家千金拼盡全力,至死不渝。蓋茨比失敗了,菲茨傑拉德卻成功了,他憑著以自身經歷為原型的長篇小說《人間天堂》一舉成名,獲得了足夠迎娶同樣是富家千金的澤爾達·莎爾。
不管是蓋茨比對黛西令人倍感心酸的愛情還是菲茨傑拉德與澤爾達·莎爾那相愛相殺的愛情,都是自始而終,星轉鬥移也無法改變的。在物慾橫流的1920年代的美國乃至到現在都如此的令人嚮往、感慨。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蓋茨比的出場是特別的。見到這個神秘的人物之前,我們從太多其他的角度看到了他的影子,比如燈光輝煌的豪宅,輕歌曼舞、聲色犬馬、流光溢彩、賓客如織的周六宴席,享受著蓋比茨熱情的款待卻光明正大說著他的壞話的客人們,以及來自社會媒體、人群中的紛紛議論等。
在這些先入為主的「前情預告」中,我們很容易就得到一個印象並不是那麼好的蓋茨比。然而在尼克這個與眾不同的富二代眼中,蓋茨比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和我們一樣一開始帶著一點偏見看待蓋茨比。但是正因為尼克的與眾不同,我們才得以看到真實的蓋茨比,一個了不起的蓋茨比。
在這本書的開篇,有這麼一句話:
在我年紀更輕、見識更淺時,父親曾給我一個忠告,它至今仍在我腦海縈繞。「每當你要批評別人,」他告訴我,「要記住,世上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麼好的條件。」
這句話是尼克這個人的基調,也是他對蓋茨比這個人看法的基調。在評價蓋茨比這個人之前,尼克遵從了這個他打小就獲得的道德觀念。
於是他帶著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蓋茨比:
一個為了引起心愛的女人的注意買下了一座華廈,每周舉辦一場盛大的、不需要邀請函的宴席,招待來自四面八法的名流、普通人,甚至蹭飯客。他真正想招待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住在對岸的黛西,他期待著黛西有一天能藉由那些來來往往的飛蛾們偶然來到聲勢浩大、燈紅酒綠的宴席中,重新和她建立聯繫。
終於藉由鄰居尼克,黛西的表弟,這層關係見到了黛西的蓋茨比就像一個初次戀愛,害羞、無措的毛頭小子一樣。
第一次讀到這裡,你會為蓋茨比重見戀人的羞澀而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一旦你讀完了整本書重新讀到這的時候,你會感到心酸。
他帶著這樣虔誠的心,用了整整五年終於靠近了心愛的黛西,像個傻小子一樣,把他的華服拿出來讓黛西和尼克翻看;迫不及待地和湯姆攤牌;在黛西情緒失常開車撞死湯姆的情婦之後,他義無反顧、理所當然地想要替她承擔責任;擔心湯姆會傷害黛西,獨自在黛西的花園裡守候到天明……
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有擔當、寬容、坦誠的蓋茨比躍然紙上。
自此我們終於完成了對於蓋茨比這個人物的形象描繪,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蓋茨比是了不起的。相比於他身邊環繞著的像湯姆一樣虛偽、自私冷漠的上層社會人士來說,這個始終堅持成為一個有那麼多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優點的蓋茨比怎麼可能不是了不起的呢?
就像那句著名的口號:I have a dream.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
人生就是一場實現夢想的旅程。有人到達了,有人放棄了。
蓋茨比不曾放棄,卻因為那個時代像泡沫一般絢麗卻不真實的上流社會,普遍存在的醜陋的人性,他付出了生命。
蓋茨比的悲劇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是物質至上的所謂「美國夢」導致的悲劇。
然而,今天還有無數人在讀這本《了不起的蓋茨比》,並且為這個有一顆赤誠的心和一場驚心動魄的愛情的蓋茨比而感動。
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蓋茨比在追求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全力奔跑著的身影吸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中那個奔跑的少年的身影一樣,蓋茨比在追尋自己的夢想時和阿甘一樣,義無反顧、心無旁騖、如風如電。不同的是,阿甘奔跑著穿越了欺凌和如荊棘般的嘲笑,而蓋茨比則從冷漠、自私和虛偽的醜陋人性中穿雲而出。
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回首走過的每一步,記憶最深刻的往往是奮鬥最艱辛的歲月。你記住的是自己奮鬥的模樣,而不是成功後光彩照人的樣子。
某一個清晨,安靜得能聽到腳步迴響的校園裡初升的太陽;某個晚上,夜深人靜,唯獨你的桌面上還亮著一盞燈,燈下攤開的工作文件;某條路上,人來人往,某個踽踽前行,奔向一個新的目的地的身影……這些都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往後的歲月裡,永不褪色。
那個時候,你就像蓋茨比一樣,在自己的路上走得飛快,不去管會不會成功,只有一個念頭:這就是我想要的,我必須這麼做。
我們想成為蓋茨比,卻又做不了蓋茨比。這並不妨礙我們認真讀一讀這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從這個震撼人心的人物中檢視我們自己,然後繼續前行,在成為蓋茨比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