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除了吃餃子吃湯圓,專家推薦一本書,上面居然有這麼多?

2020-12-11 觀史看今

之前聽過一個段子,大體意思是:老外來中國感慨中國人真幸福,過了春節是元宵,元宵過完是清明,五一勞動最光榮,端午粽子裹三層,中秋賞月吃月餅,感覺中國一年有過不完的節日。西方傳統節日大概也就六七個,少之又少,一個萬聖節都能絞盡腦汁玩出花兒來,而中國傳統節日卻是多的數不過來。相信很多朋友今天朋友圈都被餃子/湯圓霸屏了,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民這一天都會不約而同的和春節一樣去吃一頓餃子/湯圓呢?

其實這個和社會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我們是農耕民族,需要去種莊稼,而那時候有沒有天氣預報,古人就就會根據地球的運行軌跡作出一份黃曆,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以此來供農民種地使用,冬至就是其中之一。一般以長江為界,南北雙方文化屬性、生活習慣、物產等都不一樣,北方人吃餃子相對更符合豪爽的性格,捏一下就下鍋了,而南方則體現了細膩的一面,除了湯圓以外還會做大餐,足足能吃上兩頓呢,細枝末節體現文化的不同,而食材的使用則表現出物產的區別。那麼我們知道有關冬至的傳說都有哪幾種嗎?分別吃什麼呢?

一、冬至吃餃子

北方餃子還有一個稱呼「捏凍耳朵」,這個是源自河南吃餃子的民間俗稱。為什麼有這種稱呼呢?相傳醫聖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回南陽的時候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在路上看見鄉親們破衣襤褸,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傷了,心裡很難過,就叫其弟子們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等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煮,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想耳朵一樣的形狀,再用沸水去煮。做成一種叫做「祛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當地百姓吃。鄉親們吃過以後,耳朵都被醫治好了。故此每年人們都會模仿去做著吃,這也是為什麼餃子回想耳朵一樣的原因。人們也稱呼為「餃子」,也有地方叫「扁食」和「燙麵餃」,人們一傳十,十傳百也就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傳聞。

二、冬至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兩代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三、冬至吃羊肉、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四、冬至吃混沌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五、冬至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如果您的家鄉還有其他不同的習俗歡迎在下面評論互動喔~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冬至這一天,除了餃子湯圓,還會吃什麼呢
    今天冬至,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夜最長的一天。許多人都在說,希望這長長的夜,可以長到足以讓人忘記2019年所有的糟糕。當然,最讓人關心的,還是吃什麼的問題!那麼到底,冬至吃什麼呢?餃子,還是湯圓?或者說,還有其他東西?
  • 冬至吃什麼?除了南方的湯圓北方的餃子,其實冬至更適合吃這些!
    想必大家今天的手機日曆上都赫然寫著「冬至」這兩個字吧,是的,今天就是冬至,而小編還在苦逼上班!額,跑偏了,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臨沂人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一個新的問題出現
    臨沂人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一個新的問題出現時間:2018-12-23 10:20   來源: 今日臨沂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臨沂人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一個新的問題出現 2018年12月22號這天是冬至,不少臨沂市民也開始嚷嚷著吃餃子了。但有一部分的臨沂市民卻選擇吃湯圓。
  • 冬至到了,為何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湯圓呢?
    當然,稍稍長大以後便知道「凍耳朵」只不過是大人用來哄小孩的說辭而已,但是冬至日吃餃子這個傳統,依然還是被我們繼承了下來。雖說長輩都曾用「凍耳朵」來哄小孩,但天南海北都這麼說,自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所依據的。
  • 今日冬至,你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2日,農曆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冬至,不僅代表著一個節令,它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說起冬至,在我們老百姓心中,終究逃不過一個「吃」字。在北方,冬至這天,老人們都有句俗語,那就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我們北方,每逢冬至,我們一早就起來忙活包餃子了,從調餡兒、擀皮兒再到包餃子,我們都是純手工的,再配上一碗餃子湯,為的就是讓家人吃得暖和一些。」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蘇州人的冬至大於年?
    沒想到,都是在同一個國度,竟有如此差異,雙方表示互不理解,也有些夥伴們都互相同化了,吃什麼無所謂或者通吃。在蘇州的日子似乎一切都變得那麼精緻,湯圓還是五顏六色,在北方,過年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在北方,很多節日都吃餃子,在南方是不是這樣呢?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之後每年的冬至,鄉親們也學著做各種餡的「嬌耳」,並把他們叫做「餃子」。漸漸地便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了。那南方吃湯圓的習俗又是怎麼來的呢?大概從明清時期開始,南方人在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便固定了下來,在冬至這天,人們會用糯米粉和面,包上豆沙等餡料搓成丸子狀。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一陽來復|日本的冬至不吃湯圓和餃子,居然吃這些?
    每年冬至,我都會組織大寶、小寶一起搓湯圓,雖然現在大家都是在超市買現成的,但是我還是覺得讓孩子動手參與製作,親身體驗傳統節氣的習俗更有意義。 「一陽來復」出自《易經》,意思是春天的到來,新年的伊始,也是古時候人們對冬至別稱。因為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等過了冬至這天,陰氣盡,陽氣開始恢復,因此叫做一陽來復。
  • 冬至還沒到,南北方人又吵起來了!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南北方每年都會因為一些飲食的分歧而引發爭論,到了冬至時節,吃湯圓的南方人和吃餃子的北方人就會開槓了!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 南方人說「冬至是媽媽口中吃了湯圓又長一歲的甜蜜」。但無論吃餃子還湯圓,都是以食物來都是用來象徵團圓周,一家人在一起共享此時。  南方人冬至除了湯圓還吃什麼?  南方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南方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與過年一樣,冬至也是個團圓的日子。
  • 冬至吃什麼?餃子或者湯圓,在家就是家的味道
    冬至吃什麼?餃子或者湯圓,在家就是家的味道生活很平常,但只要用心去經營,總會豐富多彩北方有一句話,叫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可能是因為冬至之後,就是最冷的時節來了,大家用這種說法表達一種夙願吧。其實北方冬至吃餃子和南方冬至吃湯圓,都是由來已久的民俗習俗,其中包含了很多傳說和文化,當然也有各不相同的意義。不過有意思的是,正因為南北方的差異,冬至就形成和兩種不同的習俗,北方餃子、南方湯圓,感覺和除夕夜、元宵節的南北方習俗不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早上在我的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信息:「冬至,飲食有講究。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
  • 冬至是該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這些故事你可能都不知道
    其後冬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像是吃餃子、吃湯圓等等。其實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背後都有著有趣的故事,且聽我向大家分享。溫補的羊肉和中藥材對人有溫陽的作用,能扶助身體的正氣,補虛勞驅寒冷。人們吃下去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也得到了好轉。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嬌耳」也演變成我們常吃的餃子。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至今仍有「冬至不吃餃子小心凍掉耳朵」的說法。
  • 冬至,我們不吃餃子,也不吃湯圓,而是吃它
    冬至大如年 冬至在民間被視為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這一天,各地也有很多傳統習俗,最普遍的就是,北方人冬至要吃餃子,南方人要吃湯圓。
  •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哪個最正宗
    1、餃子  餃子是最適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餃子是中國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著吃,也可以蒸著吃,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區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 上海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但每到冬至,朋友圈一些熱心人就會友情提醒:姐姐,別忘了吃餃子。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但幾次下來,姐姐發覺不對了,怎麼都叫我吃餃子呢?我活了幾十年了,每逢冬至時,吃的都是圓子呀!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時間:2019-12-21 18: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每年的冬至,我國南北方的朋友都會為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開始據理力爭,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冬至吃什麼?大家不一定非要爭一個 的答案,下面惠農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和感受下南北方地區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