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畫畫時我就是神

2021-01-08 騰訊網

[摘要]蔡志忠說,其實後天努力對於成功的影響不大。一個人努力念書考大學,考完了把那些知識又扔了,因為那不是他的本能,那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

蔡志忠:畫畫時我就是神

採訪:陳思、張寧

【編者按】蔡志忠,四歲半決定開始畫畫,十五歲起便成為職業漫畫家,他曾經連續兩年獲臺灣10名暢銷書作家之首。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己有《莊子說》、《老子說》、《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3000萬冊。1999年,處於創作黃金時代的蔡志忠潛心閉關研究物理與時間問題,創作了《東方宇宙四部曲3:物理天問》的經典之作,2011年,蔡志忠獲得「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12月21日騰訊文化對漫畫家蔡志忠做了短訪。在公眾視野中,「早慧」是蔡志忠的標籤,正如他所說「智商200,畫畫就是我的本能,需要不斷地自我挑戰,把真正喜歡的事做到極致。後天努力只是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很努力,那證明這條路走錯了。我連續畫畫十天,仿佛所有事物都不存在,自己像神一樣。」談到成功,蔡志忠說「錢需要掙,50歲賺100億人民幣不怎麼樣,你在20歲賺100億很厲害。」以下為採訪實錄:

小孩子都被大人教壞了

騰訊文化:公眾給您的評價是「早慧」、「天賦異稟」,您怎麼看待成功和天賦的關係?

蔡志忠:嗯,智商200。(笑)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我很幸運,從小媽媽就知道我是天才。我們通常都誤會了一件事,以為智商是來自於父母,其實來自於父母的只是形體。就像買電腦,1萬部蘋果電腦擺在這,但做的工作內容不一樣,結果還是不一樣。所以人生0-3歲最關鍵,如果0-3歲沒有改好,3-5歲就很難改,就像中國的一句古話「3歲看大,5歲看老」。如果我上小學的時候是乖寶寶,長大後也是乖寶寶,連聲音都不敢發出來,長大或許就當一個小職員。真正當老闆的一定不是考第一名的,當然我是考第一名的。(笑)

所以沒有小孩不會長大,沒有小孩不會唱歌,一個兩個月的嬰兒足以表達他的快樂和不舒服。如果小孩子不敢表達,就一定是被大人教壞的。小孩子不會畫畫是被大人教壞的,不敢唱歌也是被大人教導的。如果不給他定標準,一個嬰兒,無論男孩女孩,兩小時後一定會畫得亂七八糟,因為小孩子是照著本心去畫的。但是學習畫畫要按照設定的標準,因此最厲害的水準他永遠也達不到,再加上老師還會指責,說這樣不對那樣不對,其實對任何小孩都應該是鼓勵。中國大陸這個問題比較嚴重。臺灣的話,至少我媽媽爸爸沒有把我教壞,我從小到15歲期間,我們家沒有規矩。

有一技之長比拿文憑重要

很多小孩說長大要做什麼。我不講一定要做一個轟轟烈烈的事情,但要想很具體地做一個什麼事。比做設計,設計什麼?比如車子,車子為什麼設計成這樣?審美為什麼這樣?要想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念書考100分或者拿到很好的文憑不是目的,唯一的目的要使自己有一把刷子。最厲害的人都沒有到大學畢業,比爾•蓋茨是這樣,賈伯斯大學根本沒有上完,所以要自己找到夢想,或者研究自己的那把刷子。

人生要把最喜歡做的事做到極致

人生就是要尋找自己最拿手的又最喜歡的事去做,最拿手才能最喜歡的,最喜歡才能最拿手。不僅如此,還要把它做到極致。任何一件事做到這三點,就是厲害的。如果做出來的效果比預期的好,你就會繼續,那樣進步就會很快。我就能夠「下筆如神」, 一直畫,畫十天,仿佛所有事物都不存在,就像全宇宙只剩下我一人。畫畫要走火入魔,你會覺得生命像一條河流,空洞無聲,生命又很美妙,因為創作很神。我畫畫很快,像神一樣,畫一幅畫只需要兩分半鐘,韓美林老師(著名藝術家)只要一分鐘。我倆曾經比賽過,他畫的快,搞得我很緊張,但以後我就會不斷自我挑戰,最終達到成本最低、品質最好。我畫了2000張畫,很多畫家一輩子都畫不到100張。

蔡志忠作品(圖片來自蔡志忠微博)

賺錢要趁早 天賦最重要

其實後天努力對於成功的影響不大。一個人努力念書考大學,考完了把那些知識又扔了,因為那不是他的本能,那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很努力,那證明這條路走錯了。

我很小就知道我要做什麼,所以人生規劃一定要儘早想清楚。比如說賺錢要趁早,50歲賺100億人民幣不怎麼樣,你如果在20歲能賺100億就很厲害,因為錢掙得早,就可以把錢花在該做的事上,做完該做的事之後,才有時間做點別的。我15歲就畫畫了,二十幾歲就開始買房子了,1968年,在臺北買一棟房子是5萬塊人民幣,隔了兩年,又買了臺北最貴的地方,20萬塊人民幣。我原本沒有房子,現在是一輩子不愁吃穿,所以錢要掙得早。我在臺灣的家,很多人去都會感嘆,「哇,你怎麼可以住最貴、最好的房子」那是因為錢賺得早,當年700萬的房子現在賣到1400萬了。

讀書不僅要養成習慣 還要有技巧

我至少看了2萬本書,不需要學校考試的那些書,我是很樂意看的。如果把一個人放到孤島,並且只能帶一個東西,你會帶什麼?我想很多人會帶手機,以前帶電視,而我會帶兩本:一本是紀伯倫的《先知》,一本是紀伯倫的《沙與沫》。紀伯倫是1883年出生於黎巴嫩。《先知》是影響20世紀一百本書之一。

首先,養成看書的習慣是非常好的。作家腦子裡沒有東西,再怎麼找也找不出東西。為什麼隸書是那個樣子?是因為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做的,雖然八九不離十,但那是一個創作。(編者註:《說文解字》記載,「……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其次,不能像學生一樣去看書,因為這樣看100萬本也不能成為作者,就像一些老爺爺老奶奶看了一輩子的電視也沒有成為編劇一樣。我看電影都不是從頭開始看,而是從影片的後三分之一開始,然後我就想這一段前面怎麼接,後面怎麼續。莎士比亞的作品可以去看,有一些不夠離奇的,想像力不夠豐富的,就可以不用看。我從小看書,就愛看偵探小說,那時候沒錢,就自己創作。偵探小說,看幾個就知道套路了,現在的謀殺案兇手往往在第四位出場。

(實習生蔡純琳對本文亦有貢獻,騰訊文化獨家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蔡志忠:我命由我不由天
    為何蔡志忠這麼早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確立人生目標?以自己的愛好為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幸福體驗?著名漫畫家蔡志忠70年總結的「人生十講」《我命由我不由天》近日由現代出版社出版。蔡志忠在序言中提到,自己成為漫畫家跟母親有一定的關係:「我小時候很靜默,這應該是來自家中的傳統,我們家有人說話是因為有事情要說,平時大家維持靜默不講話。我一生當中,跟父親、大哥、大姐、妹妹大約談不到50句話,記得我七八歲時曾跟二哥睡同一張床,整整兩年時間,印象中我們好像不曾對談過,而我跟母親則是無話不說,媽媽是影響我一生最重要的人。後來我能成為漫畫家跟我母親有一定的關係。
  • 蔡志忠:我真的很厲害
    36歲之後每天都是賺到的蔡志忠畫畫很快,寥寥數筆,一個慈美的觀音或者一個參禪的達摩形象就躍然紙上,相比之下,蔡志忠用了五年時間來創作《武聖關公》,就是一個費時、費力、風險性極高的事情了。蔡志忠還記得自己與中國傳統文化結緣的那份契機,「在我36歲時,銀行裡有860萬臺幣的存款再外加3棟房子,那時,我意識到一輩子賺的錢夠了,之後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人生了無遺憾,剩下的時間都要交給自己享用。」
  • 蔡志忠:美夢成真的「醉俠」
    對於蔡志忠而言,這就是「美夢成真」的一生。  儘早找到那把刷子  1948年,蔡志忠出生於寶島臺灣中部一個靠山的小村莊。二戰後的臺灣缺醫少藥,又流行霍亂和瘧疾,在他出生前,有6個哥哥姐姐夭折了。因此,父母也不寄望望子成龍,只求孩子平安長大。而蔡志忠一生專注的領域有漫畫、動畫、橋牌、宗教、物理等,把自己活成五六輩子,像是替沒機會長大的兄姐們活出他們的一生。
  • 蔡志忠:漫畫對我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這個犀利的問題,蔡志忠回答得也很現實,「因為水墨畫的收入比較高。」但他同時表示,「作為蔡志忠,漫畫作者才是最重要的!」其實,水墨畫展只佔據蔡志忠工作內容的很小一部分,他介紹:「最近我很瘋狂的在創作9本漫畫書。」說起漫畫,蔡志忠顯得格外興奮,並將隨身攜帶的兩大本漫畫手稿冊向記者展示。
  • 蔡志忠:我一直是那個臺灣鄉下小孩
    15歲從事漫畫至今50多年,我還興致勃勃、樂在其中,持續從事動漫行業。 有人問我:「如果時光能倒流,你會不會改變初衷,從事別的行業?」 我回答說:「開玩笑,請問世間還有什麼比美夢成真更快樂的呢?」 這是蔡志忠首部親寫自傳《天才與巨匠》中的一段話。記者問蔡志忠,為何會產生寫一部自傳的念頭?
  • 蔡志忠為什麼出家?
    15 歲開始畫漫畫,20 歲時已經出版200 多本武俠漫畫了。就算是我們口中由1 數到200 就得花上好幾分鐘的時間,更何況那不是數字,是200本實實在在的漫畫。光憑想像,就可以曉得作者近乎痴迷入狂的那份努力。蔡志忠在念完了初中以後就放棄了學校模式的教育,他,不再上學,而是將自己的心懷意念完全投注到一個在少年時就已肯定了的興趣上去。
  • 蔡志忠:小朋友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
    最近,應杭州市第二屆青少年西湖明信片設計大賽之邀,蔡志忠跟本報熱愛畫畫的小讀者們親密接觸了一回。此活動是由杭州市園文局、中國國際動漫節節展辦、錢江晚報聯合主辦的。  關鍵詞:天才  好孩子是被表揚出來的  15歲當職業漫畫家的蔡志忠,首先談的話題就是畫畫。在蔡志忠眼裡,沒有小孩不會畫畫、唱歌、表達。
  •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做自己,真好!
    做電影,寫書,畫畫,蔡志忠忙碌地工作,樂此不疲。一年過去,蔡先生來到北京,為讀者帶來他的自傳《天才與巨匠》,以及8月13日在飲蘭山房舉行的「蔡志忠畫展」。這位覺得自己「今天比昨天聰明,現在比過去聰明」的漫畫家,正在用智慧和努力,證明自己「聰明理論」的正確。
  • 蔡志忠:只要不餓死我,一天給我一個饅頭,我就能畫一輩子
    幼年蔡志忠苦思一年,有時躲在父親的書桌下,椅子拉進來:他不想當農夫,不要做鐵匠,小學老師也當不成,走自己僅有的路,他喜歡畫畫,畫畫被他引為此生摯愛,「只要不餓死我,一天給我一個饅頭,我就能畫一輩子」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21期
  • 蔡志忠畫畫,蔡志忠出家,尋找最好的自己,該如何書寫人生
    一本小說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這麼多次,有這麼多人演過,我早已經缺少再看的激情慾望了。情節都知道,裡面的主角性格都了解,甚至裡面的人生道理都明白,再看多少次也無助於現實生活,有些寡淡無趣。事實就是這樣,很多事情第一次看是新鮮,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 15歲時,父親短短12個字,改變了臺灣漫畫大師蔡志忠的一生!
    從4歲開始,蔡志忠就喜歡上畫畫。長大後,他更立志於「一輩子畫畫,只要不餓死就一直畫下去」。成為職業畫手是在他初二時,將自己的作品寄給臺北一家出版社,沒想到暑假時竟得到了聘任通知。到底是追逐夢想,還是繼續學業,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選擇前者,於是對父親說,我要到臺北去畫漫畫。父親聽後,並沒有阻攔,而是說:「找到工作了嗎?有了,那就去吧!」正是這短短的12個字,從此改變了年僅15歲的蔡志忠的一生。
  • 蔡志忠:我命由我不由天
    花壇鄉有一棵很高大的茄冬樹,蔡志忠稱自己是「茄冬下的男孩」。蔡父在公家單位上班,同時蔡家還有塊旱田種植甘薯、花生之類的作物,所以生活也還算過得去。不過,在蔡志忠出生之前,他已經有4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因為物資匱乏和醫療條件太差而夭折。  「在一重又一重的打擊後,到我踏上人生舞臺時,父母已不妄想我扮演最偉大的角色,有最多的戲份兒發揮,他們只求我能夠無災無事地長大,繼續駐留於人生舞臺。
  • 揭秘蔡志忠出家真因:那個指引他成名的「神」,又指引他出家了!
    蔡志忠在念完了初中以後就放棄了學校模式的教育,他,不再上學,而是將自己的心懷意念完全投注到一個在少年時就已肯定了的興趣上去。 他的自我教育和手中的那支筆,在成長的路上,可以說借著不斷的嘗試和摸索,一步一步、日日夜夜,就為著一個理想——沒有懷疑過的理想,帶著他走向未知。
  • 這八個字,成就了七旬蔡志忠的「開掛」人生
    (一)蔡志忠的智商,不是一般的高。沒有文憑,沒有師承,四歲半開始畫畫,蔡志忠15歲成了職業漫畫家,曾經連續兩年獲臺灣10名暢銷書作家之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最長時在屋裡待了42天,除了吃喝、睡覺,一直在工作,58個鐘頭,為了完成一個電視片頭。除了畫畫,蔡志忠還是橋牌高手:九次入圍亞洲杯,一次世界盃,在各級比賽中獲得215次冠亞軍,並出任臺灣橋協理事長。為了研究物理,他還曾閉關10年。
  • 對話蔡志忠:臺灣最紅的動畫片是我拍的,最紅的漫畫是我畫的
    蔡志忠:我什麼都吃得慣。以前經常飛香港,我最喜歡吃河粉,第一喜歡外面有炸的一個球,裡面是咖喱,稍微有些紫色,就是炸的顏色,叫什麼……我一定要想得起來。唉,不行,那個已經太久了。 蔡志忠:對。我看我如果再活久一點也來得及,把大腦裝在一個機器裡,有機器手臂,可以自由操作,這樣我還是可以活得很健康,不累的。 人物周刊:你現在還是高強度、長時間地畫畫嗎?
  •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蔡志忠給讀者籤售時附送的漫畫。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疫情以來,他沒出過門,第一次參加活動就是來上海,戴標誌性的禮帽,穿著慣常的白襯衫、卡其褲,出現在上海外文書店的蔡志忠,攜四冊普林斯頓「圖說中國經典系列」漫畫新作《論語》《莊子》《孫子兵法》《道德經》。在籤售時,按慣例,他會給讀者送上一幅漫畫,常常是蔡志忠本人的自畫像:長發、口中銜著一根稻草,草上站著一隻鳥。「他們說畫煙不允許,後來我就改成了稻草。」
  • 蔡志忠:要做一輩子的漫畫家
    新華網臺北2月6日電(記者何自力 查文曄)打開漫畫這扇門,蔡志忠一走就是
  • 蔡志忠: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02 蔡志忠4歲那年,父親為教他寫字,送給他一塊小黑板。沒想到蔡志忠由此找到了興趣和天賦所在——畫畫。他拿著小黑板,歪著頭對父親說:「只要不餓死,我就要畫一輩子,一直畫到死為止。」03 蔡志忠9歲那年,村裡開了一家雜貨店,牆上掛滿了漫畫。蔡志忠一接觸漫畫,就陷了進去,著迷得茶飯不思。他把畫畫的夢想精確為:「我要成為一名漫畫家。」04 張愛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 蔡志忠:為什麼我認為蘇東坡才是「有範兒」的典範
    蔡志忠在四歲半的時候,決定了一輩子要以畫畫為生;九歲立志成為職業漫畫家;開始畫畫以來,沒丟棄過自己用過的任何一個鉛筆頭,因為每支鉛筆都跟我工作了一輩子;他的工作室非常簡潔,外面是一桌子的佛像收藏,27年前,為了畫佛經,開始了收集佛像,他不閉門造車,胡編亂造,他研究佛陀的各種法相手印,所以他畫的佛陀形象一定如法。
  • 老衲蔡志忠,法號釋延一
    2000年他第一次去杭州,就預先為自己的一生下了註腳:「我生於臺灣,將老死於杭州,葬於少林寺。」這不是他的大話,蔡志忠也從沒說過大話。在他傳奇的一生中,只要他想做到的事情,便一定能夠全力以赴達到。他可以坐在椅子上24小時畫畫,48天不出房門,他從不拖稿,以最快的效率交出優質的內容,他還曾閉關十年研究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