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至這一天,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習俗?

2020-12-05 歷史戰爭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它,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公曆12月22附近,人們會以各種方式,來迎接冬日的到來。

冬至擁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它起源於上古先民時期。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在三千多年前,周公利用土圭法測影, 「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始得二十四節氣。冬至是周公最早測定出來的節氣,所以周公將它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應天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總結出的知識體系,它指導著農業生產,也影響著古人的文化觀念。而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西漢漢武帝時期,官方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並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而在「平氣法」劃分的節氣中,冬至依舊排於首位,。不過,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所以冬至的時間也有可能存在差異。現在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當太陽運行至黃經270°時為冬至點,而這一天正是12月22號附近。

當然,這是冬至的自然內涵,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冬至更重要的,顯然是人文內涵。冬至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很高,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十分重視冬至。冬至是冬季的大節日,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許多地方將它稱為「亞歲」、「小年」,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冬至衍化出許多的節日習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吃餃子。即使是現在,冬至的節日氛圍已經大不如從前,有的人不經過他人提醒甚至都會忘卻冬至是哪一天,但是當冬至到來時,人們還是會吃上一頓餃子,以慶祝冬至。這即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吃餃子這個習俗相傳是源於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發現有許多受凍的百姓,耳朵都凍壞了,他心生憐憫,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無償給百姓們吃,許多人因此得救。張仲景的善舉讓百姓們心生感激,後來每逢冬至,人們都會模仿醫聖老爺子包餃子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習俗。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儘管現在人們已經不太會挨凍受餓了,但吃餃子這一習俗中的文化內涵依舊被保留下來,且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當然,吃餃子不是冬至裡的唯一習俗,冬至也不是北方人才過,南方人對於冬至的熱情,一點都不比北方少。

在廣東,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大部分廣東人都會在這天吃燒臘與姜飯。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最為淳正,所以客家人還有冬至釀酒的習俗。

杭州人會在冬至吃年糕,這一習俗可謂源遠流長,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直到現在依舊被杭州人民傳承著。每逢冬至,杭州人都會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取年年長高的吉祥意味。

除了年糕和糯米飯以外,江南水鄉還有還有冬至吃湯圓和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做上湯圓和赤豆糯米飯,一為慶祝節日,二為祈福防災祛病。

在山東滕州和四川,人們會在這天喝羊肉湯,滋補冬日。相傳這一習俗來源於漢高祖劉邦,他曾在冬至這一天吃樊噲煮的羊肉,讚不絕口,於是民間形成冬至日吃羊肉湯的習俗和傳統。

當然,各地的習俗也是相互影響的,比如西川也是吃湯圓的,北方也有不少人喜歡和湯圓,南方人也會在這天吃餃子,這也是中華民族同宗同源的體現。

其實,不僅現代人重視冬至,古代更是將冬至日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中國古代一直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結束以後,陽氣回升,白晝漸長,是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祥的日子,應該慶賀。人們會在這天祭祖、拜神,《周禮春官·神仕》裡就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記載。

古代人們慶賀冬至的場面很壯觀,《晉書》中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宮廷亦對冬至日十分重視,以漢代始,官方設立「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還會在這天放假,《後漢書》中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在魏晉時期,冬至已經是一個民間重要節日,人們在這天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冬至盛於唐宋,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在宋代以後,冬至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活動愈發興盛,到明清時期,已經到皇帝舉辦祭天大典的地步,「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就出自清代的《清嘉錄》。

不論是冬至的起源,還是中國人過冬至的習俗,它們其實都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沉澱。我們口中小小的餃子或者湯圓,象徵的是人們對於美好的期冀和對未來的祝福。

參考資料:

《漢書》

《周禮春官·神仕》

《晉書》

《東京夢華錄》

相關焦點

  • 什麼時候是冬至?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習俗?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並且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冬至日的時候民間還有很多習俗來歡迎冬至的到來,那麼大家知道什麼時候是冬至?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習俗嗎?三頂養生網馬上來為大家介紹吧!什麼時候是冬至?
  • 到了冬至要吃啥?各地冬至飲食習俗,除了餃子還有這麼多好吃的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每年一到冬至的時候,就是北方人開始吃餃子的時候,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美食呢?到了冬至要吃啥,各地冬至飲食習俗,除了餃子還有這麼多好吃的!作為北方人,冬至當然是吃餃子!不過這裡面也分成好幾個派系,比如說有人愛吃豬肉茴香餡兒的餃子,有人愛吃韭菜餡的餃子,還有人稀罕豬肉芹菜餡的餃子,所謂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可以說,餃子已經成為大部分北方人過節的必備品,那麼南方人吃啥?1、羊肉湯!
  • 冬至將至,除了吃餃子,你知道這一天還有哪些民俗活動嗎?
    自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是天地間陰氣最為強盛的一天,同時也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日子,代表著下一個輪迴的開始,冬至是陰陽交割的臨界點,也驗證了易經所說的否極泰來的天道循環。冬至在古代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冬節大如年」的說法,上至帝王、下到平民,都將冬至視為一個重要的日子。那麼冬至都有哪些民俗活動呢?
  • 冬至這一天,除了餃子湯圓,還會吃什麼呢
    今天冬至,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夜最長的一天。許多人都在說,希望這長長的夜,可以長到足以讓人忘記2019年所有的糟糕。當然,最讓人關心的,還是吃什麼的問題!那麼到底,冬至吃什麼呢?餃子,還是湯圓?或者說,還有其他東西?
  • 冬至習俗不能少,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冬至這天吃餛飩,最廣為人知的含義是為了祭祀祖先,不過這裡還有個故事:傳說在漢朝時,北方有一些匈奴就像強盜一樣,經常侵犯邊疆,傷害那裡的百姓,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希望能早日把他們消滅,過上平安的生活,於是就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的諧音,稱作「餛飩」,煮熟吃掉,因為最初製成餛飩就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每年到了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一碗餛飩吃
  • 冬至除了吃餃子外,還有這些不錯的冬至美食,就不要錯過了
    冬至,俗稱「冬節」,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裡,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把自己用美食溫暖起來。吃貨們都知道,冬至素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傳統,但中國幅員遼闊,還有好多地方冬至是不吃餃子湯圓的。所以說,冬至除了吃餃子外,還有這些不錯的冬至美食,就不要錯過了!
  • 「冬至」用英文怎麼說?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aChinadaily_Mobile)文章已獲授權天時人事曰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都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有人在冬至這天必須來一份餃子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 冬至話習俗 南方祭祖北方吃餃子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又存在差異,比如在我國南方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具體習俗有哪些,一起繼續往下看。1、南方地區偏愛糯米製品。
  • 冬至各地美食習俗大全,看看哪個是你家鄉的,不要光知道吃餃子!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時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提起冬至,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想到的是吃餃子,但是,在咱們地大物博的華夏大地,其實除了吃餃子還有很多其它的美食習俗呢?趕緊跟著美食家庭季一塊看看吧!NO.1餃子餃子不用說,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每年一到了冬至這一天,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高檔飯店還是街邊小吃攤,總能見到餃子的身影!小時候聽大人說,冬至吃餃子,就把耳朵包了起來,這樣就不會凍傷了,不知道你們哪裡有沒有這樣的說法呢?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這一天吃餃子有啥寓意?
    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他看到自己祖國的首都被人佔領,內心十分的悲憤,最終選擇跳汨羅江而死。後人為了紀念屈原,所以選擇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並且向江裡投粽子餵魚蝦,是為了不讓魚蝦碰屈原的身體。
  •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節習俗是什麼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一、羊肉湯相傳在漢代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羊肉,覺得羊肉味道非常鮮明、讚不絕口,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就從漢代開始傳至民間。當然羊肉本來就是滋陰補陽、抵禦風寒,是冬天餐桌上是一道好菜。
  • 冬至習俗:吃餃子、吃糰子、吃年糕,你們哪裡又吃什麼呢?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冬至習俗:吃餃子、吃糰子、吃年糕,你們哪裡又吃什麼呢?要說冬至過後進入到了寒冷的天氣,南方還可能變化不大,讓人感受不到嚴寒的侵襲,但北方可就真正的冷了起來。北方多地在冬至這天就有了吃餃子的習俗,還有俗話常說「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雖然這是一句誇張的話,但也可見人們吃餃子的目的是為了抗禦寒冷的。
  • 明日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客家人的習俗,原來還有這樣吃的
    明日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客家人的習俗,原來還有這樣吃的明日冬至了,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南北的習俗不同,但是對冬至都非常重視,民間素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在我媳婦老家,冬至這一天非常隆重和熱鬧,人們都放假回家,沒有放假的也請假回家,和家人團聚,甚至比春節還熱鬧。最重要的是有一種食物,它既不是餃子也不是湯圓,但很像餃子和湯圓的結合體,我叫它肉餡湯圓。常見的湯圓都是糯米加這甜餡的,但是肉餡的湯圓很少吃多,而餃子一般都是肉餡。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時間:2019-12-21 18: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每年的冬至,我國南北方的朋友都會為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開始據理力爭,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冬至吃什麼?大家不一定非要爭一個 的答案,下面惠農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和感受下南北方地區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裡也算是一bai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稱為「冬節」,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民間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冬至要吃的食物。
  • 冬至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這一天會格外的寒冷,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飯。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就像南方吃湯圓,北方吃水餃一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冬至有哪些習俗吧!  冬至的習俗  1、南方的一些地區,冬季當日會吃冬至團,代表團團圓圓。
  • 冬至當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習俗?
    冬至已到,關於吃什麼,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最大的一點就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除此之外,在一些具體區域,會有當地自己的習俗。冬至吃水餃,防止凍耳朵,相信北方的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話,在北方,到了冬至這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至於吃了之後,能不能防止凍耳朵,這裡就不在過多深入探究,而餃子餡也是多種多種,常見的豬肉蘿蔔、豬肉大蔥、豬肉白菜等,還有牛肉餡、羊肉餡以及素餡的,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
  • 冬至除了吃餃子吃湯圓,專家推薦一本書,上面居然有這麼多?
    一、冬至吃餃子北方餃子還有一個稱呼「捏凍耳朵」,這個是源自河南吃餃子的民間俗稱。為什麼有這種稱呼呢?相傳醫聖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回南陽的時候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