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幼兒園去「小學化」後,我們的幼兒教育該何去何從?

2020-12-10 正向教育

文|SwingHuang

在這個炫娃時代,一群寶媽、寶爸聚在一起就是不是討論育兒經、就是炫耀自己家的娃在幼兒學到了什麼,常常會聽到「我家娃能算10以內的加減法」、「我家寶寶認識拼音」、「我家妞妞會寫英文字母啦.

一個3-6歲的兒童,真的需要懂算數、拼音、甚至英文嗎?作為80後的小編,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除了玩還是玩。作為00後的小孩子們小孩子壓力真的好大哦。

3-6歲的幼兒真的要學校這麼多嗎?

有的家長說,兒童還是應該以玩為主,不然就沒有童年啦~;有的家長說,現在幼兒園升小學都要進行考試、面試,不學習多一些,進不到好的小學,對日後學習的影響挺大的。

有的家長說,其他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都學習了那麼多,自己的孩子不學的話,落後人家很多。有的家長說,孩子還是應該有孩子的樣子,該玩的時候還是要玩的。

不同家長有不同的聲音,3-6歲的幼兒應該怎樣進行教學才對呢?

官宣的來了,整治幼兒園小學化,主要五大方面任務:

1.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2.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3.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4.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5.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然而,現在的幼兒園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幼兒園教材、教法小學化

園方為了經濟效益,無原則地滿足家長的要求,孩子入園後,開始學習數字、拼音等小學內容,布置家庭作業、打分等。這也造就家長有所誤解,孩子回家就問有多少作業。

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內容單調

由於教師水平不高,幼兒園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甚至有局部地區幼兒園,整天以在教室讓孩子看動畫片或者聽兒歌進行教學。

幼兒園大班現「空巢」現象

據媒體報導,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離開幼兒園,為上小學做準備,有的幼兒園大班甚至出現「空巢」現象。有家長稱,班上孩子八成去了學前班。

幼兒園小學化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遠離了小學化,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

之前,我們常常的說,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現在,幼兒園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呢?應該培養具備以下十種特質的孩子:愛探究、樂思考、願交流、勇於冒險、知識淵博、懂反思、胸襟開闊、富有同情心、有原則性、全面發展。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教育應該圍繞藝術、健康、社會、科學、語言這五大領域,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靈活運用集體、小組等多形式,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促進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直接感知、實踐操作進行遊戲和學習探究。

那麼在幼兒園,應該如何開設怎樣的課程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

採取以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增強幼兒思維訓練的主題課程,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結合《指南》進行開發。在幼兒美術活動中,以興趣為源點,結合遊戲等多種形象。

例如採用綜合性的美術課程,內容可以囊括五大領域:自然(動物、植物、天氣等)、人文(節日、藝術欣賞等)、科學(形態等)、語言(自我介紹、評價等)。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專注力、創造力等。

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被全世界所認可的三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將奧爾夫音樂+歷史文化+童謠所呈現出來的奧爾夫音樂遊戲課程,以遊戲為主,結合童謠的藝術形式,讓孩子認識中華五千年的風華人物。既能培養孩子的音感,肢體協調能力、手眼腦協調能力。

除了開展美術課程、音樂課程外,還可以開設家政課程,如包餃子、切水果等,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自理能力。

去「小學化」後,園所應該內省自身園所的教學模式是否存在「小學化」的現象,一旦發現這種現象,應該進行整改。

園所應該改變之前所執行的教學方式,採取新型的教學方式,開拓新鮮的教學資料,尋找更好的應該遵循幼兒發展規律的課程,還給孩子一個以遊戲的主的學習環境。

相關焦點

  • 幼兒教育現象,幼兒園「小學化」教育體現,對社會及幼兒成長影響
    幼兒園教育是人生的啟蒙教育階段,由於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人們對於教育逐漸的深入認識,許多父母擔心他們的子女的教育。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一些父母認為早期教育應作為優先事項,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去小學化」後,三水幼兒園到底該給孩子教啥?
    三水新城幼兒園,科學課上,孩子們在觀察昆蟲標本。 佛山日報記者陳浩森攝對於嚴禁幼兒教育搶跑,三水的家長們怎麼看?幼兒園「去小學化」,孩子應該學啥?幼小銜接又應當如何進行呢?佛山日報記者陳浩森攝態度禁止幼教搶跑家長有贊有彈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嚴禁幼兒搶跑。三水家長怎麼看?記者近日採訪發現,家長對此意見不一,有贊有彈。「我同意幼兒園『去小學化』,幼兒的超前教育是不必要的。」
  • 內卷延燒到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令人焦慮,超前教育該如何破解
    3、幼兒教育內捲化:如果說進幼兒園還只是財力和人力方面的壓力,那麼進入幼兒園後的孩子教育則是目前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普遍焦慮的重點。職場的內卷直接影響到了教育的內捲化,教育內捲化直接導致各級教育紛紛「搶跑」。
  • 幼兒園小學化 應試教育拔苗助長的體現
    幼兒園「退學」頻發,大班成「空班」》——「記者在石家莊市走訪近10家公立幼兒園了解到,中班下半學期結束後,陸續有超過50%的孩子辦理了退園手續,有的幼兒園大班生源流失達2/3。」原因是:「目前市裡公立幼兒園基本能做到不提前教學,但家長希望孩子能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往往選擇把孩子送去社會上的『提前班』或私自提前教學的私立幼兒園。」
  • 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小學課程要改革
    面對目前有些幼兒園舉辦特色班、實驗班增加拼音、識字、珠心算等小學學習內容的現象,教育專家指出,「幼小銜接」應該改為「小幼銜接」,應讓小學教育適應幼兒園,而不是讓幼兒園適應小學,「小學應該放慢拼音、識字教學的步伐,增加語言、藝術、體育等課程。」
  • 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家長莫著急搶跑
    、朝陽區、豐臺區的幼兒園學生家長,家長認為在幼兒園還是要學點東西,如果不提前學習,擔心孩子上學後跟不上會很累,「我們家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會教一些拼音、英語。應當明確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要綜合治理小學化傾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指出,幼兒園「小學化」的根源跟我國教育評價方式相關:「這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跟我們中小學一直到高考,這個縱向的教育評價是直接相關的。而這個縱向教育評價,它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
  • 幼兒園「小學化」侵犯了幼兒的遊戲權,必須叫停
    《廣州市幼兒園條例(草案)》日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兩個亮點引人矚目。一是明確每個街鎮轄區至少要設一所公辦幼兒園,二是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這兩點一個涉及公辦園的普及,另一個關乎辦學方向,都是家長們頗為關心的議題(7月31日金羊網) 。
  • 濟南:幼兒教育"小學化"屢禁不止 家長焦慮又無奈
    課後,劉紅表示,桐桐今年9月就要上幼兒園大班了,但她打算讓桐桐退園直接上幼小銜接班,為此,孩子放暑假前,她就開始考察校外幼小銜接班了。暑假期間她給孩子報了一個短期銜接班,開學後打算讓她上一個全年班。  「我們上的是一家公辦幼兒園,老師不教孩子識字、數數,擔心孩子上小學後跟不上進度,退園也是無奈之舉吧。」
  • 教育部發布幼兒園新規:杜絕幼兒園小學化
    教育部發布幼兒園新規:杜絕幼兒園小學化 原標題:   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呂春榮)1日,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訂的《幼兒園工作規程》。
  • 教育部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幼小銜接班紛紛下線
    原標題:教育部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幼小銜接班紛紛下線  教育部近日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教師超前教學將被追責。  那麼不上幼小銜接班的準入學孩子,該何去何從呢?朝陽區某民辦園園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番,幼小銜接被禁,幼兒園退學的大班孩子有望回流。而如何提供符合適合孩子過渡的大班課程,則需要通過幼兒園和市場相關課程研發機構共同努力,開發出適應孩子們的遊戲化教學課程。
  • 冰城幼兒園「小學化」 專家:成長難壓縮不要「拔苗助長」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1%的受訪者表示周圍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嚴重;91.4%的受訪者發現很多幼兒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搶跑」的心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家長的育兒焦慮影響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孩子在本該快樂的童年經歷了什麼?提前小學化有哪些危害?
  • 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上小學後才會爆發
    有老師也表示道:現在的孩子競爭壓力非常大,有很多的孩子上幼兒園大班就退學了,都去上小班,真的是很無奈。2011年教育部就發出過《教育部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內容明確的表示,幼兒園不允許傳授小學化的教育內容,也不能訓練學習留作業等等。
  • 河南省教育廳發出「十不準」禁令 劍指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這件事對閆先生觸動很大,他更不敢放鬆對女兒的「教育」了。   對此,王先生持反對意見,表示不贊同幼兒園「小學化」。王先生的女兒2012年上小學二年級。在她5歲多時,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長轉到學前班去了,這些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學,在幼兒園裡也「學不到什麼了」,所以要讓孩子提前進入學前班,進行正規小學生活的預演。
  • 教育部嚴禁幼兒園「小學化」,「幼小銜接」要涼了?
    然而如今,幼兒園「小學化」被列入了幼兒教育的「禁區」。7月13日,教育部在官網登出《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現象,《通知》表示,要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 幼兒「搶跑」是揠苗助長 溫州叫停幼兒園小學化
    這句話成了千千萬萬家長的座右銘,於是在溫州,一些幼兒園為了迎合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開起教孩子珠心算、學寫鉛筆字等等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課程。  昨天,記者獲悉,溫州市教育局近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見》,意見規定,全市各類幼兒園要嚴格規範辦班行為,不得隨意開設超越幼兒教育階段的學科課程,擺脫「小學化」現象,防止「應試教育」消極因素在幼兒園的滲透。
  • 教育部再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禁授小學課程
    什麼是幼兒園「小學化」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教學內容小學化教學形式小學化教室布置小學化評價方式小學化生活方式小學化國家多次發文整治這並非國家第一次發文整治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2010年11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防止糾正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 拔苗助長中 幼兒園"小學化"待解決
    劉焱同時指出,幼兒園「小學化」,根本在於當前考試制度和教育評價導向,隨著應試教育愈加低齡化,原本以遊戲、玩耍為主的學前教育變成了以學習、考試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如果說市場「綁架」了學前教育,那麼應試教育則是「小學化」市場滋生的土壤。
  • 幼兒園「小學化」叫停 幼小銜接勿「跑偏」
    在當前教育部門要求重點整治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及社會培訓機構的形勢下,福州的各個幼小銜接班境況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據介紹,該教育培訓機構的拼音班和硬筆班學生已經招滿,想插班都不行。「我們聘請的教師都在教育一線工作了十年以上,對小學一年級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經驗。」工作人員表示。泉州惠安的黃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也在當地一個培訓機構上幼小銜接班,全天班一個月下來需花費1500多元,教材包含數學、識字、拼音、描紅、同步練習。
  • 「去小學化」要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自去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後,全國各省市教育職能部門相繼出臺了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文件。「去小學化」既要關注內容也要關注形式在出臺的系列文件中,對幼兒園教學內容的「去小學化」做出了明確規定,漢字、拼音、英語、計算等首先被明令禁止。實際上,幼兒園的「去小學化」既是教育內容的「去小學化」,更應該關注教育形式的「去小學化」,要更加關注到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採用的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孩子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 去「小學化」,家長任重道遠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仍有相當部分家長將孩子送入各種幼小銜接班提前學習拼音、寫字、英語、計算等「小學化」課程。家長是如何想的?他們在擔心和焦慮什麼?帶著疑問,我們通過發放問卷調查了北京市28204位家長。入學焦慮和搶跑心理,催生家長觀念「小學化」發現一:幼小銜接不暢,超過半數家長明確表示對孩子入學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