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到了,旅遊高峰來了。
網絡上,多的是對十一旅遊的調侃:
十一怎麼過?
1號在家看全國高速堵車;
2號在家看各地景區排隊;
3號在家看全國酒店漲價;
4號在家看遊客到處被宰;
5號在家看買不到火車票;
6號在家看全國高速又堵;
7號在家聽人抱怨、訴苦;
8號上班聽遊客們講故事。
還別說,這個十一,我真是宅在家裡,看外面人潮洶湧。
——不是我怕擠,不是我不想出門,而是我自己走不開。
十一,「寥廓江天萬裡霜」的十一,「刪繁就簡三秋樹」的十一,「鴻雁長飛光不度」的十一,正是出遊的大好時節。
秋高氣爽,碧空如洗,這個時節無論去跋山,還是去涉水,都會讓人心胸為之一寬,頓生萬丈豪情。
——日日在塵世中糾纏的俗人,真的需要這樣一個放飛自我的時節。
就算「人從眾」,那又何妨?眼光越過一個後腦勺,照樣能夠看到無限的天光與山色。
年少的時候,一顆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可惜,窮學生雖有寒暑假,哪有錢呢?
後來上班了,總算付得自己的旅行費用了,
十一,真的成了出遊的黃金時期。
第一次十一出行,去的是泰山,一行四人。
那是九三年。
漫長的山路啊,似乎無休無止;爬完一段,還有一段;
最初,身上的背包若有若無,後來,越來越重;
「千裡無輕擔」,真是一點不假。
好在那時體力充沛,累極了,就地坐下;幾分鐘後,又滿血復活。
一路上,四個人走走停停,拍了大量的照片,用了好幾卷膠捲。
當時灑在路上的,除了汗水,就是笑聲。
最終是什麼時候到達山頂的?現在想不起來了;
清楚記得的,就是山頂太冷了。
山頂有旅館,我們哪裡捨得住宿?
窮人家的孩子,出門總是精打細算。
一人租了一件軍大衣,我們依偎著靠在一起,等長夜過去,等曙光來臨。
那天凌晨,泰山山頂薄霧繚繞,當我們以為無緣日出時,一輪紅日竟然悄然探出了面孔……
雖然那時候旅遊不像如今這麼普遍,但十一的泰山同樣「人從眾」;
「人從眾」的最大影響,就是如廁難。
從泰山下來後,在廁所前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長隊,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返程,一路順利。
但回家後,登山的後果顯現出來了
——腿肚疼得要命,下樓異常吃力。
想想曾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點痛真不算什麼。
多少年過去了,一談起泰山之行,我們依然眉飛色舞。
年輕的時候只要能夠看世界,吃點苦受點累算什麼?
如今呢?別說泰山,就連爬樓,我的膝蓋都隱隱作痛。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在我看來,看世界真的要趁早。
否則的話,你的身體,支撐不了你的心願;
況且,讀萬卷書的人,若不能行萬裡路,真容易變成「書呆子」。
大好假期,能上路就儘量上路吧。
說明:本文所配圖片,皆選自網絡。
多謝您的關注,多謝您的轉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