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好數學?特級教師支招,遵循數學認知規律...

2020-12-10 山東教育新聞網

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讓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揠苗助長,指望兒童跨越式發展。老師、家長應該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本文介紹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

學數學不可能跨越式發展

首先應當了解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很早就有了世界範圍的研究。皮亞傑根據大量實驗研究,確認兒童的認識發展具有連續的階段性順序。

兒童從獲得數量守恆到長度、質量守恆,再到面積、容積(體積)守恆,有著逐步發展的漸進過程。這些概念的守恆都是學習數學的基礎。

幾十年來,皮亞傑的理論不斷受到考驗與挑戰,但教學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必須以兒童一定的成熟為前提,早已是不同流派兒童心理學家都認同的共識。

一部分學生在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中,常常反應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由於過早投入學習,缺乏相關活動經歷與生活經驗。

總之,理論和實踐都能告訴我們,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讓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揠苗助長,指望兒童跨越式發展。

家長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

孩子發展的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孩子抽象思維發展快,有些孩子形象思維發展快。即使是聰明的孩子,也會有某些方面發展比較遲緩,這都很正常。對於家長來說,一是要有足夠的耐心,二是適當給予引導。

同事的外甥,很多方面有過人的表現,就是左右不分,讀一年級了依然如此。

我給同事看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等人上世紀60年代的實驗研究報告,得到的結果與皮亞傑1929年在瑞士、艾爾金1961年在美國,所作的同類實驗結果基本相同,結論是「兒童左右概念的發展,有規律地經過三個階段……第三階段,兒童比較概括地、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9—11歲)。」

實驗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兒童能自發地進入掌握左右概念的第三階段。同事釋然:「那就耐心等待吧」。

朋友的小孩,文學天賦非常突出,從小出口成章,大孩子都喜歡聽他講故事。可是上小學了,10以內的計算還要扳手指。家長發現了,本能反應是「制止」。

其實這是兒童處在動作思維階段的典型表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擺脫的。簡單制止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積聚討厭數學、害怕計算的情緒。

取的對策之一,讓孩子把手放到身後去彎手指,或者握拳,想著數手指,同時通過擺小棒、圓片等學具,掌握數的組成,也就是引導孩子逐步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家長按此建議,一個多月後問題能得到緩解。

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怎樣引導?

孩子數學學習有困難,家長應該留意觀察,尋找原因。因為有些導致學習出錯的原因,老師在課堂上較難發現。

老師應建議家長,首先教孩子分辨鞋子的左右腳,體會穿對了更舒服的感覺。以後每天自己先把鞋子放好,再伸腳去穿。這樣從生活細節入手,沒多久偏旁、數字顛倒的現象就消失了。這一極端的例子說明生活習慣也可能會給學習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有些孩子感覺數學計算枯燥乏味,家長可以與孩子玩一些數學計算的親子遊戲,如用撲克牌「算24」。孩子贏了,把四個數組成的綜合算式寫下來。實踐表明,「算24」是提高小學生運算能力的有效手段。

有些孩子數學題錯誤較多,家長可以發揮與教師不一樣的作用,不是替代老師直接教孩子做題或講解,幫助孩子建立一本錯題本。抄寫錯題之後讓孩子自己看錯在哪裡,怎樣訂正。

這又是一個促進孩子自主發現錯誤、矯正錯誤的學習過程。等到單元測驗時,家長不是重複老師的複習,只要讓孩子看看近來錯了那幾題,哪裡忘了或搞錯了,什麼地方自己最容易粗心。

做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引導者

作為家長,一方面要順應孩子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要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施加積極地引導。

兒童畢竟是幼稚的,需要成人的引導,教育之難也在於此。所謂引導,不是將自己的喜好、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基於觀察,基於對孩子興趣、愛好、特長的了解與分析,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說到家庭的數學教育,很多家長會聯想到「奧數」學習。對於學有餘力的孩子,如果喜歡數學、喜歡智力的挑戰,那麼參加「奧數」學習,不失為一種可取的選擇。道理很簡單,沒有刺激,就沒有反應,智力的潛能需要激活。

反之,如果孩子不喜歡數學,那就大可不必因為人家的孩子在學「奧數」,逼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學習「奧數」。

再說,「奧數」本應是數學學習的深化、研究興趣的培養。然而一旦納入比賽、競技的軌道,也會發生異化。不妨類比體育,本意是「增強人民體質」,但進入比賽、競技,為了獲得奧運獎牌,又有幾位運動員能夠全身而退。當然,運動員為了國家的榮譽而付出是值得的。家長應當為孩子的發展權衡得失。

重在興趣激發與習慣培養

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之後,家長最主要的任務不是天天檢查作業、籤字,而是協助老師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很多適合家長的方式方法。這裡介紹一位老教授的做法。教授退休在家,每天孫子放學回家,針對數學學科,與孫子交流當天的學習收穫。開始學習加法了,爺爺說:「好,進了數學的大門」。

過幾天,學了減法,繼續鼓勵:「有進步,會加進來,還會減回去」。二年級學了乘法,爺爺說:「了不起,100個2連加,都麻煩啊,來告訴爺爺,怎麼寫三秒鐘解決問題」。

等到學了除法,爺爺激動地說:「哇,加減乘法都會了,快成小數學家了。」這種最樸實、最高級的培養興趣的方式,給了筆者極大的啟發:小學數學每一個基本的核心知識點,幾乎都能找到令兒童激動的理由!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今,聽寫生字詞成了家長每天必須完成的語文作業,「家默」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新名詞。

一方面,語文教師不應將鞏固生字詞的任務,轉嫁給家長;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著眼於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想辦法擺脫。

例如,有些家長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聽寫,分批自己記、自己默。這其實是培養孩子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的有效方式。

數學作業孩子不會做,最好的辦法不是家長教,而是指導孩子看課本,看書上的例題是怎樣解答的,還可以回想老師是怎樣教的,同學是怎樣交流的。這是教會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

孩子做完作業後,應該讓其自己檢查,數學作業的檢查方法,一是複查,二是驗算,三是用不同的解法看是否得到相同結果。家長檢查籤字實乃下策。

有的孩子回家作業注意力不集中,邊做邊玩。可以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規定完成時間,還可以桌上放一鬧鐘,予以提醒。個別家長發現孩子完成作業時間還早,就追加作業,往往適得其反。

要讓孩子估計自己完成作業要多久,養成時間觀念,知道拖拖拉拉對自己沒好處,做完就能玩。

相關焦點

  • 特級教師吳正憲,專注數學30年,直言:讓孩子愛數學,我有經驗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數學、「徵服」數學呢?我們來看看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教育心得。「在我看來,首先,教師一定要換位思考,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要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看待兒童,要把孩子當作孩子來看,要讓兒童學兒童的數學。」這就是她提出的兒童數學教育的萌芽。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特級教師給家長7點建議,很實用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家長可以通過生活情境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今天的「浙江家長學校」專欄,小編帶大家走進省特級教師、浙師大幼教集團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瑤的課堂,一起聊聊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地學習數學。孩子數學學習的目標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數學認知的目標:孩子學習數學的內容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
  • 數學特級教師谷丹:想要學好數學,養成3個習慣,掌握2個重點
    在那段奧數班正熱的時期,曾長期擔任北京四中數學教研組組長,被學生稱為「神一般存在」的北京數學特級教師谷丹,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到。「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立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
  • 特級教師、華師一數學名師黨宇飛:學好數學的要訣,在於領悟和運用好數學思想方法
    今天,新父母在線特邀特級教師、華師一數學名師黨宇飛為大家介紹數學學習的訣竅,題目為《學好數學的要訣,在於領悟和運用好數學思想方法》,請大家收藏學習!全文如下: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數學都是我們學習的重頭戲,有快樂,也有艱難與痛苦. 我們唯有尋求方法、堅持不懈。如何學好數學?如何培養數學關鍵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如何形成數學核心素養?
  • 怎麼學好小學數學?除了孩子的勤奮努力,家長的正確引導也很重要
    如果把數學比作一座大廈,那小學就是它的根基,掌握好小學數學知識,對孩子未來的數學學習很重要,那麼,怎麼學好小學數學呢?我想,除了孩子的勤奮努力,家長的正確引導也很重要,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家長怎麼引導孩子學習好數學這門學科吧。一、讓孩子學會主動提前預習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材料,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 特級教師:小學數學公式大全!高清可列印版,建議家長珍藏給孩子
    特級教師:小學數學公式大全!高清可列印版,建議家長珍藏給孩子小學數學是很多孩子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的科目,因為很多孩子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說總感覺學習數學是很吃力的。有的孩子覺得學習數學除了要牢記基礎知識點之外還要活學活用,這是無可厚非的,當然如果說你連最基本的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更和它運用了。很多孩子因為在小學階段沒有把基礎知識掌握牢靠導致。成績一直上不去,以至於以後上初中都不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更有甚者到了高中就完全撿不起來了,考試基本上什麼都不會交白卷等等情況。
  • 深入淺出講數學學習策略 講座結束特級教師被圍住
    ):特級教師,南寧二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南寧市教育系統學科帶頭人  戴麗萍(外語老師):特級教師,國家級中小學骨幹教師,廣西中小學優秀外語教師,  南寧市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12月17日上午10~12時,自治區圖書館多功能廳裡座無虛席,本報「教育聯盟」名師公益講座開講。
  • 數學教師談:學好小學數學,關鍵點是什麼?「四問四答」說觀點
    翻看小學階段的數學課本,會發現教材裡的主題圖都與生活有關,由此可知,小學時期,學習數學要多與生活相接觸,在生活中啟發孩子去看、去想、去分析、去思考。一問:如何看待小學階段數學刷題答:小學階段學數學,不是單純去追求成績高低,而是要學會怎樣去理解數學,培養數學思維。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刷題,其實,數學題何曾能做完?關鍵是要通過有效的習題訓練,去反思在解題過程中的方法,總結經驗,變通成自己能夠「隨手拈來」的知識。
  • 學霸是如何學數學的?只要4個簡單步驟,讓孩子輕鬆學好數學
    今天就想介紹2幾個數學遊戲給你們:操作都不難,你只需要和孩子摸索出解題規律、約定玩法規則,就可以享受和孩子一起玩數學的過程啦。數學思維訓練:數獨要訓練全面的數學思維,數獨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中班以後,就可以讓孩子接觸數獨了。
  • 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讓數學學習更簡單的方法
    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是每位家長頭疼的問題,如果說小學數學是基礎,到了初中數學需要一些抽象的思維,學習難度就上升了一個階段,許多人認為學數學就是要死記硬背,記住數學公式往題目裡套用就好,其實這種學習方法是錯誤的,學數只需要弄清楚公式的原理,將這種原理應用到數學中,無需死記硬背。
  • 孩子上高中後數學成績差怎麼辦?如何提升數學成績?名師為你支招
    相當部分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困難期」,數學成績出現嚴重的滑坡現象。漸漸地他們認為數學神秘莫測,從而產生畏懼感,動搖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筆者結合自己高一教學實際,對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成績分化的現狀及成因進行了分析,並就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搞好銜接,全面提高高一數學教學質量進行實踐和探討,談談自己的觀點。
  • 學好數學的方法20條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學好數學的方法20條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很多人說自己的數學成績不好,想知道怎麼提高高中數學的成績,有哪些提高數學成績的方法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學好數學的方法,供參考!學好數學的20條方法總結1、把數學當成一門語言學習,學會每一個術語的用法,熟悉每一個符號的意義。
  • 學好數學的寶典 ! 華師一名師推出《高中數學思想方法同步幫》
    作者 黨宇飛(華中師大一附中數學特級教師)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數學都是我們學習的重頭戲,有快樂,也有艱難與痛苦.如何學好數學?如何培養數學關鍵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如何形成數學核心素養?許多學生、部分老師和教輔資料認為大量刷題是學好數學的「法寶」,或認為加強題型訓練與歸結是學好數學的「法寶」,這兩種「題海戰術」或「變相題海戰術」的方法雖然也能夠提高數學考試成績,但這兩種方法都是低效的,對提升數學能力與素養是無益的,與「素質教育」是相悖的。
  • 怎樣學好數學的方法技巧
    以前分享的學習方法,多數都是學霸、狀元們分享的,今天一起來聽一聽高中特級教師葛豔波老師為大家分享的學好數學的方法與技巧,葛老師數十年的教學經驗,對於如何學好數學更有發言權。試想一下,一個學生學習數學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哪來的學習動力?有了學習目標就有了學習動力,那麼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學生會身心健康。沒有目標的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完全屬於被動式學習,效果很差。嘗試給自己制定一些目標,比如下次考試考多少名,大學要考什麼大學,每天要完成具體哪些任務,目標越明確、越詳細越好。
  • 如何學好初一數學
    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學習優秀的學生進入初中,數學成績大概率會繼續延續以前的優秀,但也有個別學生被甩下;第二種情況是,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部分在小學數學成績中等的學生到了初中脫穎而出;還有一種情況是基礎特差的學生學習通常會更吃力,甚至完全學不會初中數學知識。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有人說數學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好的,學好數學需要天賦,真的如此嗎?想要孩子數學成績好,自然的天賦少不了。但是沒有天賦的孩子數學就學不好了嗎?而蒙臺梭利數學教育,大多是通過實物遊戲化的方式,將複雜的數學概念、運算方式教授給孩子。這些訣竅,你肯定不清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是如何讓孩子喜歡上數學的。
  • 超前學習不是靈丹妙藥,掌握這3個教育策略,輕鬆教孩子學好數學
    讓孩子學數學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孩子數學能力的實際發展水平,如果給孩子灌輸超出他自身實際能力以外的知識,學習效果一般不會太好,費錢費時還打擊了孩子,實在是得不償失!相信我親戚的問題不是孤例,應該有不少家長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方面的糾結心理,尤其是對那些孩子數學成績一般的家長來說,更是感到憂心忡忡:如何去引導孩子學好數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 孩子學好數學需要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該怎樣提高呢?
    數學是用數量關係(包括空間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很嚴密,學好數學必須具備邏輯思維能力。所謂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採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
  • 特級教師錢守旺告訴你:如何加強學法指導才能讓學生會學、愛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因為方法是秘訣,方法是鑰匙,得到了秘訣,得到了鑰匙,學生就可以任意去開啟知識的寶藏了。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宗旨不在於把儘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取得儘可能大的結果,而首先在於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學習怎樣發展自己,以及離校後繼續發展。」
  • 挑戰中考——如何學好初中數學
    有些同學很早的時候可能就有耳聞,初中數學難學,高中數學更難學。在昊南老師看來,若從年齡段和認知能力考慮,初高中的數學與你學習小學的數學難度相當,並沒有別人說的那麼恐怖。還記得你小學一年級時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的情景嗎?是不是有一部分同學也是很吃力,但是現在你做20以內的加減法還有啥感覺嗎?