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人從眾」,也要看世界

2020-12-16 騰訊網

十一到了,旅遊高峰來了。

網絡上,多的是對十一旅遊的調侃:

十一怎麼過?

1號在家看全國高速堵車;

2號在家看各地景區排隊;

3號在家看全國酒店漲價;

4號在家看遊客到處被宰;

5號在家看買不到火車票;

6號在家看全國高速又堵;

7號在家聽人抱怨、訴苦;

8號上班聽遊客們講故事。

還別說,這個十一,我真是宅在家裡,看外面人潮洶湧。

——不是我怕擠,不是我不想出門,而是我自己走不開。

十一,「寥廓江天萬裡霜」的十一,「刪繁就簡三秋樹」的十一,「鴻雁長飛光不度」的十一,正是出遊的大好時節。

秋高氣爽,碧空如洗,這個時節無論去跋山,還是去涉水,都會讓人心胸為之一寬,頓生萬丈豪情。

——日日在塵世中糾纏的俗人,真的需要這樣一個放飛自我的時節。

就算「人從眾」,那又何妨?眼光越過一個後腦勺,照樣能夠看到無限的天光與山色。

年少的時候,一顆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可惜,窮學生雖有寒暑假,哪有錢呢?

後來上班了,總算付得自己的旅行費用了,

十一,真的成了出遊的黃金時期。

第一次十一出行,去的是泰山,一行四人。

那是九三年。

漫長的山路啊,似乎無休無止;爬完一段,還有一段;

最初,身上的背包若有若無,後來,越來越重;

「千裡無輕擔」,真是一點不假。

好在那時體力充沛,累極了,就地坐下;幾分鐘後,又滿血復活。

一路上,四個人走走停停,拍了大量的照片,用了好幾卷膠捲。

當時灑在路上的,除了汗水,就是笑聲。

最終是什麼時候到達山頂的?現在想不起來了;

清楚記得的,就是山頂太冷了。

山頂有旅館,我們哪裡捨得住宿?

窮人家的孩子,出門總是精打細算。

一人租了一件軍大衣,我們依偎著靠在一起,等長夜過去,等曙光來臨。

那天凌晨,泰山山頂薄霧繚繞,當我們以為無緣日出時,一輪紅日竟然悄然探出了面孔……

雖然那時候旅遊不像如今這麼普遍,但十一的泰山同樣「人從眾」;

「人從眾」的最大影響,就是如廁難。

從泰山下來後,在廁所前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長隊,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返程,一路順利。

但回家後,登山的後果顯現出來了

——腿肚疼得要命,下樓異常吃力。

想想曾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點痛真不算什麼。

多少年過去了,一談起泰山之行,我們依然眉飛色舞。

年輕的時候只要能夠看世界,吃點苦受點累算什麼?

如今呢?別說泰山,就連爬樓,我的膝蓋都隱隱作痛。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在我看來,看世界真的要趁早。

否則的話,你的身體,支撐不了你的心願;

況且,讀萬卷書的人,若不能行萬裡路,真容易變成「書呆子」。

大好假期,能上路就儘量上路吧。

說明:本文所配圖片,皆選自網絡。

多謝您的關注,多謝您的轉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人要學會自己主宰自己,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要盲目從眾
    中央電視臺原來有一檔節目,就是趙忠祥老師主持的《動物世界》,現在改成了《人與自然》。有一期節目是介紹的非洲大草原,上百萬隻的非洲角馬,成群結隊的隨著雨水的變化而遷移,它們每年都要竄過一條名叫馬拉河的河流,而河流的兩岸也是高低不平,有的地方過河會非常的困難。
  • 人從眾……久違的這一幕看哭網友
    雙節的煙火氣【人從眾……久違的這一幕看哭網友】國慶中秋「雙節」首日,全國各大旅遊城市和著名景點開啟了久違的「人從眾」模式。十一當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近億人次,快來看看北京天安門廣場,北京八達嶺長城,上海外灘的盛況吧!9月30日晚,上海南京東路河南中路路口,我們熟悉的「開關式過馬路」又出現了。
  • 黨國英:為何亞洲人容易從眾?
    實驗表明,有所謂集體主義傾向的群體,如亞洲人,容易發生從眾行為,其實與農業傳統有關。用nation這個詞,而不是state,也不是nationality,更不是country。要確切地翻譯nation這個詞,似乎用秦暉先身家性命繫於國家。在很多情形下,這不是誇張。但我們對「國家」這個詞可能並不真正理解。若用英文,我會生說過的「大共同體」更合適,其他翻譯總顯勉強。
  • 不做「菊外人」:從眾的人,從的是什麼?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合群,做個別人喜歡的人。穿著流行的款式最時髦,做個符合主流標準的人最保險。不要追求什麼標新立異,不然別人的口水能淹死人的。然而王菊顯然不是這樣的女孩。因為我們希望被認可,卻又害怕不一樣而被排擠,所以,我們不勇敢,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從眾。「從眾」比「與眾不同」更能給人安全感。一、我們從眾,從的是什麼?
  • 我們每個人的從眾行為
    你一定經歷過類似這樣的場面:當一場演講結束時,前排的人都起立鼓掌。接著,緊鄰他們後排的觀眾也站起來鼓掌了。現在,起立鼓掌的浪潮影響了後面較冷靜的觀眾,他們也起立給予禮節性的喝彩。可是,你還想坐著(你想這位演講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我的觀點)。
  • 消費者的從眾心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現?
    沒想到,我媽也來串門了,看到我朋友的衣服,看的好大一會,也問了我朋友價錢。說了一句話讓我目瞪口呆,「小孩兒,也給你買個吧」。忘了說我家是農村家庭,收入也不是太高,再說我是學網銷的,對這麼貴的衣服也不是太感冒。我說我不要,但是犟不過我媽啊。第二天一早,我媽就把我叫起來去買這個衣服了...
  • 不做單飛雁,要懂得適當從眾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在保持自身的特質和原則之外,應當適當從眾,這樣可以找到人際關係的平衡點,融洽人際關係。小飛來自城市,從來沒有住過校,他看不慣同寢室同學的衛生習慣,更不喜歡他們的作息制度。在條件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他,買東西從來不看價格。
  • 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
    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文/金換簡單來說,從眾心理就是指當大部分人做相同的事情時,剩下的一部分人就會沒有自己的思想進而跟隨前面的人做一樣的事情。之前,我們的國人被指做事情喜歡從眾,無論是闖紅燈過馬路還是在網絡上發表言論,都會跟著之前的人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而沒有自己正確的想法,這樣的從眾心理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究竟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呢?在現在這個手機十分方便又強大的時代,很多人可以靠手機了解整個世界今天都在發生些什麼事情。在提倡所有人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少不了的就是網友們的點評。
  • 「人云亦云」什麼是從眾心理
    其他所有的羊一個個跟著齊聲叫喚,一連串地全都往海裡跳,看誰比誰跳得快,攔也攔不住。商人眼看自己的羊個個往海裡跳,非常害怕,想盡辦法攔住它們,但是無濟於事。全部的羊跟繩子穿起來的一樣全都跳進海裡淹死了。最後,他在甲板上抓住一隻大肥羊的羊毛,心裡想攔住它就可以救其餘的。沒想到那隻羊身強力壯,帶著賣羊人一起跳進了海裡。
  • 人從眾!爆棚了!
    由於疫情的關係,不少人在家「憋壞了」,趁著五一長假,不少人都選擇出門旅遊。 但是與此同時,高溫也不期而至,特別是在北方部分地區,可謂是「瞬間入夏」。 現場:泰山看日出「人從眾」 九寨溝、瀘沽湖景區客流預警 據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4月30日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近70%的旅遊景區已有序開放。那麼,五一第一天全國各大景區的情況怎麼樣呢? 人從眾!
  • 娃太「特」,家長的「從眾心理」要強加給孩子嗎?從眾不意味平庸
    就拿個性和從眾來說,家長最怕自己的孩子不一樣 ,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一樣,在兩條道路中搖搖擺擺,左右不定。看到王菲的女兒竇靖童,一邊和孩子說「你看人家多瀟灑」,可是真要是自家娃要輟學唱歌時,家長又猶豫反對了,爸爸或許會說:「不要被明星夢衝昏了頭腦,不是人人都能當竇靖童!」這就是現實。
  • 五一假期又是「人從眾」模式,你中招了嗎?網友:3個小時沒出城
    五一假期又是「人從眾」模式,你中招了嗎?網友:3個小時沒出城五一小長假快結束了,大家是不是都玩得很盡興呢?不過有很多網友吐槽今年的景點和去年一樣,依舊是「人從眾」的宏大場面,甚至比去年還要厲害,因為今年是普遍休四天。有遊客還因此吐槽說,在景點根本動不了,只能隨人流停留在原地,難道真的有這麼誇張嗎?咱們一起來看看吧。這一張圖是剛開始放假,大家出城的圖,看著是不是就很煎熬呢,更別說身處其中的人。要是擱小編這個暴脾氣,直接就想打道回府了。
  • 數讀春節|熱力圖看景區 西安哪裡「人從眾」
    熱力圖看景區,西安哪裡「人從眾」。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快報》記者 許萌) 過年七天假,正是出遊的好時候。今天(2月18日)西安哪裡人最多呢?明天出門又該注意點啥?景區工作人員:「先去排隊買票,然後分批進來,裡面人太多了,要等等。」進入鐘鼓樓景區的隊伍已經排到將近100多米,因為鐘鼓樓承載力有限,必須分撥上樓。遊客:「以為是地標,所以想來看看,人好多啊。」景區工作人員:「昨天鐘樓的遊客量達到了一萬多。」隨後中午飯點,記者來到了回坊美食街。整條美食街,到處都是人頭湧動。
  • 從眾的你,是不是就屬於唯唯諾諾的人呢?
    ,是不是就屬於唯唯諾諾的人呢?這樣描述下來,好像與唯唯諾諾的形象一致,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選擇從眾的第三類人就是唯唯諾諾的人呢?並不是。很明顯,唯唯諾諾是一個完全負面否定的標籤,但是在心理學中,「從眾」這個詞本身是不含消極的價值判斷的,你不能說從眾一點都不好,也不能說從眾就是好的。
  • 人云亦云,做事隨大溜,一個人做事要不要從眾
    這個人剛一伸筷子,不知道為什麼,忽然碰到了右邊的那個人,他緊張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說了聲對不起。他看了一眼自己,以為自己筷子拿錯了,可是他仔細地看看,自己沒有錯,自己是右手拿的筷子。第二次吃菜,他一伸筷子,不知道怎麼了,他又碰到了右邊的那個人,他納悶了。他再一次看看自己,難道是我錯了?他抬頭看看別人,他們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用同樣的手,他又看看自己,自己是用右手,沒錯啊!
  • 景區「人從眾」又被吐槽,怎麼破?
    擁擠的人潮中,景區開啟「人從眾」模式,讓人感嘆到底是景區不夠用還是假期不夠用?「打卡式旅遊」登上微博熱搜,也引發人們的深思:旅遊的意義就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今年「十一」黃金周,「人從眾」式扎堆出遊再次受到關注。部分熱點景區紛紛「爆棚」,酒店漲價入住難,飛機高鐵一票難求。一位遊客為了「打卡」西湖音樂噴泉,提前5個小時就在排隊等候。
  • 從眾心理效應的現象、本質和應用
    這時同伴中的一個人說:「我要一份牛肉麵。」接下來其他兩個人附和說:「我倆也吃牛肉麵。」02本質福爾頓的所謂「習慣」的帽子和四個人都要牛肉麵就是從眾效應的體現。一般認為有兩種壓力導致了從眾效應的發生:一種壓力為群體規範的壓力,任何與群體規範相違背的行為都會受到群體的排斥,個體由於懼怕受到懲罰,或者為了表明自己歸屬於群體的願望,就會作出從眾行為。另一種壓力是群體的信息的壓力。我們知道,他人常常是信息的重要來源,我們通過別人可獲得許多有關外部世界的信息。
  • 《我們的世界》:面對從眾心理,你敢做最真實的自己嗎?
    也就是說,學校,反而讓很多人覺得學生的世界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殘酷和無情。因此,韓國導演尹佳恩將鏡頭對準孩子,拍攝了這部《我們的世界》,以孩子的視角,向我們慢慢講述了孩子世界裡的是非對錯和愛恨情仇。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忘記了做這些事情的原由,只知道別人都這麼做了,那麼自己也要這麼做。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說提到,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
  • 青春期的孩子變壞,家長要了解「從眾心理」,避免孩子劍走偏鋒
    青春期的孩子變壞,家長要了解「從眾心理」,避免孩子劍走偏鋒引言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很多家長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原本小時候懂事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叛逆起來。其實青春期的孩子變壞,和"從眾心理"的關係非常大。"從眾心理"是什麼?"從眾心理"的含義非常簡單,指的是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受到外界群體的影響,從而表現出符合大多數人想法的認知或行為。從通俗上來說就是隨大流,別人怎麼想,我也跟著怎麼想;別人怎麼做,我也跟著怎麼做。
  • 數據熱|世界人口排行:摩納哥是人從眾,蒙古地廣人稀,日本拿了兩個...
    數據熱|世界人口排行:摩納哥是人從眾,蒙古地廣人稀,日本拿了兩個「第一」  李雅 • 2018-11-02 09: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