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水資源環境演化規律與可再生性維持機理」項目組科研...

2020-12-17 人民論壇網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新時代,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生態屏障,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9月18日上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河南鄭州舉行,主持會議的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我們都把黃河稱為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現場圖

今年正值有關黃河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黃河流域水資源環境演化規律與可再生性維持機理(G19990436)獲批二十周年。11月9日,以第十七屆中國水論壇在京召開為契機,我們邀請到該項目的科研人員與我們共聚一堂,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劉昌明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倪晉仁教授,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委主任陳效國,水利部前副部長王守強,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教授等項目組人員參加了會議。

項目組人員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涉及眾多學科,到底需要哪些理論基礎以及解決哪些重大科技問題,是當前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會議上對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分析,結合黃河流域實際問題,從戰略實施的需求出發,提出該戰略實施的研究框架。黃河973項目啟動二十年以來,得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果。該項目特別強調流域尺度的水循環以及流域尺度內部不同尺度的水循環,前瞻性高、格局大,提出了一套流域"自然-社會"二元水循環理論來支撐新時代水問題的解決。項目還首次提出水資源可再生性概念,提出水資源全要素、層次化動態評價方法,將界殼論、控制論、協同論、耗散結構理論有機結合,建立了水資源臨界調控理論,為水資源系統分析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了由水資源可再生性指標群、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協調性指標群和風險因素指標群組成的基於風險的流域水資源多維調控評價指標體系。以該項目成果作為支撐,首次實現了黃河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分配,在基礎性、技術性和應用性3個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為黃河治理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提供了實施依據。今後,我們需要將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黃河問題綜合研究多部門聯合攻關,解決難點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項目組科研人員相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集中統一領導,有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有新中國70年來奠定的雄厚物質基礎和技術實力,有黃河文化凝聚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有長期以來積累的豐富治黃經驗,我們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相關焦點

  • 黃河溼地保護與維持黃河健康生命
    在這裡,無論是大氣降水還是高山融雪水,都不會很快流失,具有溼地發育的優越條件,形成了自黃河源起第二個溼地集中分布區。這裡的溼地以沼澤溼地和湖泊溼地為主,對流域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水資源調蓄和維持流域生態系統的平衡。
  • 受水資源和碳中和雙重約束 黃河流域煤電選擇艱難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只是,隨著人類索取的越來越多,母親河也不堪重負。2020年12月,水利部印發《關於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的通知》,確定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包括幹支流地表水超載的13個地市(涉及6個省區)、地下水超載的62個縣(涉及4個省區17個地市)。
  •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今年兩會,有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加強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建議,就相關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和出臺有針對性的研究報告、管制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強化環境汙染物的監管和防治,完善風險評價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北部的黃河和中部的長江,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重要河流。今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前,中國還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國家戰略。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2014年黃河出現罕見的全流域性乾旱,2015年黃河幹支流徑流量為50年來的最低點,2016—2017年徑流量保持低位運行[1]。流域的水資源衰減、徑流量減少不僅明顯影響流域工農業發展轉型和城市化推進,也削弱了幹支流對汙染物的稀釋能力。同時全域水資源利用較為粗放,工農業用水效率不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
  • 濟南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排頭兵
    對於濟南來說,推進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既是深度融入黃河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護自然山水格局的迫切需要。  在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濟南摸清了黃河流域幹支流的汙染底數,為分類施策、提升黃河流域水生態治理水平奠定基礎。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湖排汙(水)口的拉網式排查,正在開展監測和數據整理工作,力爭早日完成入河排汙口一張圖的製作,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 專門揣摩黃河的脾性 這個實驗室年前揭牌成立了
    作為依託黃科院成立的第一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它將以河南省黃河流域為研究區域,研究黃河流域典型幹支流、湖庫的生態系統組成、結構和演變過程,提出河南省黃河流域河湖生態環境修復措施。【概況】中青年學者為主要骨幹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呢?
  • 黃河流域最大規模排汙口排查進行中 生態環境部詳解「查、測、溯...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與長江、渤海相比,黃河流域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水資源分布不均和生態脆弱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導致水汙染加劇,一些流域尾礦、工業和生活廢水無序排放問題突出。
  • 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
    其中,一軸是以黃河為主軸,兩翼是連通沿黃南、北供水區,實現本地水、黃河水、外來水三水匯流。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省將加快水土保持步伐,重點對尚未治理的1.4萬平方公裡水土流失區域,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整治。此外,為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我省將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
  • 首屆黃河論壇濟南開幕 聚焦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沙見龍 攝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搖籃,哺育了流經中國北方9省約佔中國12%的人口;用僅佔中國河川徑流量2%的水資源,灌溉了中國13%的糧田,貢獻了全國14%的GDP產值。其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成立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茂山,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王清義一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揭牌。為了積極響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五個方面的目標任務要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提前謀劃,統籌協調,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的成立做了充分準備。
  • 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這些大動作
    其中,一軸是以黃河為主軸,兩翼是連通沿黃南、北供水區,實現本地水、黃河水、外來水三水匯流。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省將加快水土保持步伐,重點對尚未治理的1.4萬平方公裡水土流失區域,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整治。
  • 熊永蘭張志強曲建升:加強流域水資源管理 嚴控河流汙染
    儘管我國在流域水資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現行的流域管理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流域管理的理念落後,流域管理仍主要停留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單目標階段,缺乏流域可持續管理的新理念;(2)流域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不完善,流域管理的市場機制手段缺乏,制度建設滯後於實踐應用;(3)流域管理相關部門的定位與職能不清,職能交叉與缺位並存
  • 大河奔流|濟南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排頭兵
    科學精準布局 節約集約用好黃河水濟南長期受到缺水的困擾,人均水資源僅是全國平均數的1/7,黃河水佔市區供水量80%以上。對於濟南來說,推進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既是深度融入黃河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護自然山水格局的迫切需要。
  • 生態環境部黃河局前來博州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
    生態環境部黃河局前來博州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要點編制調研督導工作 2020-09-29 21: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黃河流域大數據或「空域」一體化 「黃河實驗室」被賦予厚望
    九月「時空大數據、地質環境與生態保護、黃河流域農村土地整治與生態保護、黃河流域城市重點區域大氣汙染治理、核心示範區建設、黃河故道生態保護、流域水資源戰略、水生態保護、產業高質量發展。」等論壇將集中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水圈、水函數、空中流域及水資源
    在泥沙學科拓展上,建立了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實現了河道與流域過程的耦合,將泥沙研究從河流拓展到流域尺度。在工程應用上,圍繞黃河斷流、懸河決口、水土流失三大問題以及長江三峽泥沙問題、地震堰塞湖除險等工作,解決了關鍵科學技術難題。出版專著多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陝西擔當
    退耕還林後,延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昔日黃土高坡如今滿目蔥蘢,成為守護黃河的綠色屏障。 陝西日報供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和重大任務,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切實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感。
  •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水資源配置何以成黃河治理最大考量?
    作為一項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即將實施,而「水資源配置」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正組織有關方面抓緊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
  • 水資源保護院士名單
    現任河海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水資源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的科技工作,參與全國水功能區劃、太湖水汙染治理、江蘇等省部分城市水環境改善的相關科研與工程建設工作,成果與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