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一天,除了餃子湯圓,還會吃什麼呢

2020-12-06 不停留的在路上

今天冬至,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夜最長的一天。許多人都在說,希望這長長的夜,可以長到足以讓人忘記2019年所有的糟糕。

當然,最讓人關心的,還是吃什麼的問題!那麼到底,冬至吃什麼呢?餃子,還是湯圓?或者說,還有其他東西?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亞歲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冬至這天,在北方,是要吃餃子的。

北方有句諺語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溫度較低。所需消耗的能量自然也就多了。

而餃子,除了能提供麵食所帶來的能量之外,還可以提供其他的營養成分。所以便也就有了冬至這天吃水餃的習俗。

當然,也不僅僅是如此,冬至吃水餃也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留下的!

那麼在南方,便也就是要吃湯圓了!

因為湯圓以米麵製成,吃湯圓意味著又年長一歲。不僅如此,湯圓還象徵著合家團聚,團團圓圓。

當然,除此之外,在有些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

比如在浙江嘉興,便是要吃桂圓燒蛋。因為啊,冬至夜晚比較長,而桂圓又有暖身滋補的效果,雞蛋這可以飽腹。所以這個習俗也一直留到今天。

再比如大多數廣東人的餐桌上會出現燒臘。全家在祭祖之餘,會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以祈求來年鴻運當頭。

還有臺灣千層糕;閩南人的閩南薑母鴨,江西麻餈……

總之,好像在不同的地方,對冬至有著不一樣的習俗,自然,也有不一樣的吃法!

所以,這個冬至,你吃了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在冬至這天,張仲景帶著徒弟,把這種耳朵形狀的藥煮熟,送給凍傷了耳朵的鄉親們。鄉親們喝完之後全身都暖洋洋的,於是就問,這個湯叫什麼名字?他們回答說,這叫做「祛寒嬌耳湯」,裡面這個耳朵形狀的就叫做「嬌耳」,而且告訴鄉親們,喝了這個湯,他們的耳朵也會很快的好起來的。
  • 冬至吃什麼?除了南方的湯圓北方的餃子,其實冬至更適合吃這些!
    想必大家今天的手機日曆上都赫然寫著「冬至」這兩個字吧,是的,今天就是冬至,而小編還在苦逼上班!額,跑偏了,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冬至除了吃餃子吃湯圓,專家推薦一本書,上面居然有這麼多?
    相信很多朋友今天朋友圈都被餃子/湯圓霸屏了,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民這一天都會不約而同的和春節一樣去吃一頓餃子/湯圓呢?其實這個和社會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我們是農耕民族,需要去種莊稼,而那時候有沒有天氣預報,古人就就會根據地球的運行軌跡作出一份黃曆,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以此來供農民種地使用,冬至就是其中之一。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今天凌晨1時11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過,網友又開始爭了,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什麼,你們家還吃狗肉?!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而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 「日短」、「日短至」。
  • 在冬至這一天,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習俗?
    即使是現在,冬至的節日氛圍已經大不如從前,有的人不經過他人提醒甚至都會忘卻冬至是哪一天,但是當冬至到來時,人們還是會吃上一頓餃子,以慶祝冬至。這即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餃子這個習俗相傳是源於醫聖張仲景。
  • 冬至到了,為何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湯圓呢?
    時值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同樣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節氣,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我是北方人,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到了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餃子,否則,冬天可能會凍掉耳朵。人們吃過張仲景所制的「嬌耳」,喝過驅寒湯以後,都渾身發熱,血液通暢,一段時間以後,發爛的耳朵都好了。後來,人們為紀念醫聖,感恩他的所作所為,便在冬至這天包「嬌耳」食用,後來慢慢就變成了今天的餃子。而「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也是從此處流傳出來的。
  • 冬至|南湯圓北餃子,是誰先成為的冬至代表,古代人在這天吃什麼
    百姓在這一天,要祭祀、拜祖、聚餐,繪製九九消寒圖。雲遊在外的遊子也會在這一天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如今,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觀念上的改變,包括冬至在內的很多節日,節日氣氛已經變得越來越淡。除了商場和飯店的為了促銷做的節日活動以外,民間的各種節日習俗和儀式已經漸漸地被人們淡忘,除了無論什麼節日,人們慶祝的方式只剩下了買買買,和吃一頓好的。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吃餃子  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後,冬至的吃,註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風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北方食餃,南方食粑。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時間:2019-12-21 18: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每年的冬至,我國南北方的朋友都會為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開始據理力爭,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冬至吃什麼?大家不一定非要爭一個 的答案,下面惠農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和感受下南北方地區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 今年什麼時候冬至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那時候生活清苦,餡料可沒有現在豐富,清一色的白菜,豆腐,粉條,見不著肉腥,但吃得依然香甜。
  • 冬至:吃湯圓?吃餃子?別糾結了,看看古人怎麼選
    「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作為一年中的小團圓日子,冬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麼在這一天,究竟應該吃什麼慶祝呢?吃餃子?吃湯圓?還是……小孩子才急著做選擇,不妨先來看看古人的答案。湯圓「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的「圓」寓意「團圓」,「圓滿」,南方人冬至吃湯圓寄寓家庭團圓,闔家歡樂的心願。此外,南方盛行「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的說法,因此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廣為流傳。
  • 2017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究竟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冬至就要到了,冬至到了也就意味著春天已經不遠了。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可以說是冬天最冷的一天了。很多小夥伴都在好奇著2017冬至是幾月幾日呢,冬至的習俗有哪些,冬至究竟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冬至你是吃餃子還是湯圓?這些地方過冬至花樣更多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已至春欲來,新年餃好運,願好運跟陽光一樣越來越長。在每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節日到來,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慶祝方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個地方的冬至習俗吧!在泉州這個地方,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
  • 冬至還沒到,南北方人又吵起來了!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南北方每年都會因為一些飲食的分歧而引發爭論,到了冬至時節,吃湯圓的南方人和吃餃子的北方人就會開槓了!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 南方人說「冬至是媽媽口中吃了湯圓又長一歲的甜蜜」。但無論吃餃子還湯圓,都是以食物來都是用來象徵團圓周,一家人在一起共享此時。  南方人冬至除了湯圓還吃什麼?  南方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南方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與過年一樣,冬至也是個團圓的日子。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蘇州人的冬至大於年?
    冬至的前一天,辦公室的好幾個同事像過年一樣早早的下了班,外地的夥伴就不理解了,為什麼蘇州人說冬至大於年,可是在日曆上明明他們早一天過冬至呢,小夥伴說這是冬至夜,家裡已經準備好了羊糕、滷味、冬釀酒,還有各種口味的湯圓,芝麻餡兒、流沙餡兒、還有肉餡兒的,北方的寶寶驚呆了,擦了一下口水想想還是吃餃子比較好
  •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由來及冬至傳統習俗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這天到底吃什麼?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這個地方要吃狗肉
    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湯圓,北方要吃餃子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節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與眾不同的浙江人吃什麼呢?
    眾所周知,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不過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既然堪比過年,那肯定少不了美食,很多外國人經常說,中國人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節日,就是為「吃」找個正當的理由罷了,在中國的冬至節那天,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人則喜歡吃湯圓,那麼在浙江省
  • 冬至吃餃子?看看南京人的冬至都吃什麼吧!
    加上冬至這一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甚至形成了「冬至大如年」的佳話。冬至過後,南京將「入九」,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出九」後天氣就暖和了。所以也有人說,冬至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在北方,冬至一般要吃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